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日本的職場求生術】利用主家動盪之際,趁勢獨立的真田昌幸(上)

見縫插針,巧妙周旋於各大勢力之間

6月2日清晨,織田信長遭到重臣明智光秀揮軍討伐,消逝於京都本能寺的烈焰之中,史稱「本能寺之變」。由於信長的繼承者(織田信忠)也在明智軍的攻擊下切腹自盡,織田家一下子就失去了兩位最重要的領導人,頓時面臨群龍無首的分裂危機。

honnoujiPhoto Credit: Wikipedia
「本能寺之變」奪去了信長、信忠父子的性命,也改寫了日後的歷史走向。

數日之後,信長父子的死訊傳到了昌幸所在的東國一帶,瞬間便引起織田諸將的騷動不安以及周邊各國的蠢動窺探。

如前所述,戰國日本是個重視力量、不講道義的動盪時代。是故,即便雄踞關東的北条氏早在兩年以前就向信長表示臣服、部分的武田遺臣也已對織田家宣誓效忠,在這個主君意外身亡、繼承人尚未明朗的混亂時期,難保他們不會突然萌生叛意,起兵攻占武田家的舊領地。

事實上,這可不是織田家臣在杞人憂天。舉例來說,負責駐防北信濃的森長可(森蘭丸二哥)便因為武田舊臣與地方勢力蜂起叛變,用盡洪荒之力才終於逃回較為安全的美濃國(註6);至於鎮守甲斐的河尻秀隆則是鎮壓暴動失敗,最後慘遭武田遺臣殺害。

與此同時,暫時雌伏的上杉、北条乃至於德川各勢力也利用織田家禍起蕭牆、無暇東顧的天賜良機,發兵入侵形同無主之國的信濃、上野與甲斐等地。6月19日,奉命經略關東的滝川一益遭到北条大軍徹底擊潰,不得已拋棄上野領國,率領殘兵敗將朝著美濃方向撤退。

眼見織田氏已經無力捍衛武田家的遺領,昌幸再次果斷地放棄主家,一面收編武田舊臣以擴大自身勢力,一面積極物色新的老闆人選。考量到自身領地位於東信濃與北上野一帶,昌幸認為正在逐步壓制北信濃的上杉景勝(上杉謙信養子)應該是個值得依賴的奧援,便向因緣匪淺的上杉家(註7)提出了歸順之意。

KagekatsuPhoto Credit: 信長の Wiki
上杉景勝。

沒過多久,昌幸便接獲了北条家挾著擊敗滝川一益、奪下上野南部的餘威,一口氣攻進信濃國境的緊急情報。

相較於北条家的兵強馬壯,上杉家之前才在織田軍的猛攻之下差點亡國,後來因為「本能寺之變」的爆發得以成功續命,進而趁亂攻略北信濃的領地。換言之,目前的上杉家根本無力與強大的北条家相抗衡。於是,昌幸又迅速捨棄了失去利用價值的上杉景勝,轉而向北条氏的當主(北条氏直)輸誠效力。

ujinaoPhoto Credit: Wikipedia
北条氏直。

然而,昌幸與北条家之間卻存在著兩條極為易燃的火藥引線。基於真田氏與北条氏都把上野的岩櫃城和沼田城視為「神聖不可分割」的直轄領地,雙方的蜜月期很快地就戛然而止,也促使昌幸致力於謀劃下一波的倒戈行動。

此時,出兵佔領甲斐與南信濃一帶、繼而引起北条氏重兵進犯的德川家康有意爭取昌幸的加盟。對於昌幸來說,只要繼續臣屬於北条家之下,好不容易奪回來的上野領地又要被迫交給北条氏直,著實令人難以接受。因此,昌幸毫不猶豫地再度華麗轉身,率領真田一族投向了正與北条家激戰方酣的德川陣營。

ieyasuPhoto Credit: Wikipedia
德川家康。

由於昌幸的地盤牢牢掐住了北条軍團的補給生命線,正在與德川家康對峙的北条氏直立刻便遭遇了部隊斷糧的重大危險;另一方面,德川家雖然逐漸取得戰事優勢,卻也無法迅速擊敗兵力數倍於己的北条大軍,同樣面臨了進退兩難的尷尬處境。

有趣的是,最後出面調停兩家衝突的第三勢力,居然是領地遭到侵占的織田家!10月29日,德川家與北条家完成和談,確認了彼此對於甲斐(德川)、信濃(德川)與上野(北条)等地的支配權力。換句話說,真田家的上野領地被德川家康拿來當作談判籌碼,自然引起昌幸的強烈不滿。

其後,北条家多次透過德川氏對昌幸施加壓力,甚至出兵攻打真田家的上野諸城,都未能迫使昌幸割地退讓,使得這件領土糾紛足足拖了一年之久。面對昌幸的桀驁不馴,家康直接祭出暗殺手段,卻因為行動失敗導致雙方的關係更為惡化。

事情發展至此,昌幸當然不可能任憑德川、北条兩家肆意宰割,遂回頭向先前捨棄的上杉景勝頻頻示好,希望再次得到上杉家的庇護。在經過了十個月的胡攪蠻纏之後,昌幸總算獲得景勝原諒,重新加入上杉家的麾下。

跟對老闆的獎賞:獲得大名身分

毫不意外地,真田一族的背叛行徑立時就招致了德川與北条大軍的聯手進犯,卻被昌幸屢施奇計一一化解。話雖如此,昌幸以一族之力同時對抗兩大強國,頓時也有左支右絀、捉襟見肘的危機感。

有鑑於上杉家僅能提供相當有限的實質支援,昌幸只好另外尋求能與德川、北条兩家相抗的可靠盟主。環顧周遭的戰國大名,以破竹之勢陸續消滅反對勢力、與德川家康關係緊張的羽柴秀吉(日後的豐臣秀吉)實可說是最佳的人選。是故,昌幸嘗試和羽柴家建立關係,得到了秀吉的友善回應。

HideyoshiPhoto Credit: 信長のWiki
羽柴秀吉。

就在昌幸暗自慶幸找到有力靠山的同時,羽柴秀吉卻因為領地接連發生強烈震災(天正大地震)與嚴重饑荒,試圖改用外交手段以懷柔德川家。看到秀吉不惜以親妹(旭姬)和生母(大政所)充當人質以示誠意,德川家康終於動身謁見秀吉,象徵臣服於羽柴家的權威之下。

如此一來,昌幸與敵對的德川家康都被羽柴陣營所收編,成為名副其實的盟友關係。解決了德川氏的威脅之後,昌幸在新老闆秀吉的要求下,於1587年春天前往大坂施行臣下之禮,正式獲得大名身分以及現有領地的統治權。

自武田家滅亡之後,昌幸在經歷長達五年的艱苦奮戰,不斷周旋於相鄰的各大勢力之間,總算憑藉著驚人的判斷力,從一介家臣躍升為獨立大名。不過,真田家的職場求生故事並未至此劃下句點。看官欲知後話如何,且待筆者下回分解。

本文轉載自部落格「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


註6:日本從奈良時代到明治初期的令制國之一,範圍相當於現在的岐阜縣南部。

註7:1553年到1564年期間,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曾經為了爭奪北信濃的領土,因而爆發五次的「川中島之戰」。


參考資料

  1. 外川淳,《戰國大名勢力變遷地圖》,新北:遠足文化,2015。
  2. 平山優,《真田三代:幸綱、昌幸、信繁 橫跨戰國時代的武將家族傳奇》,新北:遠足文化,2016。
  3. 福永雅文,《真田三代的挑戰──弱者的生存戰略,以小勝大的真田兵法》,新北:大牌出版,2016。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