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作為克里姆林宮政策在動蕩地區延伸出去的手臂,瓦格納——或者不管它未來將被重新打造成什麼——仍然有能力從戰爭、製造不穩定和暴力行動中賺錢。因此,英國將其禁止為恐怖組織的舉措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受到歡迎。
英國將俄羅斯的僱傭軍組織瓦格納(Wagner)集團正式列為恐怖組織,這是在其創始人葉夫根尼・普里戈金(Yevgeny Prigozhin)去世幾周後宣布的舉措。
此法令周五(9月15日)獲得政府批准,這也意味著成為瓦格納的成員,或在英國支持該集團將視為非法行為。幫助這個凖軍事組織的人,可能會面臨高額罰款和最高長達14年的監禁刑罰。宣布此命令時,英國內政大臣布拉夫曼(Suella Braverman)將瓦格納定性為為「對全球安全的威脅」。
這位大臣表示:「瓦格納持續不斷的破壞活動只會為克里姆林宮的政治目標提供助力。他們就是恐怖分子,毫無疑問的。英國宣布的禁令,明確表明了這一點。」
根據此命令,支持這個組織是刑事犯罪,這包括安排會議以推動其活動,對其表達支持以及展示它的旗幟或標誌。
支持瓦格納的人士若經判決,將面臨長達14年的監禁刑罰或者罰款。瓦格納現在將被列入英國包括另外78個被禁止的組織名單中,該名單包括哈馬斯和博科哈拉姆等組織。
瓦格納凖軍事組織,是由普里戈金於約2014年創立。該集團迅速成為普亭在俄羅斯用以操控國家權力的一個關鍵助手。該組織幫助支持普亭的盟友,如敘利亞、利比亞、馬利和中非共和國等國。
它的部隊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在前線作戰,這些僱傭兵大規模參與在烏東的戰役。他們幫俄羅斯在索萊達爾(Soledar)和巴赫姆(Bakhmut)等城市取得一些罕見的勝利。
但是,在不久前,由普里戈金策動,針對俄羅斯軍方領袖的叛變失敗後,瓦格納的未來開始變得不確定。
今年8月23日,普里戈金與其他瓦格納成員在一起「可疑的」墜機意外中喪命,他被埋葬在聖彼得堡。上星期,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否認對該墜機事件的調查進展得緩慢,他說:「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調查,也不是一個平常的意外。」
事實上,最近幾個月,有英國資深議員一直呼籲政府將瓦格納列為恐怖組織。
國會外交事務選舉委員會不久前發布了一份報告,批評英國政府對這個組織「過於自信」的態度,並批評政府對瓦格納在歐洲以外地區的影響力「極度缺乏理解,特別是該集團對非洲國家的掌控。」
但是新的禁令可能來得太晚,因此無法帶來影響。
上個月,專家告訴BBC稱,瓦格納的對手,一間私人軍事公司正試圖在普里戈金主導的領導力缺失的情況下接管瓦格納。
上星期,外交事務選舉委員會主席艾麗西亞・基爾恩斯(Alicia Kearns)敦促政府「對在所有衝突區域運作的私人軍事公司採取更具戰略性的手段。」
工黨影子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則譴責政府行動太慢,並「未能跟上對我們國家安全威脅之變化。」
中東研究所,敘利亞計劃學者馬爾達索夫(Anton Mardasov)告訴BBC,儘管失去了普里戈金,瓦格納仍然成功「暫時保持了一些自主性」,特別是其在的非洲部署中。「這麼說吧,瓦格納之所以能夠生存和發展,是因為它能為所在國家的地方當局排憂解難,為政權和他們的財產保駕護航。基地組織(Al-Qaeda)和其他激進組織分支依然活躍在當地,他們的存在和帶來的威脅助瓦格納一臂之力。」
不過,最近幾個月,據稱俄羅斯已經建立了數十家新的私人軍事公司,所有這些公司都對寡頭、企業和政治家有不同程度的忠誠。
根據阿拉伯媒體報導,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葉夫庫羅夫(Yunus-bek Yevkurov)已下令,要瓦格納在今年9月底前從敘利亞撤離,或者加入在那裏運作的俄羅斯軍隊。馬爾達索夫說:「形勢火藥味十足,尚未有具體的解決方法。」
分析:來得太慢的立法?
法蘭克・加德納(Frank Gardner)BBC安全事務記者
多數人的看法是,這項立法來得太遲了。
當英國政府的律師們正在研究法律條文的細節,為內政部在9月5日宣布的禁令凖備時,克里姆林宮卻早已經在忙於解散瓦格納的權力。
普亭再也不敢冒險,讓這樣一支如此精良的武裝凖軍事組織挑戰他及將軍們的權威。如今,瓦格納雖然仍然具有潛在的危險性,但已經不再擁有前領袖普里戈金時代帶來的影響力。
現在,多數分析預計,該兵團將更緊密地受到俄羅斯軍事情報部門(GRU)之控制,並花更多時間去從事「灰色地帶」行動,例如秘密破壞和網路行動,而且他們通常都會否認幹了這些事。
但是,作為克里姆林宮政策在動蕩地區(如馬利和利比亞)延伸出去的手臂,瓦格納——或者不管它未來將被重新打造成什麼——仍然有能力從戰爭、製造不穩定和暴力行動中賺錢。因此,英國將其禁止為恐怖組織的舉措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受到歡迎。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4萬名罪犯投入烏克蘭戰場,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被美國列為「跨國犯罪組織」
- 瓦格納集團短暫兵變是巨變的前奏,俄軍對普亭幾乎沒有忠誠度可言
- 這波非洲政變風潮不只伴隨反法情緒,背後還有趁虛而入的俄羅斯勢力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