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是不是很新奇有趣又刺激?實際上,考古工作有許多嚴謹的步驟和規範,包括事前的調查、遺址資料的蒐集,並擬訂發掘計畫;進行發掘時,有測量、發掘及記錄等工作;發掘完成後,要整理遺物及發掘紀錄、進行研究,到最後還得完成考古報告的出版。

那麼,電影裡的考古學家為什麼總是穿戴著皮衣和槍枝,一副「我要去叢林深處探險」、「用生命保護廢墟裡的國家寶藏」的英雄情懷?嗯…你真的電影看太多囉。別再幻想了,快來認識考古學家真正的「傢俬」吧!

簡易的考古學家工具。Photo Credit: Dr._Colleen_Morgan @ Flickr CC BY 2.0

考古學家常用的田野工具,包括各式地圖、航照圖,以及定位用的GPS、指北針等,能幫助他們掌握遺址的位置與地形,進一步確認遺址的位置,規劃發掘範圍。在發掘開始前,會先以竹筷或樹枝等物定樁,再用細繩拉線,將要發掘的考古探方(註1)給標示出來。

正式進行發掘時,若確定為生土層(註2),會使用鋤頭、鍬、鏟等大面積地移除土壤。一旦進入文化層(註3),開始有遺物、遺跡等的出現,則改用較小的小平鏟、竹刀、刷子等進行細部的發掘工作,小心地清理,避免破壞這些遺跡和遺物要向我們傳達的資訊。

小平鏟、竹刀、刷子。Photo Credit:中研院史語所提供(陳佳翎攝)

發掘過程中,要隨時保持記錄的習慣,而每當發掘到一個段落,例如某個文化層已發掘完畢時,會隨即將觀察到的現象,用文字及繪圖的方式詳細記錄下來。因此,書寫工具、測量繪圖用的皮尺、方格紙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除此之外,各個發掘階段均須留下影像紀錄,以利日後研究者觀察與詮釋。攝影的工具除相機、攝影機之外,也需準備牌示與標竿,才能在照片上標示出正確的坑號,並呈現出遺物和遺跡的比例。

最後,要提取遺物時,會視遺物大小與性質,使用夾鏈袋或鋁箔紙包裝,並用方格籃儲存。發掘人員會把標本編號和發掘資訊寫在裝標本的夾鏈袋上,日後進行室內整理及研究時,才不會搞混標本或者遺失出土資訊。

講了這麼多,是不是快要打瞌睡了?其實考古學家們並不是只會拿著鏟子埋頭苦挖、整天與古文物為伍,他們對新科技的運用也充滿興趣。接下來讓我們看看考古學家運用高端科技來考古!

太陽能船

世界最大的太陽能船(PlanetSolar),不久前加入了由日內瓦大學(University of Geneva, UNIGE)研究員Julien Beck主導的水下考古計畫,在阿爾戈利斯灣(Argolic Gulf)搜尋埋藏在水面下的史前村落。這艘太陽能船在德國製造,全長約35公尺,由512平方公尺的太陽能板供應電力,在2012年單靠著太陽能完成環繞地球一周的壯舉。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船隻上配備最先進的回音探測系統、側掃聲納、GPS等,原先主要的工作是進行地理測量,讓研究者模擬出古代海岸地形。這次則取代地面工作站、成為水上科學工作據點支援考古調查;實際發掘時,也可以先用船上的液壓吸引器清除部分難以處理的淤泥,再由考古人員接手。

無人航空載具

為了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考古調查以及遺址保護工作,無人航空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也逐漸運用在田野工作中。無人航空載具從遺址上方進行鳥瞰空拍,讓考古學家能夠掌握地形、遺址分布範圍情形,也能將遺構、遺跡整體一目了然。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過去進行類似的工作時,需要雇用私人飛機或以氦氣球對遺址進行空拍,無論時間與經費方面均花費甚鉅,且操作不易。有了UAVs這項新技術的輔助,考古工作會比過去更有效率、更節省,且更精確。

遠端遙控機器人

利用機器人輔助考古調查工作,可以讓考古隊深入各個角落,並免於遺址坍塌的危險,對於發掘者的工作安全多一份保障。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學研究所(INAH, Institut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ía e Historia)的考古隊曾利用小型機器人對位在迪奧狄華肯(Teotihuacan)羽蛇神廟(Templo de la Serpiente Emplumada)下方的一條通道進行調查,其成果超乎考古學家所預期!

這台遠端遙控的機器人被考古隊暱稱為「Tlaloc II-TC」(靈感來自阿茲提克文化中的雨神),約三英尺長,裝備有攝影機和機械手臂,不僅可將通道上的影像傳回到工作站,若在調查的途中遇到障礙物也能夠自行清理。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2010年時,考古隊長Sergio Gómez原本推測內部應該有一間密室,在2000年前可能被用來作為皇家儀式或葬禮的場所。然而,現在根據機器人拍攝的影像顯示,這類型的密室竟然高達三間,與過去所認知的格局完全不同。

墨西哥城外40公里的迪奧狄華肯留下許多驚人的金字塔型神廟建築,1987年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但是有關當時的居民和社會制度等仍然充滿謎團。目前考古隊正在逐步清理通道,並盡快展開實際調查,期望能夠對於神秘的古城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考古學者在這些高科技考古夥伴的幫忙之下,不但省下許多經費與力氣,還能探索更多以往難以到達的地方!

註1:考古發掘的基本發掘單位,將發掘區分割成方格狀並給予編號,每一格即為一個探方,有利於發掘時觀察土壤顏色、方便記錄遺跡與遺物的出土位置。
註2:指無人類活動跡象的純天然堆積土層。
註3:因人類活動而形成的堆積土層,通常內含遺物或遺跡。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