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人使用它、重視它,對金錢做劇烈改變一定會對人類有深刻影響。只要我們想去改變金錢,它可能反過來改造我們。
文:卡比爾・賽加爾(Kabir Sehgal)
現在我們講些有意思的事。我們不妨夢想一下金錢。不,我不是說生命中錢多了,會怎麼樣,而是說許多年之後,或許是幾百年之後,金錢會像什麼模樣。為了激發想像力,設想一下科幻小說裡是怎麼描繪金錢的。再沒有比以下更妙的開端了⋯⋯很久、很久以前,在很遠、很遠的一個銀河系。在《星際大戰》(Star War)中,有一種通貨:銀河系信用標準(Galactic Credit Standard),或稱:信用(Credit),功能即金錢。
根據專門討論《星際大戰》話題的武技網絡百科全書網站(Wookieepedia),「信用」誕生於跨銀河商業集團(InterGalactic Business Clan, IGBC)度假的月球:寄居(Sojourn)。跨銀河商業集團是銀行家和律師組成的一個商業集團,控制許多資產。沒錯,即使在遙遠的銀河系,銀行家仍是貨幣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信用」分成紙鈔、硬幣和晶片。它們以穆尼林斯特星球(Muunilinst)上發現的豐富礦物為支持,而穆尼林斯特又稱「錢出借」(Moneylend),是跨銀河商業集團總部所在的星球。
不同的銀河系,相同的問題。在《星際大戰》中,也出現貨幣混亂和競爭。儘管有金屬做後盾支撐,在不穩定時期,例如複製人大戰(Clone Wars)期間,有些星球拒收「信用」。「信用」後來改稱帝國信用(Imperial Credit),路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用它來付給韓.蘇洛(Han Solo),載送他到奧德蘭(Alderaan)星球。可是,走私客避用國家核定的錢,改用貴金屬,例如白金。在佛瑞吉同盟(Ferengi Alliance)的人民以黃金壓製拉丁努幣(latinum)做交易,這是無法複製的一種物質。
即使《星際大戰》都把場景假設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銀河系,太空貨幣的構想非常未來派,但它可能比你預期更早實現。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招攬太空觀光客參加商務太空旅行,而且還有另一家俄羅斯公司正在規劃未來幾年發射一個太空旅館。PayPal亟欲參與這項對話,和尋找外星人智慧研究所〔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SETI)Institute〕發起PayPal Galactic ―想要創造太空貨幣的一項計劃。它乃是要激發對話,討論太空商業將會如何發展的議題之一項努力。
或許日圓或美元可以放進軌道中,太空旅客可以提款使用,但是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一位研究人員說,我們在地球上使用的錢,在太空中不能用。宇宙輻射會損害信用卡的磁帶,而硬幣或任何尖銳物品可能危害太空旅客的安全。於是乎,英國國家太空中心(National Space Centre)的科學家和其他研究人員提議,並打造出準宇宙跨銀河幣(Quasi Universal Intergalactic Denomination),即基德(Quid),來作為太空貨幣。基德的呈球體形狀,以化學聚合物製成,當它漂浮在太空時不會割到任何東西。
這些提議或許太玄虛,但太空作者布萊安.道生(Brian Dodson)提出一個真正的問題:時間。在地球上,我們已經習慣因全球通訊網方便而快速交易。到了太空,由於間隔距離實在太遠了,交易勢必遲緩。譬如,太空船伽里略號(Galileo)要花六年才能飛到木星(Jupiter)。傳輸也會花相當長時間:每一筆交易資訊若要傳到地球,時間太長,如此遲延頗有可能遭歹徒利用。或許必須在整個銀河系建構一個分散的P2P網絡,但誰來付錢興建呢?
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不但是經濟學家、《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也深愛科幻小說,他在一九七八年發表一篇文章〈星際貿易理論〉(The Theory of Interstellar Trade),突顯同樣的問題。他認為相對論將會實現,在不同星球上的人以及在星球之間運送貨物的人,會感受到不一樣的時間。由於時間和距離很大,任何太空貿易會需要大量的投資。
《經濟學人》週刊綜合他對太空貿易的兩大定理:
(一)運送貨物的利息成本應該以星球上的時鐘計算,不能用船計算。這是因為貿易的機會成本是用星球的時鐘計算,不論相對論對跟著貨同行的生意人有何影響。
(二)雖然運送時間長代表在交易進行的星球上,物價絕不會達到平價,但利息是會的。如果它們不同,投資人可在比較有吸引力的星球買債券,把利率拉低到和其交易夥伴的利率平價。
回到地球上的紐約市,有一次到了餐廳,我發現他們把我的預約時間搞錯了。我開始利用時間傳簡訊和朋友聊天,經理驚慌地看著我,趕緊說:「先生,拜託你別『打卡』給我們惡評。我會立刻給你騰出座位。」餐廳負責人曉得,一則惡評可能嚇跑好幾百個潛在顧客。他曉得名聲可以帶動生意,名聲也是一種通貨。
美利堅航空公司等企業策略師試圖運用我們在數位上的連結關係,來擦亮它們的企業聲譽。它鼓勵並獎賞在社群媒體上有許多粉絲的顧客,期望會引起正面反響。它偶爾會讓「Klout」得分高的顧客進入機場頭等艙貴賓室。「Klout」是一種應用程式,量度使用者在社群媒體的影響力,並給予一至一百的評分。它計量若干社群媒體的指標,例如推特會有多少人轉推、臉書會有多少回應。你的聲望愈高,愈有機會得到好處。這不是夢中世界,這是我們的世界。
科幻小說作家柯里.達科托羅(Cory Doctorow)在他寫的書《神奇王國》(Down and Out in the Magic Kingdom)中,把聲譽為基礎的通貨這個概念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假設在二十二世紀的世界,伍飛(Whuffie)是通行的貨幣。一個人的行為若正面影響其聲譽,就得到伍飛;反之,其行為若負面影響聲譽,就失去伍飛。每個人大腦都有個晶片,這是廣大人間網絡的一個節點(node),因此大家都曉得彼此的伍飛餘額。植入大腦晶片固然聽起來驚世駭俗,但未來世界或許就是這個樣子。
在夢想狀況下,不僅聲譽可作為通貨,連思想、感情、經驗、夢想和點子,任何精神內容也都可以。還記得我們前文提到,大腦掃描顯示金錢可在大腦許多區域,如依伏神經核和大腦皮質島葉(insula),引起神經元活動吧?只要未來形式的貨幣以同樣方式啟動這些區域,我們很可能就會繼續把它當成價值的象徵。隨著科技進步,從信用卡到行動支付系統,金錢愈來愈變得看不見和抽象。有朝一日,或許人和機器會合一,完全消除實質金錢這個中間人,把神經元活動轉化為通貨本身。當然,我們若能植入心律調整器,就可以在人體植入支付系統。屆時不只是行動錢包,我們可能有了神經錢包。
不論是像達科托羅書中形容的大腦晶片,或是以雲端把我們儲存精神內容的所有大腦連結起來,人類可以交換、交易、買或賣,幾乎任何一種神經原活動,都可以藉由一套去集中化的比特幣傳輸協定核證為真。如果你到巴黎旅遊,想要學法文,你可以把自己作為奧運射箭選手的經驗賣給你的朋友,從她那裡買入法文知識。如果你想有個嚇破膽的萬聖節之夜,你可以向朋友購買惡夢;或者你可以賣給她喜歡的東西,如情人節在海灘羅曼蒂克散步的美好記憶。或許不是和別人交換這些記憶,商家可以製作及出售客製化經驗,如你在世界盃足球賽踢進一球,贏得勝利的燦爛一幕,把它塞進你的頭腦裡、儲存為記憶。這一型的通貨將激烈改變我們與別人如何互動,以及我們對自我認同的看法。
或許神經錢包可以促進精力能源轉移。我們可以插接上共同的能源插頭。如果你餓了,可以向別人買卡洛里,以交換你過剩的維他命D,而你的身體可立刻灌輸進精力能源。這就好像第一章所討論的自然界的精力能源通貨。植物吸收陽光,或是猴子吃了香蕉,精力能源都在轉移。同理,在這個夢想狀況下,金錢或許就是我們一向珍惜、渴望的,所謂的神經元、化學和生物學的轉移―一種價值的象徵。交易可以更直接引發同一個接受者的神經系統,認同我們所珍視的金錢或食物。錢愈交易,它就愈相同。
很顯然,神經錢包會使人緊張,令人擔心歹徒駭入某人大腦,例如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的情節,或是失去一個人的身分。夢想狀況若沒有正確的防護措施,會演變成為反烏托邦驚悚的噩夢。電影《鐘點戰》(In Time)的故事即是如此,時間成了主導的通貨。每人出生,手臂就有數位時鐘。二十五歲開始,時鐘倒數計時,一到零,人就死了。人們可以運用時間去支付日常生活開銷,例如搭公車或是以時間和別人交換。富有的人囤積許多時間,窮人則蹉跎歲月。你愈富有,就愈長壽。
固然大腦晶片和手臂時鐘或許還有數百年或數十年才會出現,人工智慧專家瑞.庫茨維爾(Ray Kurzwell)認為,人和機械界線不分已經在進行中:「真正到了把電腦裝進你的身體和大腦時,沒有人抗議。我們似乎很喜歡和機械合一,我們隨時隨地在運用它們,我們創造這一科技來克服我們的極限。」
談到金錢,庫茨維爾承認它的普世性質:「即使我們對某些事物,如美國政府和基地/蓋達組織,意見激烈相左,它們可都重視金錢。因此我們對這個非常奧妙的虛構體會有如此一致的尊重,實在奇妙。」由於人人使用它、重視它,對金錢做劇烈改變一定會對人類有深刻影響。只要我們想去改變金錢,它可能反過來改造我們。
你或許認為我是夢想家
除了是有趣的思想實驗之外,想像金錢的未來或許會有實質的經濟後果。譬如,研究人員研究為什麼有人沒為退休儲蓄足夠的錢,卻找出一個奇特的解決方法。許多人折讓(discount)未來,選擇短期收益而非長期收益。由於美國人生命周期延長,許多人恍然大悟,勢必調整,降低退休時的生活水準。研究人員發現方法,防止如此嚴重的折讓行為:藉由協助人們想像其未來的方法。
利用虛擬實境,讓受測人面對許多年之後的老境必然會碰上的問題。受測人碰到未來的弱點: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等等上年歲的跡象。這時候再請他們分配一千美元。歷經老境虛擬實境的受測人,擺到儲蓄的部位,是未經歷虛擬實境者的兩倍。事實上,研究人員在好幾項研究都發現,當人們見到自己未來可能的狀況時,會影響他們的行為,他們再不會像以前那樣折讓自己的未來。
想像會導致行動,即使只是短期效果,在家自炊做飯省十美元,對遲早要退休的人都是正面結果。這些發現令人發想:是否可以把虛擬模仿納入理財教育課程,以推廣儲蓄養老。
人類歷史上一談到錢,想像力絕對不缺。從鐵叉和穀物,到銀幣和紙鈔,金錢一直在演變,但永遠是價值的象徵。不論是熊市狀況、牛市狀況、夢想狀況,或其他什麼狀況,金錢將反映我們變動不居的需求和欲望。
思索到金錢的未來,我的朋友認為或許會出現新發明,使我們更知善用金錢,譬如讓省吃儉用的人更負責任地不濫用,讓吝嗇的人更有善心,但我們不必等候新科技來激發行為上這些修正。固然金錢的工具不斷在改變,我們使用金錢的方法可能不會變,只要我們記得,金錢可以是我們價值的象徵。
書籍介紹
《錢的歷史:貨幣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及未來》,時報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我們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卡比爾・賽加爾(Kabir Sehgal)
《錢的歷史》作者賽加爾是人人稱羨的華爾街金童,他目睹二○○八年金融風暴造成的傷害,立志要搞懂金融危機和個中原因。他花七年時間旅行超過七十萬英里,走訪超過二十五個國家,從荷蘭的鬱金香狂熱,到雷曼兄弟金融海嘯,探索金錢有什麼特色,讓全世界繞著它奔忙?金錢究竟有哪部分是我們無法掌握的?金錢又有哪些是讓我們產生怪異、不理性的行為?
本書討論金錢的生命,分為頭腦、身體和靈魂三部分。頭腦部分:為什麼我們使用金錢?作者以生物學、心理學和人類學回答這個問題;身體部分:錢是什麼?藉由研究有史以來金錢的實體形式,以及未來可能的形式來回答這個問題;靈魂部分: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金錢?作者轉向宗教和藝術,說明金錢不只是價值的象徵,也是我們價值觀的象徵。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 黃金
- 貨幣
- 比特幣
- 美元
- 信用卡
- 貴金屬
- 金錢
- 時間
- 理財教育
- 名聲
- 社群媒體
- 白金
- 虛擬實境
- Star War
- 行動支付
- Paypal
- 反烏托邦
- 科幻小說
- 日圓
- 人工智慧
- 信用
- Paul Krugman
- 星際大戰
- 相對論
- 銀河系
- Virgin Galactic
- 思想實驗
- 行動錢包
- 卡比爾・賽加爾
- Kabir Sehgal
- 錢的歷史
- 銀河系信用標準
- Galactic Credit Standard
- Credit
- 基德
- Quid
- 太空貨幣
- 太空貿易
- 通貨
- Klout
- 伍飛
- Whuffie
- 神經元活動
- 神經錢包
- 精力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