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中日語外來語之聲調與日語音節結構的對應關係
【前言】
過去台灣人從小都會聽到大人朗讀日語五十音:「あいうえお、かきくけこ、さしすせそ、……」,所以小孩子即便未曾學過日語,卻早已跟著大人的口音朗朗上口。筆者長大後,上補習班隨著日本人老師學習日語,在第一堂課就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為日本老師讀的五十音和自己記憶中的五十音相差竟如此之大。當時未曾修習語言學的相關課程,也不知探究原因何在,只是跟著老師唸就對了。
二十幾年後,這個疑問終於得到了解答。原來日本人讀五十音時,要求全讀同一平板調;而台灣人讀五十音時,已經將每五個音節切割成一個連音節,再轉化成台語獨自的聲調結構,才會造成兩者重音上的差異。到底是當時的日本人敎錯了,還是台灣人自己記錯了,或是另有其他學術上的解釋,我們將依據更多的資料和分析來解答。
由於歷史的背景不同,台語中的日語外來語一直是台語相對於閩南語的最大特色。過去已有很多文章彙整台語中的日語外來語,但多屬於借用法的分類(如借音不借字、借字不借音[1])和詞彙列舉,對於日語音韻和台語語音的對應研究向來著墨不多[2]。由於當今台語中所呈現的日語外來語已經隨著世代年齡、教育程度、家庭環境、地域背景等的不同,而產生了許多個人語音上的差異,所以在分析上難以排除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因此本文僅就日語的音韻結構和台語的聲調對應關係加以分析,至於音素之間的結合、分解、對應、同化、異化等音韻上的演化關係,除非必要不加贅言。
【台灣人的日語口音】
成年人學習外國語言時,由於受到母語的影響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口音或腔調的問題。即使戰前台灣受到日本長達五十年的統治和教育,除了從小就以日語為第一語言者之外,台灣人的日語始終無法去除口音。關於台灣人說日語的重音問題,早在1941年寺川喜四郎就已經注意到這個語音現象,並有所分析描述:
原則上,台灣人的重音在於每個語詞的倒數第二個音節上,也只有一個音節提高聲調。但是,如果倒數第二個音節是長母音結尾、複元音、「ん」音、促音等所謂「準音節」者,重音落在倒數第三音節[3]。(譯文)
寺川所指的「音節」是以日語的假名為基準,一個假名算為一個音節。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一個假名為一「拍」(mora),而不是「音節」。以拍為基準的切割法與漢語的音節結構不同,所以造成台灣人與日本人在認知上的基本差異。又說:
台灣人的日語,不論是以連語或單語的型態出現都不會改變其重音。也就是說,一個語詞不管在句中的哪個位置出現,也不管是否附有助詞,其固有的重音都是始終不變的。而內地人的日語通常在連語和單語時的重音不同[4]。(譯文)
寺川的研究雖然在音節和語音的認知上與台灣人不同[5],但是其分析台灣人日語重音的類型已經獲致很精確的結果。其中兩個很重要的關鍵:一是日語的「準音節」會影響台灣人的日語重音所在;二是台灣人的重音是固定的。儘管當時這個觀察只是著眼於台灣人說日語時的口音問題,但是從現在反顧過去,當時的日語口音也依然殘留在台語的日語外來語上。
【日語的音節結構】
相對於其他各種語言,現代日語的音節結構一般來說是很單純的。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 直音:以單獨母音(V)或半元音加母音或一個子音加一個母音(CV)所構成,這樣的音節稱為「直音」,除了「ん」之外,所謂的五十音(含濁音及半濁音)都是直音。
2.
促音:後音節子音發聲之前短促的語音停頓稱之促音。以小字的「つ」或「ツ」表示。がっこう、ベッド。
3. 拗音:在子音和母音之間有個介音[j],凡以小字的や、ゆ、よ或ヤ、ユ、ヨ書於其他假名之下者皆稱拗音。如:みゃ[mja]、ぎゅ[gju]、びょ[bjo]等。
4. 撥音:以鼻音結尾的音節(-VN)稱為撥音。凡直音或拗音後附有假名「ん」或「ン」者皆是[6]。如:カン、ひょん、りん。
5.
長音:日語的語音中有長短元音的對立,故母音的發音時間比直音或拗音相對較長者稱為長音。以零聲母的あ、い、う、え或「ー」加於其他直音或拗音假名之下表示。如:カー、にい、きょう等等。
從日語的語音學角度來看,以上各種日語的音節結構除了第一項的直音是屬於一個「音拍」(mora)之外,其他的音節構造都是兩拍,甚至三拍。換言之,非直音的發音時間不但比直音長,甚至可以分割,所以才會以複數的假名記音。
相對於日語,台語是屬於單音節語,一個音節中就可能包含子音、單元音、雙元音、甚至三元音,再加上鼻音韻尾和入聲韻尾等,其排列組合可達到上千種。因此有的音節等同或類似於日語的直音、撥音、拗音,有的入聲音節可對應日語的促音,但卻沒有任何音節可替代日語的長音。
再看日語的連音節重音。日語詞的重音基本上只分高低兩階,亦即非高即低、非低即高,而且不論音節數多寡只有「尾高型」,「頭高型」,和「中高型」三種調型[7]。所以日語強調的只是重音與非重音的相對關係;而台語中雖或有重音,但更重要的是一種固定聲調的絕對關係,不但可分高中低三階,又有升降調等的變化。因此,兩個語言在重音的本質上也有極大的差異。
由於上述這些語音結構上的先天性差異,當台灣人學習日語時必定產生所謂的「口音」。比如台灣人發不出「だ」行的音,分辨不出長短元音的差別,重音不符等等。
【台語外來語的調型】
不論是台灣人學習日語或是台語引進日語詞彙,依據台語的語音結構勢必要經過語音轉換[8],才能消化。而且這種轉換通常是在既有的認知範圍內轉換,很少會脫離原有的音韻體系之外。舉例來說,原本日語是非聲調語言,但是台語借入日語之後,就會賦予固定的聲調,以符合臺灣人的發音習慣。比如:「麵包」的日語為「パン」,借入台語後讀音為[phaŋ],調型為高降調,彷若台語的陰上聲。若再經由派生詞檢視其聲調變化,可發現「麵包店」的台語讀音為[phaŋ tiam],其中[phaŋ]的調型已變為高平調,正好符合台語的變調規則。足見台灣人在不自覺的情形下已經賦予了外來語聲調,而且還遵循了變調規則。
關於引進日語詞彙後所形成的外來語,其原來的音節結構和重音如何對應台語的聲調,其轉換的通則又如何,我們收集了許多尚存活在台語中的日語借音外來語[9],一一審視其原有的語音和台語讀音的關係,並加以分類。
關於台語的記音,除了正確標示這些原來不存在聲調的外來語音外,又必須同時考量台語連音節詞的變調規則[10]。本稿在每個詞的末音節讀本調,其餘無記號者皆按一般變調的大前提之下,加註兩個變調記號以標示台語的所有聲調變化關係[11](漢字或注音皆可用):
[/]=變調分界記號。記號前的音節皆讀本調。本記號無關文法,僅作為標示讀音上變調與否的依據。如:天/光thin1
/ kng1。
[:]=輕聲記號。記號後的音節讀輕聲(含傳調輕聲),且記號前的音節讀本調。如為輕聲音節群,則只有第一個輕聲記號前的音節讀本調。如:食:兩:三:碗chiah8 : nng7 : san1
: uan2。
亦可完整地標示全句的讀音:
圓:人能扁,扁:人能圓in5 : lang5 ue7
pin2, pin2 : lang5 ue7 in5。
講到:彼行到:彼kong2 / kau3 : hia1
kian5 / kau3 : hia1。
一. 直音
直音是日語中最基本也最常見的音節,所以台語的外來語中以直音構成的連音節也最多。但其所轉換後的調型都是一樣,故以下只舉部分的實例,其餘省略。
①.雙音節詞:台語的重音落在頭音節讀高平調,而末音節讀音相對轉低而短而弱,調值類似喉塞音的陰入調或輕聲[12]。但若從派生詞檢視末音節的聲調,例如:[mi55 sɔh3] >[mi55 sɔ51 thŋ55],可發現原末音節變調成陰上調,所以可以確定外來語末音節的本質是屬喉塞音的陰入調。又由於只有開音節才可能記為喉塞音的入聲,所以閉音節(陽聲韻、入聲韻)只能以輕聲標示。比如日語的「父さん」轉為台語之後發音如[tɔ51 saŋ3],「姉ちゃん」則讀若[ne51 tsiaŋ3],兩者的末音節皆為陽聲韻,故只能標記為輕聲。
按照一般的變調規則,可依音位記音轉寫成台語音標兩式如下,一式為加入變調分界記號,以顯示各音節原來的調值;二式為不使用變調記號,完全遵循一般連音節變調規則記音,依個人習慣也可加入連音節記號「-」:
日語 日語重音型 台語(一式) 台語(二式)
みそ(味噌) 「頭高型」 mi1 / souh4 mi2 souh4
バス
「頭高型」 ba1
/ suh4 ba2 suh4
プロ
「頭高型」 phu1
/ louh4 phu2 louh4
ガス
「頭高型」 ga1 / suh4 ga2 suh4
ふろ(風呂) 「尾高型」 hu1
/ louh4 hu2 louh4
やみ(闇) 「尾高型」 ia1
/ mih4 ia2 mih4
のり(海苔) 「尾高型」 nou1
/ lih4 nou2 lih4
のり(糊) 「尾高型」 nou1
/ lih4 nou2 lih4
(為比較日語的重音與台語聲調的對應關係,於日語假名上方標「・」表示該音節讀高調,假名下方的底線表該音節讀低調,重音型態則標示於後。日語的重音依照NHK編《日本語発音アクセント辞典》)
②.三音節詞:後二音節同於前項,而頭音節則讀中平調。
さしみ(刺身) 「尾高型」 sa7 / si1 / mih4 sa1
si2 mih4
せびろ(背広) 「尾高型」 se7 / bi1 / louh4 se1
bi2 louh4
たたみ(畳) 「尾高型」 tha7 / tha1 /
mih4 tha1
tha2 mih4
あそび(遊び) 「尾高型」 a7 / sou1 / bih4 a1
sou2 bih4
ゴルフ
「頭高型」 gou7 / lu1 / huh4 gou1 lu2 huh4
クラブ
「頭高型」 khu7 / la1 / puh4 khu1 la2 puh4
ラジオ
「頭高型」 la7 / ji1 / ouh4 la1
ji2 ouh4
カメラ
「頭高型」 kha7
/ me1 / lah4 kha1
me2 lah4
トマト
「頭高型」 thou7
/ ma1 / touh4 thou1
ma2 touh4
わさび(山葵) 「頭高型」 ua7 / sa1 / bih4 ua1 sa2 bih4
從以上可發現當原來的連音節都是一拍(mora)的直音時,不論原日語的重音如何,台語外來語的調型都為起伏型的「(中-)高-弱」,可稱之為「基本調型」。
二.促音
日語的促音可以雙子音(double consonant)的現象來解釋,也就是在子音發聲之前還有一個同樣的子音存在,而必須多停留一拍。這個語音現象在台語中也有對應的語音,就是前一音節的開音節隨下一音節的子音逆向同化為塞音韻尾。簡言之,日語的促音是依附在後音節的子音之前,而台語則是前音節的舒聲韻轉為入聲韻。台語入聲雖與日語促音的本質不同,但發音方法相近,在連音節中音素的排列順序也相同,所以基本上可順利的融入台語的音韻體系中。其聲調對應呈現和直音的基本調型一樣,不論原來日語的重音型態如何,二、三音節詞都是呈現「(中-)高-弱」。但因塞音韻尾只有陰入調和陽入調,所以記音時原來的高平調的陰平調改記為高短調的陽入調:
バック 「頭高型」 ba1 / khuh4
(bak8 / khuh4) ba2
khuh4 (bak4 khuh4)
セット 「頭高型」 se1 / touh4 (set8
/ touh4) se2
touh4 (set4 touh4)
ベット 「頭高型」 be1 / touh4 (bet8
/ touh4) be2
touh4 (bet4 touh4)
バット 「頭高型」 ba1
/ touh4 (bat8 / touh4) ba2 touh4
(bat4 touh4)
チップ 「頭高型」 chip8
/ puh4 chip4
puh4
コップ 「尾高型」 khop8
/ puh4 khop4
puh4
ラッパ 「尾高型」
la1 / pah4 la2
pah4
あっさり 「中高型」 a7 / sa1
/ lih4 a1
sa2 lih4
トラック 「中高型」 thou7
/ la1 / khuh4 thou1
la2 khuh4
クラッチ 「中高型」 khu7 / la1 / chih4 khu1
la2 chih4
原日語的促音有的轉換成台語的入聲韻,有的依然保持舒聲。原因可能是入聲的自然脫落,也可能是因個人日語能力的高低所產生的誤差(日語教育程度越高者,越可能轉換成入聲音節)。但不論轉換成舒聲或入聲,其調值還是依照基本調型。
三.拗音
日語拗音的特質其實只是在子音和母音中間有一個介音[j],在日文的書寫上看似兩個音節,而且在日語中算是兩拍,但是以台語的音節結構來看,[i]介音是很自然的一種雙元音音節。所以當日語的拗音轉化為台語之後,也視為一個音節,其聲調對應和調型還是等同於直音。如:
シャツ 「頭高型」 sia1
/ chuh4 sia2
chuh4
ジャム 「頭高型」 jia1 / muh4 jia2
muh4
チャック 「頭高型」 chia1
/ khuh4 (chiak8 / khuh4) chia2
khuh4 (chiak4 khuh4)
チョキ 「頭高型」 chio1
/ kih4 chio2
kih4
ケチャップ 「中高型」 khe7 / chia1 / puh4 khe1
chia2 puh4
四.撥音
當原日語的音節為鼻音韻尾時,對應的台語也是由兩拍轉換成一個音節,但是其聲調的對應關係產生了變化。基本上日語的撥音節在台語中轉化為高降調,與台語的陰上調相同。但在多音節詞時,隨著撥音節的所在位置聲調還會再變化。
①.單音節詞:一律讀高降調。
こん(紺) 「頭高型」 khong2
パン 「頭高型」 phang2
②.雙音節詞:撥音搭配直音(含拗音與促音,以下同)成為雙音節詞時,不論撥音出現在頭音節或尾音節,也不論原日語的重音如何,撥音節本身皆讀為高降調。
ペンチ 「頭高型」 phen2 / chih4 phen3
chih4
ポンプ 「頭高型」 phong2 / phuh4 phong3
phuh4
タンゴ 「頭高型」 thang2 / gouh4 thang3
gouh4
ダンス
「頭高型」 lan2 / suh4 lan3
suh4
テント 「頭高型」 then2 / touh4 then3
touh4
こんぶ(昆布) 「頭高型」 khong2
/ puh4 khong3
puh4
たんか(担架) 「頭高型」 thang2 / khah4 thang3
khah4
たんす(箪笥) 「尾高型」 thang2
/ suh4 thang3
suh4
パンク
「尾高型」 phang2
/ khuh4 phang3
khuh4
りんご(林檎) 「尾高型」 ling2 / gouh4 ling3
gouh4
まんが(漫画) 「尾高型」 bang2
/ gah4 bang3
gah4
惟當直音在前,撥音在後時,頭音節的直音讀若中平調,調型則為「中-降」:
レモン 「頭高型」 le7
/ bong2 le1
bong2
ミシン 「頭高型」 mi7
/ sin2 mi1
sin2
カバン 「尾高型」 kha7
/ bang2 kha1
bang2
おでん 「中高型」 ou7
/ len2 ou1
len2
うどん u7 / long2 u1
long2
しょくパン [13] 「中高型」 siok4
/ phang2 siok8
phang2
③.三音節詞:當撥音出現在三音節詞的末音節或中音節時,依然讀高降調。其餘的直音節依照前述規則,讀若「中-高-降」或「中-降-弱」。
いちばん(一番) 「尾高型」 i7 / chi1 / bang2 i1
chi2 bang2
マラソン 「尾高型」 ma7 / la1 / song2 ma1
la2 song2
あきびん(空瓶) 「尾高型」 a7 / khi1
/ bin2 a1
khi2 bin2
おばさん 「尾高型」 ou7
/ ba1 / sang2 ou1
ba2 sang2
おじさん[14] 「尾高型」 ou7
/ ji1 / sang2 ou1
ji2 sang2
たくあん 「中高型」 tha7 / khu1
/ bang2 tha1
khu2 bang2
らっかさん(落下傘)「中高型」 la7
/ kha1 / sang2 la1
kha2 sang2
ビタミン 「中高型」 bi7 / ta1 / bin2 bi1
ta2 bin2
パチンコ
「尾高型」 pha7 / ching2
/ khoh4 pha1
ching3 khoh4
ベランダ 「尾高型」 be7 / lan2 / tah4 be1
lan3 tah4
ボクシング 「頭高型」 bou7
/ sing2 / guh4 bou1
sing3 guh4
トランク 「中高型」 thou7
/ lang2 / khuh4 thou1
lang3 khuh4
トランプ 「中高型」 thou7
/ lam2 / phuh4 thou1
lam3 phuh4
唯有當撥音節出現在三音節詞的頭音節時才改讀中升調,類似台語的陽平調,惟調值有所不同,應是位於非末音節之故[15]。其餘直音音節同基本調型,讀若「升-高-弱」。由於台語連音節變調後皆不讀升調,故必須加入變調分界以標示正確的調值:
アンテナ 「尾高型」 an5
/ te1 / nah4 an5
/ te2 nah4
てんぷら 「尾高型」 then5
/ pu1 / lah4 then5
/ pu2 lah4
ハンドル 「尾高型」 han5
/ tou1 / luh4 han5
/ tou2 luh4
ちゃんばら
「尾高型」 chhiam5
/ pa1 / lah4 chhiam5
/ pa2 lah4
五.長音
日語的音節結構中常見的另一種型態就是長元音,這是台語音韻體系中所不具有的特質。當長元音音節轉換成台語時,所呈現的調值如同撥音節一般依其在連音節的位置而有所變動。
①.不論音節數,當長音出現在日語連音節的末音節時,轉化成台語後即失去長音的功能,同於直音節調值變短而弱。其餘各音節的聲調對應依據上述各項規則。
バター 「頭高型」 ba1 / tah4 ba2
tah4
バッター 「頭高型」 bat8 / tah4 bat4
tah4
ジャンパー 「頭高型」 jiam2
/ bah4 jiam3
bah4
タンカー 「頭高型」 thang2
/ khah4 thang3
khah4
バンパー 「頭高型」 bam2
/ bah4 bam3
bah4
タクシー 「頭高型」 tha7 / khu1 /
sih4 tha1
khu2 sih4
リヤカー 「中高型」 li7
/ a1 / kah4 li1
a2 kah4
ブラジャー 「中高型」 bu7
/ la1 / jiah4 bu1
la2 jiah4
バッテリー 「尾高型」 ba7 / te1 / lih4 ba1
te2 lih4
②.雙音節詞:當長音出現在雙音節詞的頭音節時讀高降調。
めいし(名刺) 「尾高型」 me2 / sih4 me3
sih4
ボール 「尾高型」 bou2
/ luh4 bou3
luh4
ボート 「頭高型」 bou2
/ touh4 bou3
luh4
ヒューズ 「頭高型」 hiu2
/ suh4 hiu3
suh4
ジュース 「頭高型」 jiu2 / suh4 jiu3
suh4
ショート 「頭高型」 sio2 / touh4 sio3
touh4
バール 「頭高型」 ba2
/ luh4 ba3
luh4
ガーゼ 「頭高型」 ga2
/ jeh4 ka3
jeh4
セーフ 「頭高型」 se2
/ huh4 se3
huh4
ビール 「頭高型」 bi2
/ luh4 bi3
luh4
モーター 「頭高型」 mou2
/ tah4 mou3
tah4
オーバー 「頭高型」 ou2 / bah4 ou3
bah4
かあさん 「頭高型」 kha2
: sang
とうさん 「頭高型」 tou2
: sang
ねえちゃん[16] 「頭高型」 ne2
: chiang
③.三音節詞:當位於三音節詞的頭音節時按照推演應轉讀中升調,但也可能會失去長音功能誤解為直音而發中平調。由於只有一例,故無法精確驗證。
サービス 「頭高型」 sa7
/ bi1 / suh4 (sa5 / bi2 / suh4) sa1 bi2
suh4 (sa5 / bi3 suh4)
當長音位於三音節詞的第二音節時,讀高降調。
クリーム 「中高型」 khu7
/ li2 / muh4 khu1
li3 muh4
レコード 「中高型」 le7 / khou2 / touh4 le1
khou3 touh4
スクーター 「中高型」 su7 / ku2
/ tah4 su1
ku3 tah4
マッサージ 「中高型」 ma7
/ sa2 / jih4 ma1
sa3 jih4
六.開音節與零聲母音節的結合音節
前述日語直音節的基本結構為子音加母音,也可不需子音而由母音單獨構成音節。因此在原日語的零聲母音節出現在開音節之後的條件下,轉換成台語音節時,前開音節的元音與零聲母的後音節母音可以結合成一個複元音的音節。如:[タイ>thai]、[アウ>au]、[ワイ>uai]等等。這個音節結合的現象,在日語的音韻體系中也是屬於兩拍,有時甚至是兩個獨立音節[17],但對原來就有複元音音節的台語來說,很自然的結合成一個音節。
①.雙音節詞:當結合音節出現在頭音節,其聲調對應轉換為高降調。若出現在末音節時,應和撥音節的情形相同,也讀高降調,但未見實例可證。
アウト 「頭高型」 au2
/ toh4 au3
toh4
ライター 「頭高型」 lai2
/ tah4 lai3
tah4
ハイヤー 「頭高型」 hai2
/ iah4 hai3
iah4
タイヤ 「尾高型」 thai2
/ iah4 thai3
iah4
②.三音節詞:結合音節出現在三連音節的末音節和第二音節時也讀降調,其餘的直音節依照基本調型。
あぶない(危ない) 「中高型」 a7
/ bu1 / nai2 a1
bu2 nai2
ネクタイ 「頭高型」 ne7 / ku1
/ tai2 ne1
ku2 tai2
ドライバー
「尾高型」 lou7
/ lai2 / bah4 lou1
lai3 bah4
結合音節只有在三音節詞的頭音節時才讀升調。
あいさつ(挨拶) 「頭高型」 ai5
/ sa1 / chuh4 ai5
/ sa2 chuh4
フィルム 「頭高型」 hui5
/ lu1 / muh4 hui5
/ lu2 muh4
はいざら(灰皿) 「尾高型」 hai5
/ ja1 / lah4 hai5
/ ja2 lah4
あいの子 「尾高型」 ai5 / nou1 / khoh4 ai5
/ nou2 khoh4
ワイシャツ 「尾高型」 uai5
/ sia1 / chuh4 uai5
/ sia2 chuh4
以上匯整了六種日語的音節結構與台語外來語聲調的對應關係,進而再依其特性可將這六種音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不論在連音節的任何位置,永遠保持基本調型的「直音組」:
(表一) a:音節出現位置 b:台語外來語聲調 c:日語音節結構
|
雙音節詞 |
三音節詞 |
|||
頭音節 |
末音節 |
頭音節 |
第二音節 |
末音節 |
|
直 音 |
高 |
弱 |
中 |
高 |
弱 |
拗 音 |
高 |
弱 |
中 |
高 |
弱 |
促 音 |
高 |
弱 |
中 |
高 |
弱 |
另一類是含撥音、長音、結合音節的「變調組」。這類音節隨著其在連音節中的位置而改變調值,也因此改變了整個連音節的調型。下表依變調組音節所在位置彙整而成,括弧內為搭配直音時的台語調型:
(表二) a:音節出現位置 b:台語外來語聲調及連音節調型 c:日語音節結構
|
雙音節詞 |
三音節詞 |
|||
頭音節 |
末音節 |
頭音節 |
中音節 |
末音節 |
|
撥音 |
降(-弱) |
(中-)降 |
升(-高-弱) |
(中-)降(-弱) |
(中-高-)降 |
長音 |
降(-弱) |
(高-)弱 |
升or中(-高-弱) |
(中-)降(-弱) |
(中-高-)弱 |
結合音節 |
降(-弱) |
(未見實例) |
升(-高-弱) |
(中-)降(-弱) |
(中-高-)降 |
從表二可看出,由於直音組的音節即便與變調組的音節混雜在一起,幾乎依然保持其在該位置上的應有調值,所以稱之為「基本調型」。唯一的例外是雙音節詞的末音節為撥音時,頭音節的直音才由高平調改讀中平調。
七.複數變調組音節
上述所有實例皆是變調組音節單獨搭配直音組音節出現時的聲調對應關係,但是變調組的音節不必然只和直音組的音節組成連音節,撥音、長音、結合音節本身也會重複或交叉出現。其聲調對應關係又如何變化,再看以下整理。
①.雙音節詞:所有變調組的音節所組成的雙音節詞,不論其排列組合方式如何,也不論原日語的重音型態如何,其調型皆為「升-降」。由於台語一般變調後不讀陽平調,所以必須加入變調分界符號,才能保持本調的調值。
ばいきん(黴菌) 「尾高型」 bai5
/ kin2
さんしん(三振) 「尾高型」 san5
/ sin2
にんじん(人参) 「尾高型」 nin5
/ jin2
かんばん(看板) 「尾高型」 kham5
/ pang2
きゅうけい(休憩) 「尾高型」 khiu5
/ khe2
ほうたい(包帯) 「尾高型」 hou5
/ tai2
へいたい(兵隊) 「尾高型」 hei5 /
tai2
じょうとう(上等) 「尾高型」 jio5
/ tou2
ナイロン 「頭高型」 nai5
/ long2
カーテン 「頭高型」 kha5
/ ten2
エンジン 「頭高型」 en5 / jin2
ピンポン 「頭高型」 phim5
/ phong2
れんたん(練炭) 「頭高型」 len5
/ than2
パーセント 「中高型」 pha5
/ sen2
かんじょう(勘定) 「中高型」 khan5
/ jio2
②.三音節詞:變調組多重出現的三音節外來語詞不多,難以分析各種排列組合的調型,只能就僅有的實例推演。當前二音節為變調組時,依前項的對應規則,調型為「升-降-弱」。
ランニング 「尾高型」 lan5 / ling2
/ guh4 lan5
/ ling3 guh4
だいじょうぶ(大丈夫)「中高型」 lai5
/ jio2 / puh4 lai5
/ jio3 puh4
パーセント 「中高型」 pha5 / sen2
/ touh4 pha5
/ sen3 touh4
レインコート 「中高型」 len5 / khou2
/ touh4 len5 / khou3
touh4
當變調組音節出現在三連音節的頭尾音節時,按照上述表一、表二的對應規則,依其音節結構和所在位置決定調值。頭音節為長元音時,失去長音功能而依照直音的對應規則。
オートバイ 「中高型」 ou7 / tou1 / bai2 ou1 tou2 bai2
ホームラン 「中高型」 hou7 / mu1 / lang2 hou1
mu2 lang2
ようちえん(幼稚園) 「中高型」 io5 / chi1 / en2 io5
/ chi2 en2
バイオリン 「尾高型」 bai5
/ ou1 / lin2 bai5
/ ou2 lin2
レントゲン 「尾高型」 len5 / tou1 / gen2 len5
/ tou2 gen2
八.四音節詞以上
四音節詞以上的外來語,除了上述各種規則可以通用之外,可以觀察出另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凡台語詞的外來語超過四個連音節時,第二音節必讀高平調。可以視為在第二音節後有一個切割音段的變調分界,以保持第二音節永遠發高平調。故當所有音節皆為直音組時,四連音節詞的基本調型為「中-高/高-弱」,
プロペラ 「尾高型」 phu7 / lou1
/ phe1 / lah4 phu1
lou2 phe2 lah4
マラリア 「尾高型」 ma7 / la1
/ li1 / ah4 ma1
la2 li2 ah4
カタログ 「尾高型」 kha7
/ ta1 / lou1 / kuh4 kha1
ta2 lou2 kuh4
ハモニカ 「尾高型」 ha7 / mou1
/ ni1 / khah4 ha1
mou2 ni2 khah4
アンモニア 「尾高型」 a7 / mou1
/ ni1 / ah4 a1
mou2 ni2 ah4
さかりば 「尾高型」 sa7 / kha1
/ li1 / pah4 sa1
kha2 li2 pah4
みそしる 「中高型」 mi7 / sou1 / si1
/ luh4 mi1
sou2 si2 luh4
ばかやろう 「中高型」 pa7 / ka1
/ ia1 / louh4 pa1
ka2 ia2 louh4
おしぼり 「中高型」 ou7 /
si1 / mou1 / lih4 ou1
si2 mou2 lih4
ストリップ 「中高型」 su7 / tou1 / li1 / puh4 su1
tou2 li2 puh4
參雜變調組音節的四連音節詞,其變調組音節的對應規則依前述各項,惟有在第二音節時須讀高平調。
アスピリン 「尾高型」a7 / su1 / phi1
/ lin2 a1
su2 phi2 lin2
ペニシリン 「尾高型」phe7 / ni1 / si1
/ lin2 phe1
ni2 si2 lin2
ありがとう 「中高型」a7 / li1 / ga1 / touh4 a1
li2 ga2 touh4
ステンレス 「中高型」su7 / ten1
/ le2 / suh4 su1
ten2 le3 suh4
パスポート 「中高型」 pha7
/ su1 / phou2 / touh4 pha1 su2
phou3 touh4
チョコレート 「中高型」 chio7 / kou1 /
le2 / touh4 chio1
kou2 le3 touh4
アルバイト 「中高型」a7 / lu1 / pai2
/ touh4 a1
lu2 pai3 touh4
ストライク 「中高型」su7 / tou1 / lai2
/ khuh4 su1 tou2
lai3 khuh4
五連音節詞的實例極少[18],但同樣在第二音節後出現變調分界。變調分界後的音節自成一個音段,所以第三音節視為後三連音的頭音節。五連音節的基本調型為「中-高/中-高-弱」,其餘變調組音節也應符合一般規則:
あいうえお
「尾高型」 a7 / i1 / u7
/ e1 / ouh4 a1
i2 u1 e2 ouh4
另外由於外來語借入的途徑和轉換的方式不同,所以不免可發現一些獨立於對應規則之外的特例,這些外來語就只能一一的加以解讀。如:
コンクリート khong2 /
ku7 / li2 (降-中-降)──音節縮減而影響調型
さんそ(酸素) sang2 / sou3 (降-低)──素sou3已改讀台語漢字音
カラオケ kha7
/ la1 / ou1 / khe1 (中-高-高-高)──新語。先借入華語,再轉為台語。
【重音的對應關係】
最後,比較日語詞的重音與台語聲調的對應關係。日語的重音型態雖然只有三種,但其規則卻非常複雜,而且隨著在句中的功能和前後所接語詞的詞性又會發生變化。即便勉強有法則可循,非但其規則多達上百條,更有數不清的特例[19]。如果再加上日本各地方言的不同重音,根本無法完全掌握。因此日本人對於自己母語的重音掌握,是一種自然記憶的結果,而不是經由教材解說才習得的。
如此複雜的重音規則,絕不是以學習第二語言方式的台灣人所能完全掌握的。因此,對於這些原來不俱聲調的日語音,也非以漢字所寫的日語詞,台灣人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一套最能明確傳達訊息又最容易發音的簡化規則,將日語的語音套入這個規則而轉換為台語的聲調。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口音」。
綜合前述所列出的所有實例來看,在相同音節結構和音節位置的條件之下,台語的外來語固定只轉換為同一種調型,而原日語詞的重音卻是「頭高尾低」、「中高頭尾低」、「頭低尾高」三種型態都可能出現,所以可以確定日語的重音完全和台語外來語的聲調轉換無關。這個固定型態的調型,可能就是前述寺川論著中所指摘的台灣人的固定重音現象。只不過寺川是以切割成日語的「拍」來論述,才得出以上、中、下三階表示重音的結論[20]。但實際上台語的音節切割法不同於日語,所以直音以外的複數拍日語音在台語音中全被視為一個音節,而且在同一個音節內發生調值上揚或下降的現象,才形成升調或降調[21]。因此在台灣人的語音認知範圍內,外來語當中並沒有如寺川所說的出現低平調,而且除了中上兩個平板調之外,對台語來說還可以分出升調與降調,甚至末音節還出現了喉塞音。
【結語】
本稿藉由整理許多已融入台語詞中的日語外來語語音,以了解兩個語言間的聲調對應規則。台語的日語借音詞可以總結得到以下幾個結論:
1.
影響台語外來語聲調的因素,不是日語的重音,而是原日語的音節結構。
2.
在連音節中的位置也是影響聲調的重要因素。
3.
台語外來語的調型,因上述兩個條件而呈現不同的面像,但是都有固定的規則可循。
4.
台語的外來語聲調的起伏升降很明顯,所有的調型都屬於起伏型,而沒有平板型。
5.
末音節皆為低調的喉塞音或降調,沒有尾高型的調型。
從寺川的報告問世以至今日,數十年來即便在日治時期全面日語教育的環境之下,為何台灣人口中的外來語,甚至日語始終存在著嚴重的重音差異?除了兩個不同語言之間的語音差異之外,據寺川所言,當時日本人在台灣雖是教授日語的「標準語」,但是並未傳授任何有關日語重音的知識,而任由台灣人以獨特的口音發音,這應該就是形成台灣腔日語的最大原因[22]。
任由學習者獨自揣摩重音的結果,使得閩南人的日語口音和客家人的日語口音不同,甚至連四縣客家人的日語口音和海陸客家人的日語口音也都有所差異[23],更遑論是原住民的口音。由於每個語族的母語的音韻體系不同,受容的方式和轉化的過程也不會依循同樣的規律,所以我們相信目前在台灣各語族之間的日語外來語,不只在語音上有所差異,連聲調也會呈現多樣化。如此台灣內部的外來語的比較分析,也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但由於其他語言的日語外來語資料尚嫌不足,只能留待日後語料整理完成或調查報告出爐之後再加以檢視。
另外,90年代之後日本文化在台灣解禁,日語也成為繼英語之外學習人數最多的外語,因此引進了很多新的日語外來語。這些新外來語在以華語為第一語言的年輕世代口中,是否呈現另一番風貌,或有新的對應規則,也值得繼續追蹤探討。
【參考書目】
u
1907 《日臺大辭典》,小川尚義,台灣總督府
u
1931 《臺日大辭典》,小川尚義,台灣總督府
u 1941 《台灣に於ける國語音韻論(音質.音韻篇)――外地に於ける國語發音の問題》,寺川喜四男,台北
u
1969 〈國語化的日語及台語化的日語研究〉,蔡茂豐,《日語文諸問題的研究》
u 1979 〈閩南語における日本語語彙の受容様態〉,村上嘉英,《天理大学学報》119号
u 1981 《明解日本語アクセント辞典 第2版》,秋永一枝,三省堂
u 1983 〈台湾に生き残った日本語――“国語”教育より論ずる〉,張良澤,《中国語研究》第6號
u 1985 《日本語発音アクセント辞典》,NHK編,日本放送出版協会
u
1986 〈台灣閩南方言中來自日語的外來語〉,村上嘉英,《天理大学学報》148号
u
2000 《台灣閩南話部份次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差異》,張屏生,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u
2001 〈外來語表記之原則,語彙分類以及其語源〉,渡辺弘史,《吳鳳學報》
[1] 日語的「案內」、「仁丹」、「新聞」、「疏開」等詞看似借音又借字,其實依台語讀音來看,實際上只借了字,讀音還是依照台語固有的音韻體系發音。所以借音又借字的分類應不存在。
[2] 村上1979,曾粗淺地解說日語和台語之間的語音對應關係,獲致初步的成果。
[3] 寺川1941,p.133。
[4] 寺川1941,p.409。
[5] 儘管劉克明的《台語大成》(1916)已經指出台語的陽去調的調值介於陰平調和陰去調之間,應有高中低三個調階。但寺川1941,p.772的觀察是只有高低兩階,陽去調與陰去調都是屬低調,相差只是在於後者急速低調,而且末尾逐漸消失。因為寺川對於陽去聲的審音有所誤解,所以他對台語聲調的整個系統性分析幾乎無法引用。
[6] 實際語音可能是[m]、[n]、[ŋ]或[N],隨下一個音節的子音而定。
[7] 標準語中雖有所謂平板型,但實際上也是尾高型的一種。差別只在於該詞後接的助詞讀高調或低調。
[8] 寺川1941,p.385。本稿所描述的聲調對應關係,只限於以台灣閩南語為母語者。客語母語話者的聲調對應關係應有不同。至於原住民的日語口音,依寺川的觀察,與朝鮮人的口音比較相近,高低的起伏較小。這應該是由於南島語和朝鮮語皆非聲調語言的關係。
[9] 此類的外來語隨著世代年齡、教育程度、家庭環境、地域背景等的不同,而有認同上的差異;也隨著時代逐漸久遠,而產生了個人語音上的變化。本稿儘量取認知度較高的語詞及讀音。
[10] 台語的外來語幾乎都是多音節詞,無法分割。在台語的記音中,同一個詞素的多音節詞除了末音節不變調之外,其餘的音節都應按一般變調規則。但是外來語中卻有不少的頭音節必須讀升調的情形,而就現有的本調記音法根本無法標記出現在末音節之外的升調(第5聲),所以須加入變調分界記號來解決升調記音的問題。
[11] 這兩個符號也實際運用在拙著《新編台日大辭典》中,已足以標示所有台語文變調,惟尚不能分辨傳調與否。
[12] 張屏生2000,將外來語末音節記為喉塞音的陽入調,如su55 sih3,有時又記為陰去調,如:khɔŋ51 pu11,有時又記為陰上調,如:ma33 la55
li
[13] く為代表無聲化音節。即音韻上雖然存在這個音節,但實際不發音。
[14] 除ou1
ji2 sang2、ou1 ba2
sang2以外的∼さん、∼ちゃん皆讀輕聲。
[15] 如同華語的上聲(三聲),只有在單讀時才發完整的調型。在連讀時調值改變,只發前半段的聲調,稱半三聲。
[16] 參見注13。台語中的∼さん、∼ちゃん已轉化成稱謂詞,故皆讀輕聲。唯有特例ou1 ji2
sang2、ou1 ba2
sang2已經成為實詞,專指不熟識的年長者,故其聲調依一般撥音節的對應關係。
[17] 日語語音實際上也有結合成複元音音節的現象,不過不是必然現象,而是有條件的發生。
[18] 《臺日大辭典》中雖然標注了3500詞以上的日語外來語,但幾乎都是「借字不借音」的外來語。當時「借音」的外來語屈指可數的原因,可能是將此類的「借音詞」猶視為日語,而不是已融入台語的外來語之故。正如當今許多「華客」流行說話參雜英語單字,但是這些單字依然被視為英語,而不是華語中的「外來語」。
[19] 見秋永一枝編《明解日本語アクセント辞典》付録「アクセント習得法則」。
[20] 見寺川1941,「第一章總說-三.本島人の発音する国語のアクセント」。
[21] 如果日語不以「拍」而以類似台語的「音節」來分的話,也有升調和降調的現象。
[22] 寺川1979,p.386。這個教學上的盲點,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於日語教育界。除了專業的「日語音韻學」課程,一般學習者幾乎沒有機會接受完整的重音訓練。
[23] 寺川1941,p.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