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
看《進擊的巨人》學管理:領袖的擔當與風範──漢吉那超少人記得,卻頂天立地的一句台詞
漢吉那看似毫不起眼的一句「這是我的判斷」,濃縮天下領導者應有的擔當。她,把整座山的責任,一肩扛起。當管理者膽敢把責任「分配」給成員的那瞬間,他就失職了。你一定看過這種主管:有功他去領、有過你來扛。這種「半吊子」管理者,不值得任何人體諒。
韋伯《以學術為志業》:同學們!教師在課堂上只是教師,不必是位領袖
本書是韋伯於1917年11月7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第一場演講,第二場演講為《以政治為志業》。兩場演講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之一。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員抄錄的筆記,於1919年出版演講內容。
【漫畫】《航海王》:「你也想上船嗎?」為何我們會被草帽海賊團的夥伴情誼感動得痛哭流涕?
魯夫的性格在漫畫裡是單細胞生物,做事衝動、傻里傻氣,又極度樂觀與信任他人。魯夫不像是領導人,然他與人相處的天生特質,卻讓我聯想到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1943)的需求層次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外媒怎麼看新加坡財未來總理黃循財:他是那種你會想一起喝啤酒的男人
《經濟學人》引述一名在黃循財學生時代就與他相識的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Linda Lim,稱黃循財並不屬於魅力型人物,但卻是一個懂得適時表達情感的「正派人物」:「如果行動黨的白衣人個個都被視為超人(superman),那他就是一個普通人(everyman)。」
「習講話」受盡誤解:《紐時》搞不懂習近平為何說話沒重點、真相如何?
習近平就改革開放40年發表長篇講話,被《紐約時報》評為全篇沒有重點(所有事均列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作者嘗試交代前後脈絡,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習講話」受盡誤解:《紐時》搞不懂習近平為何說話沒重點、真相如何?
習近平就改革開放40年發表長篇講話,被《紐約時報》評為全篇沒有重點(所有事均列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作者嘗試交代前後脈絡,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未來的學者回顧特朗普,會否認為只是美國歷史曲線上有意思的背離
未來歷史學家回顧特朗普任期的時候,會把他看作臨時性的反常,還是美國在世界中的角色的重大轉折點?
未來的學者回顧川普,會不會認為只是美國歷史曲線上一次有意思的背離
未來歷史學家回顧川普任期的時候,會把他看作臨時性的反常,還是美國在世界中的角色的重大轉折點?
「挑戰北京的總統」:蔡英文獲法國雜誌選為亞洲重大影響力女性
1979年中美建交後,美國總統就不曾與台灣的元首對話,除了現任總統川普當選後,接了蔡英文總統的祝賀電話,讓北京目瞪口呆。
利比亞「民眾」哪裡去了?別相信酒店門口天天演戲的支持者
「全民主政」的招牌下,組建政黨會以「叛國罪」論處。沒有政治光譜可以安放異見,民眾的訴求只剩下了擁戴或憎惡格達費統治。於是,推翻格達費的革命,一上來也成了一群民眾壓倒另一群民眾。
把他人的失敗當成是自己的痛處,正是成為領袖不可或缺的資質
千萬不要接近五十歲以上還負面思考的大人。人一旦邁入五十大關,都會成為某一方面的達人。一路走來都習慣負面思考的大腦,就會定型為「負面思考的達人」。
把他人的失敗當成是自己的痛處,正是成為領袖不可或缺的資質
千萬不要接近五十歲以上還負面思考的大人。人一旦邁入五十大關,都會成為某一方面的達人。一路走來都習慣負面思考的大腦,就會定型為「負面思考的達人」。
在愈來愈多「海賊王」誕生的世代,年輕人需要何種特質的領袖?
新生代無法接受習慣用嚴厲的語言責罵別人的「教官」型領導者,而是重視人際溝通、不需要被人崇拜仰望、可以同理別人感受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