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產業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專訪】全台大學唯一「藝管系」,樹德科大教授解釋藝術產業該如何開發?
以薪資結構來看,我們的收入會與專業能力息息相關,尤其我們過去會認為藝術產業業是所謂的冷產業,但現在、未來反倒朝著「熱產業」的趨勢向前,未來勢必會伴隨著更多增值計畫的產生,譬如說IP授權、主動策展、甚至是代言等。同時,學歷、工作經驗在也會在薪資所得上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文化部推「獎勵實體書店串聯辦理創新書市活動」,最高獎勵300萬元盼讓民眾走進書店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實體書店在各地尤其偏鄉,扮演直接提供藝文體驗的重要角色,但隨著民眾閱讀習慣改變、疫情加速購書消費轉向電商等,確實降低民眾踏入書店的意願,也使實體書店面臨更嚴重的經營困境。創新書市獎勵即是為了鼓勵實體書店走出去,透過走入大眾生活的各式閱讀體驗,最終達成讓民眾「重新走進書店」目標。
文化部1200點成年禮金6月6日開放領取,獨立書店消費點數加碼,估藝文產業商機逾70億元
1點相當於1新台幣1元的1200點成年禮金,是針對2001年9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出生的18至21歲青年,可用於看表演、看國片、實體書店購書、參觀博物館、買文創及工藝品、參加社區文化小旅行等。至於該如何領取?分為三步驟。
文化部「精準振興」藝文產業:擴大發放1200點成年禮金,估計約90萬人適用
文化部積極爭取特別預算,規劃以「精準振興」為目標,提出擴大成年禮金發放;支持內容產業升級及實體書店、微型文創、區域文化產業振興;推動藝拍即合校園藝術課程及校外文化體驗;傳統戲曲及表演團體偏鄉巡演,強化藝文平權;壯大藝術內容,提升文化自信等5大方案。
文化部推出「積極性藝文紓困補助」,針對藝文產業匡列10億元最高補助250萬元
文化部繼藝文紓困4.0補助後,進而再推出「積極性藝文紓困補助方案」,從8月16日開始,接受藝文產業申請「積極性藝文紓困補助」,藉以補助藝文產業「實體或線上藝文展演」、「創作能量」、「人才培力」等3大方案。並由文化部長李永得出面說明。
從石虎列車到新竹獸,台灣藝文產業存在已久的創作權爭議
藝文產業不僅是大眾娛樂,也提供教育功能。試問如果沒有穩固的研究、充足的時間與經費籌備,文化產業也只是流於膚淺,台灣的藝文產業該如何探究更深層的社會議題,並提升到為台灣推廣文化至其他國家呢?
除了批判台灣市場不夠大、政府不作為、教育太失敗,藝術家們還可以做什麼?
身為藝術家,如果你真的下定決心將人生投注在舞台上為藝術燃燒,那與其無止盡的靠夭市場不夠大、環境不友善、政府不作為、教育太失敗,相信我,真的還有很多事情值得你花心思好好思考。
韓國瑜執政後三大藝文活動「取消」,高雄逐漸走回「文化沙漠」污名
現任高雄市長韓國瑜,從身為候選人的選舉時期,直到擔任直轄市地方首長的今日,始終未將「高雄」這個城市放置於一個欲好好建設的定位上,對於文化政策面上的不重視,更是完全展現了韓市長無心於市政的最佳例證。
藝起加油ART:武漢肺炎衝擊藝文產業,藝術家發起小額作品購藏「疫起來互助」
全球藝文遭遇武漢肺炎,台灣藝術家王建揚,發現此活動,用其號召力發起近萬位藝術家,響應英國藝術互助收藏活動,至今已幫助其他台藝術家們一共銷售上千件,且全無收取佣金,是為佛心。宗旨是要在這個非常時期,藝術家要更加團結互助,透過「互助式的循環」購藏刺激市場。
來自劇場工作者的心聲:藝文產業紓困預算到底值不值八億?
文化部長鄭麗君在接受賴士葆立委質詢時,甚至被質疑文化部有什麼偉大的地方,需要編列8億新台幣的紓困預算?此番言論聽在劇場工作者耳裡,未免覺得淒涼與慚愧。淒涼的是原來表演藝術(或整個藝文產業)在這名立法委員眼中不值這個價?慚愧的是藝術從業者們與一般民眾之間顯然還存在著巨大的溝通鴻溝,以致人們普遍不了解演出團隊除了票房還承擔著什麼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