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的閃耀人生(上):比曹操、劉備更快崛起的青年才俊
孫策的閃耀人生(中):東吳真正的名軍師——江東二張

孫策之死

孫策之死,記載中大概有三種說法。

《三國志・孫策傳》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先是,策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

先前許貢死於孫策之手,其門客躲藏於暗處,尋找復仇的時機。一日,孫策單騎外出,幾名刺客忽施偷襲,孫策身受重創,當晚,他叫來張昭與孫權,交代完後事,傷重不治而死。年僅二十六歲。

《吳歷》曰:策旣被創,醫言可治,當好自將護,百日勿動。策引鏡自照,謂左右曰:「面如此,尚可復建功立事乎?」椎几大奮,創皆分裂,其夜卒。

另一說是孫策臉頰中箭,醫者認為仍可以救治,但孫策對鏡一照,忍不住說道:「我靠一身本事和靠這張臉吃飯,現在面容毀了,哪裡還能成就大業呢?」當夜,創傷迸裂而死。這則記錄的真實性未知,但與「美姿顏」一語相互映證,孫策不只長得帥,亦是外貌協會一員,重視自身外表,遙想當年他和公瑾風靡萬千江東少女,傷後有此感嘆或許也在情理之中。

最後,《江表傳》與《搜神記》說得更玄了,當時有個神秘的道士叫作于吉,孫策認為此人能幻惑眾心,不聽勸阻,遣人殺害于吉。自此孫策獨處時常常心神不寧,受傷之後,對鏡自照,赫然見到于吉就在身後,回過頭來卻不見其人,再看鏡子,于吉正盯著他看,孫策大吼一聲,創傷迸裂,撲鏡而死。

當然,這些資料僅供參考,我自己還是相信《三國志》的記載。 話說孫策臨終之際,眾人皆以為他會將大業傳給三弟,孫翊「驍悍果烈,有兄策風」,但孫策死前神智清明,以孫權為接班人,這個選擇證明了孫策的智謀與遠見,奠定了吳國的江山。

《三國志・孫策傳》請張昭等謂曰:「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衆,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衆,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至夜卒,時年二十六。

孫策死前,清楚認識到了自己失敗的原因,並不只是因為運氣不好,若沒有解決江東根基不穩的問題,往後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刺客,孫翊個性與他相近,並不是適合的人選,於是他將這個難題拋給了善於「制衡」的孫權,當時孫權才十八歲,在張昭與周瑜的輔佐之下,舉賢任才,各盡其心,孫權沒有辜負大哥的期望,打造出了東吳最強盛的時期。

maxresdefault《真・三國無雙7》台灣光榮特庫摩發行

孫策的故事大致上說完了,只是看到這個少年英雄,未能親手完成當初的夢想,徒留無限感慨,讀《三國志》吳書第一卷,讓人不忍釋卷──說書人最後再說一節,關於孫策生命中最輝煌的最終之戰。

最終之戰:劉勳與黃祖

建安四年(西元199年),袁術病逝。廬江太守劉勳隸屬於袁術,他聚集袁術舊部於皖城,與孫策為敵;同年十二月,劉表大將黃祖向孫策開戰,兩軍於沙羨(現今湖北省)掀起一場惡鬥。劉勳與黃祖並非泛泛之輩,與長江那些地方勢力不同,這肯定是孫策一生中最強勁的對手,而孫策遇強則強,再次展現出他驚人的軍事能力。

孫策的兵力遠遠不及劉勳,但他知道皖城大軍正為軍糧不足所苦,他寫了一封謙遜的書信,建議劉勳攻伐富饒的上繚地方,自己兵力雖弱,願意在後方作為後援。多年以後,陸遜以書信養關羽驕氣,呂蒙「白衣渡江」,世人皆稱妙計,其實並不是什麼新招,這個「背刺之計」根本就是對孫策的致敬。

劉勳中計,揮軍上繚卻一無所獲,《三國志》曰:「策輕軍晨夜襲拔廬江,勳衆盡降,勳獨與麾下數百人自歸曹公。」孫策輕軍突襲,一舉成功。孫策軍攻克皖城後,擄獲袁術與劉勳妻子,但我相信沒有人在乎她們,大家在意的是橋家那兩位國色天香的女兒。

《三國志・周瑜傳》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江表傳曰:策從容戲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

孫策納大橋、周瑜納小橋,說來掃興,《三國志》中再沒有提及二橋的下落,只知道大橋並非正室,而孫策於數月之後身亡,以時間推算,子女應該是其他妻妾所生;至於三國志收錄的《銅雀臺賦》,根本沒有「連二橋」或「攬二喬」等文字,只是《三國演義》與相關創作大力渲染,事實上,以上兩段史料幾乎已概括了歷史上對於橋家姊妹的記載了。

孫策納大橋後不久便即逝世,雖然當時納寡婦並不稀奇,但以孫策的地位,想必江東沒有人敢打大橋的主意,十年後,周瑜也拋下小橋離去,說書人認為,這兩位姊妹花極有可能一同度過餘生。閒暇時,兩人聊起當年夫君雄姿英發的模樣,相擁而泣,這畫面倒也不失為美。

話說孫策攻下皖城,劉勳敗走之際,立時告急於劉表、求救於黃祖,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即使是資深的三國遊戲玩家,以滑鼠鍵盤調兵遣將,應付這接二連三的戰鬥恐怕也忙不過來,但孫策談笑自如,還戲弄了一下周瑜(沒錯,他調戲的不是大橋、而是周瑜!)瀟灑說道:「公瑾啊,橋家姊妹雖然失去了家鄉親人,但得到我和你,大概也足夠她們欣慰了,你說是嗎?」

孫策戲弄完周瑜,收斂神色,接下來的對手是劉表大將黃祖,正是當年殺害孫堅的仇人,這一仗於公於私、為家為國,孫策自是非贏不可,他親率大軍,站上人生最後的大舞台。 劉勳擁數千艘戰船,黃祖與其子黃射帶水軍五千人助陣,另外,劉表遣侄子劉虎和南陽韓唏帶領五千名長矛兵趕來支援;孫策則帶領孫權、周瑜、呂蒙、程普、韓當、黃蓋等將領同時並進,兩軍在沙羨展開一場血戰──這次宿敵對決,由孫策獲得全面的勝利。

20160115-sangokushi13-06《三國志13》台灣光榮特庫摩發行

孫策親赴前線激勵全軍,將士用命,大破黃祖數萬之眾,黃祖孤身而逃,孫策上表朝廷,此戰斬劉虎、韓唏及兩萬餘首級,敵軍溺死兩萬餘人,奪船六千餘艘,從表中文字便能夠看出這場大戰的激烈與壯闊之處:「火放上風,兵激煙下,弓弩並發,流矢雨集,日加辰時,祖乃潰爛。鋒刃所截,猋火所焚,前無生寇,惟祖迸走。」 火光之中,孫策的傳說又添一筆。

自十六歲起,直到二十六歲,孫策用兵幾乎所向無敵,簡直是鬼神一般的存在──若說孫策「輕而無備」,確實如此,但在孫策的字典中,從來只有別人怕他,他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作防備。近代歷史評論家黎東方認為,三國中最稱得上英雄的人物,不是曹操、劉備,而是孫策,他身為研究三國的專家,這麼說自然有其道理。

綜觀孫策一生,自少年起兵,在短短幾年之內席捲江東,臨終傳位於孫權,既有過人的武勇、謀略與遠見,又有讓部眾甘願為他而死的魅力,若要找出與孫策相當的英雄,恐怕也是非常困難的了。

本文經大豫言家-說書人柳豫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