撒哈拉
撒哈拉 | |
大沙漠 | |
沙漠 | |
NASA World Wind提供嘅撒哈拉衛星圖
| |
國 | 阿爾及利亞,乍得,埃及,利比亞,馬里,毛里塔尼亞,摩洛哥,尼日爾,蘇丹,突尼斯 |
---|---|
最高點 | Emi Koussi 3,415 m(11,204 ft) |
最低點 | Qattara低地 −133 m(−436 ft) |
長度 | 4,800千米(2,983哩,9,600里), 東西向 |
闊度 | 1,800千米(1,118哩,3,600里), 南北向 |
面積 | 9,200,000 km²(3,552,140 mi²) |
生物群系 | 沙漠 |
撒哈拉,慣常叫撒哈拉沙漠,喺非洲北部,係世界最大沙漠,亦係除咗南極之外,最大嘅荒漠。呢個地方極之唔適合動植物生存。面積有成920萬平方公里,即係差唔多有美國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咁大。
撒哈拉範圍覆蓋大半個北非,東面去到紅海,西面去到大西洋,南面去到沙希爾同埋撒哈拉以南非洲嘅北部,北面去到阿特拉斯山脈同地中海海岸。用主權國去睇,撒哈拉橫跨十一國,包括:阿爾及利亞、乍得、埃及、利比亞、馬里、毛里塔尼亞、摩洛哥、尼日爾、蘇丹、突尼西亞同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
概要
[編輯]撒哈拉沙漠成個人口大概有2500萬,大部分都住喺毛里塔尼亞、摩洛哥同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裏面最大嘅城市係毛里塔尼亞嘅首都努瓦克肖特。其他重要嘅城市包括努瓦迪布、塔曼拉塞特、阿加德茲、塞卜哈同因薩拉赫。
撒哈拉沙漠接住大西洋。東面對住埃及,南面以蘇丹同尼日爾河做界。大部分地方都係標高約300米嘅高原,中間有霍加爾山脈(阿爾及利亞南部)、艾爾山脈(尼日爾北部)同提貝斯提山脈(乍得北部)。撒哈拉沙漠最高嘅地方係提貝斯提山脈嘅埃米庫希山(3415米高)。大約七成係礫石沙漠,剩低嘅係沙沙漠同山區、石頭沙漠。
撒哈拉沙漠將非洲大陸分成北非同撒哈拉以南非洲兩個部分。呢兩個地區無論係氣候定係文化都有好大嘅分別。沙漠以北係地中海氣候,沙漠中間係沙漠氣候(BWh),而沙漠南端就同草原氣候帶相鄰。南部邊界大約相當於年降水量150毫米嘅等雨量線。
撒哈拉沙漠形成嘅原因係因為哈德萊環流,佢位於北緯20度到30度嘅亞熱帶高壓帶正下方,全年都畀亞速爾高氣壓覆蓋住,所以冇降雨。雖然喺呢個緯度,印度或者中國南部因為地形關係都有大量降雨嘅地方,但係撒哈拉沙漠冇好似亞洲嘅喜馬拉雅山脈咁影響廣泛氣象嘅大山脈,除咗北面嘅阿特拉斯山脈之外,基本上都係平坦嘅地形。所以緯度直接影響到乾燥程度,形成咗廣大嘅沙漠。不過,亞熱帶高壓帶會隨住地球整體氣象嘅變化,每幾千年就會向北或者向南移動,所以喺過去,撒哈拉都試過幾次變成濕潤地帶。
資源
[編輯]撒哈拉沙漠唔係特別多礦物資源嘅地方,不過都有幾個大型礦場。最豐富同最有價值嘅資源就係石油。特別係沙漠北部嘅阿爾及利亞同利比亞埋藏咗好多石油同天然氣,阿爾及利亞嘅哈西梅薩烏德油田同哈西爾梅爾加斯油田,利比亞嘅澤爾滕油田、薩里爾油田、阿馬爾油田等大型油田都已經開發咗,成為兩國經濟嘅支柱。
另外,摩洛哥同西撒哈拉都有磷酸鹽礦。喺西撒哈拉嘅布克拉開採嘅磷礦石,會經過長達90公里嘅輸送帶運到首都拉尤恩,再裝船運走[1]。呢個採礦活動係全部都係沙漠嘅西撒哈拉最大嘅產業。
除此之外,喺沙漠西部嘅毛里塔尼亞北部,祖埃拉特有個大型鐵礦床。喺呢度開採嘅鐵礦石一直都係毛里塔尼亞經濟嘅支柱,直到最近喺大西洋海岸發現石油為止。
喺沙漠中部,尼日爾嘅阿利特有鈾礦床,開發咗阿庫塔礦場同阿利特礦場兩個礦場,成為咗冇乜其他產品嘅尼日爾經濟嘅火車頭。
喺東北部嘅利比亞沙漠,有一種叫做利比亞玻璃嘅天然玻璃,喺古埃及時代就已經當做寶石好珍貴。另外,喺撒哈拉北部有好多沙漠玫瑰,成為咗手信。
喺歷史上,撒哈拉沙漠最寶貴嘅礦物係鹽。大約喺1030年,喺而家嘅馬里最北面開咗個塔加扎鹽礦,成為咗撒哈拉貿易最重要嘅地方之一。摩洛哥嘅薩阿德王朝為咗爭奪塔加扎嘅控制權,仲打敗咗控制呢度嘅桑海帝國。雖然塔加扎鹽礦嗰陣時已經枯竭咗,但係喺佢南面160公里嘅陶德尼開咗個新鹽礦,到而家都仲係重要嘅產鹽地。而家都仲有駱駝商隊由陶德尼運鹽板去南面嘅廷巴克圖[2]。
喺撒哈拉沙漠最珍稀嘅資源係水,但係撒哈拉幾千年前仲係濕潤嘅地方,嗰陣時積聚嘅化石水而家仲深藏喺地底深處。利比亞嘅卡扎菲上校睇中咗呢樣嘢,喺1984年提出咗利比亞大人工河計劃[3]。呢個計劃係要將費贊同昔蘭尼加南部嘅化石水抽出嚟,輸送去沿海大城市好似的黎波里同班加西咁。計劃有部分已經完成咗,1993年開始向班加西供水,1996年開始向的黎波里供水。但係,呢啲化石水喺而家嘅氣候條件下係冇辦法再生㗎,用晒就會即刻變成冇用嘅嘢,所以都有批評話呢個係浪費。仲有,抽乾地下含水層可能會嚴重影響利比亞南部嘅綠洲,喺環境破壞嘅角度都有批評。
居民同生活
[編輯]撒哈拉嘅原住民有住喺西部嘅白人系柏柏爾人,同埋住喺提貝斯提山脈附近嘅黑人系泰達人(圖布人)。除此之外,仲有喺六世紀之後由東面嚟嘅阿拉伯人,同埋有阿拉伯人同柏柏爾人血統並且伊斯蘭化咗嘅摩爾人。摩爾人主要住喺西邊嘅毛里塔尼亞一帶。
撒哈拉嘅傳統產業係喺綠洲做農業同游牧。佢哋經常會用叫做霍加拉嘅地下水道將水引到綠洲度[4]。喺綠洲種植嘅主要作物係棗椰。
沙漠化嘅進行
[編輯]撒哈拉一帶喺全新世(一萬年前至今)之後就不斷重複濕潤同乾燥嘅氣候。由兩萬年前到一萬二千年前係撒哈拉沙漠最大嘅時期,當時嘅薩赫勒地帶大部分都畀沙漠吞噬咗。之後隨住最後冰期嘅結束,撒哈拉開始變得濕潤,大約喺八千年前達到最濕潤嘅時期。喺呢段時期,沙漠縮細到只剩阿特拉斯山脈下面嘅一小部分,撒哈拉大部分變成咗熱帶草原或草原,仲出現咗森林。七千五百年前短暫乾燥過,但好快就恢復返,直到五千年前都保持住濕潤嘅氣候。
之後,慢慢開始乾燥化,一直到而家都係乾燥嘅氣候。同五千年前比較,沙漠嘅南界已經向南移咗一千公里[5]。乾燥化喺歷史時期一直持續,沙漠仲喺繼續向南擴展緊。
二十世紀之後,由1915年左右開始降水量有所增加,但由1920年代到而家,降水量都係呈下降趨勢。
由1960年代開始,包括撒哈拉地區喺內嘅非洲一直出現人口爆炸。為咗增加糧食生產同維持生活,人哋進行焚燒耕作、過度放牧同過度砍伐灌木,造成生態系統破壞嘅惡性循環。
喺1968年到1973年期間,撒哈拉一帶發生咗一場影響二千五百萬人嘅大規模乾旱。喺呢個背景下,1977年舉行咗聯合國防治沙漠化會議(UNCOD)。不過到咗1983年到1984年又再發生大旱。莫桑比克、安哥拉、蘇丹、乍得、埃塞俄比亞除咗乾旱之外仲要面對政局不穩,導致好多人因為饑荒而死亡。
人口爆炸同乾旱令到沙漠化開始急速進行。由於貧窮同氣候變化都密切相關,所以幾乎冇乜決定性嘅解決方法。而家撒哈拉南緣仲係全世界沙漠化最嚴重嘅地區,每年沙漠面積都以大約六萬平方公里嘅速度繼續擴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嘅調查顯示,南面每年擴張一百五十萬公頃(一萬五千平方公里)[6]。
由2007年開始,為咗防止沙漠擴張,非洲聯盟主導咗一個叫做大綠色長城嘅計劃。呢個計劃打算喺非洲西岸嘅塞內加爾到東岸嘅吉布提沿岸約7000公里嘅範圍內種植樹木[7]。
不過,因為全球暖化引起嘅氣候變化,植被又開始變化緊,南緣部分仲有綠化嘅跡象。最近嘅研究同預測模型都話,可能會因為雨量增加而變得濕潤[8]。
地理
[編輯]撒哈拉沙漠橫跨埃及、突尼斯、利比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亞、馬里、尼日爾、乍得同埋蘇丹。沙漠嘅地形係經由風同季節性降雨塑造出嚟嘅。呢度有沙丘、沙原、沙海(沙漠)、石漠(岩石沙漠)、礫石平原、乾涸河道(旱谷)、鹽灘(鹽湖)等等。沙海係由連綿嘅沙丘組成,係大家一提起撒哈拉沙漠就會諗起嘅景象,但其實佢哋只係整個沙漠嘅14%,大部分都係高原狀嘅石漠[9]。
呢度仲可以見到深深切割嘅山地、山脈同火山等高地。撒哈拉沙漠最高嘅山峰係位於乍得北部提貝斯提山脈嘅埃米庫希山(海拔3,415米嘅火山)。喺撒哈拉西部,毛里塔尼亞中部有個叫做里沙特結構嘅巨大環狀地形結構。呢個結構係經過長年嘅風化同侵蝕,軟嘅岩石部分被侵蝕而形成嘅。同心圓狀嘅山地延綿50公里,因為佢嘅獨特形狀,仲有「撒哈拉之眼」嘅綽號。
喺撒哈拉中部,乍得北部有個叫做博德萊窪地嘅廣闊低地。呢個低地透過加扎爾旱谷同南邊嘅乍得湖相連。喺過去嘅濕潤期,嗰度曾經因為乍得湖方向流嚟嘅水而變成一個大湖。8000年前嘅最濕潤期,佢仲同乍得湖合併成為大乍得湖嘅一部分。嗰陣堆積嘅粉砂同沙而家變成咗一片沙丘地帶。由撒哈拉擴散到鄰近地區嘅大量沙塵,大部分都係由博德萊窪地帶過嚟嘅。另外,撒哈拉最低嘅地方係喺撒哈拉東北部,埃及西部嘅卡塔拉窪地(海拔負133米)。
撒哈拉會因應季節吹啲風去周邊地區。冬天吹向幾內亞灣同大西洋沿岸嘅風叫做哈馬丹風,唔係熱風反而係涼爽嘅風,但係非常乾燥,會為呢啲地方帶嚟旱季。夏天吹向北面利比亞方向嘅風叫做吉卜力風,又熱又乾。當呢陣風吹到意大利嘅時候就會變成西洛可風,但係因為喺中間經過地中海吸收咗水分,所以會變成濕風。春天由撒哈拉吹向利比亞同埃及嘅又熱又乾嘅風叫做罕新風。
呢啲風都會帶埋由博德萊窪地為主嘅沙海捲起嘅大量沙塵,所以會喺周邊地區降落大量沙塵,嚴重影響市民嘅生活。呢啲沙塵仲可以越過海洋,去到歐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其他大陸。每年捲起嘅沙塵量達到20億到30億噸,2月到4月會降落到加勒比海同南美洲大陸,6月到10月會降落到佛羅里達州等地[10]。呢啲沙塵就好似沙塵暴咁會帶嚟好多禍害,但同時都會為亞馬遜雨林補充必要嘅營養。
除咗尼羅河之外,大多數河流都係季節性或者間歇性出現。地下水湧到地表會形成綠洲。撒哈拉沙漠中部極度乾燥,幾乎冇植被。喺沙漠邊緣,有山地供水嘅地方就會生長草、灌木同高大嘅樹木。作為以前濕潤時期嘅遺跡,喺尼日爾中部嘅泰奈雷沙漠有棵叫做泰奈雷樹嘅金合歡,曾經以全世界最孤立嘅樹而聞名,但係喺1973年被摧毀咗。南部同薩赫勒嘅邊界係氣象學上年降水量150毫米嘅線。
國際關係同政治形勢
[編輯]現時並無一個由圍繞撒哈拉嘅各國組成嘅國際機構或者協定去討論撒哈拉問題。非洲聯盟曾經喺1985年,因為支持波利薩里奧陣線所建立嘅流亡政府撒哈拉阿拉伯民主共和國加入咗非洲統一組織,導致摩洛哥喺同年退出咗非洲聯盟,結果周邊國家並唔係全部都有加入。
自從非洲國家獨立以嚟,撒哈拉地區嘅國境線引發咗幾次國境衝突。而且,住喺撒哈拉地區嘅圖阿雷格人同圖布族人經常對中央政府發動叛亂,搞到政局非常唔穩定。
1960年非洲年之後,大部分國家獨立,第一個喺撒哈拉出現混亂嘅係乍得。喺1965年,由弗朗索瓦·通巴爾巴伊總統所領導嘅南部黑人政權,遭到北部伊斯蘭居民嘅反抗[11],內戰斷斷續續打到1990年。呢場內戰引起咗北方嘅利比亞干預,利比亞喺1973年占領咗乍得北部佢哋聲稱擁有主權嘅奧祖地帶。之後,利比亞加強介入內戰,交替支持伊森·哈布雷同古庫尼·奧韋德,幾次侵入到首都恩賈梅納。不過到1986年,哈布雷政府同利比亞嘅矛盾加深,利比亞對乍得發動進攻。乍得反擊,喺1987年嘅豐田戰爭用技術車徹底摧毀咗利比亞嘅坦克部隊,並奪回奧祖地帶。最後喺1994年,國際法院判決呢個地區屬於乍得,利比亞最終撤軍。
之後爆發衝突嘅係位於撒哈拉西邊嘅西班牙撒哈拉。摩洛哥同毛里塔尼亞都聲稱對呢個地區擁有主權。不過喺1975年11月,摩洛哥發動咗所謂嘅綠色行動,大規模示威逼使西班牙同意讓出呢個地區。結果,北部三分之二由摩洛哥控制,南部三分之一由毛里塔尼亞控制。對此,主張西撒哈拉獨立嘅波利薩里奧陣線激烈反對,宣佈建立撒哈拉阿拉伯民主共和國,並喺呢個地區展開咗游擊戰,尤其對毛里塔尼亞軍施加咗好大壓力。波利薩里奧喺1976年6月侵入咗毛里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仲攻擊咗位於西撒哈拉邊境嘅弗德里克鐵礦。結果毛里塔尼亞同波利薩里奧簽署咗和平協議,並喺1979年放棄咗對呢個地區嘅主權。不過同時,摩洛哥軍隊侵入南部,並將呢個地區納入南部省份嘅實際控制。為咗解決呢個問題,聯合國出面調停,喺1991年,雙方同意咗解決計劃,並決定通過公投去決定該地嘅歸屬,同時停戰協議生效。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MINURSO)嘅維和部隊亦喺同時成立。不過,由於雙方對投票資格存有分歧,雖然停戰持續,但公投至今仍無限期推遲。目前,摩洛哥軍隊喺內陸無人區築起咗一條沙牆,控制住沿海嘅有人區,而西撒哈拉勢力則控制住牆外嘅地區。
進入1990年代後,由於氣候乾旱化導致經濟惡化,加上中央政府腐敗,居住喺馬里同尼日爾北部嘅圖阿雷格人發動咗反叛。呢場反叛迅速同中央政府達成和平協議,但喺2012年,馬里北部再度爆發反叛,並完全控制咗北部地區,宣佈成立阿扎瓦德獨立國。
到咗21世紀,為咗應對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AQIM)勢力嘅擴張,自2007年起,作為反恐戰爭嘅一部分,展開咗撒哈拉持久自由行動。
疏仕
[編輯]- ↑ 「週刊朝日百科世界の地理98 モロッコ・モーリタニア・西サハラ」朝日新聞社 昭和60年9月8日 p10-215
- ↑ 「週刊朝日百科世界の地理99 アフリカ西部諸国」朝日新聞社 昭和60年9月15日 p10-236
- ↑ 「リビアを知るための60章」 p222 塩尻和子 明石書店 2006年8月15日
- ↑ 「ビジュアルシリーズ世界再発見2 北アフリカ・アラビア半島」p26 ベルテルスマン社、ミッチェル・ビーズリー社編 同朋舎出版 1992年5月20日第1版第1刷
- ↑ 『アフリカを知る事典』、平凡社、ISBN 4-582-12623-5 1989年2月6日 初版第1刷 p.173
- ↑ 石弘之著『地球環境報告』岩波書店《岩波新書(新赤版33)》 1988年 130ページ
- ↑ 〈アフリカに築かれる「緑の万里の長城(Great Green Wall)」〉。一般社団法人環境金融研究機構。2016-09-07。喺2021-03-29搵到。
- ↑ 2009年7月31日、ナショナルジオグラフィック ニュース「サハラ砂漠、気候変動で緑化が進行か」
- ↑ 『アフリカを知る事典』、平凡社、ISBN 4-582-12623-5 1989年2月6日 初版第1刷 p.174
- ↑ 「キリマンジャロの雪が消えていく―アフリカ環境報告」p158 石弘之(岩波新書、2009)
- ↑ 田邊裕、島田周平、柴田匡平,1998,《世界地理大百科事典2 非洲》,朝倉書店,p371,ISBN 4254166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