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BMW終於推出了旗下第一部掛上i名號的電動車i3。
看起來如同一部掀背車的i3,實際上為迷你的跨界休旅車,提供兩種版本車型:純電動版本以及Range Extender(增程型)版本。所謂的Range Extender,就是在原來可輸出170hp功率、25kgm扭力的電動馬達基礎上,再配置一具輸出34hp的650cc雙缸汽油動力引擎來幫電池做充電,讓原本可行駛130-160公里的i3,一舉將行駛里程延伸到300公里。
300公里,已足敷一般人日常使用。畢竟我們不是一天花8個小時在車上。根據調查結果,就連美國這樣幅員廣大的國家,75%的人口每天上下班的行車距離不過就是33英里(約55公里)。可見就算是平常上下班,130-160公里的續航力也足夠了。
但是當人們面對電動車,心中不免還是出現了Range Anxiety(續航里程焦慮)。這一個辭彙的出現,源自於人們已經習慣於內燃機引擎的移動模式,而對於電動車續航里程即將耗盡時所產生的焦慮。當汽車沒有油的時候,我們可以就近尋找加油站為汽車加油,這歸功於過去100多年來的汽車文化,加上加油站的廣泛建設,使得汽車早已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交通工具。然而「電動車」這樣一個概念,讓人們了解到除了「汽車」外,我們還有另外的選擇。面對石油即將枯竭以及高油價的時代來臨,人們的移動模式得做一個相當大的改變。不過目前的電池科技、充電技術,以及基礎充電設施仍嫌不足,Range Anxiety這樣對於電動車續航力的疑慮,勢必存在於人們心中。
Range Anxiety成為了電動車製造商在面對消費者時,最怕面對也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一直以來Range Anxiety讓電動車產業處在一個相當尷尬的狀態。傳統汽車產業害怕若是電動車產業興起,將會影響到目前的汽車的銷售,因為汽車的背後隱藏著石油能源的巨大利益掛勾。但是卻又心知肚明,發展電動車科技能為汽車產業帶來正面的形象,進一步增加汽車的銷量。不過要賣電動車給消費者,首先就是要解決Range Anxiety以及充電問題。
這個問題是兩面刃。於是聰明的汽車廠知道,必須得掌握電動車的電池以及充電的核心技術,才能有效的解決Range Anxiety,進一步掌握下一波汽車產業的趨勢。
最先投入電動車大量生產的,莫過於來自日本的Mitsubishi 三菱、Nissan 日產和來自美國的Tesla,兩家日本車廠推出的平價i-MiEV以及Leaf,先後在日本、歐洲以及美國獲得了不錯的回響。而Tesla獲得了來自Toyota 豐田的奧援,買下了位在美國舊金山灣區東灣(Bay Area East Bay)原先隸屬於GM 通用汽車和Toyota的Nummi工廠,做為旗下第二輛市售車Model S轎車的生產基地。
身為電動車產業的領頭羊,Tesla最近推出了90秒完成電池更換的領先技術。再加上其Super Charger(超級充電站)以及Super Capacity(超級電容)技術,看來消除人們對於電動車的Range Anxiety是指日可待。
順帶一提,Tesla在2010年6月IPO時的股價為每股17美元,從今年宣布轉虧為盈至今,股價飆升超過200%,最高曾到達每股133.26美元,全都歸功於Model S電動轎車上市以來的大賣。這讓當初選擇投資入股的德國Daimler(戴姆勒)集團以及日本Toyota大呼值得。
當BMW i3上市,發表會還搞了個紐約、倫敦、北京三地同步,電動車供應鏈大國的台灣很可惜沒被選為同步發表的城市。現在還傳出台灣政府對於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達成率偏低,準備第二期要取消電動小客車補助,只補貼電動大客車。看看美國補助電動車購買最高可達一萬美金(約30萬台幣)!看看連北京都要開賣電動車了!台灣的電動車何時可以讓一般大眾購買並且掛牌行駛?這個問題我想曾經選定台灣做為基地的Tesla,一定也很想知道。
BMW i3在國外的售價大約和目前BMW 3 Series相仿,台灣預計在2013年底發表。但是面對政府將收回的補助,以及基礎設施不足的窘境,電動車短期在台灣恐怕窒礙難行。
是否這一次,我們又要將機會拱手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