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21780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321780B TW321780B TW086100528A TW86100528A TW321780B TW 321780 B TW321780 B TW 321780B TW 086100528 A TW086100528 A TW 086100528A TW 86100528 A TW86100528 A TW 86100528A TW 321780 B TW321780 B TW 32178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cvd
- raw material
- gas
- copp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9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150000002902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150000002344 gold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79 coope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74 gas phase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41000233805 Phoenix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1465 me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08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67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6
- 238000005229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0
- 235000012431 wafe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6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0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8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8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5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5749 Copper compou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9
- 150000001880 copper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2230 thermal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5751 Copper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29910000431 copper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1
-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Copper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Cu]=O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9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590 oxi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1 Ar + at high energy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40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125000004429 atom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87 bubb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150000004699 copper complex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8
- 125000002524 organometal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3405 be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446 lig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159 carrier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50000004767 nitr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MCULRUJILOGHCJ-UHFFFAOYSA-N triisobutyl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CC(C)C[Al](CC(C)C)CC(C)C MCULRUJILOGHC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QAMFBRUWYYMMGJ-UHFFFAOYSA-N hexafluoroacetylacetone Chemical compound FC(F)(F)C(=O)CC(=O)C(F)(F)F QAMFBRUWYYMMG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244 precipi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QUCXTQXIUAQSRT-UHFFFAOYSA-N 1,1,1,3,3,3-hexafluoropropan-2-one;propan-2-one Chemical compound CC(C)=O.FC(F)(F)C(=O)C(F)(F)F QUCXTQXIUAQSR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VBZWSGALLODQNC-UHFFFAOYSA-N hexafluoroacetone Chemical compound FC(F)(F)C(=O)C(F)(F)F VBZWSGALLODQN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081 micro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15 tantal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979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Di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879 copper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882 di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GMCGCPYXMNXJQM-UHFFFAOYSA-N gold thorium Chemical group [Au][Th] GMCGCPYXMNXJQ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459 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736 metal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8 niob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11 nucle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899 nucle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JRZJOMJEPLMPRA-UHFFFAOYSA-N olefin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 JRZJOMJEPLMPR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894 organ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800 oxid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594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80 sapph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21332 silic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00 vapor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47 vapour-phase growt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DHMQDGOQFOQNFH-UHFFFAOYSA-N Glycine Chemical compound NCC(O)=O DHMQDGOQFOQNF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MHAJPDPJQMAIIY-UHFFFAOYSA-N Hydrogen pe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O MHAJPDPJQMAII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N-[3-oxo-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yl]-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O=C(CCNC(=O)C=1C=NC(=NC=1)NCC1=CC(=CC=C1)OC(F)(F)F)N1CC2=C(CC1)NN=N2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YRKCREAYFQTBPV-UHFFFAOYSA-N acetylaceto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C(C)=O YRKCREAYFQTBP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345 alkine derivativ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7 cataly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16 delivery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312 dry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4 liqu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430 oxygen atom Chemical group O*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020 plasma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70 precious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05 re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FVBUAEGBCNSCDD-UHFFFAOYSA-N silicide(4-) Chemical compound [Si-4] FVBUAEGBCNSCD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92 sputter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VZSRBBMJRBPUNF-UHFFFAOYSA-N 2-(2,3-dihydro-1H-inden-2-ylamino)-N-[3-oxo-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yl]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C=C12)NC1=NC=C(C=N1)C(=O)NCCC(N1CC2=C(CC1)NN=N2)=O VZSRBBMJRBPUN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YBFINIBPCUQASM-UHFFFAOYSA-N 3-methylbut-2-en-2-yl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CC(C)=C(C)[Si] YBFINIBPCUQAS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DCWUQHLHCBQOAM-PIXDULNESA-N 4-amino-5-[(e)-2-chloroethenyl]-1-[(2r,4s,5r)-4-hydroxy-5-(hydroxymethyl)oxolan-2-yl]pyrimidin-2-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l)C(N)=NC(=O)N1[C@@H]1O[C@H](CO)[C@@H](O)C1 DCWUQHLHCBQOAM-PIXDULNE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39224 Amido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JMNTUAOSFHIXSW-UHFFFAOYSA-N CC(=O)C.FC(C(=O)C(F)(F)F)(F)F.[Cu] Chemical compound CC(=O)C.FC(C(=O)C(F)(F)F)(F)F.[Cu] JMNTUAOSFHIXS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YQAIETIFDJVYKK-UHFFFAOYSA-N C[Si](C)(C)C#C[Si](C)(C)C.[Cu] Chemical group C[Si](C)(C)C#C[Si](C)(C)C.[Cu] YQAIETIFDJVYK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070941 Castan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036 Castan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26062 Compound A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VMQMZMRVKUZKQL-UHFFFAOYSA-N Cu+ Chemical compound [Cu+] VMQMZMRVKUZKQ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71 Glyc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NLDMNSXOCDLTTB-UHFFFAOYSA-N Heterophylliin A Natural products O1C2COC(=O)C3=CC(O)=C(O)C(O)=C3C3=C(O)C(O)=C(O)C=C3C(=O)OC2C(OC(=O)C=2C=C(O)C(O)=C(O)C=2)C(O)C1OC(=O)C1=CC(O)=C(O)C(O)=C1 NLDMNSXOCDLTT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530269 Lycaena niva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MOKOTFSFGJIJQM-UHFFFAOYSA-N O=[Au]=O Chemical compound O=[Au]=O MOKOTFSFGJIJQ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3251 Prurit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BLRPTPMANUNPDV-UHFFFAOYSA-N Silane Chemical compound [SiH4] BLRPTPMANUNPD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166 Ta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BOTDANWDWHJENH-UHFFFAOYSA-N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CCO[Si](OCC)(OCC)OCC BOTDANWDWHJEN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BRVLXLNVJHDRQ-UHFFFAOYSA-N [2-pyridin-3-yl-6-(trifluoromethyl)pyridin-4-yl]methanamine Chemical compound FC(C1=CC(=CC(=N1)C=1C=NC=CC=1)CN)(F)F ABRVLXLNVJHDR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KZNMRPQBBZBTSW-UHFFFAOYSA-N [Au]=O Chemical compound [Au]=O KZNMRPQBBZBTS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GPEJFAUZMIBAGD-UHFFFAOYSA-N [C-]#[C-].C[Si](C)(C)[Cu+2] Chemical compound [C-]#[C-].C[Si](C)(C)[Cu+2] GPEJFAUZMIBAG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PKGQBIUYHHPOT-UHFFFAOYSA-N [Cu+2].[C-]#[C-] Chemical compound [Cu+2].[C-]#[C-] NPKGQBIUYHHPO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336 alk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484 but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C([H])([H])C([H])([H])C([H])([H])[H]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089 carb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25904 compound 1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696 coordination complex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ILNVFABEIPLVDJ-UHFFFAOYSA-N copper;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CC([Cu])=O ILNVFABEIPLVD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SWXVUIWOUIDPGS-UHFFFAOYSA-N diacetone alcohol Chemical compound CC(=O)CC(C)(C)O SWXVUIWOUIDP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CSJLQSCSDMKTP-UHFFFAOYSA-N ethenyl(trimethyl)silane Chemical compound C[Si](C)(C)C=C GCSJLQSCSDMKT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99 exfoli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88 film coatin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01 film c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922 gold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ZDQHXVLPYMFLM-UHFFFAOYSA-N gold tantalum Chemical compound [Ta].[Ta].[Ta].[Au] RZDQHXVLPYMFL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00 micrograp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59 mixed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DAZXVJBJRMWXJP-UHFFFAOYSA-N n,n-dimethylethyl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N(C)C DAZXVJBJRMWXJ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Al]O[Al]=O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926 oxyge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1 phase sepa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8 plasma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17 polish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03 p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9 preven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RSLOAZZCRPXMSD-UHFFFAOYSA-N prop-1-enylsilane Chemical group CC=C[SiH3] RSLOAZZCRPXMS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45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61 region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82 scanning probe acoustic mic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04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00 secondary nucle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077 sila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377 silicon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11 spectroscopic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tantal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Ta]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58 ternary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7 thin-film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08 vapor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63—Gas nozzles
- C23C16/45565—Shower nozzl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02—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coated
- C23C16/0272—Deposition of sub-layers, e.g. to promote the adhesion of the main coat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06—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 C23C16/18—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from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412—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xhausts, e.g. pumps, filters, scrubbers, particle tra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48—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generating reactive gas streams, e.g. by evaporation or sublimation of precursor materials
- C23C16/4481—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generating reactive gas streams, e.g. by evaporation or sublimation of precursor materials by evaporation using carrier gas in contact with the source materi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12—Premixing before introduction in the reaction chamb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23—Pulsed gas flow or change of composition over tim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3—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 H01L21/28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 H01L21/28506—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 H01L21/28512—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21/28556—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by chemical means, e.g. CVD, LPCVD, PECVD, laser CV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01L21/3205—Deposition of non-insulating-, e.g. conductive- or resistive-, layers on insulating layers; After-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 H01L21/32051—Deposition of metallic or metal-silicide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41—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 H01L21/76843—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formed in openings in a dielectri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41—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 H01L21/76853—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characterized by particular after-treatment steps
- H01L21/76855—After-treatment introducing at least one additional element into the layer
- H01L21/76856—After-treatment introducing at least one additional element into the layer by treatment in plasmas or gaseous environments, e.g. nitriding a refractory metal lin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77—Filling of holes, grooves or trenches, e.g. vias, with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7s〇 A7 ____B7___ 五、發明説明(1 ) 〔發明背景〕 乂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由微細的配線及電極所構成的金 靥薄膜層的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之化學氣相成長裝置 〇 〔相關技術〕 對以D RAM,微處理器代表的半導體裝置而言,一 般使用A 1或A 1合金以做爲用以做爲微細金靥配線的材 料。但是,對於使半導體裝置的動作更高速化,最好是使 用具有比A 1具有低電阻的金屬材料以做爲配線用金靥。 這是因爲由微細配線間的雜散電容所引起的電信號的R C 遲延在高速動作時會形成障害,而降低配線電阻可以有效 的減低RC遲延。因此,近年來,已開始嘗試使用比A 1 (2 . 8 仁 Ω· cm)低的 Cu (1 . 7 仁 Ω· cm)以 做爲微細配線用材料。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C u因爲比A 1具有較高的自我擴散活性化能’且對 由應力遷移(stress migration)及電遷移(electric-migration)的構成配線的金靥原子的擴散舉動所支配的 現像具有較高的耐性,所以藉由使用C u也能夠改善配線 的可靠性。 但是,具有這些優異特性而受到期待的c 11配線因爲 有以下的諸問題,所以還未被利用在工業上。一般而言’ 使用於半導體裝置的微細金靥配線係由··以微影触刻(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ithography)技術的光阻(photo-resist)的圖案形成( patherning)及以此爲光罩的配線金屬薄膜的活性離子刻 蝕等,而形成。但是,在C u薄膜的場合,會有以此活性 離子刻蝕等的乾性蝕刻技術的微細配線加工很困難的問題 〇 而最近,已有人在嘗試:在配線形成區域的絕緣膜預 先形成溝,並在形成了此配'線用溝的基體上一樣的堆積銅 等的金靥薄膜,並以機械研磨或化學機械研磨法除去堆積 在溝內部以外的金靥薄膜,最後形成埋入配線的方法。 爲了形成埋入配線,需要在溝內均匀的埋入C u薄膜 。在進行這種堆積的場合,若使用堆積原子入射向基體的 方向具有異方性的猫射(sputtering)法等的物理蒸著法 (PVD)法,則容易在溝內形成空洞。再者,因爲用以 做爲多層配線層間電性連接的啤酒孔(beer hole)等的 接續孔因爲比其一般的配線用溝的縱寬比(aspect ratio )較高,所以在此種接.费孔內以P VD法進行均匀的堆積 會更加困難。因此,以具有優異段差披覆性的化學氣相堆 積法(CVD)被認爲比較適於使用在C u薄膜的堆積。 但是,以C V D法形成C u薄膜會有下列問題。即是 ,因爲C u會快速的在矽氧化膜及矽中擴散,所以在C u 原子擴散到主動區域的場合會對電晶體的電特性產生惡影 響。因此,爲了阻此C u從配線層擴散而置設擴散防止用 薄膜(障壁層)以做爲C u配線的下地’或是用障壁層來 包圍住銅薄膜。障壁層雖然可以使用高融點金屬的氮化物 ~ 5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32178〇 at _______B7_ 五、發明説明(3 ) ’如T i N,但是此障壁層與銅薄膜間的密著性很弱。因 此’在前述的研磨過程及銅薄膜堆積後的熱處理過程中, C U薄膜會剝薄而產生問題β 再者,膜剝落的原因是因爲形成於被堆積下地表面的 下地薄膜的自然氧化膜使其與C u薄膜的密著性減弱。下 地表面的自然氧化膜係熱安定的高融點金靥的氧化物,爲 了使其於上層的銅反應而改善其密著性,必需要進行不適 用在半導體裝置的製造過程的高溫熱處理。 爲了改善其密著性,可以對基體以高能量照射A r + 等的鈍氣離子,並使用的濺射現像來蝕刻上述自然氧化膜 ,接著再堆積C u薄膜。此法係記載於Applied Physics Letter, Vol. 59, Ρ·2332-2334(1991)的 S· K. Reynolds 等人的論文。此處,將Τ a下地表面以A r離子濺射,並 在抑制下地表面的再氧化的狀況下*接著以化學氣相成長 C u,而可以得到良好的密著性。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但是,在被堆積基體的表面形狀係爲上述埋入配線形 成用的溝圖案,或是接觸孔(contact hole)及啤酒孔形 成用的穴圖案的場合,因爲入射離子有方向性,所以在凹 部容易產生蝕刻差異而很難均勻的除去氧化膜。再者,會 產生:除了 CVD裝置之外,必需將基板清洗用的裝置或 下地堆積用的成膜裝置連接到CVD裝置的真空槽,而使 裝置大型化及工程複數化的問題。 改善密著性的另一個方法是在上述障壁層及C u薄膜 之間設置用以提高密著性的薄膜層(密著層)。譬如說,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6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B7__ 五、發明説明(4 ) 在障壁層上堆積Ti ,接著再堆積Cue在此方法中,雖 然若是選擇適當的密著材料便可得到高密著性,但是,同 時也有以的問題。即是,如前所述的,在密著層的表面不 可以有自然氧化膜。而且,隨著配線的微細化,電阻較高 的密著層及障壁層的斷面積,相對於配線斷面積全體,所 佔的比率會變大,而使配線的電阻上昇。從此點而言,加 上新的密著層也有其問題/ 如以上所述的,在使用以往技術而形成微細C U配線 用薄膜的場合,特別是在以CVD法形成C u薄膜的場合 ,會有被堆下地與C u薄膜的密著性差的問題。再者,在 以CVD法形成C u配線用薄膜的場合,在構成原料氣體 的有機金屬化合物的C u以外的元素,如在含有六氟乙醯 丙酮基的有機銅化合物中,會有雜質C,0,F混入C u 薄膜中。此混入量雖然是依存於CVD時的成膜的諸條件 ,特別是成膜溫度,但是,即使是將這些成膜條件最佳化 ,在C u薄膜中也還是會有數仟p pm的前述雜質會混入 。而這些雜質的存在會產生使C u薄膜的電阻上昇的問題 〇 ♦ 由C V D所形成的C u薄膜中會含有雜質是因爲構成 CVD原料氣體的有機化合物的側鎖中的元素,如C及〇 會在化學氣相成長的中途混AC u薄膜中。因此’爲了使 CVD_C u薄膜高純度化,已有人嘗試了改良做爲 C V D原料氣體的有機銅化合物的分子構造。具體而言, 選擇側鎖及C V D反應生成物的蒸氣壓高的有機銅化合物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In. In ^^1. I- - - !! 1^1 ^^^1 ^^m· i In ^eJ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7 B7 五、發明説明(5 ) 以使有機化合物的側鎖中元素不會進入c u薄膜中’及’ 、 爲了抑制由於化學氣相成長中的側鎖分子自體的熱分解所 產生的雜質的混入而改良有機銅化合物以使成膜溫度能夠 降低。 其結果爲:以CVD原料而言,對1價的銅化合物六 氟乙醯丙酮銅,已有各種附加了烯烴配位基成痒 的有機銅化合物被報告出來,而也可以實現了具有良好的 段差披覆性等的優異的C u成膜特性。記載這些有機銅化 合物的代表例的(Hfac)Cu(tmvs)(六氟乙 醯丙酮•三甲基乙烯基矽烷銅)的論文如記載於 Journal d e P h i s i q u e IV,C ο 1 1 〇 q u e C 2,p p 2 7 1 - 2 7 8 ( 1 9 9 1 )的 J . A. T. Norman等人所著的論文。 在此論文中,以歐傑(Auger)電子分光法(AE S )來分析Cu膜中的雜質元素,在C·F·0·等的雜質 分析中,其檢出僅限僅約爲1%,而如後述的在本發明者 的實驗在使用比A E S法靈敏度更高的2次離子質量分法 (S I MS法)來分析雜質的場合,可知在C u膜中混入 了數千ppm的C . F · 0 ·雜質。 再者,Cu膜的電阻約爲2 . 0//Ω · cm而比Cu 結晶(bulk)比較高了 1 0%以上。因此,使用以往的 C VD技術很難形成具有更高純度且低電阻的C u膜。 另一方面,做爲配線金靥的C u雖然是如前述的形成 於障壁層上,但是在障壁層表面一般會覆蓋著自然氧化膜 在使用前記C u錯體的熱CVD法中,在被堆積下地爲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IO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8 A7 321780 ___B7_ 五、發明説明(6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緣體的場合,很難使在下地表面的C u錯體分解。因此, 在C U堆積初期過程中,與在沒有自然氧化膜的金靥上的 C u的核發生(unclearation)比較,在具有如上所述的 自然氧化膜的下地上較不易產生核發生。其結果會使在 C u堆積初期過程中的C u核密度與用PVD法等其它的 C u堆積段比較會比較低,因此爲了使堆積的C u成爲連 續膜,所需要的C u堆積量'會相對的增加》 即是,與PVD法比較,CVD法較不容易得到薄的 連續膜。再者,因爲同樣的理由,與PVD法相較,由 CVD法所堆積的Cu薄膜的表面形狀會差很多。由於具 有這些問題,所以即使CVD法具有段差披覆性良好的優 點也很難被使用爲C u堆積的微細配線形成手段〃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點,而得到平滑性好的C u薄膜, 以往已有人提出了以下的方法。即是,被堆積下地膜是使 用沒有氧化膜的金靥膜,此方法的參考文獻爲前述S. K. Reynold的論文。此爲在堆積做爲障壁層的T a膜之後,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在C u堆積之前以A r離子對T a表面濺射而物理的除去 表面氧化層,在抑制T a表面再氧化的狀況下接著以 CVD法堆積Cu ;因爲可使在CVD時的下地表面的核 發昇密度變大,所以在C u膜厚2 5 0 nm即可得到平滑 性良好的C u薄膜。 再者,不使用溯射触刻(sputter etching)的其它 方法的參考文獻如(VMIC con ference, P254(1990))所 記載的N. Awaya等人的論文。此爲在障壁層上以濺射法堆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0X 297公釐) " -9 -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褽 A7 _____B7_ 五、發明説明(7 ) 積薄的Cu,並藉由以CVD法在Cu堆積前使下地Cu 膜曝露在氫氣還元環境中使下地C u膜表面的C u氧化物 還元,而使在CVD時的下地C u表面的C u核發生密度 上昇,而得剽平滑性良好的C U薄膜。 但是,以上述的手段,爲了得到由CVD法所形成的 C u薄膜的平滑性,除了 CVD過程之外,也需要用以做 下地前處理及下地堆積的濺射過程,而會使過程複雜化。 再者,在下地的形狀爲埋入配線形成用的微細溝或是用以 電性的連接多層配線層間的微細孔(啤酒孔)的場合,以 利用濺射現像的上述手段會有:在縱寬比高的溝或穴的側 壁及底面的濺射除去,下地堆積的均勻性會變差的問題。 其結果爲:在平坦的下地即使可以以CVD法形成平滑的 C u薄膜,在高縱寬比的溝,穴內所堆積的c u薄膜的平 滑性也可能會變差,而在溝及穴內殘留空隙。 另一方面’關於對C u _ C VD的原料氣體添加水( Η 2 〇 )或氧氣(〇2 )的效果的參考文獻有以下的論文 。即是’在JOME S. S. H. Cho等人的論文中所記載的對 做爲CVD原料氣體的(Hfac) Cu (tmvs)添 加H20 ,而能夠以良好的段差披覆性埋入縱寬比約3的 啤酒孔(MRS BULLETIN, vol. xviii,pp. 3 卜 38 ( 1 994 )) 。此爲H20 的添加可增加在C u堆積過程中的核發生密 度的效果’但是如果不是使H20分壓很小而在還元性區 域內進行CVD則因爲會產生C u氧化物,所以會有電阻 會增加爲在不添加H20所做成的Cu膜的4倍以上的問 t張尺度適财關家鮮(CNS ) A4規格(210X 297公瘦)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r 10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8 ) 題。 再者,在Z. Hammadi等人的論文中記載:在做爲 CVD原料氣體的Cu(acac)2中添加02 (J.
Appl, Phys.,vol.73, pp5 2 1 3- 5 2 1 5 ( 1 9 9 3 )),並在 CVD中一直供應〇2 ,而且若是不應供02則在P添加 矽基板上便不會產生C u薄膜堆積。但是,所得到的C u 膜具有與金屬的電傳導性相同的溫度依存性,且在室溫下 其電阻率爲以物理蒸著所製成的C u薄膜電阻率的2倍, 而無法得到比A 1配線具有更低電阻的C u配線的優點。 如此,在具有配線及電極等的金屬薄膜層的半導體裝 置的製造方法中,由CVD法所形成的銅薄膜雖然具有比 以P V D法形成者具有優異的段差披覆性,而被認爲可以 被用在微細銅配線的形成,但是卻有被堆積下地與銅薄膜 間的密著性的問題。爲了改善此點,以往所使用的方法會 導致製造裝置的大型化及複雜化,及在實際上使配線電阻 上昇的新問題。 再者,在做爲被堆積下地的障壁層表面存在著自然氧 化膜的場合,會有所堆積的銅膜的表面平滑性變差的問題 。爲了改善此銅薄膜的表面平滑性,在以往所使用的方法 中,要加上除去上述自然氧化膜,並在障壁層上再層積不 具有自然氧化膜的過程,而會產生使配線形成過程複雜化 的問題。 而且,在與原料一起同時的供應H20 或02的以往 的方法中,因爲C u薄膜的電阻率增加而會有無法得到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T -11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7 _____B7 _ 五、發明説明(9 ) 爲低電阻配線薄膜的Cu的優點的問題。 以上’雖然是說明了以CVD法形成C u薄膜的製程 (process )上的問題點,但是用以實施這種CVD法的 C VD裝置也有種種的問題。即是,以做爲c VD原料氣 體而言,以上述(hfac) Cu+1(tmvs)爲代表 的1價的銅化合物有以下的優點。以爲,其具有做爲 CVD原料氣體所需要的蒸氣壓,而且在2 0 0 °C以下的 低溫即可以進行C u的堆積,及能夠得到比較上,表面平 滑性好的C u膜。 由 J . A. T. N 〇 r m a η 等人的 J 〇 u r n a 1 d e P h y s i q u e C 2 ( 1991)pp271-278所記載的論文可知:(h f a c ) C u+1 (t m v s )在基板表面藉由以下的反應而折出c u原子 ο .(hf ac) Cu+1(tmvs) —Cu—士(hf a c) 2Cu+2+2 ( tmvs) e 此處(h f a c ) 2C u2 +爲2價的銅化合物,在室 溫下爲綠色的固體。 因爲(hfac) Cu+1(tmvs)的分解反應在 1 6 0 °C的低溫也可以進行,所以如上所述的,具有能夠 在基板表面進行低溫堆積的優點,但是,相反的,在基板 的周邊被加熱的部份也容易產生C u堆積。譬如說,因爲 在設置了用以對晶圓(wafer)加熱的加熱器(heater) -12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A7 B7 321780 五、發明説明(ίο ) 的周邊部等也會被加熱到約與晶圓相同的溫度,所以也會 r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有c U堆積。若是重覆的對晶圓上進行c U堆積,則堆積 在晶圓表面以外的C u會累積,使其膜厚變大而最後會產 生膜剝落。而剝落了的C u膜會變成塵埃(dust)而染了 晶圓表面。 特別是,因爲覆蓋住用以保持晶圓成用以防止晶圓背 面的銅堆積的晶圓外周部部的保持環(ring)係與晶圓直 接相接,所以在CVD中最容易產生C u堆積。而且在大 部份的場合,因爲此保持環係由石英玻離等的絕緣膜所形 成,所以所堆積的CVD — C u膜更容易剝落。再者,堆 積在絕緣膜基板上的C VD — C u膜的密著性差且易於剝 落係眾所周知的事實。因此,需要在此膜剝落之前停止 C VD裝置的動作,並將付著於其內部的不要的C u膜洗 淨,除去。這會使CVD裝置的工作率顯著的下昇而結果 會損害到其工業上的生產性。 再者,另一個問題是上述原料氣體反應的反應生成物 (h f a c ) 2 C u 2 +的再附著。如記載於人卩?1.?1^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L e 11 · 5J_ p D 2 3 3 2'2 3 3 4 ( 1 9 9 1 )的 S c 〇 11 K. R e y η ο 1 d s 等人 的論文所示的,因爲(h f a c ) 2Cu 2 +在8 0 °C具有 約ITo r r的蒸氣壓,再者’它比 (h f a c) Cu+1( tmv s)更熱穩定’而在如W所 述的低溫C VD中很難分解,所以很難在晶圓表面及周邊 部表面再附著或凝結。 但是,在存在著冷卻至室溫或以下的表面’譬如說, 本纸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3 - A7 B7 五、發明説明(11 ) 用以在c VD反應室與用以對原料氣體排氣的真空泵間存 ► S. 在配管的場合,它會在此表面凝結並析出固體的 (hfac)2Cu 2 +微結晶。而(hfac)2Cu2 + 微結晶的存在會成爲污染晶圓表面,傷害真空泵的精密加 工部份的原因。因此需要定期的除去此析出的 (h f a c ) u2+。此會使CVD裝置的工作率顯著 的下降,並損害到其工業生產性。 關於(hfac)2Cu 2 +的除去,在 J. Electroc-hem. Soc. I4JL ( 1 9 9 3 ) pp 1 4 3 4 - 1 4 3 9 的 A. J a i η 等人的論 文中記載了:在CVD反應室與真空泵之間設置由液態氮 所冷卻的凝氣閥(trap),並設法使 (h f a c ) 2C u2 +等的反應生成物吸著在凝氣閥表面 ,的方法。使用此方法,雖然可以防止固體的 I i - I..... -I - I— I HI Hi - I!—---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h
C 侵入到泵,但是需要定期的交換凝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氣閥或洗淨凝氣閥內部,由上述的理由而依然存在著工業 生產性會損害的問題。 如此,在具有配線及電極等的金靥薄膜層的半導體裝 置的製造方法中,雖然由CVD法所形成的C u薄膜具有 比以C V D法形成者具有較好的段差披覆性而希望將其用 在微細銅配線的形成,但是,在C VD反應室內被加熱的 部位會堆積不想要的C u薄膜,且其會剝落而成爲塵埃的 原因。在用以改善此問題的以往使用的方法中,需要定期 的情況C V D裝置內部而會產生使工業生產性降低的新問 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4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B7 五、發明説明(l2 ) 再者,做爲CVD原料氣體而具有優異特性的1價的 N. 銅化合物會產生反應生成物,而其會在真空泵內凝集而成 爲真空泵故障的原因。在用以改善此問題的以往使用的方 法中,在CVD反應室及真空泵間設置冷卻凝氣閥,但是 因爲需要除去凝集的反應生成物,所以需要定期的交換凝 氣閥或做凝氣閥內部的清洗,而會產生所工業生產性下降 的新問題》 再者,在將具有如上所述的優異成膜特性的CVD技 術利用到半導體裝置的製造等工業上的場合,爲了得到成 膜過程的安定性,必需使原料氣體的供應安定化。在使用 液體原料的CVD中,因爲係將原料氣體供應到CVD反 應室’所以以往使用以下的方法。即是,藉由對裝滿原料 液體的容器Jim,使原上昇而1發,並且 以A r等鈍氣使原料氣體起泡湧出(bubbling)而促進原 料氣體的蒸發,而將原料氣體與鈍氣一起供應到CVD反 應室的起泡湧出法。 再者’以其它的方法而言,也有藉由:能夠控制並送 出所定量的液體流量的1¾ ( micro pump )或液體晳量淹 (mass flow),及’用以將此送出的液^體加的及 北’的組合而將原料氣體供應到CVD反應室的液體輸 送法。將液體輸送法適用於C u的CVD的例如MRS BUL-LETIN/JUNE 1993 pp.22-29 (1993) 所記載的 A. E. Kalo-yeros等人的論文。 但是’在起泡湧出法中,因爲以昇高蒸氣壓爲目的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衣------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5 - A7 _______B7______ 五、發明説明(l3 ) 加熱會使起泡湧出容器內的原料的化合物容易熱分解及重 合,因此,有時候會有蒸氣壓產生變化及CVD原料變成 不想要的化合物的情形。再者,蒸氣壓低的化合物也會有 很難供應大量的原料氣體的問題。 另一方面,與起泡湧出法比較,液體输送法雖然具有 能夠输送,供應大量的原料氣體,及,因爲能夠以室溫保 持原料直到將其供應至氣化器而能夠防止原料在貯存槽中 I變質等優點,但是因爲用以將液體送入秦加 而設置的開閉閥或此類的開閉機構也會被加熱,所以在這 些開閉機構部份,原料會變質,其結果會使傳導性(conductance ) 小的 開閉機構會塞住而失去開閉功能。 〔發明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係在於,在不導致製造裝置的大型化及 複雜化,而且不導致實質配線電阻上昇的情況下,提供: 使用C V D法而能夠與下地間密著性良好的堆積具有非常 高純度的銅薄膜的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再者,本發明的其它目的係在於提供:藉由防止在裝 置內部的加熱的部份不想要的堆積的C u膜的膜剝落,而 防止因晶圓的塵埃引起的污染,而且藉由降低裝置內的清 洗頻率而能夠提高裝置的工作率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 而且,本發明的其它目的係在於提供:使原料液不會 在貯存槽內變質,並使原料液不會在設置在氣化器的人□ 的開閉機構分解而產生阻塞,而能夠使大量的原料具良$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 -- -16 - 32178〇 A7 B7 五、發明説明(14 ) 的控制性並安定的供應到C VD反應室的化學氣相成長裝 置。 在本發明中提供了具有:在基體上形成擴散防止用薄 膜的過程,在此擴散防止用薄膜上供應由含有銅原子的有 機金屬化合物所構成的原料氣體及氧化性氣體而進行化學 氣相成長,並形成含有微量的氧而以銅爲主成份的薄膜的 第1氣相成長過程,停止氧化膜的供應,而供應原料氣體 以進行化學氣相成長並形成以銅爲主成份的配線用薄膜的 第2氣相成長過程,以及,以比前述第1及第2氣相成長 的溫度更高的溫度,而對前述配線用薄膜做熱處理的過程 ,的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I 1--Γ 一 - - I HI I - - I I- - - -1 — In ". Λ—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再者,在本發明中提供了具有:將在表面形成了薄膜 的基體保持在其中的化學氣相反應室,連接到前述化學氣 相反應室並將液狀有機金靥化合物氣化的氣化室,以及, 從原料貯存室供應前述液狀有機金靥化合物到前述氣化室 的原料供應手段;且在前述氣化室中具有:使前述液狀有 機金屬化合物沿著其面而持續的流動並氣化的氣化面的氣 化手段,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 而且,在本發明中提供了具有:將在表面形成了薄膜 基體保持在其中的化學氣相反應室,連接到前述化學氣 相反應室並將液狀有機金屬化合物氧化的氧化室,以及, ίίέ原料貯存室供應前述有機金靥化合物供應到前述氣相室 @原料供應手段;而前述原料供應手段係具有:能夠旋轉 @111筒狀轉輪筒(revolver),及,在此圓筒狀轉輪筒內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丨0X 297公釐〉 -17 - A7 A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______ _B7 五、發明説明(15 ) 置置爲與圓筒狀轉輪筒的中心軸平行且偏離圓筒狀轉輪筒 的中心軸’且具有入口及出口,而其入口係開口向著前述 圓筒狀轉輪筒的一方的端面而出口係開口向著前述圓筒狀 轉輪同的另一方的端面的圓筒(cylinder),及,使前述 圓筒狀轉輪筒的手段,及,出口在前述圓筒狀轉輪筒的一 方的端面的第1位置並從原料貯藏室供應有機金靥化合物 的原料液供應手段,及,出口在前述圓筒狀轉輪筒的一方 的端面的第2位置並供應高壓氣體的手段,及,入口係位 0與前述圓筒狀轉輪筒的另一方的端面的前述第2位置相 對應的位置的原料液噴出噴嘴(nozzle),及,由前述旋 轉手段使圓筒旋轉,並在前述圓筒的入口到達前述第1位 置時使前述原料液供應手段動作而供應前述液狀有機金屬 化合物到前述圓筒內,並在前述圓筒的入口到達前述第2 位置時使前述高壓氣體供應手段動作而供應高壓氣體到前 述圓筒內,並通過前述原料液噴出噴嘴而噴出原料液的手 -段;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 而且,在本發明中提供了具有:將在表面形成了薄膜 的基體保持在其中的化學氣相反應室,連接到前述化學氣 相反應室並將液狀有機金屬化合物氧化的氧化室,以及, 從原料貯藏室供應前述液狀有機金屬化合物到前述氧化室 的原料供應手段:而且,將前述化學氣相反應室內的曝露 於來自前述氧化室的原料氣體中的部份中的1部份以銅或 銅氧化物披覆,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 (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 i I..... - II I II - 1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8 - A7 A7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_ _B7 __ 五、發明説明(16 ) 〔圖面之簡單說明〕 . 、 第1 A〜1 C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半導體 裝置的製造過程的截面圖。 第2 A及2 B圖係顯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的各試料的 C u膜的深度方向的雜質濃度的S I MS分析結果的圖。 第3 A〜3 D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半導體 裝置的製造過程的斜視圖/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例的C u薄膜中的雜 質濃度的圖。 第5圖係在做爲被堆積下地而含有各種濃度的氧的 Cu薄膜fi上,僅使用原料氣體而以CVD法堆積Cu 層丨2的場合,顯示Cu層f2中的雜質濃度對Cu層 f i的氧濃度的依存性的圖。 第6圖係概略的顯示本發明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的圖 〇 ..第7 A及7 B圖係顯示圖6的裝置的變形例的圖。 第8 A〜8 C圖係顯示使用於本發明的化學氣相成長 裝置的C VD原料供應裝置的截面圖》 第9圖係顯示設置了複數的圓筒的轉輪筒的圖。 第1 0圖係顯示供應圖8A〜8 C所示的CVD原料 供應裝置的CVD裝置的圖。 第11圖係顯示使用於本發明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的 C V D原料供應裝置的其它例的截面圖。 第1 2圖係在使用圖1 0所不的C V D裝置來進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n· m^l Bmt nn nut IE n^i n^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育) ,ίτ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__B7 五、發明説明(l7 ) C u的成膜的場合,顯示其時間表(Ume table)的圖。 第1 3圖係顯示所堆積的C u的膜厚與原料氣體噴射 次數的關係的圖。 第1 4圖係顯示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的CVD裝置的 圖。 第15圖係顯示將多數的圓錐面重合的反應面的圖。 第1 6圖係顯示設置於多孔體的反應面的圖。 第1 7 A〜1 7 C圖係概略的顯示本發明的其它實施 例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的晶圓保持環的圖。 第18圖係顯示分別的堆積於3種類的晶圓保持環上 的C u膜厚及反射率的關係的圖》 第1 9圖係顯示將Cu — CVD反應生成物除去裝置 設在其它場所的VD裝置的圖。 〔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方法的特徵係:在以化學氣相成長法在基板 上形成以銅爲主成份的薄膜時,首先導入由含有銅的有機 金靥化合物所構成的原料氣體及氧化性氣體,其次停止氧 化性氣體的導入並繼續導入原料氣體,而形成以銅爲主成 份的薄膜。再者其特徵也是:對以如此形成的薄膜以比化 學氣相成長的溫度更高的溫度進行熱處理。 此處,本發明的最佳實施態樣如下者: (1)使用Nb,Ta ,W等的高融點金屬,以 T i N,WM等爲代表的高融點金屬的氮化物,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逢) n - - I - —II - I I A^1-- -- 1 -- I— Is. HI - - - 丁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0 - A7 _____B7_ 五、發明説明(IS ) T a S i 2爲代表的高融點金屬的矽化物,若是以含有這 些高融點金靥及s i及N的3元合金薄膜來做爲擴散防止 用薄膜。 (2 )使用氧氣做爲氧化性氣體。 (3 )將成長銅薄膜時的基體溫度設定在2 0 0 °C以 下。 (4 )使用具有含有經由氧原子而與銅原子結合的L-ew is基的分子構造的有機金靥化合物來做爲原料氣體的有 機銅化合物。具體而言,係使用/3-二丙酮配位基化合物 ,如(Hfac)Cu(tmvs) 〔CF3CO)2CH )Cu (CsHxS i2);六氟乙醯丙酮•三甲基乙烯基 矽烷銅來做爲有機銅化合物。 (5 )從堆積開始僅在所內時間內供應如〇2的氧化 性氣體到CVD反應室,在停止此氧化性氣體的供應後’ 進行(不添加氧化性氣體)只有原料氣體的熱CVD直到 C u膜厚成爲所望值爲止。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 )在C u堆積後’在真空中或在還原環境下’譬 如說,在H2氣體中進行在CVD成膜溫度以上’最好是 3 0 0。(:以上,更好是3 0 0 °C〜5 0 0 °C的熱處理。 (7 )使用本發明的C u堆積方法將C u埋入形成於 絕緣膜的溝狀的凹部,並藉由將溝內部以外的0 u以化學 的機械研磨或機械研磨而除去而形成埋入C u配線或電極 。或是,使用本發明的C u堆積方法將C u埋入形成於絕 緣膜的穴狀的凹部,並藉由將穴內部以外的C 化學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瘦) .n 1^1 I- -· m, ..........I - 1 1 ....... I- I - I —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1 - 32178ο A7 B7_ 五、發明説明(19 ) 機械研磨或機械研磨而除去而形成啤酒栓(beer plug) 或接觸检(contact plug)。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8 )控制供應到CVD反應室的氧化性氣體而使氧 化性氣體與銅原料氣體的分壓比小於2,或是使氧化性氣 體的供應量與銅原料氣體的供應量的比小於2,最好是在 0 . 1 〜2。 (9 )藉由同時供應上述氧化性氣體及銅原料氣體的 C VD法,在下地基體上堆積含有微量氧的銅薄膜,其次 藉由僅供應銅原料氣體的C V D法而堆稹不含氧的銅薄膜 ,而形成含有微量氧的銅薄膜及不含氧的銅薄膜的層積構 造。而且,最好係使前述含氧銅薄膜層的氧氣濃度係,相 對於銅原子,在1原子%以下。 (1 0 )使含有微量氧的銅薄膜的膜厚非常薄,僅約 爲可知其爲連續膜,如在1 0 0〜5 0 0埃(Angnstrom )β (11)衰化性氣體係,02 ,臭氧,Η20。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在本發明中,藉由以CVD法堆積C u的初期同時供 應CVD原料氣體與〇2氣體,及在C u堆積後進行比堆 積溫度更高的溫度的減壓熱處理,而能夠改善做爲下地的 擴散防止用薄膜及C u薄膜的密著性,而能以研磨法對埋 入C u配線做加工。再者,藉由成膜初期的〇2添加,便 能夠抑制由原料氣體構成元素所產生的雜質混入C u薄膜 中,而能夠形成高純度且低電阻的C u配線。 此處,更具體的說明本發明的作用。 本紙伕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A7 ____B7__ 五、發明説明(2〇 ) 本發明係在以熱C V D法在以具有自然氧化膜的擴散 防止用薄膜做爲被堆積下地的基體上形成C U膜的方法中 ,提出了改善下地層與C u薄膜層的密著性並形成高純度 且低電阻的c U薄膜以做爲微細配線,電極用薄膜的方法 〇 具體而言爲以下的方法。首先,在S i 〇2等的絕緣 膜上堆積擴散防止用薄膜/以擴散防止用薄膜可以使用: 眾所周知,一般到6 0 0 °C左右的高溫爲止具有防止C u 擴散效果的高融點金靥,如Mb,Ta ,W等的薄膜,或 是高融點金屬的氮化物,如以T i N,WN等爲代表的薄 膜,高融點金靥的矽化物薄膜,如以T a S i 2爲代表的 薄膜’若是含有這些高融點金屬與S i及N的3元合金薄 膜。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1 -1 I I I -I— In n^i - J 农- ---i—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在堆積擴散防止用薄膜後,爲了堆積C u薄膜而將基 板移送到熱CVD反應室》在此移送中,一般而言,因爲 基體會曝露在無塵室空氣中,所以擴散防止用薄膜的表面 會氧化,而形成極薄的由高融點金羼氧化物所構成的自然 氧化膜。如此,將準備的被堆積體移送到熱CVD反應室 ,並加熱到所定溫度。爲了要堆積表面平滑性良好的c U 薄膜’基體溫度最好在2 0 0 °C以下。 c u堆積(CVD)是藉由供應有機銅化合物到裝入 了被堆積體且抽真空了的CVD反應室而開始,而本發明 的特徵之1係在此時C V D反應室同時供應有機銅化合物 氣體及做爲氧化性氣體的,譬如說,02氣體。02氣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現格(210X297公釐__) ' -23 -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袋 五 、發明説明 (21 ) 1 的 供 應 量 則 是 由 流 量 調 整 器( ma LSS f low cent roller)而 1 | 保 持 -- 定 〇 I 做 爲 原 料 氣 體 IUL 的 有 機 銅化 合 物 係 使用 :具 有含有經由 1 1 I 氧 原 子 而 與 銅 原 子 結 合 的 Lewi S基的分子構造的有機金屬 請 先 1 化 合 物 » 如 β — 二 丙 酮 配 位基 化 合 物 (1 )化 合物((1 閲 讀 背 1 1 ) 代 表 化 合 物 中 的 銅 爲 1 值) 〇 此 種 類的 有機 銅化合物在 面 之 注 I 意 1 1 5 0 °c 左 右 的 低 溫 即 可 得 較高 的 蒸 氣 壓, 而且 已知在上述 事 項 1 I Mr 1 1 溫 度 便 會 發 生 C U 的 堆 積 。再 者 1 因 爲其 具有 Le w i s基經 填 寫 本 由 0 而 與 銅 原 子 結 合 的 構 造, 所 以 由 上述 的0 2氣體的導 頁 ----- 1 I 入 便 能 夠 如 後 述 的 實 施 例 所示 的 可 得 到高 度的 C u膜的堆 1 1 | 積 〇 以 上 述 化 合 物 而 具體 而 言 可 使用 :( H f a c ) 1 C U ( t m V S ) C C F 3C 0 ) 2 C Η〕 C u ( 1 訂 C 5Η X 2 S ) 以六氟乙醯丙酮 •三甲基乙烯基矽烷銅 1 1 爲 代 表 的 $ 一 二 丙 酮 配 位 基銅 ( 1 ) ,烯 烴化 合物及( 1 1 Η f a C ) C U ( t m S a ) ( C C F a C 0 ) 2 C Η〕 1 | C U ( C 5Η α 2 S ) » 以六氟乙醯丙酮 >三甲基乙烯基 I 矽 烷 銅 爲 代 表 的 β — 二 丙 酮配 位 基 銅 (1 )· 炔烴化合物 1 1 〇 有 機 銅 化 合 物 係 藉 由 在 比自 己 的 分 解溫 度爲 低的溫度加 1 1 熱 而 氣 化 並 在 氣 體 狀 態 被供 應 到 C V D 反應 室。此時, 1 也 可 以 使 用 用 以 ft t. 做 爲 原 料 A=t BA 氣體 的 起 泡 湧出 及輸 送的載送氣 1 體 0 1 再 者 〇 2 氣 體 係 由 與原 料 氣 體 不同 的配 管而供應到 I C V D 反 應 室 0 此 爲 在 原料 氣 體 及 〇 2 氣體 的供應系統 1 I 共 用 的 場 合 » 譬 如 說 在 以0 2 氣 體 而進 行有 機銅化物的 1 1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現格(210X297公釐) -24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B7____ 五、發明説明(22 ) 起泡湧出等的場合,會因液體或固體的有機銅化^合物層與 〇 2反應而產生使有機銅化合物的蒸氣壓下降的不好的現 像。 C u堆積時間雖然是由原料氣體的供應時間所決定, 但是,在此C u堆積時間中希望有一部份係同時供應〇2 氣體的時間。即是,僅在從堆積開始的所定時間內供應 〇2到CVD反應室,在02供應停止後,進行(不添加 〇2 )僅有原料氣體的熱CVD直到Cu膜厚到達所望的 值爲止。即是,僅在Cu成膜初期同時供應〇2 。〇2的 同時供應雖然如後所述的,具有改善下地與C u的密著性 的效果及降低雜質混入C u膜的效果,但是C u堆積速度 反而會比僅供應原料氣體的場合的C u堆積速度減少。因 此,如上所述的僅在C u成膜初期添加02的理由係在於 不使成膜時間變長即可改善C U薄膜的密著性及純度。 在CVD初期中所供應的02最好是以所定量相對於 原料氣體供應量。即是,在原料氣體的分爲爲口*· ,〇2 的分壓爲供應量爲P。的場合,最好將原料氣體供應量及 〇2供應量設定爲(P。/Ps ) <2。或是,在原料氣 體供應量爲J 3 ,〇2供應量爲J。的場合,將供應量 設定爲(J。) <2。此供應量控制的理由是:在 上述供應條件下,與以往的CVD方法所堆積的C u膜中 的雜質濃度比較,可以堆積出雜質濃度爲1/1 0 0以下 的高純度C u膜。 本發明的方法的Cu — CVD中’ 〇2添加可大幅降 本紙浪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 -25 - II - - I 1 - - - I -- —I I >衣-I* I ----- -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s^l78〇 B7 五、發明説明(23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低雜質混入的機制(mechanism)雖然還未明瞭,但是本 發明者做了以下的推側。即是,混入C u膜中的雜質元素 在使用(Hf ac) Cu (tmvs)做爲原料氣體的場 合爲C . F . 0,而包含於(tmvs)基中的s i則在 C u膜中沒有被檢測出。因此,不純物源應該是( Hfac)基或是中間生成物的(Hfac) Cu。 在C VD的C u成膜初期過程中,原料氣體雖然會在 T i N等的擴散防止用薄膜的表面分解,但是,在此過程 中吸著於表面的(Hfac)基或(Hfac) Cu基會 再解離成分子量比C F3等更小的分解生成物,而這些分 解生成物會進入成長中的C u膜中,而產生雜質的混入。 再者,如此的,即使在含有雜質的C u膜上繼續以CVD 法堆積C u膜,也同樣的雜質會繼續混入,而會使所得到 的C u膜的純度下降。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另一方面,在本發明的在C u成膜初期同時供應02 的方法中,因爲能夠抑制上述不純物源的分解生成物的產 生,或是因爲即使產生上述分解生成物也能夠馬上使其從 表面脫離,所以與以往的CVD法比較,能夠使其雜質混 入量變成非常少。再者,藉由對高純度C u膜僅繼續的供 應原料氣體的CVD方法所堆積的C u膜,其雜質混入量 會變成非常少。. 本發明的另1特徵是在以CVD法做C U堆積後’在 C u堆積溫度以上進行熱處理。爲改善其密著性’熱處理 溫度最好是在3 0 0 °C以上。再者,爲了防止熱處理中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24 ) 1 I C U 氧 化 9 熱 處 理 最 好 最 好 是 在 真 空 或 是 低 壓 Η 2 中 進 行 1 1 I 〇 其 次 » 說 明 本 發 明 的 C U 微 細 埋 入 配 線 的 形 成 方 法 〇 1 1 I 使 用 本 發 明 的 C U 堆 積 方 法 來 將 C U 埋 入 形 成 於 絕 緣 膜 的 請 先 1 1 溝 狀 的 凹部 〇 在 此 溝 內 面 在 堆 積 C U 之 、* -刖 予 先 堆 稹 擴 散 防 讀 背 1 止 用 薄 膜 〇 C U 堆 積 則 進 行 溝 完 全 被 填 平 爲 止 〇 C U 的 堆 之 注 I 意 1 I 積 方 法 係 與 刖 述 同 樣 的 在 C U 堆 積 初 期 係 將 0 2 氣 體 與 事 項 1 I 再 1 1 做 爲 原 料 氣 體 的 有 機 銅 化 合 物 ----* 起 供 應 到 C V D 反 ate 應 室 〇 填 % 本 此 時 同 時 供 應 的 0 2 氣 體 最 好 是 相 對 於 原 料 氣 體 供 頁 1 I 應 量 的 所 定 量 9 即 是 在 原 料 氣 體 的 分 壓 爲 P 8 0 2 的 1 I 分 壓 爲 P 〇 的 場 合 最 好 設 定 原 料 氣 體 iuL 供 應 量 及 0 2 供 應 1 1 1 量 而 使 ( P 〇 / P 3 ) < 2 〇 或 是 在 原 料 氣 體 供 rrfff 應 量 爲 1 訂 J S 〇 2供應量爲. 〇 的場合 最好是設定供應量使 ( 1 1 J 〇 / J S ) < 2 〇 其 結 果 爲 能 夠 得 到 雜 質 含 有 量 極 少 的 1 C U 膜 9 1 | 在 以 本 發 明 的 C V D 法 在 溝 中. 埋 入 C U 後 爲 了 改 善 | 所 堆 的 C U 膜 與 下 地 的 擴 散 防 止 層 的 密 著 性 再 以 比 C U 1 1 I 堆 積 溫 度 高 的 溫 度 進 行 熱 處 理 0 熱 處 理 爲 了 防 止 C U 的 氧 1 1 化 , 最 好 是 在 真 空 或 低 壓 Η 2 中 進 行 〇 1 1 其 次 > 藉 由 以 化 學 的 機 械 研 磨 或 機 械 研 磨 來 除 去 溝 內 部 以 外 的 C U 9 便 可 形 成 埋 入 C U 配 線 或 電 極 〇 藉 由 0 2 1 1 添 加 C V D 及 熱 處 理 可 以 得 到 在 上 述 研 磨 過 程 中 約 使 1 C U 膜 不 會 產 生 剝 落 的 C U 膜 及 下 地 擴 散 防 止 用 薄 膜 的 密 1 I 著 性 〇 1 1 1 本紙伕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釐) -27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B7 五、發明説明(25 ) 再者,在沒有對以02同時供應的CVD堆積C u膜 進行熱處理的場合,或是在對成膜初期未添加02的熱 C VD堆積C u膜進行熱處理的場合,均會在研磨過程時 產生C u膜的剝落》即是,在本發明中進行了 C u成膜初 期的02同時供應及Cu成膜後的熱處理,而爲了改善其 密著性,兩者均是必要的。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於/埋入配線,電極形成,也能夠 使用於:用以電性的連接半導體裝置的能動層及配線層的 C u接觸栓的形成,或是用以電性的連接具有多層配線構 造的半導體裝置的配線層間的C u啤酒栓的形成。而且, 本發明也不僅限於以研磨法做配線加工,而在使用乾性蝕 刻(dry etching)做配線的場合,本發明也可做爲形成 具有優異密著性的C u薄膜的形成方法。 再者,在Cu的CVD開始時同時供應02 ,且在 C u薄膜堆積後做熱處理便可以改善密著性的理由雖然不 明確,但是可以推測如下。即是,藉由02的同時供應而 在下地及C u膜的界面形成含有微量氧的C u氧化膜,而 此C u氧化膜與擴散防止用薄膜上的自然氧化膜的密著性 良好。而且,藉由在C u堆積後的熱處理,使上述含氧 C u膜與下地的自然氧化膜間進行相互擴散,而更可以改 善其密著性。但是,在熱處理後即使以S EM來觀察界面 ,目前也無法確認已形成了擴散層。但是,藉由本發明者 等人的實驗已確認藉由〇2供應及熱處理可大幅改善其密 著性。 民浪又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 - - -1. - - - - -- - . 1^ '衣 I _ -- I— n II s I.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_ 28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____B7 五、發明説明(26 ) 以上雖然是以熱CVD爲例來說明本發明的c u堆積 方法,但是本發明也可以適用於電漿(plasma) 〇, 光CVD等其它CVD法。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 〔實施例1〕 圖1 A〜1 C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半導體裝 置的製造方法的截面圖。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在T i N上堆 積具有良好密著性的C u薄膜的方法。 如圖1 A所不,使用在政晶圓1 1上形成1 〇 〇 nm 的做爲絕緣膜的矽氧化膜1 2以做爲被堆積基板》並在此 基板上以濺射法形成9 0 nm的丁 i N薄膜1 3以做爲 C u的擴散防止層。而爲了將含有上述T i N的基板移送 到用以進行C u堆積的成膜裝置裝,需將此基板暫時的曝 露於大氣中。因此,在基板最表面層的T i N薄膜1 3的 表面會形成由T i氧化物所構成的自然氧化膜1 4。 其次,將此基板裝著到熱CVD裝置的反應室,並在 抽真空到1 X 1 〇-4P a之係以熱CVD法做C u薄膜堆 積。C u的原料氣體係使用六氟乙醯丙酮·三甲基乙烯基 砂院銅(hf ac) Cu (tmsa)。其分子式爲 (C C F 3 C 0 ) 2 C H ) C u (C5H12Si)。並藉由 將其加熱氣化,而供應C u原料氣體到加熱到2 0 0 °C的 基板上,而且藉由同時的由與原料氣體不同系統的配管線 來供應〇2氣體,來進行減壓熱CVD。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IL--------“ 衣—-----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9 -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27 ) 1 1 此 成 膜 中 的 原 料氣 體 分 壓 約 爲 0 * 3 T 0 r r 而 氣 體 [UZ· 1 1 分 壓 約 在 0 • 0 8 To Γ Γ 0 原 料 氣 體 的 供 應 並 不 使 用 載 1 I 送 氣 體 0 再 者 藉 由調 整 設 置 於 反 應 室 與 真 空 排 氣 泵 間 的 1 I 傳 導 率 可 變 閥 的 開 口率 便 可 以 設 定 C V D 中 的 反 應 室 壓 力 請 先 1 | 閲 ik 1 背 1 ιέ I 具 體 而 言 > 在 3 0 秒 間 同 時 供 應 原 料 氣 體 da 與 0 2 原 料 之 注 1 I 意 1 氣 體 9 並 如 圖 1 B 所示 的 在 形 成 C U 膜 1 5 後 停 止 0 2 事 項 1 再 1 氣 體 IUL 的 供 應 並 僅 供應 原 料 氣 體 繼 績 進 行 9 0 秒 間 的 熱 填 寫 本 C V D , 而 如 圖 1 C所 示 的 形 成 C U 膜 1 6 〇 由 成 膜 初 期 頁 '—^ 1 I 的 3 0 秒 間 ( 原 料 氣體 及 0 2 同 時 供 rrift 應 ) 所 堆 積 的 C U 膜 1 I 1 5 的 膜 厚 約 爲 3 On m 而 與 由 其 後 僅 供 rrtff 應 原 料 氣 體 的 1 1 I C V D 的 合 計 2 分 鐘的 堆 積 共 約 堆 積 2 5 0 η m 的 C U 1 訂 膜 〇 1 1 使 用 熱 壁 ( ho t wa 11 ) 型 的 石 英 爐 對 如 上 所 述 而 成 膜 1 I 的 C U 膜 進 行 1 0 分鐘 的 減 壓 熱 處 理 9 熱 處 理 溫 度 爲 1 I 4 5 0 °c 環 境 氣 體爲 Η 2 壓 力 設 爲, .0 1 Τ 0 r r 0 » ·. I 在 熱 處 理 後 、 在 Η 2中 將 基 板 冷 卻 至 室 溫 而 得 到 實 施 例 1 1 I 的 試 料 〇 1 1 爲 了 試 驗 此 具 有C U / T i N / S i 0 2 / S i 晶 圓 1 1 的 層 積 構 造 的 試 料 的C U 膜 及 T i N 間 的 密 著 性 » 使 用 膠 1 1 帶 ( SC 0 t ch m en d i ng tap e · R £ 1 C U主友3 Μ社製) 來 1 1 進 行 剝 落 實 驗 〇 其 結並 沒 有 發 生 C U 膜 的 剝 落 〇 I 另 —- 方 面 ♦ 使 用與 比 較 例 相 同 的 被 堆 積 基 板 i 使 用 同 1 I 一 實 驗 裝 置 來 準 備 在C V D 時 不 進 行 0 2 同 時 供 應 的 以 往 1 1 1 本紙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OX 297公釐) -30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B7__ 五、發明説明(28 ) 的C V D法所堆積的C u膜。並在對此膜進行與上述實施 » 例相同的h2中減壓處理後,進行膠帶剝落實驗’結果 C u膜在其與下地T i N之間剝落成箔狀。再者,在對以 不進行〇2同時供應的以往的熱CVD法所堆積的Cu膜 不做熱處理的場合,其膠帶剝落實驗的結果也同樣的產生 C u膜的剝落。而且,在以與前述的本實施例同樣的順序 所成膜的C u膜不做減壓熱'處理的場合,在膠帶剝落實驗 也會產生Cu膜剝落。 由以上的實驗,可以確認:藉由使用本發明的C u膜 形成方法便可以改善以CVD法堆積的C u膜與下地 T i N的密著性。 其次’以2次離子質量分析法(S I MS )來分析以 本發明的方法形成在丁 i N下地上的c u膜的膜中雜質^ 應注意的雜質元素爲:構成CVD原料氣體的(h f a c )2Cu (tmvs)的元素中的 C,〇,F,Si»& CVD所堆積的C u膜中的雜質濃度的定量化儀由:以對 由濺射法所堆積的高純度Cu膜(C,〇,F,S i的濃 度在檢出界限以下)注入所定量的離子來做爲標準試料, 並比較檢出的離子強度而得。 圖2 A顯不本實施例試料的c u膜深度方向的雜質濃 度的S I MS分析結果。從圖2 A可知,在本實施例所作 成的 Cu 膜中:Si 濃度在 ΐχι〇1ββΐε>013/(:πι3& 下(檢出界限以下),F濃度爲2 X 1 ,C 濃度爲 3 X ;1 〇 c m 3 , 〇 濃度爲 4 χ 私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丨Ο χ^97公羞)"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1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B7 _ 五、發明説明(29 ) 1017atoms/cm3 〇若將其表示爲對Cu原f密度的 比率,貝[JF : 2ppm,C : 4ppm,0: 5ppm。 再者,在圖2A中,在相當於TiN,Si02 ,Si中 的部份雖然C,0,F的濃度看起來像是上昇,但是這是 因爲所放出的離子強度係依母材而變化,縱軸的濃度值僅 對C u中可以適用。 另一方面,使用同樣的被堆積基板及擴散防止層以做 爲比較例,並以(hfac) Cu (tmvs)做原料氣 體進行2分鐘的熱CVD,而堆積Cu膜》堆積溫度及原 料氣體分壓係與實施例相同。此時,並未進行實施例所示 的〇 2的同時供應。以S I M S來對如此所作成的比較例 試料進行C u膜中的雜質的定量分析。其結果如圖2 Β所 示。 由 圖2 Β可 知, C u膜中的雜質濃度爲 :F 爲 1 X 1 0 2 C )atoms/ 丨 cm3 (1 2 0 0 p pm), C爲7 x 1 0 2 C 5atoms/ ' cm3 (8 3 0 0 P pm), 〇爲2 x 1 0 2 ( )atoms/ < cm3 (2 4 0 0 p pm), S i 爲 1 X 1 0 1 { *atoms/ i Dm3 以下(S I Μ S檢出界限以下), 在 C U 中含有數 千P p m的雜質F, c,0 0 由 以上結果 可知 ,在本發明的藉由在C V D成膜初期 的 0 2 同時供應 的成 膜方法能夠使來自原料 氣體的C u膜 中的F,C,0雜質濃度,與以往的熱CVD法所形成的 C u膜比較,變成約1/1 〇 〇,而對C u膜的高純度化 有很大的效果β ^_____ ______» . 伕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OXW7公釐) '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ιτ 321780 A7 B7 五、發明説明(3〇 ) (實施例2 ) 圖3 A〜3 D係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半導體裝 置的製造方法的斜示圖。在此實施例中,顯示:在絕緣膜 層形成埋入配線用溝並在此溝表面形成T i N障壁層的基 板上,形成密著性良好的C u埋入配線的方法的一例。 如圖3A所示的,使用:在矽晶圓3 1上形成4 0 0 n m的絕緣膜砂氧化膜3 2,並由微影独刻(lithography) 過程而對矽氧化膜 3 2 上的光阻 (圖未示) 加 工形成 配線圖案,並以此光阻爲光罩(mask )並以活性離子刻蝕 來在矽氧化膜32上形成深400nm,寬0 . 3#m的 埋入配線用溝者以做爲被堆積基板》 其次,以濺射法堆積30nm的TiN薄膜33。而 爲了將含有上述T i N的基板移送到用以進行C u堆稹的 成膜裝置,需將此基板暫時曝露於大氣中。因此,在基板 最表.面層的T i N薄膜3 3的表面會形成由T i氧化物所 構成的自然氧化膜3 4。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其次,將此基板裝著到熱CVD裝置的反應室,並在 與第1實施例相同的條件下,以熱CVD法對基板表面全 部堆積Cu薄膜。具體而言,在CVD開始的3 0秒間, 同時供應原料氣體及〇2 ,並如圖3B所示的在形成Qu 膜3 5後,停止〇2氣體的供應,並僅供應原料氣體繼續 進行9 0秒間的熱CVD,而如圖3 C所示的形成C u膜 3 6 。 表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丨〇'乂297公釐) -33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裳 A7 ______B7 五、發明説明(31 ) 由成膜初期的3 0秒間(原料氣體及〇2同時供應) 所堆積的C u膜3 5的膜厚約爲3 〇 nm,而與由其後僅 供應原料氣體的C VD的合計2分鐘的堆積,共約堆積 250nm 的 Cu 膜。 其次’將具有上述層積構造的基板在減壓氫氣中做 1 0分鐘的熱處理。熱處理溫度爲4 5 0。0,環境氣體爲 Η 2 ,壓力調整爲O.lTorr。 使用化學的機械研磨(CMP )來做如此而得的本發 明的試料做埋入配線的加工。配線加工後的概略圖如圖 3 D所τκ。在CM P中使用由甘氨酸(glycine)及雙氧 水及二氧化矽微粒子及純水所構成的混合液(slurry ) ^ 在CMP中確認了 C u膜不會剝落,確認了 C u膜與下地 T i N層間的密著性良好。另一方面,在C u成膜初期未 同時供應02的比較例中,在CMP中C u膜會剝落而無 法形成埋入C u配線。 再者,以4端點探針(four-point-proke)法來測還 本實施例的Cu埋入配線的電阻率則可得爲1 . 7 土 0 . 1 · cm。電阻率的誤差係從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像導出C u配線截面積的結果所產生的測定誤差。大塊( bulk)的Cu的電阻率在20°C爲1 · 7βΩ · cm,而 以本發明所形成的C u埋入配線因爲C u膜中的雜質濃度 非常的低,所以可以得到幾乎與大塊的銅的電阻率相同的 電阻率。 本紙伕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ο X 297公釐) -.—^1 I - - - 11 ·-J—«-I I I » I I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_B7___ 五、發明説明(32 ) (實施例3 ) 、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在含有高融點金靥的各種的擴散 防止層上以本發明的熱CVD法來形成C u膜的場合,使 C u膜與擴散防止層之間的密著性改善的例。 使用在矽晶圓上形成1 0 0 nm的做爲絕緣膜的矽氧 化膜者來做爲被堆積基板。在此基板上以濺射法形成9 0 nm的如後述的表1所示的~下地薄膜以做爲C u的擴散防 止層。即是,使用 Nb ,Ta ,W,Mo ,TaN,WN ,Ta S i2 ,T i ,S i〇.7Nie薄膜做爲擴散防止層 。而爲了將含有上述擴散防止層的基板移送到C u堆積用 成膜裝置,需將此基板暫時曝露於大氣中。因此,在基板 最表面層的擴散防止層表面會形成由該層的構成成份的高 融點金屬的氧化物所構成的自然氧化膜。 其次,將此基板裝著到熱CVD裝置的反應室,並在 與第1實施例相同的條件下,以熱CVD法對基板表面全 部堆積C u薄膜。具體而言,在CVD開始的3.. 〇秒間’ 同時供應原料氣體及02原料氣體之後,停止02氣體的 供應,並僅供應原料氣體繼續進行9 0秒間的熱CVD由 成膜初期的3 0秒間(原料氣體及〇2同時供應)所堆積 的C u膜的膜厚約爲3 0 nm,而與由其後僅供應原料氣 體的CVD的合計2分鐘的堆積,共約堆積2 5 0 nm的 C u膜。 使用熱壁型的石英爐對如以上的成膜的C u膜進行 1 0分鐘的減壓熱處理。熱處理溫度爲4 5 〇°C,環境溫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麓) ~ ; * .4 訂 . ^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_ _B7_ 五、發明説明(33 ) 度爲H2 ,壓力則設爲0 · ITo r r。在熱處理後,在 h2中將基板冷卻至室溫而得到實施例試料。 爲了試驗此具有Cu/擴散防止層/Si02 (Si 晶圓的層積構造的試料的C u膜及擴散防止層間的密著性 ’使用膠帶(scotch mending tape· R8 1 〇 住友 3 Μ 社製)來進行剝落實驗。其結果並沒有發生C u膜的剝落 〇 另一方面,使用與比較例相同的被堆積基板,使用同 一實驗裝置來準備在C V D時不進行02同時供應的以往 的C VD法所堆積的C u膜。並在對此膜進行與上述實施 例相同的112中減壓處理後,進行膠帶剝落實驗,結果 C u膜在其與下地的擴散防止層之間剝落成箔狀。再者, 在對以不進行02同時供應的以往的熱CVD處理法所堆 積的C u膜不做熱處理的場合,其膠帶剝落實驗的結果也 同樣的產生C u膜的剝落。而且,在以與前述的本實施同 樣.的順序所成膜的C u膜不做減壓熱處理的場合,在膠帶 剝落實驗也會產生C u膜剝落。將以上的實施例及比較例 整理爲下述的表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X297公釐) ^ϋ- n^i m »11·. HI - —i ^^1 1 ·- = -- -I— n^i ^^1. -- - n ^ . Tw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6 - 五、發明説明(34 )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扃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奴 V-T \~Γ Vt* % 齊 齊 譜 室 〇 οσ > X X X 〇 cr X X X 〇 X X X 〇 笔 礙 m X X X 〇 3= 〇 H? 翱 X X X 〇 C0 m X X X 〇 ^-3 鄹 03 雒 X X X 〇 00 Μ \lm 7P X X X 〇 00 —^----:----J ,φ~.------訂 (請先S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__^ 五、發明説明(35 ) 再者,在上述的表中,比較例A〜C係顯示於以下的 場合。 比較例A :僅供應原料氣體的Cu - CVD後,H2 中熟處理 比較例B:僅供應原料氣體的Cu—CVD後,無熱 處理 比較例C :同時供應原'料氣體及〇2的(:11 — CVD :無熱處理 再者,〇,X表示: 〇:膠帶剝落實驗沒有C U膜剝落 X :膠帶剝落實驗C u膜剝落成箔狀。 從上述表1可以確認:藉由使用本發明的C u膜形成 方法使可以改善以熱CVD法堆積的C u膜及含有高融點 金屬的擴散防止層間的密著性。再者,列舉於本實施例的 擴散防止層係爲本發明所適用的被堆積下地的一例,對可 做爲C u的擴散防止層的高融點金屬薄膜,由高.融點金屬 所構成的合金薄膜,高融點金屬的氮化物薄膜,高融點金 屬的矽化物,或由高融點金屬及氮及矽所構成的3元化合 物而言,在這此下地薄膜上形成密著性良好的C u膜的方 法均可使用於本發明。再者,在本發明中雖然是以在擴散 防止層表面存在自然氧化膜的例做說明,但是本發明也能 夠使用於不存在自然氧化膜的擴散防止膜。即是,因爲藉 由以本發明的CVD法處理時的02同時供應,擴散防止 層表面會立刻氧化,而變成與自然氧化膜存在的場合相同 I. I i —i - I I m. m J^- - -I I- I---In -^♦-Φ 一请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38 - 38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36 ) 的狀態。 、 (實施例4 ) 圖4係顯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例的C u薄膜中的雜質 濃度的圖。在本實施例中係使用(Hf a c) Cu ( t mv s )做爲原料氣體,在同時供應此原料氣體與〇2 而進行熱CVD的場合’第'4圖顯示了所堆積的C u膜中 的雜質濃度對氧氣及原料氣體的分壓比的依存性,而最適 當的〇2供應量是使雜質濃度變成以往例的1/1 〇 〇以 下。 圖4所示的C u膜係由以下的方法而得。將矽晶圓熱 氧化並在其表面形成1 0 0 nm的S i 02 。其次以濺射 法堆積T i N膜以做爲C u的擴散防止層。並以此爲基板 以熱CVD法堆積的4 0 0 nm的Cu薄膜。CVD的條 件係’使用(Hf ac) Cu (tmvs)做爲原料氣體 並將C u堆積中的基板溫度設爲.2 0 0 °C。〇2氣體係經 由與(Hfac) Cu (tmvs)供應配管不同系統的 配管而供應到CVD反應室。再者,因爲已知02氣體的 同時供應可降低雜質濃度,所以使02氣體的同時供應從 C V D法成膜開始到終了爲止。分壓此比存性係將原料氣 體的流是定在1 3 s c em而在0〜5 0 s c em間改變 〇2氣體流量,即改變分壓比而作成試料。 圖4的橫軸係在原料氣體的分壓爲Ps ,〇2的分壓 爲P。時的分壓比P。/Ps ,縱軸釗爲以2次離子質量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 37 ) 1 分 析 法 ( S I Μ S ) 所 得 的 C U 膜 中 的 雜 質 濃 度 〇 所 作 成 1 I 的 試 料 中 要 注 意 的 雜 質 爲 構 成 C V D 原 料 氣 體 的 1 1 ( Η f a C ) C U ( t m V S ) 的 元 素 〇 1 1 圖 4 的 橫 軸 係 在 原 料 氣 體 的 分 壓 爲 P S » 0 2 的 分 壓 請 1 1 爲 Ρ 〇 時 的 分 壓 比 Ρ 〇 / P S 縱 軸 則 爲 以 2 次 離 子 質 量 閱 讀 背 1 1 分 析 法 ( S I Μ S ) 所 得 的 C U 膜 中 的 雜 質 濃 度 〇 雖 然 要 面 1 注 意 的 雜 質 爲 構 成 C V D 原 料 氣 體 的 ( Η f a C ) C U ( 意 事 項 | t m V S ) 的 元 素 C > 0 « F S i » 但 是 因 爲 S i 係 在 再 填 % 1 S I Μ S 的 檢 出 界 限 以 下 ( 1 < P P m ) 所 以 排 除 在 圖 頁 1 I 4 之 外 0 雜 質 濃 度 的 定 量 化 係 用 對 以 濺 射 法 所 堆 積 的 高 純 1 1 I 度 C U 膜 注 入 所 定 量 的 C F t 0 9 S 1 離 子 來 做 爲 標 試 1 1 料 並 藉 由 比 較檢 出 離 子 的 強 度 而 得 〇 再 者 橫 軸 左 端 係 1 訂 顯 示 未 同 時 供 nig 應 0 2 所 堆 積 的 以 往 法 的 C V D 一 C U 膜 中 1 1 的 雜 質 濃 度 0 1 1 由 圖 4 可 知 在 P 〇 / P S < 2 的 條 件 下 的 C F 濃 1 I 度 比 以 往 例 低 1 0 倍 以 下 〇 再 者 雖 然 供 應 了 0 2 但 是 在 P 〇 / P S < 2 的 條 件 下 的 0 濃 度 比 以 往 低 • 顯 示 藉 由 1 I 選 擇 適 當 的 條 件 » 〇 2 同 時 供 應 便 可 以 抑 制 因 原 料 氣 體 過 1 1 1 剩 分 解 所 產 生 的 雜 質 混 入 〇 特 別 是 9 在 Ρ 〇 / P S 幾 乎 等 1 1 於 1 的 場 合 , C F 濃 度 會 變 爲 以 往 的 C V D — C U 膜 的 1 1 約 1 / 1 0 0 ) 顯 示 其 對 高 純 度 化 具 有 很 大 的 效 果 〇 1 1 在 本 實 施 例 中 y 雖 然 是 使 用 了 曝 露 在 大 氣 中 的 T N 1 1 做 爲 擴 散 防 止 層 但 是 也 可 以 使 T i N 及 C U 不 曝 露 在 大 1 I 氣 中 而 連 續 的 形 成 〇 在 此 場 合 本 發 明 的 C V D — C U 膜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B7_ 五、發明説明(38 ) 的高存度化效果不會改變。其理由爲:在以往的熱C V D 法中,無論在T i N下地表面是否存在著自然氧化膜,雜 質均會混入C u膜,但是在本發明的CVD法中,藉由導 入02到T i N表面,而使其立刻氧化,所以結果會以與 自然氧化膜存在的場合同樣的機制而達成C u膜的高純度 化。 (實施例5 )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在C u薄膜的CVD堆稹初期 同時供應〇2而形成含氧的C u層,而其會影響在此含氧 C u餍上僅使用原料氣體所堆積的CVD — C u薄膜中的 雜質濃度,並顯示適用於CVD - C u薄膜的高純度化的 上述含氧C u層的形成方法及含氧C u層中的氧濃度。 圖5係顯示:在含有各種濃度的氧的被堆積下地C u 膜上,僅使用原料氣體而以CVD法堆積(:11層[2 的場合,C u層f 2中-的雜質濃度對Cu層fi中的氧濃 度的依存性。再者,圖5中的橫軸的左端及橫軸的右端係 分別顯示:在比較例的高純度下地(氧含量濃度< 1 ppm),及,在以往例的TiN下地上,分別僅使用原 料氣體而以CVD原料堆積Cu層f2的場合。 圖5所示的實施例試料係用以下的方法製成。將矽晶 圓熱氧化而在其表面形成1 〇 〇 nm的S i 02 。其次, 以濺射法堆積T i N膜以做爲C u的擴散防止層。而且, 藉由同時供應(Hfac) Cu (tmvs)及02而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n. -----^^1 ^^1 - i I 11— ....... J 衣1 ! ^^1 In n 1 I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1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奴 1780 a? _____B7__ 五、發明説明(39 ) 熱CVD法在基板溫度2 0 0°C堆稹含氧的c u層f ιβ 此含氧C u層中的氧濃度會隨供應量的改變而改變β 使含氧C u層f 1的膜厚爲1 〇 〇 nm。在如此準備的基 板上繼續以用(Hf ac) Cu (tmvs)爲原料氣體 的CVD法在基板溫度2 0 0°C堆積3 Ο 0 nm的C u薄 膜【2 。並以SIMS分析Cu薄膜及f 2中的雜質 濃度。 * 從圖5可知:藉由適當的控制下地(:11膜£1中的氧 濃度便能夠以僅使用原料氣體(H f a c ) C u ( tmv s )的CVD法而堆積高純度的C u膜。特別是在 含氧C u層f 1的氧濃度在約2 Ο Ο p pm以下的場合, 可使在其上堆積的Cu層f2中的雜質C,F的濃度在 1 0 p pm以下,與以往法比較可使雜質濃度爲1/ 1 0 0以下,而對CVD — C u膜的高純度化非常的有效 〇 再者,以使用高純度的濺射C u膜做下地的場合來做 爲比較例,而雖然在此場合其上層CVD_Cu層f2中 的雜質濃度十分小,但是在以濺射法堆積高純度的C u膜 做爲下地的場合會有下列的問題。即是,在需要C u配線 的半導體裝置中,已逐漸朝向多層配構造的微細化及高縱 寬比,而以濺射法爲代表的物理蒸著法很難堆積出C u薄 膜可對予測的高縱寬比段差做良好的段差披覆而做爲下地 〇 另一方面,若使用以CVD法堆積本發明的含氧C u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气! -42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4〇 ) 層的方法,則因爲可以利用CVD特徵的良好段差披覆性 -、 ,所以即使是對具有高縱寬比段差的被堆積薄膜,也能夠 堆積高純度的c U薄膜。 本發明的含氧C u層的膜厚最好是盡可能的薄。此是 由於下述的2點理由。第1點是因爲最好是使從含氧c u 層擴散向上層的C u層的氧氣擴散量的絕對量盡可能的減 小。第2點是因爲在以原料^氣體及02同時供應而堆積含 氧C u層的場合,在堆積高純度的氧含有量的CVD條件 下的堆積速度較慢,因此在生產性上希望使氧含有量的膜 厚盡可能的變薄。 再者,在以上的第1 ,第6實施例中,雖然是從Cu 薄膜的堆積時開始僅在一定時間內同時供應氧氣,但是在 堆積速度不是問題的場合,並不一定需要停止氧氣的供應 。而且,也可以使用炭酸氣體等其它的氧化性氣體來代替 氧氣。 再者,在做爲堆積下地的擴散防止膜表面不存在自然 氧化膜的場合,在以往例中不會有C u及下地間的密著性 的問題,而對於如實施例1的本發明的C u膜中的雜質濃 度的組成而言,在下地表面不存在自然氧化膜的場合也具 有同樣的效果》 以上說明了形成高純度且與下地間具有良好密著性的 銅薄膜的方法,其次,說明用以形成銅薄膜的化學氣相成 長裝置》 首先,說明能夠對基板表面安定的供應大流量的做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τ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41 ) 用在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的原料氣體的有機金屬錯.體等氣體 、 的裝置。 \ 對堆積具有優異平滑性的金屬薄膜而言,有機金屬原 料的分壓控制很重要;在本實施例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中 ,其特徵爲爲藉由控制供應到氣化室的液體狀態原料的供 應量而進行分壓控制。因此,此氣化室具有使液體原料不 會滯留而立刻氣化的機構。即是,其構造特徵爲:具有以 單一或複數的液體原料的供應口爲頂點的圓錐狀的氣化面 ,而且,爲了不使流出自供應口的原料液體滯留,從供應 口向著圓錐面下方在氣化面上刻出複數的溝。 藉由如此的氣化室構造,便可以使導入到氣化室的液 體狀態原料不會滯留而立刻蒸發。再者,氣化面最好是由 如氧化物(矽氧化物)及氮化物(矽氮化物)的絕緣物所 形成。這是因爲:如果氣化面爲金屬等的導體,則原料會 因金屬表面的觸媒效果而變得易於分解,而在本來不會熱 分解的蒸發溫度左右的低溫也會進行分解,而會使蒸氣壓 低的分解生成物留在氣化室內。 貯藏有機金屬的貯藏室的特徵係可以冷卻到比室溫低 的低溫,而且可藉由導入A r等鈍氣而成爲加壓狀態。貯 藏室的冷卻是,如在氣化室的構造中所述的,爲了抑制因 原料的有機金屬的熱分解產生的劣化。本裝置的構成的特 徵之1爲:在保持冷卻的貯藏室內保管易於熱分解的原料 ,並僅送出供化學氣相成長所需量的原料到氣化室。由此 便可以抑制貯藏時的分解’因原料的變質,劣化引起的蒸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B7__ 五、發明説明(42 ) 氣壓的變動及膜質的變動。再者,貯藏室內可由.鈍氣而變 爲加壓狀態,以鈍氣押住有機金靥的液面而可將有機金靥 經過供應系統而壓送到氣化室。 在貯藏室與氣化室之間,以由細管及壓電閥( piezo valve)所構成的供應裝置而連接。而壓電閥的開閉係與 氣化室的壓力計連動。即是,化學氣相成長中的氣化室的 壓力可由設置於氣化室的壓力計,如非穩定波型磁控管( Barratron)壓力計而檢知,並開閉壓電閥使反應室的壓 力一定並將氣化室內的原料氣體分壓控制在一定值以上》 再者,在原料供應量到達堆積反定的金屬薄膜的供應量時 關閉壓電閥便可以停止化學氣相成長。 爲了使在氣化室蒸發的有機金屬錯體均勻的供應到被 堆積基板的表面上,而在氣化室與反應室之間設置氣體整 流板》而氣體整流板在構造上具有向著被堆稹基板的多數 的氣體噴出孔,並將反應室及氣化室隔開。氣體整流板具 有被堆積基板的表面積以上的表面積,而且-設在整流板上 的氣體噴出孔的設置區域的面稹係大於被堆積體的表面積 。藉由此整流板,在氣化室蒸發的有機金屬錯體氣體會通 過噴出孔而均勻的供應到被堆積體上。 再者,在整流板及氣化室之間設置從反應室將氣化室 封閉的機構,並由此而能夠開始,停止對反應室的原料氣 體的供應。 以下,說明上述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的概略。 1 圖6係概略的顯示此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的圖。在圖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tT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43 ) 中’參照數字41係顯示以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的反應室。 反應室4 1內部經由傳導閥(conductance valve) 4 1 d而如4 5 c所示的由真空泵而抽真空。反應室4 1 中備有使做爲被堆積基板的矽晶圓41b保持表面向下的 石英玻璃製的承接器(suscepter) 4 1 c。承接器並使 矽晶圓靠在加熱塊(heat block) 4 1 a而使其加熱,而 能夠將其表面溫度設定在所定溫度。由此,做爲原料氣體 的有機金屬錯體會在基板表面熱分解,而堆積所定的金靥 膜。 參照數字4 3顯示用以將以液體狀態供應的原料的有 機金屬錯體蒸發的1化宰。氣化室全體可由加熱器而加熱 。氣化室4 3的截面爲J1L®,而液體原料的供應口 43 d 位在其中心。以此供應口爲頂點配置著如4 3 a所示的圓 錐型的氣化面。氣化面4 3 a係由石英玻璃所製成,並刻 有溝4 3 b以使液體狀態的原料易於流向圓錐面下方。有 機錯體在流向此加熱3的氣化面下方的途中蒸發並如 4 5 b所示的供應的反應室4 1。 再者,氣化室4 3能夠經由閥4 3 c而與反應室4 1 獨立的抽真空,並能夠排出氣化室4 3中的水等的殘留氣 體。在氣化室4 3上部則設有隔離反應室4 1與氣化室 4 3的閥4 3 c。 參照數字4 2係顯示用以將在氣化室蒸發的有機金靥 錯體氣體均勻的供應到晶圓表面的氣體整流板’在整流板 4 2並設有複數的小孔。此整流板4 2可以是從原料氣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_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44 ) 的流動的上流到下流間以複數的設置,但這其中,最靠近反 應室41的整流板比做爲被堆積基板的晶圓的直徑還要大 。再者,對整流板4 2,可經由閥4 2 a而能夠導入鈍性 氣體的氣體4 2 b ,由此便能夠調整氣體的供應。 原料的液體有機金屬錯體4 5 a係保持於貯藏室4 4 。貯藏室4 4則由冷卻槽4 4 e而一直保持在低溫(1 〇 °C )。貯藏室4 4內則由4 4 d所示的鈍氣.(A r )而在 加壓狀態。即是,貯藏室4 4內的有機金屬錯體4 5 a的 液面係由經過閥4 4 c而導入的鈍氣4 4 d所押住,並藉 由打開閥4 4 a便可將有機金靥錯體壓送到氣化室4 3。 貯藏室4 4及氣化室4 3之間係由、微細管4 4 b所連 接,並在導入氣化室之前設置i置调4 4 a。壓電閥 4 4 a係依設置在反應室4 1的非穩定波型磁控管(Bar-ratron)壓力計4 1 e的输出而開閉。即是,開閉閥 4 4 a而使反應室4 1會在所定的壓力。再者,爲了要以 良好的控制性來供應少量的液體原料,最好使微細管 4 4 b的直徑盡量小,在本實施例中使用內徑〇 . 5mm 的玻璃管。 圖giA及〆B係氣化室的其它例。參照數字5 3 d爲 液體原料供應口,而5 3 a爲氣化面,5 3 b爲溝。如此 ,也可以具有複數個的供應機構。由此而能夠瞬時的蒸發 更大量的有機金屬錯體,而且因爲蒸發的基點也變大,所 以能夠均勻的供應大量的原料氣體到更大口徑的晶圓表面 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羞)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4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B7 五、發明説明(45 ) 使用,如在室溫爲液體的/Θ -二丙酮配位基.銅化合物 來做爲有機銅錯體。特別是,最好是使用蒸氣壓高並在基 體表面以比較低的溫度即分解的六氟乙醯丙酮•三甲基乙 烯基矽烷銅(CF3CO) 2CH〕Cu (C5H12S i ) ,六氟乙醯丙酮·三甲基矽烷基乙炔銅 (CF3CO)2CH〕Cu(C5Hi〇Si),六氟乙醯 丙酮•雙三甲基矽烷基乙炔銅(CF3CO)2CH〕Cu (C4H9S i ) 2)中的至少之一,或是這些有機銅錯體 的混合物。 雖然這些有機銅錯體的蒸氣壓比較高,但是隨著做爲 被堆積基板的矽晶圓的口徑變大,反應室體積也變的很大 ,所以以以往的有機銅錯體氣體的供應方法很難確保所定 的有機銅錯體氣體的_供_..應量。 在本發明中,爲了解決此問題點,使用:在具有前述 特徵的氣化裝置中不使以液體狀態供應的有機銅錯體i留 法,而能夠送大流量的有機銅錯體到 反應室。 再者,因爲在氣化室沒有有機錯體的滯留,所以送到 反應室的有機錯體供應量與液與原料的供應量一致。因此 ’藉由事先掌握住1次成膜所使用的原料量並在到達此供 應量時即停止成膜,便能夠得到安定的膜厚再現性。 而且,在使用本裝置的前述薄膜形成方法中,因爲基 本上I.震,所以供應的原料氣體不會因載送氣 體而使其濃度下降,而使原料氣體的利用效率提高,在生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I m !i I - ;-! n Hi I - - -I I- - I— -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78〇 五、發明説明(46 ) 產成本上也是有利的。 . 再者,在反應室及對反應室排氣的真空泵之間設置傳 導閥,藉由使其開口率依反應室壓力而自動控制’而能夠 將反應室壓力保持一定,在此場合’使用本發明的原料氣 體供應量的大流量化也有助於製作具有優異平滑性的銅薄 膜。 (實施例6 )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圖6所示的上述化學氣相成長裝 置,來說明在以T i N爲被堆積下地表面的晶圓(T i N 6 0 nm/S i 02 1 〇〇nm/S i晶圓)上形成銅薄 膜的例子。 T i N係用以防止C u原子擴散到S i 02或S i中 的障壁金屬(barrier metal)。再者,堆積溫度,即是 被堆積基板表面溫度係設定在1 6 0°C。在對反應室及氣 化室抽真空到5xl 0-2T〇 r r爲止後,打開圖6的閥 42a而流入Ar lOOsccm,並調整傳導閥 4 1 d的開口率而使此時的反應室壓力爲2 · 5 X 1 Ο-1 To r r。其後,關閉閥42a而停止Ar氣體的供應, 並再度對反應室4 1抽真空。對氣化室加熱到6 0°C。使 用六氟乙醯丙酮•三甲基乙烯基矽烷 (C F a C 〇 ) 2 c H ) Cu (C5H12S i )做爲化學氣 相成長的的原料。 其次’由壓電閥4 4 a使反應室壓力的自動控制機構 本纸張尺度適财賴家轉(⑽)M祕(21()>< 297公廣)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五、發明説明 (47 ) '1 I 成爲待 機 狀 態 > 並 使 其 保 持 壓 力 設 定 值 爲 2 • 5 1 0 -1 1 Tor r 〇 然 後 > 使 白 動 控 制 裝 置 成 爲 動 作 狀 態 並 打 開 壓 1 I 電閥4 4 a » 並 供 應 上 述 原 料 錯 體 到 氣 化 室 4 3 以 使 反 應 1 | 室4 1 的 壓 力 保 持 在 2 • 5 X 1 0 -1 T 0 Γ r 〇 再 者 » 反 請 先 閲 1 I 應室4 1 及 氣 化 室 4 3 間 的 閘 閥 ( gate V al v e ) 4 3 C 可 讀 背 面 1 1 I 以是與 有 機 銅 錯 體 的 供 應 同 時 打 開 » 也 可 以 是 事 先 打 開 〇 之 注 I 意 I 在通通 壓 電 閥 4 4 a 的 液 體 原 料 量 爲 0 • 8 g 時 關 閉 壓 電 事 項 1 I 再 1 閥4 4 a » 並 藉 由 停 止 供 應 原 料 氣 體 而 停 止 銅 薄 膜 的 成 膜 填 本 | 。其間 所 需 要 的 時 間 約 爲 5 分 鐘 « 頁 1 所 得 的 銅 薄 膜 爲 鐘 面 膜 使 用 1 8 0 η m 的 光 來 測 量 1 I 做爲顯 示 其 表 面 平 滑 性 的 指 標 之 一 的 光 反 射 率 而 得 到 9 5 1 I % (將 以 濺 射 法 在 室 溫 成 膜 的 膜 厚 爲 4 0 0 η m 的 銅 薄 膜 1 訂 I 設爲1 0 0 % ) 0 此 結 果 顯 示 與 以 濺 射 法 所 得 到 的 平 滑 性 I 1 1 非常好 的 銅 膜 比 較 以 上 述 化 學 氣 相 成 長 法 所 成 膜 的 銅 薄 1 1 膜的表 面 平 滑 性 並 不 遜 色 0 1 1 再 者 1 本 實 施 例 的 銅 薄 膜 的 電 阻 由 4 端 點 探 針 法 而 得 I 其電阻 率 爲 2 * 0 β Ω • C m » 比 以 往 的 鋁 薄 膜 的 2 • 8 1 I β Ω · C m 爲 低 1 爲 很 好 的 低 電 阻 微 細 配 電 用 薄 膜 〇 再 者 1 1 I ,以歐 傑 電 子 分 光 法 分 析 銅 薄 膜 中 的 雜 質 而 得 其 C 9 0 1 1 ,F , S i 等 包 含 於 原 料 的 有 機 金 屬 錯 體 中 的 元 素 均 在 檢 1 1 出界限 ( 約 2 % ) 以 下 1 表 示 本 實 施 例 所 得 的 銅 薄 膜 的 純 1 1 度很高 〇 1 | (實施 例 7 )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OX 297公釐)
-oU 物78〇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48 ) 1 此 實施 例 係 t 使 用 圖6 所 示 的 化 學 氣 相 成 長 m 置 > 而 1 1 形 成 具 有優 異 段 差 披 覆 性 及 平 滑 性 的 銅 薄 膜 的 方 法 > 被 堆 1 | 積 基 板 係使 用 在 矽 晶 圓 上 的 矽 氧 化 膜 上 使 用 微 影 蝕 刻 技 ✓—V 1 I 術 形 成 .、 曲 tlli 溝狀 的 圖 案 9 其 後 在 溝 狀 圖 案 表 面 全 體 形 成 做 爲 障 請 先 閲 1 I 壁 金 屬 的T i N 者 9 即 是 被 堆 積 基 板 的 層積 構 造 爲 * 讀 背 1 Τ i Ν 3 0 η m / S i 0 2 4 0 0 η m / S 1 晶 圓 9 而 在 之 注 | 意 1 S i 0 2層 存 在 深 4 0 0 η m * 寬 度 3 3 0 η m 的 溝 狀 圖 事 項 I 再 1 j 案 ο 填 寫 本 I 堆 積溫 度 即 是 被 堆 積 基 板 的 表 面 溫 度 係 設 爲 1 6 0 頁 1 I °c 0 在 對反 應 室 及 氣 化 室 抽 真 空 到 5 X 1 0 -2 T 0 r r 爲 1 I 止 後 打開 圖 6 的 閥 4 2 a 而 流 入 A r 1 0 0 S C C m 1 1 I 並 調 整傳 導 閥 4 1 d 的 開 □ 率 而 使 此 時 的 反 應 室 壓 力 爲 1 訂 1 2 5 X 1 0 -1 T 0 Γ r 〇 其 後 關 閉 閥 4 2 a 而 停 止 1 1 1 A Γ 氣 體的 供 應 並 再 度 對 反 應 室 4 1 抽 真 空 〇 對 氣 化 室 1 1 加 熱 到 6 0 °c 〇 使 用 7^ 乙 醯 丙 酮 • 三 甲 基 乙 烯 基 矽 院 ( 1 C F 3C 0 ) 2 C Η C U ( C 5H 1 2 S ) 做爲化學氣相 1 成 長 的 的原 料 0 1 I 其 次, 由 壓 電 閥 4 4 a 使 反 應 室 壓 力 的 白 動 控 制 機 構 1 1 I 成 爲 待 機狀 態 並 使 其 保 持 壓 力 設 定 值 爲 2 • 5 X 1 0 -1 1 1 1 T 0 r r 〇 然 後 y 使 白 動 控 制 裝 置 成 爲 動 作 狀 態 並 打 開 壓 1 電 閥 4 4 a > 並 供 應 上 述 原 料 錯 體 到 氣 化 室 4 3 以 使 反 應 1 1 室 4 1 的壓 力 保 持 在 2 • 5 X 1 0 -1 T 0 r r 〇 再 者 9 反 1 應 室 4 1及 氣 化 室 間 的 閘 閥 4 3 C 可 以 是 與 有 機 銅 錯 體 的 1 1 供 應 同 時打 開 > 也 可 以 是 事 先 打 開 0 首 先 9 爲 了 確 認 段 差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η -51 - 3 ^17 8 Ο Α7 ____Β7_ 五、發明説明(49 ) 披覆性爲良好,而在C u完全埋入填滿溝之前的,階段即停 止供應有機金屬錯體而使堆積結束。即是,在通通壓電閥 44a的液體原料量爲〇 . 16g時關閉壓電閥44a, 並藉由停止供應原料氣體而停止銅薄膜的成膜。期間所需 要的時間約1分鐘。 雖然銅薄膜的膜厚爲非常薄的8 0 nm,但爲連續膜 ,而確認其平滑性優異。從溝內部的膜厚與溝外部(平台 (terrace)部份)的膜厚幾乎相等,且銅也均勻的堆積 在角落部而可確認其段差披覆性也非常良好* 其次,敘述以C u完全埋入填滿溝圖案的場合的例。 銅薄膜的形成順序與前述者相同,而原料供應量爲0 . 8 g。從原料供應開始到供應停止的所需時間約5分鐘。在 C u成膜後,即使不做以熱處理所做的流動(flow)等的 處理,也能夠達成在溝內沒有空隙(void)的平滑的埋入 (實施例8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圖6所示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 來進行原料氣體壓力對銅薄膜的堆積形狀的影響的實驗》 在基板溫度1 6 0°C,原料的有機銅錯體的反應室4 1中 的分壓從 5 X 1 0—2To r r-1到 5 X 1 O—iTo r r 的 範圍內進行銅薄膜的化學氣相成長。分壓的調整係:在從 閥43 e使1 00 s c cm的Ar氣體流入反應室,並調 整傳導閥41d的開口率以使此時的反應室41的壓力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1780 A7 ____B7 五、發明説明(5〇 ) 爲2 · δΧίΟΜΤοΓΓ之後,藉由自動控制,應到氣 、 化室4 3的原料液體量而使反應室4 1的原料氣體壓力成 爲所定的值,而進行。再者,1次成膜所使用的有機錯體 的總量並不取決於原料氣力壓力條件,而是一定值* 即是,使總供應量一定,並藉由改變供應速度而改變 反應室壓力。使用以T i Ν爲下地表面的晶圓(T i Ν 60nm (S i02 lOOnm (S i晶圓)來做爲被堆 積基板》並使用六氟乙醯丙酮•三甲基乙烯基矽烷銅 (CF3CO) 2CH〕Cu (C5Hi2S i )來做爲原料 的有機錯體。 以反射率(%)來顯示由上述實驗條件所得的銅薄膜 的平滑性。其中銅薄膜的膜厚均約爲4 0 0 nm。使用波 長爲7 8 0 nm的光來進行反射率測定。反射率爲9 0% 以上代表銅薄膜表面的凹凸爲5 0 nm以內,可判斷爲良 好。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ίΛ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反射..率的測定結果如以下所示。即是,在原料氣體分 壓爲5xl〇-2To r r時,反射率爲74 . 1%,在1 χΙΟ^Το r r 時爲 91 . 8%,在 5X10-1 To r r 時爲 94 . 7%。 由以上的結果可知爲了形成平滑性良好的銅薄膜,最 好是將反應室內的原料氣體分壓維持在1 X 1 〇 一1 T 〇 r r以上。 再者,若是使用在室溫爲液體的有機銅錯體’如六氟 乙醯丙酮·三甲基矽烷基乙炔銅(CF3C0) 2CH〕 k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_ 53 _ A7 B7 321780 五、發明説明(51 )
Cu(C5H10Si),六氟乙醯丙酮•雙三甲棊矽烷基 乙炔銅(CF3C0) 2CH〕C u ( C 4H θ S i ) 2)來 取代上述的有機銅錯體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其次,說明能夠安定並以良好控制性的供應大量原料 氣體到CVD反應室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的其它例子。 圖8 A〜8 C顯示使用於本發明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 的CVD原料供應裝置。在圖8A〜8 C中,圓筒(cylinder) 61 係偏離 中心軸 6 3 的形成於可旋轉的轉輪筒 (veuo Ivor ) 6 2中。圓筒6 1的數目可以是單數也可以 是複數。各圓筒6 1當轉到轉輪筒6 2的所定旋轉角時, 如圖8A所示的,圓筒6 1的一端會連接到液體原料的供 應口 6 4。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在圖8 A所示的狀態下,一直被加壓的液體的C VD 原料會通過配管而供應到液體原料的供應口6 4,並藉由 使圓筒6 1連接到供應口 6 4而將所定量的液體原料經過 圓筒6 1的端部6 5而充填到圓筒6 1內。在此充填階段 ,圓筒的另一端(供應口的相反側端)6 6係由覆蓋轉輪 筒6 2的筒壁7 7所遮斷’而使原料不會漏出到圓筒6 1 外。 其次,使轉輪筒旋轉所定角度,經過圖8 C所示的狀 態而成爲圖8 C所示的狀態,並使充填了液體原料的圓筒 6 1的端部6 5與髙壓氣體供應口 6 7重合。此時,同時 的在圓筒6 1的另一端6 6在與原料噴射口 6 8重合的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Χ297公釐)_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衽印聚 A7 B7 五、發明説明(52 ) 置設置原料噴射口 6 8。一直被加壓的鈍氣會通_過配管而 乂 供應到高壓氣體供應口6 7,並在圓筒6 1與高壓氣體供 應口 6 7重合的瞬間,鈍氣會將無空隙的充填於圓筒6 1 內的液體原料押出向原料噴射口 6 8。由此,一定量的 C V D原料會被噴射供應到C VD反應室側。 藉由交互的重覆此向圓筒6 1的原料充填階段及原料 噴射階段便能夠將所定量的C V D原料供應到c VD反應 室。 在圖8A〜8 C所示的CVD原料供應裝置中,雖然 僅在轉輪筒6 2設置1個圓筒6 1 ,但是如圖9所示的, 也可以在轉輪筒6 2設置複數個(6 1 a〜6 1 d)圓筒 6 1 。在此場合,藉由在轉輪筒6 2的同心圓上以等分配 角度配置各圓筒6 1 a〜6 1 d,便可以依序的進行原料 充填及噴射。 圓筒61的容積係依其目的而設定在1次CVD成膜 所需要的液體原料的容積。譬如說,若是以一直堆積相同 膜厚的薄膜爲目的而使用的CVD裝置的話,則可以將圓 筒的容積設定爲幾乎與用以堆積此膜厚所必要的液體原# 相同的容積,再者,若是要以同一裝置堆積數種類的膜厚 的薄膜的話,則可以將圓筒容積設爲較小,而藉由複次的 原料噴射,供應以得到所希望的膜厚。 圖10係顯示具有如上述的CVD原料供應裝置的 CVD裝置。在圖1 〇所示的CVD裝置中,原料噴射口 6 8連接到具有容積比圓筒6 1的容積大很多的氣彳匕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 - - - - - Is; - I ---- -- - J 1^-I-- - - — . . --------- ♦ 、\st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S^l78〇 A7 _____B7_ 五、發明説明(53 ) 8 1。氣1器8 1係能夠加熱,在此處將所噴射的液狀或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存填寫本買) 霧狀的C V D原料加熱並立刻蒸發。原料噴射口 6 8與轉 輪筒6 2相接的部份最好是保持在室溫。這是爲了防止原 料在傳導性小的原料溫射口 6 8產生不要的熱分解而使噴 射口 6 8塞住。因此,需要使原料噴射口 6 8的圓筒側與 氣化器側熱絕。再者,也具有使轉輪筒側積極的冷卻的效 果。 在氣化室81變成氣體的原料氣體會通過氣體擴散板 9 1而被導入到設置於CVD反應室9 2內且被加熱的基 板9 4的表面。此時,也可以經由與原料氣體供應系統不 同的系統而將鈍氣等的載送氣體8 2導入到氣化室8 1 » 其次,以由CVD來堆積C u的例子來說明使用本發 明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的薄膜堆積方法。使用在室溫爲液 體六氟乙醯丙酮配位基銅烯烴及六氟乙醯丙酮銅炔烴等的 有機銅化合物來做爲C VD原料。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有機銅化合物係由鈍氣的壓送而從貯藏槽輸送到原料 液供應口。原料液體因爲一直被此壓送用鈍氣所押住,所 以送到原料供應口的液體的有機銅化合物一直是在加壓的 狀態。藉由將原料供應裝置的轉輪筒旋轉到所定位置,便 可將液體的有機銅化合物從供應口壓送到圓筒內。 其次,使轉輪筒旋轉,而使充填了有機銅化合物的圓 筒連接到噴射口及高壓氣體供應口。圓筒內的有機銅化合 物會被高壓氣體送噴射口押出而送到氣化室。藉由將氣化 室加熱到有機銅化合物的熱分解開始溫度以下,便能夠使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6 - B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54 ) 被噴射的有機銅化合物立刻被蒸發。譬如說,在,使用 、 (H f a c ) C u ( tmv s )做爲有機銅化合物的場合 ,氣化室的溫度最好是在9 0°C以下。 在氣化室所蒸發的原料氣體會經由氣體擴散板而到達 配置在CVD反應室的基板的表面。此時,爲了防止原料 氣體的再凝結,從氣體擴散板及氣化室到CVD反應室的 原料氣體路徑最好是加熱到與前述氣化室的溫度相同或稍 高的溫度》再者,爲了抑制原料氣體滯留在從氣化室到 C VD反應室的路徑途中,所以也可以將鈍性的載送氣體 導入氣化室。基板則爲了堆稹C u而加熱到必要的溫度。 譬如說,在以前(Hfac) Cu (tmvs)爲原料氣 體的熱CVD的場合,最好將基板溫度設定在2 0 0 °C以 下。 在使用本發明的C VD裝置而進行所望的膜厚的C u 膜成膜的場合,可以以以下的順序來進行。即是,在經由 側管線-8 3 (by pass line)而對氣化室做充份的抽真空 後,打開在氣化室及CVD反應室之間的閘閥9 5。其後 或是幾乎同時的,使用以圓筒的前述原料氣體的供應方法 而進行原料氣體的噴射。並藉由旋轉圓筒而連續的進行複 數次的原料氣體噴射直到達到所望的膜厚爲止。 在進行即定次數的原料氣體噴射之後,在C VD反應 室的壓力變爲比原料噴射時的壓力低很多時,關閉閘閥 9 5。其次,經由側管線8 3而對氣化室抽真空。此時, 也可以一邊使鈍氣流入氣化室一邊抽真空。以上即完成1 民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ST 321780 Α7 _ Β7 五、發明説明(55 ) 次的成膜過程。 、 再者,在本發明的CVD裝置中,雖然係以CVD的 C u膜成膜爲例而做說明,但是本發明的CVD裝置也能 夠使用於,使用液體的CVD原料之外的CVD。譬如說 ’本發明的C VD裝置及使用此裝置的成膜方法也可以適 用於:使用以三異丁基鋁爲代表的液體的有機鋁化合物做 爲原料的A 1薄膜的CVD成膜,及,使用以四二甲基醢 胺鈦爲代表的有機鈦(Titan )化合物爲原料氣體的T i 薄膜及T i N薄膜的CVD成膜,或是,使用以五乙氧基 鈦爲代表的有機钽(tan tal化合物爲原料氣體的T a 205 薄膜等的介電質薄膜的C VD成膜,或是,使用以四乙氧 基矽烷爲代表的有機矽化合物做爲原料氣體的S i 02薄 膜等的絕緣薄膜的C VD成膜等。 再者,本CVD裝置並不僅使用有機金屬化合物來做 爲C VD原料,而也能夠適用於在常溫附近爲液體的無機 金屬》譬如說,在室溫爲液體的丁 i C 1 4等的鹵素(h-alogen)化金屬。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另外,本發明的CVD裝置雖然是以熱CVD爲例而 做說明,但是本發明的CVD原料液供應裝置及使用此裝 置的CVD原料液供應法並不僅限於熱CVD,而也能夠 適用於電漿CVD及光CVD法。 在以上所說明的本發明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中,藉由 使內藏具有所定量的容積的圓筒的轉輪筒旋轉,而使一定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 297公釐)_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B7_ 五、發明説明(56 ) 量的液體C VD原料充填到圓筒並進行液體C V.D原料的 乂 噴射,並由此而能夠將大流量且一定量的c VD原料氣體 瞬時的供應到CVD反應室。再者,在本發明的化學氣相 成長裝置中,因爲直U D丑胜並計量及輸送雙 志能,所以不需要在以以往的液體輸送法等爲代表的 連續的原料液供應方法中會造成問題的加熱了的傳導率低 的開閉機構,因此,不會有因cvd原料的分解及變質所 造成的這些部份的阻塞等的不便,而能夠安定的供應原料 〇 以下,說明以上所說明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的實施例 〇 (實施例9 ) 本實施例顯示將本發明的CVD裝置適用於C u薄膜 形成的例子。圖11係本發明的CVD裝置的原料供應裝 置內的圓筒及轉輪筒部份的概略圖。圓筒6 1係藉由打開 內徑爲4mm,深度爲1 〇mm (圓筒容積〇 . 1 3 c c )的圓柱狀的孔洞而形成。圓筒6 1的中心軸係位於偏離 轉輪筒6 2的中心軸6 3的位置。在圓柱狀的轉輪筒6 2 並設置以其中心軸6 3爲旋轉中心且以具有充份的轉矩( torque)的步進馬達(step moter)而旋轉的機構。 轉輪筒6 2係位置於由圖1 1所示的筒壁7 1 ,了 2 所形成且可密閉的容器內。在筒壁7 1及7 2上的在轉輪 筒7 2旋轉時,在圓筒6 1的開放的兩端5及6合致的位 、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___^_B7 五、發明説明(57 ) 置’如圖1 1所示的,設置液體原料液供應口 64,高壓 氣體供應口 67 ’原料噴射口 68。液體原料液供應口 6 4及高壓氣體供應口 6 7係位於相對圓筒中心軸6 3的 對稱位置’而高壓氣體供應口 6 7及原料噴射口 6 8係隔 著轉輪筒6 2而位於對向的位置❶ 液狀原料液供應口 6 4,高壓氣體供應口 6 7 ,原料 噴射口 6 8的內徑均設爲與圓筒6 1的內徑相同的4mm 。再者’以特氟綸(teflon)製環(ring) 7 5來封住以 使液體的CVD原料不會在轉輪筒6 2旋轉中漏到圓筒 6 1外。原料噴射口側的筒壁7 1爲了熱絕緣而在中央爲 挾入石英板的3層構造。再者,原料噴射口 6 8係做成向 著外側逐漸變細的錐狀(taph )以使被噴射的原料不易附 著。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將此供應裝置連接到CVD反應室9 2。圖1 〇爲此 種CVD裝置的概略圖。藉由以A r氧體對源體的C u — CVD 原料(Hfac )-. (Cu) (tmvs)加壓到工 k g G/ c m2而將其從保存在室溫的貯藏槽8 4供應到 前述液狀原料液供應口 64。再者,使加壓到2kgG/ c m 2的A r氧體經由質量流控制器(mass f I〇w centfQ_ ller)(圖未示)而供應到髙壓氣體供應口 6 7。並對氣 化室的內面做特氟綸塗膜(teflon coating)以使CVD 處原料不會在表面分解。 在氣化室8 1及CVD反應室9 2之間設置具有多數 開口的石英製的氣體擴散板9 1。並在氣體擴散板9 1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33Ϊ780 λ7 ____Β7___ 五、發明説明(58 ) CVD反應室9 2之間設置閘閥9 5。使用閘閥.9 5的理 、 由是因爲爲了使在氣化室81產生的原料氣體不滯留的送 入反應室9 2,其路徑的傳導率最好是盡量的變大》 除了上述原料氣體的供應路徑之外,氣化室8 1也接 到用以導入載送氧體的配管8 2及用以對氣化室8 1內排 氣的側管排氣用配管8 3。在CVD反應室9 2內並設置 可由加熱器9 3而加熱的基板9 4。基板9 4與氣體擴散 板9 1的面是對向的位置關係。爲了抽真空,CVD反應 室9 2也經由配管(圖未示)而連接到乾式泵(dry pump )(圖未示)。 使用如以上構成的CVD裝置來堆積C u而檢証本發 明的效果。堆積C u用的基板是預先如下所述的準備好。 即是,使6吋的矽晶圓氧化,並在其表面形成膜厚爲 1 OOnm的S i 02膜》其次,藉由濺射法而堆積30 nm的眾所周知的T i N薄膜以做爲對C u的擴散防止層 «並將此基板.9 4設置在CVD反應室9 2內,在對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CVD反應室9 2抽真空後,將基板9 4加熱到2 0 0°C 〇 其次,在經由閥2 6而對氣化室8 1內充份抽真空後 ,關閉閥2 6並打開閘閥9 5。此時,氣化室8 1由加熱 器均勻的加熱到6 0°C »再者,氣體擴散板91則由內藏 的加熱器加熱到6 5 °C。然後,經由配管8 2,氣體擴散 板9 1 ,95而導入10s ccm的Ar氧體。 在反應室9 2內的壓力成爲定常狀態(0 . 1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61 -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 B7 五、發明説明(59)
To r Γ)後,使轉輪筒62旋轉,並使圓筒6,1端及原 乂 料液供應口 64的位置一致,而充填(Hfac) Cu ( tmv s )到圓筒6 1內。其次,使圓筒6 1旋轉1 80 度,而使圓筒端與高壓氣體供應口 6 7及原料噴射口 6 8 的位置一致,並藉由來到前述髙壓氣體供應口 6 7的A r 氧體(質量流設定爲20sccm),而將(Hfac) Cu (tmvs)噴霧到氣化室側。此時,CVD反應室 9 2內的壓力瞬間上昇到約3 T 〇 r r並立刻減少到1 T 〇 r r以下。 在保持這種噴射狀態1 0秒鐘後,使轉輪筒6 2再旋 轉1 8 0度,再度將圓筒6 1設定到液體原料的充填位置 。然後,再充填(Hfac) Cu (tmvs)到圓筒 6 1 ,再使轉輪筒6 2旋轉1 8 0度,進行與前述相同的 原料噴射,而重覆8次如此的原料充填及噴霧的循環。 在第8次的噴霧結束後,使轉輪筒6 2的旋轉位置停 在噴射位置,並在對C V D反應抽真空到反應室的壓力到 達〇 . 3To r r之後,關閉閘閥95而結束Cu的成膜 。在與關閉閘閥同時,一面使載送氧體經由側管線8 3而 流入氣化室8 1 ,一面抽真空直到下一次在基板9 4上做 C u成膜的準備完成爲止。以上係1次的成膜過程,其時 表(time table)如圖1 2所示。 以觸針式段差計測定以上述方法所成膜的C u膜的膜 厚而爲約4 0 〇 nm。共8次的原料噴射共需要約2分鐘 ,而與使用以往的原料液供應法的CVD法的C u成膜速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τ -! 經濟部中夬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60 ) 度大約相等。 . 其次,爲了要確認可由噴射次數來控制成膜的C u膜 厚,所以調查了所堆積的C u膜的膜厚與原料氣體噴射次 數的關係。圖13顯示其結果。從圖13可知噴射次數與 C u膜厚成正比,表示可由噴射次數及圓筒容積來控制所 堆積的C u膜厚。再者’藉由重覆的以同一條件做C u堆 積來調査所堆積的C u膜厚的再現性’結果在± 1 0%以 內,與很難確保膜厚再現性的起泡湧出法’及’在氣化器 部份容易產生堵塞的不便氧體供應法等以往的C V D原料 液供應法比較,顯示本發明的CVD裝置及薄膜形成方法 具有優異的堆積膜厚再現性及原料液供應安定性。 再者,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雖然是以僅使用A r載 送氣體,以及,噴射用Ar氣體及(Hfa c) Cu ( t m v s )來做說明,但是也可以再供應第3氣體到 C VD反應室。再者,以C u的原料氣體而言,也可以使 用其它的有機銅化合物,如六氟乙醯丙酮配位基·雙三甲 基矽烷基乙炔銅及六氟乙烯丙酮配位基•三甲基矽烷基丙 块銅等,只要在室溫下爲液體的有機銅化合物均可以用來 取代使用於本旋例的(Hf ac) Cu (tmvs)。而 且,即是在室溫爲固體的有機化合物,只要能夠溶於適當 的溶媒中而液化即可以適用於本發明。 (實施例1 0 )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將本發明的C V D裝置適用於形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61 ) 1 I A 1薄 膜 的 例 子 〇 使 用 在 實 施 例 9 所 說 明 的 C V • D 裝 置 > 1 1 並 使用 做 爲 A 1 的 C V D 原 料 的 三 異 丁 基 鋁 ( T I B A ) 1 | 來 取代 C U 原 料 0 但 是 氣 化 室 不 用 做 特 氣 綸 塗 膜 〇 被 堆 積 ^—V 1 I 基 板係 • 將 6 吋 的 矽 晶 圓 熱 氧 化 1 並 在 其 表 面 形 成 1 0 0 請 先 閱 1 I η m的 S i 〇 2 膜 > 其 後 以 濺 射 法 堆 積 3 0 η m 的 » 眾 所 讀 背 1 周 知的 T i N 薄 膜 以 做 爲 擴 散 防 止 層 〇 1 1 將 此 基 板 設 置 在 C V D 反 應 室 並 在 抽 真 空 後 加 熱 到 思 事 項 再 1 1 3 8 0 °c 〇 再 者 > 將 氣 化 度 的 溫 度 設 爲 9 0 °c 氣 體 擴 散 填 寫 本 1 板 的溫 度 設 在 1 5 0 °c 0 並 以 與 實 施 例 9 相 同 的 順 序 充 填 頁 '—^ 1 1 Τ I B A 到 圓 筒 並 由 高 壓 A r 氧 體 而 將 其 供 應 到 C V D 1 | 反 應室 〇 重 覆 4 次 的 T I B A 的 充 填 及 噴 射 的 循 環 來 堆 積 1 I A 1薄 膜 〇 測 定 A 1 薄 膜 的 膜 厚 而 得 到 約 4 5 0 η m 〇 從 1 訂 I T I B A 的 第 1 次 噴 射 開 始 到 第 4 次 噴 射 爲 止 共 需 要 1 分 1 1 I 鐘 的時 間 與 使 用 以 往 的 原 料 液 供 應 法 的 C V D 法 的 A 1 1 成 膜速 度 大 約 相 同 〇 1 1 再 者 * 改 變 噴 射 次 數 來 調 查' 其 與 所 堆 積 的 A 1 膜 厚 的 1 關 係, 而 知 膜 厚 係 與 噴 射 次 數 成 正 比 的 增 加 » 顯 示 可 由 噴 1 I 射 次數 及 圓 筒 的 容 積 來 控 制 所 堆 積 的 A 1 膜 厚 〇 而 且 重 1 I 覆 在同 一 條 件 堆 積 A 1 來 調 查 堆 積 膜 厚 的 再 現 性 而 知 膜 1 | 厚 的變 動 在 土 1 0 % 以 內 9 顯 ίΤΙ^Χ 示 本 發 明 的 C V D 裝 置 及 薄 1 1 膜 形成 方 法 具 有 優 異 的 堆 積 膜 厚 再 現 性 及 原 料 液 供 應 «S' 安 定. 1 性 〇 1 再 者 » 在 本 實 施 例 中 雖 然 是 以 僅 使 用 A r 氧 體 » 以 及 1 | » A r 及 T I B A 來 做 說 明 9 但 是 也 可 以 再 供 應 第 3 氧 體 (UZ.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62 ) ’如H2氧體,到CVD反應室。再者,以a 1,的原料氣 -、 體而言,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有機銅化合物,如二甲基乙基 胺矽院(DMEAA)等的液體狀態的粘性不太高,又能 夠被壓送到圓筒的有機鋁化合物來取代使用於本實施例的 T I B A » 其次,說明:藉由防止堆積在CVD裝置內部的加熱 了的部份的C u膜的膜剝落而能夠防止晶圓的塵埃引起的 污染,而且藉由降低CVD裝置內的清洗頻率而能夠提高 C VD裝置的工作率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 本CVD裝置,廣義而言,備有:包含加熱被堆積基 板的晶圓的裝置及用以保持晶圓的裝置的,CVD反應室 ,而且備有:用以供應C V D氧體原料到C V D反應室的 氣體供應系統及用以排掉C VD反應室內的原料氣體等的 真空排氣系統。而且,本裝置的特徵係:將在反應室內的 意圖或未意圖加熱的部份之中,曝露在原料氣體或原料氣 體的反應生成物的部份的表面以銅或銅氧化物來覆蓋。 本發明的由銅或銅氧化物所覆蓋的反應室內的表面部 份,具體而言係指用以加熱晶圓的加熱裝置及存在於晶圓 周邊部的裝置的部份。譬如說,係指爲了保持如圖1 4所 示的C VD裝置內部的晶圓或爲了防止原料氣體繞到晶圓 背面而設置的保持環1 1 2的表面及側面,加熱氣保持台 1 1 3的表面及側面等。特別是,因爲保持環係密著於在 C V D中加熱的晶圓,所以係晶圓之外C u最容易做化學 氣相沈長之處,因此,因爲保持環上由C VD所堆積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IO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321780 A7 B7 五、發明説明(63 ) C u膜最容易發生膜剝落,所以預先以銅薄膜露蓋住保持 環可有效的防止剝落的發生。 這些銅薄膜的堆積最好是使用以濺射法爲代表的物理 蒸著法(PVD法)。這是因爲以PVD法所堆積的Cu 膜會比以C V D法所堆積者在與被覆蓋的下地間具有較好 的密著性。再者,也可以在被覆蓋的下地與C u膜之間再 層積密著層。而密著層最好是以T i N爲代表的高融點金 屬的氮化物或是以Nb及T a爲代表的與C u在相關上爲 2相分離系統的高融點金屬。但是,在此場合,並不一定 需要是常用於C u配線構造的障壁金屬,也可以使用用以 提高以A 1及T i爲代表的下地及C u的密著性所插入的 金屬以做爲密著層。 在本發明中,將上述裝置表面預先以銅覆蓋的理由有 下列2點: (1)在加熱了的裝置表面未意圖而堆積的CVD-C u膜與下地間的密著性差,並隨著膜厚的增加而易於剝 落》爲了防止這種剝落,可藉由預先覆蓋上與下地間具有 較佳密著性的C u膜,而使CVD — C u膜堆積在此披覆 C u膜上,與CVD_C u膜直接堆積在裝置的場合相較 ,可改善其於下地間的密著性而不易產生剝落。 (2 )藉由預先披覆上表面平滑性高的C u膜,則堆 積於其上的CVD — C u膜的表面平滑性會比CVD — C II膜直接堆積在裝置表面的場合要好。 C VD _ C u膜的表面平滑性一般會隨著C u堆積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64 ) 進行(膜厚)而慢慢的改善,而在某個膜厚的平.滑性最好 、 ,而若膜厚再增加則會慢慢變差。在初期,平滑性會隨著 膜厚的增加而改善的原因是因爲,在C u - CVD中會有 在基板上產生C u的核發生,而核會重覆的結合而成長爲 島狀,而最後C u膜會成長到整個基板的成長過程。 成爲連續膜的C u膜雖然在一段期間內會保持某種程 度的表面平滑性而繼績成長,但是若膜厚再增加,則在 C u連續膜上會產生2次核,而會使粒狀粗大化並使表面 平滑性開始惡化。從此2次核開始成長的C u粒很容易剝 落,而會產生會變成塵埃並污染晶圓表面的問題。因此, 即使膜厚變厚也希望表面平滑性不會變差。 成長在預先以C u披覆的裝置表面的CVD — C u膜 則因爲係堆積在很平滑的同一材料上,而能夠忽略在前述 堆積初期的島狀的成長,所以即使堆積進行而C u膜的膜 厚增加也能夠維持下地的被覆C u膜的表面平滑性,而使 2次核的產生減少,因此,與直接在裝置表面堆.積C V D 一 C u膜的場合相較,可減少塵埃的產生》再者,也可以 使用含有微量氧的銅或氧化銅來取代純銅以做爲上述被覆 材料。再者,含有微量氧的銅或氧化銅也包括在披覆純銅 後,意圖的或非意圖的使其表面氧化者β 在本發明中,控制被覆在晶圓保持環1 1 2上的C u 膜的結晶性,最好是堆積在其上的CVD- C u膜的平滑 性再得到改善。具體而言,藉由以單晶材料來製作晶圓環 ’並利用嘉晶(epitaxial)成長而在其上堆積單晶銅,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65 ) 作能夠製作以單晶銅披覆的晶圓環。在使用單晶U做爲 被堆積下地的場合,堆積在其上的CVD-C u膜的平滑 性會比在使用多晶C u做爲被堆積下地的場合要好的理由 ,有以下幾點》 C VD堆積速度一般與C u結晶面方向有關。即是, 在被覆C u膜爲多晶的場合,因爲每一個具有不同面方向 的單晶其在薄膜厚度方向的成長不同,所以隨著膜厚的增 大會產生凹凸,而使表面平滑性變差,而最後會產生前述 的2次核發生及粒狀的C u成長。在被覆C u膜爲單晶的 場合,可預期成長在其上的CVD — C u膜爲單晶成長, 因此,厚度方向的成長速度不會有局部的分佈,而能夠將 表面平滑性的下降抑制到最小。 再者,爲了使被覆C u膜成膜爲單晶,最好是用氧化 鋁的單結晶(藍寶石)來製作晶圓保持環。在將藍寶石切 成晶圓保持環的形狀的場合,藉由指定披覆表面的面方向 便可以利用磊晶成長來...製作C u單晶。譬如說,藉由以藍 寶石(0 2 4 )面作爲被覆面,便能夠以加熱濺射法做 Cu (1〇〇)單晶的成膜。 再者,只要是與C u具有磊晶方位關係且在裝置構成 上不會有問題的材料均可以被使用做爲晶圓保持環的材料 。再者,也可以使用如鍍膜等與被覆材料的密著性良好的 其它的成膜方法來做爲C u被覆方法。再者,也可以不用 被覆而以大塊(bulk)的銅及氧化銅來形成曝露於上述原 料氣體或原料氣體的反應生成物的裝置部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68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66 ) 其次,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的形態。本發明的,c VD裝 、 置係用以除去由C V D原料氣體反應而產生的固體的反應 生成物’廣義而言,具有含有用以保持作爲被堆基板的晶 圓的裝置的C VD反應室,再者,也具備用以供應原料氣 體到CVD反應室的氧體供應系統及用以排除CVD反應 室內的原料氣體等的真空排氣系統。而且,本CVD裝置 的特徵係:在構成上述真空排氣系統的真空泵及化學氣相 成長室之間的至少一處具有可加熱的原料氣體反應面,而 前述反應面係由銅或銅氧化物所披覆。 在本發明的CVD裝置中,被銅或銅氧化物所披覆的 可加熱的原料氣體反應面,具體而言,如圖1 4的裝置 1 2 1所示。原料氣體反應面係配置於連接反應室與真空 泵的配管中,並由內藏的加熱器所加熱。藉由使C u — CVD反應生成物的2價銅化合物,如 (h f a c ) 2 C u 在此由銅或銅氧化物所形成的反應面 的表面..分解成C u及其它的構成分子,便能夠防止固體的 反應生成物流入位於排氣下流部的真空泵等,而可防止泵 等的故障。 以銅或銅氧化物來構成反應面表面的理由如下。因爲 銅或銅氧化物表面對(hfac)2Cu 的分解具有觸媒 的作用,所以比其它的材料表面更容易使C u從 (h f a c ) 2 C u 析出。其結果爲因爲凝結爲固體的( h f a c ) 2 C u 的大部份會消失,所以流到上述反應面 的下流的反應生成物幾乎均爲氧體的(h f a c )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B7 五、發明説明(67 ) (hfac)的分解生成物。 、 因爲銅氧化物比銅具有更好的觸媒能力,所以最好用 銅氧化物形成反應面。再者,使用銅或銅氧化物的另一理 由爲:因爲在僅有銅會堆積在反應面,所以即使是長時間 使用其反應面也一直會是銅或銅氧化物。爲了使表面維持 在銅氧化物的狀態,可藉由在反應面被加熱的狀態下,每 次晶圓處理便流入微量的氧氣便可實現。 爲了提高(hfac)2Cu 的除去效率,可使反應 面的表面積在排去傅導率允許的範圍內盡可能的變大。因 此,反應面的形狀可爲如圖1 5所示的由多數的圓錐面重 合者或是如圖16所示的多孔體。 上述反應面的動作溫度最好在2 0 0〜3 5 0 °C。設 定在此溫度範圍是因爲要使:銅析出到上述反應面上的速 度快而除去能力高,而且也不會有因(h f a c )的分解 的雜質混入銅中。爲了要盡可能的提高除去能力,最好是 使其在上述溫度範圍中的高溫下動作。 再者,本發明的反應生成物除去裝置也可以適用在上 述場所以外的場合。譬如說,將其設置在用以吹氣清除( purge)曝露於原料氣體貯藏槽(tank)及原料氣體供應 系統內的高濃度的原料的區域的配管及真空泵之間,而可 使用爲除去固體的反應生成物並防止真空泵的故障。 以上,雖然記述了主要爲銅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但 是對利用同樣的化學化應來堆積薄膜的其它的金屬的化學 氣相成長裝置而言’可以藉由使用進行CVD的金靥或金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〇'乂 297公t ) 70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7 _____B7___ 五、發明説明(6S ) 屬氧化物來做本發明所記述的被覆材料及反應面,材料便能 夠適用本裝置。譬如說,利用含有(h f a c )基及Au 原子的原料氣體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等。特別是在進行高 價的貴金屬的C VD的場合,藉由使用本發明也可以使純 染的貴金屬易於回收。 以下,說明反應室的表面係由銅或銅氧化物所披覆的 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的具體的實施例。 (實施例1 1 ) 圖14係概略的顯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化學氣相成長 裝置的圖》在此實施例中,顯示使在Cu_CVD反應室 的加熱部份所未意圖而堆積的C u膜的密著性變好而防止 膜剝落的方法。 本發明的基本的構成包括:用以以化學氣相成長法在 晶圓上堆積Cu的CVD反應室111,將原料氣體送入 反應室的氧體供應系統,以及,用以排掉反應室內的原料 氣體等的真空排氣系統。CVD反應室係由:用以加熱晶 圓1 1 0的加熱器1 1 5,用以支撐加熱器及晶圓的支撐 台1 1 3 ,用以使晶圓與加熱器密著並防止CVD原料氣 體繞到晶圓背面的保持環1 1 4,用以使原料氣體均勻的 供應到基板表面的氣體擴散板1 1 6所構成的冷壁(cold wal 1 )型的熱C V D。 氧體供應系統係由:液體狀的C u - C VD原料的貯 藏槽1 4 1 ,用以由起泡出而將貯藏槽內的CVD原料氣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T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7 _____ B7_____ 五、發明説明(69 ) 化的鈍性氧體1 4 7的配管,用以將氣化了的原.料氣體 乂 1 4 2输送到反應室的配管1 1 8所構成。再者,排氣例 則備有可對&排氣到高真空爲止的主泵131及其輔助泵 1 32。以上爲一般的熱CVD裝置的構成要件。本發明 的特徵的C u被覆1 1 4係在保持環1 1 2的上面及側面 ,及,加熱器支撐台1 1 3的外周部進行。C u被覆係由 濺射法所進行。保持環爲石英製,加熱器支撐台爲不銹鋼 製。 使用以上所述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而由C V D來進行 C u膜的堆積實驗。CVD原料1 3 6係使用銅的1價化 合物(hfac)Cu(tmvs) ; [ (CF3C02) CH〕Cu (C5H12Si)。被堆積基板係使用,在 S i晶圓上形成1 〇 〇 nm的熱氧化膜,再在其上以濺射 法層積3 0 nm的T i薄膜及6 0 nm的T i N薄膜者。 將此晶圓放在加熱器上並使T i N表面對著氣體擴散板 1 1 6 ,而且.從上部以保持環押晶圓外周部使其固定在加 熱器上。 其次,將CVD反應室抽空到1 〇-4P a爲止,其後 ’加熱加熱器並將晶圓表面溫度調整到1 8 0 °C »在晶圓 '溫度一定之後,藉由將貯藏槽加熱到約7 0°C而使C VD 原料的蒸氣壓上昇,而且藉由以A r氧體進行起泡湧出而 將原料氣體與A r的混合氧體導入C VD反應室。供應原 料氣體2分鐘。原料氣體供應的開始及停止係由閥4 0的 開閉而進行。此時,晶圓保持環的表面溫度上昇到約 表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0'〆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物 780 A7 B7 五、發明説明(7〇 ) 1 6 0°C,在此1回的CVD實驗中會有約1 5,0 nm的 C u膜會堆積在預先以C u披覆的表面。 C V D後的此保持環表面會保持與C VD前同樣的鏡 面,再者從C u膜的保持環表面不會產生剝落。再者,在 加熱器支撐台的側面會依位置的不同而堆積若干量的C u 。C u堆積量最多的是靠近圖中晶圓保持環的部份•而會 堆積約與堆積在晶圓保持環上的C u膜同膜厚的C u。此 部份的C u膜也不會剝落。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其次,以本發明的CVD裝置進行對多數片晶圓的 C V D C u成膜,並進行用以確認在CVD裝置內的未 意圖而堆積C u膜不會剝落的實驗。對6 0片的6吋晶圓 在堆積溫度1 8 0°C以CVD成膜分別堆積4 0 0 nm的 C u膜。其後,觀察CVD裝置內部而確認了在晶圓保持 環及加熱器支撐台側面堆積了多量的C u膜。測定堆積在 晶圓保持環的C u膜厚得到約1 0 μιη。雖然堆積在此晶 圓保持環上的C u膜有一點白濁,但是並沒有產生剝落。 再者,在膝帶剝落實驗(使用mending scotch R810)中 也沒有產生C u膜剝落,顯示所堆積的C u膜及晶圓環間 的密著性良好。 另一方面,在如以往的沒有預先在晶圓保持環預先堆 積C u膜的場合,進行與上述實施例同樣的實驗以做爲比 較例。晶圓保持環爲石英製。這是因爲一般而言,石英等 的絕緣物上有堆積選擇性,與晶圓相較,可預期較不易發 生C u堆積所做的材料選擇。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將晶圓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71 ) 加熱到1 8 0°c並在晶圓上堆積4 0 0 nm的C.U後’観 察CVD裝置內部。在晶圓保持環上約堆積1 0 0 nm的 C u膜。在此狀態下雖然C u膜沒有產生膜剝落,但是卻 無法確保上述材料的選擇性。 此處,與上述實施例同樣的,對6 0片6吋晶圓在堆 積溫度1 8 0°C分別以CVD成膜堆積4 0 0 nm的銅膜 。其後,觀察CVD裝置內部而確認了在晶圓保持環及加 熱器支撐台側面堆積了多量的C u膜。與大塊的銅膜相較 ,堆積在晶圓保持環的C u膜爲稍帶紅色的白濁膜’且其 一部份會產生膜剝落》 再者,在加熱器支撐台側面也有一部份的膜剝落’且 確認剝離了的C u膜掉落到反應室底面。此C u膜剝離會 變成塵埃而污染在C VD裝置處理的晶圓表面的可能性非 常高,而形成問題。而且,在本比較例中,以與上述實施 例相同的膠帶剝落實驗來測試堆積在晶圓保持環上的C u 膜的密著性,而確認了箔狀的C u膜很容易就剝落’密著 性很差。 由以上結果可知,藉由使用本發明的C VD裝置,則 即使在C VD反應室內的加熱了的部份未意圖的堆積了厚 的C u膜,這些c u膜也不會產生膜剝落,因此能夠使用 以清洗C VD反應室內的定期維護的頻率下降,而能夠改 善C V D裝置的工作率。 (實施例1 2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 B7 五、發明説明(72 ) 圖1 7A〜1 7 C係概略的顯示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 乂 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中的晶圓保持環。在此實施例中顯示 可藉由使未意圖的堆積在晶圓保持環上的C u膜的密著性 變好,可以防止膜剝落,而且可以改善堆積在晶圓保持環 上的C u膜的表面平滑性,而能夠減少因C u膜平滑性的 劣化而產生的塵埃的例子。 圖1 7 A係在氧化鋁單結晶製的晶圓保持環1 5 2的 表面被覆約400nm的單結晶銅膜151。單結晶Cu 膜被覆可由以下的方法形成。氧化鋁單結晶的面方向是使 保持環面爲六方晶的A 1 203( 〇 2 4 )面。藉由一面對 此氧化鋁單結晶加熱到約4 0 0°C —面以濺射法堆積C u 膜而能夠形成約400 nm的(1 〇〇)單結晶Cu膜。 圖17B係在石英製晶圓保持環151的表面及側面以濺 射法堆積約400nm的Cu膜1 52。在此場合,Cu 膜主要是由Cu (111)及Cu (100)結晶粒所構 成的多結晶膜。圖1 7 C係顯示以往例的石英,.製的晶圓保 持環。 將這3種類的晶圓保持環設置在CVD反應室中,並 在多數片的晶圓上以C u堆積C u之後,觀察堆積在保持 環的C u膜的密著性。以CVD堆積C u的條件係與實施 例10相同,在晶圓溫度180 °C進行熱CVD,並在每 一片處理晶圓上堆積4 0 0 nm的C u膜。原料氣體係使 用(11亡3<:)(:11(<;111乂5)。在處理60片的6吋 晶圓後,在如圖1 7 A所示的披覆了單晶C u膜的晶圓保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f I.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__^_ 五、發明説明(73 ) 持環上堆積約1 Oem的CU膜。並對此cv D·時所堆積 的c U厚膜對晶圓保持環的密著性做膠帶剝落實驗(使用 mending tape scotch R810) ’而確認不會產生膜剝落’ 可獲得良好的密著性。 再者,在同樣的處理6 0片晶圓後,在如圖1 7B所 示的披覆了多晶C u膜的晶圓保持環上堆積約1 〇 的 C u膜。並對此CVD時所堆積的C u厚膜對晶圓保持環 的密著性做膠帶剝落實驗(使用mending tape scotch R810),而與圖1 7A的保持環同樣的,可確認不會產生 膜剝落,可獲得良好的密著性》 另一方面,使用顯示以往例的圖1 *7 C的晶圓保持環 ,同樣的處理6 0片晶圓,雖然在保持環上堆積了約1 〇 的C u膜,但是卻觀察到一部份的C u產生膜剝落。 對此C u厚膜對保持環的密著性做膠帶剝落實驗(使用111-ending tape R81 0 )而發現會產生箔狀的膜剝落。由以上 可知,在處理多數片的晶圓時,爲了防止堆積在晶圓保持 環上的C u薄膜的膜剝落,若是使用本發明的以多晶C u 膜做披覆,或是使用單晶銅膜均會有效果。 其次,將這3種類的晶圓保持環設置在CVD反應室 中,並在多數的晶圓上以CVD堆積C u之後,觀察堆積 在保持環的C u膜的表面平滑性。以CVD堆積C u的堆 積條件係與實施例1 0相同,在晶圓溫度1 8 0°C進熱 CVD,並在每一片處理晶圓上堆積4 0 0 nm的C u膜 。原料氣體係使用(hfac)Cu(tmvs)。在共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 -I m I >i -._____i _ m n m mTJ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了4 ) 計處理6 0片的晶圓的途中’取下晶圓保持環,而對堆積 在晶圓保持環上的c u膜的表面平滑性進行光反射率的測 定,在反射率的測定中使用的光波長爲7 2 0 nm。 圖18係分別對上述3種類的晶圓保持環顯示堆積於 其上的C u膜的膜厚與反射率的關係。圖1 8中所示的反 射率係將以濺射法在S i晶圓上堆積6 0 nm的T i N, 並在此T i N上以濺射法在室溫堆積4 0 0 nm的C u膜 所得的鏡面C u膜的反射率設爲1 〇 〇%。 圖1 8顯示:對披覆了單晶C u膜的晶圓保持環而言 ,隨著膜厚的增加其反射率的下降最小,與其它2種類的 晶圓保持環相較,即使堆積了厚的C u膜也能夠維持C u 膜表面的平滑性。再者,對披覆了多晶C u膜的晶圓保持 環而言,雖然比不上上述披覆了單晶C u膜的晶圓保持環 ,但是與以往的未堆積C u膜的保持環上所堆積的C u膜 相較,在膜變厚時其反射率高,可以說具有可維持平滑性 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的,藉由使用預先在晶圓保持環上披覆 C u膜的方法,則即使是在CVD時堆積在晶圓保持環上 的C u膜變厚的場合,因爲可以維持C u膜的平滑性,所 以能夠抑制因爲由表面平滑性劣化所引起的的C u微粒子 的脫落而產生的塵埃。特別是,藉由使預先披覆在晶圓保 持環上的C u膜爲單晶,便能夠將上述平滑性維持在更高 的狀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M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一((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怒178〇 A7 B7 五、發明説明(75 ) (賁施例1 2 ) . 在此實施例中顯示:在使用1價的銅化合物來做爲 C u — C VD的原料氣體的場合,可以有效的除去由 C V D反應所產生的2價的銅化合物的方法的—例。 如圖1 4所示的,本實施例1 2的上述2價銅化合物 的除去裝置121係設置在CVD反應室111及用以對 CVD反應室內抽真空的主泵1 3 1之間β除去裝置 1 2 1內部如圖1 5所示的,係由做成爲多數個的圓錐型 的銅製的反應面1 2 2所構成。反應面可由設置在除去裝 置外側的加熱器所加熱。使用具有此除去裝置的熱C V D 裝置來進行Cu — CVD的堆積。CVD原料氣體係使用 銅的1價化合物(hfac)Cu(tmvs)。被堆積 基板係使用:在S i晶圓上形成1 〇 〇 nm的熱氧化膜, 再在其上以濺射法層積3 0 nm的T i薄膜及6 0 nm的 T i N薄膜者。 在將晶圓設置到CVD反應室內後,打開閥1 4 2~a ,1 4 2 b ,1 4 1 b而由主真空泵(滑輪分子泵)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3 1 ,輔助泵(乾式泵)1 3 2並經由排氣路徑 1 1 7 . 1 24而對CVD反應室內抽真空到1 左右 爲止。其次,將晶圓溫度設爲1 8 0。(:,關閉閥1 4 2 a 及142b ,打開傳導率可變閥141a ,而使排氣路徑 經過除去裝置1 2 1。再者,以加熱器1 2 3將除去裝置 內的反應面1 2 2的溫度加熱到2 5 0。(:。然後,打開閥 1 4 6而將3 0 s c cm的〇2氣體導入除去裝置內^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I0X297公廣) A7 __B7_ 五、發明説明(76 ) 其後,打開閥140,將CVD原料氣體導入C V D 反應室內而進行CVD。在晶圓上約堆積2#m的Cu膜 後,藉由關閉閥1 4 0而停止CVD原料氣體的導入,並 經過除去裝置而對反應室內抽真空到1 〇-2P a爲止,其 後,關閉閥141a ,再度打開閥142a及142b, 繼續對CVD反應室內抽真空直到1 〇-4p a左右爲止。 同時使加熱器1 2 3冷卻到室溫。即是,在原料氣體供應 中及原料氣體供應停止後的一段期間內,從反應室內排出 的原料氣體及其反應生成物會全部在除去裝置121內與 〇2混合的狀態,而一邊接觸到加熱了的銅製的反應面, —邊流入真空泵。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在停止C VD裝置後,將排氣系統解體,並藉由觀察 CVD反應室1 1 1 ,配管1 17,124,除去裝置 121的內部,以及,主泵131的吸氣口側內部來調査 本發明的除去裝置的效果。其結果顯示因1價的 (hfac) Cu (tmvs)的CVD反應所產生的2-價的C u化合物(h f a c ) 2C u 的存在的特徵的綠色 固體結晶在每一個地方均不存在,而且確認了在CVD時 有C u膜堆積在除去裝置內的反應面1 2 2。由此可知, 藉由使用本裝置,在使用1價的銅化物做爲CVD原料氣 體的場合,反應生成物的2價的銅化合物不會在排氣系統 內析出而成爲固體的微結晶,而能夠防止這些固體的微結 晶附著在渦輪分子泵的動翼等而成爲故障的原因。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是以銅形成反應面,但是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M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 y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__B7__ 五、發明説明(77 ) 因爲反應面要在氧氣中加熱,所以實質上其表面.會氧化。 N. 再者,在反應面上,雖然會堆積由2價的銅化合物所分解 所產生的銅,但是其也會在氧氣中被加熱而立刻氧化。艮P 是,在本發明中,至少在除去裝置的動作中,其特徵爲反 應面爲銅氧化物或含氧的銅。此處,也可以一開始就以氧 化銅來形成反應面》 再者,本實施例的除去裝置內的反應面的形狀並不限 於圖1 5所示者。只要其表面稹爲了要分解除去多量的固 體反應生成物而充份的大,且能夠獲得用以做反應室的壓 力設定的必要的排氣速度,則本發明中的反應室可以是任 何的形狀。譬如說,如圖1 6所示的,也可以是在銅或銅 氧化物的圓柱上貫穿多數的孔者》 另一方面,以本實施的比較例而言,在進行C u _ CVD期間,在使對圖1所示的CVD反應室的排氣不經 由除去裝置2 1 ,而經由配管1 2 4直接由真空泵抽真空 的場合,在與上述薄膜同樣的在晶圓上堆積約2 的 C u膜之後,觀察CVD反應室,排氣系統配管,主泵內 部,而確認了會有直徑0 . 3 mm左右的綠色的粉附著在 配管內面及栗內面。 從其顏色可知此固體析出物係2價的銅化合物( h f a c ) 2 C u ,若持續CVD堆積,則析出物會繼續 蓄積在上述部位,最後可能會成爲泵故障的原因。再者’ 雖然也可以採用對上述配管部及渦輪分子泵加熱而減少2 價的銅化物的析出的方法,但是結果析出物會蓄積在這些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公釐) _-------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Τ A7 B7 s^l78〇 五、發明説明(78 ) 部份的更下流處而無法解決問題。 (實施例1 3 ) 在此實施例中,顯示將在實施例1 2所說明的C u — C V D反應生成物的除去裝置適用在C V D裝置的另外的 場所的一例。 雖然用以將C u — CVD原料氣體從貯藏槽送入到 C V D反應室的原料氣體供應系統一般爲了防止原料氣體 的凝固而加熱到5 0°C〜1 0 0°C,但是因爲如此會促進 了使1價銅化合物的原料氣體的一部份變化成2價銅化物 的反應,所以會造成使用固體的2價銅化合物易於蓄積在 原料氣體供應系統配管內的問題。此2價銅化合物會混入 用以對原料供應系統排氣的真空泵而成爲故障的原因,或 是會流入C VD室並附著在晶圓上而成爲塵埃的來源。 爲了防止這種情形,如圖1 9所示的,在用以對 C V D原料氣體供應系統排氣的配管1 2 5的途中設置除 去裝置1 2 1。除去裝置的動作方法爲:關閉閥χ 4 3並 在以CVD堆積C u結束後,關閉貯藏槽1 3 6的入口及 出口閥,並停止原料氣體流入供應系統配管。對除去裝置 1 2 1內的反應面1 2 2加熱到約2 5 Ot:並打開閥 146而供應l〇sccm的〇2到除去裝置。 其次’打開閥143 ’ 144a及1441),並經由 除去裝置而對原料供應系統的配管排氣。此時,最# 以充份流量的Ar等的純氣147對原料氣體供應系統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ηι -81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泣意事項存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32178〇 A7 B7 五、發明説明(79 ) 管做吹氣清除(purge)—邊排氣,以使流到除去裝a的 〇2氣體不會逆流到原料氣體供應系統側。在進行上述排 氣約5分鐘後’觀察原料氣體配管1 1 8內,其排氣配管 125,及’泵131內部,卻沒有發現顯示2價銅化物 析出的綠色粉。 由以上可知,本發明的C u _ CVD反應生成物的除 去裝置,並不僅對C VD反應室的排氣系統,也能夠有效 的除去產生在曝露於原料氣體供應系統等的C V D原料氣 體的C VD裝置部份的2價的銅化合物固體。 本發明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能夠抑制在反應室內的晶 圓表面以外未意圖的堆積的C u膜的剝落,而能夠減少爲 了盡可能的降低塵埃的發生而對C VD裝置內部的定期清 洗的頻率,結果可以提高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的工作率,而 能夠比以前提高其工業的生產性。 再者,本發明的化學氣相成長裝置,因爲在由CVD 原料氣體的反應所產生的固體反應生成物流入真空泵之前 便能夠將其有效的除去,所以能夠防止泵的故障,結果能 夠提高化學氣相成長裝置的工作率,而能夠比以前提高其 工業的生產性。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Claims (1)
- 灼7巧正 8&7· 25袖尤 Α8 Β8 C8 D8 .----?--'.-'Λ-Γ· i·本.有矣變史.^ :容是否准子於jt·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 、 申請專利範圍 1 I f附 件一 • 1 1 第86100528號專利申請案 i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1 I 厂,r.: * 請 1 民 國 86年 7月修正 先 閲 1 1 丁 1 • — 種化 學 氣 相成 長 裝 置 9 係 具 有 讀 背 面 之 1 I 1 將 在 其 表面 形 成 薄膜 的屬JI 保 持 在 其 中 的 .化 學 氣 相 反 意 1 1 f應 室, 及 9 事 項 1 1 再 I 連 接 到 前述 化 學 氣相 反 應 室 , 並 將 液狀 有 機 金 屬 化 合 填 窝 本 1 I 物 氣化 的 氣 化室 > 及 > 頁 1 1 將 前述 液狀有 •ysk 機 金靥 化 合 物 從 厚料 貯 藏 室 供 應 到 前述 1 | 氣 化室 的 置JL液供〜應 手段 1 I 而 在 前 述氣 化 室 中具 有 : 具 有使 前 述 液狀 有 機 金 屬 化 1 訂 1 合 牧 ! IgJL其、星服菰、動 1氣―化 的 .有溝. 之 氣 化 面 的 氣 化 手 1 1 段 -—- 〇 1 1 2 如 申請 專 利 範圍 第 1 項 之 化 學 氣 相 成 長 裝 置 5 其 1 1 中 前 r述 的 氣 化手 段 在 其.頂 部 具 有 供 應 □ , 且 具 有凰.錐 型 氣 線 | 化 面 ° 1 I 3 如 申請 專 利 範圍 第 2 項 之 化 學 氣 相 成 長 裝 置 9 其 1 1 中 前 r述 的 圓 錐型 氣 化 面沿 著 圓 錐 的 母 線 具 有 複 數 的 溝 9 並 1 1 使 前 f述 液 狀 有機 金 饜 化合 物 沿 著 此 溝 內 流 動 並 氣 化 〇 1 1 4 如 申請 專 利 範圍 第 1 項 之 化 學 氣 相 成 長 裝 置 y 其 i 中 也 ‘具 有 : 設置 於 前 述氣 化 室 與 反 應 室 之 間 9 並 開 始 > 停 1 止 在 :前 述 氣 化室 氣 化 的有 機 金 饜 化 合 物 氣 體 供 應 到 反 應 室 1 1 的 H Μ 段 ,及 設 置於 此 開 閉 手 段 與 前 述 基 體 之 間 具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有複數的小孔且具有比基體的薄膜形成面的面積大的表面 積的氣^體_整_流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學氣相成長裝置,其 中前述的原料液供應手段具有依前述氣化室內的壓力而開 閉以使前述氣化室內的壓力幾乎一定的原iL液JtJfl手嚴。 I.--------β------ΐτ------i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4658695 | 1995-02-13 | ||
JP02407396A JP3417751B2 (ja) | 1995-02-13 | 1996-02-09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321780B true TW321780B (zh) | 1997-12-01 |
Family
ID=2636155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86100529A TW317000B (zh) | 1995-02-13 | 1996-03-04 | |
TW085102638A TW309628B (zh) | 1995-02-13 | 1996-03-04 | |
TW086100530A TW352457B (en) | 1995-02-13 | 1996-03-04 | Chemical vapor phase growth apparatus (3) |
TW086100528A TW321780B (zh) | 1995-02-13 | 1996-03-04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86100529A TW317000B (zh) | 1995-02-13 | 1996-03-04 | |
TW085102638A TW309628B (zh) | 1995-02-13 | 1996-03-04 | |
TW086100530A TW352457B (en) | 1995-02-13 | 1996-03-04 | Chemical vapor phase growth apparatus (3)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953634A (zh) |
JP (1) | JP3417751B2 (zh) |
DE (1) | DE19605254C2 (zh) |
TW (4) | TW3170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90701A (en) * | 1994-06-21 | 2000-07-1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US5990008A (en) * | 1996-09-25 | 1999-11-23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pure copper wiring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pure copper wirings |
US6152074A (en) * | 1996-10-30 | 2000-11-28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Deposition of a thin film on a substrate using a multi-beam source |
TW415970B (en) * | 1997-01-08 | 2000-12-21 | Ebara Corp | Vapor-phase film growth apparatus and gas ejection head |
JP3304807B2 (ja) * | 1997-03-13 | 2002-07-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銅薄膜の成膜方法 |
JP3231659B2 (ja) | 1997-04-28 | 2001-11-2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自動研磨装置 |
JP3463979B2 (ja) * | 1997-07-08 | 2003-11-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US6099649A (en) * | 1997-12-23 | 2000-08-08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ot-trap for unreacted precursor conversion and effluent removal |
US6171661B1 (en) * | 1998-02-25 | 2001-01-09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Deposition of copper with increased adhesion |
JP3149846B2 (ja) * | 1998-04-17 | 2001-03-2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083921B2 (ja) | 1998-05-29 | 2008-04-30 | 株式会社東芝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4307592B2 (ja) * | 1998-07-07 | 2009-08-05 | Oki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 半導体素子における配線形成方法 |
US6210485B1 (en) * | 1998-07-21 | 2001-04-03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vaporizer |
US5948467A (en) * | 1998-07-24 | 1999-09-07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Enhanced CVD copper adhesion by two-step deposition process |
JP3067021B2 (ja) * | 1998-09-18 | 2000-07-17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ション | 両面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
KR100460746B1 (ko) * | 1999-04-13 | 2004-12-09 |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 반도체 소자의 구리 금속 배선 형성 방법 |
JP3892621B2 (ja) * | 1999-04-19 | 2007-03-14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配線膜の形成方法 |
JP5053471B2 (ja) * | 1999-05-11 | 2012-10-17 | 株式会社東芝 | 配線膜の製造方法と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
JP3319513B2 (ja) * | 1999-09-02 | 2002-09-0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銅配線の形成方法 |
KR20020063206A (ko) * | 1999-12-09 | 2002-08-01 | 동경 엘렉트론 주식회사 | 티탄실리콘나이트라이드막의 성막방법,티탄실리콘나이트라이드막으로 이루어진 확산방지막,반도체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티탄실리콘나이트라이드막의 성막장치 |
KR100358045B1 (ko) * | 1999-12-22 | 2002-10-25 |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 반도체 소자의 구리 금속 배선 형성 방법 |
US6777331B2 (en) * | 2000-03-07 | 2004-08-17 | Simplus Systems Corporation | Multilayered copper structure for improving adhesion property |
JP3646784B2 (ja) | 2000-03-31 | 2005-05-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薄膜パタ−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微細構造体 |
JP2001298028A (ja) * | 2000-04-17 | 2001-10-26 | Tokyo Electron Ltd | 半導体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
JP2001308082A (ja) | 2000-04-20 | 2001-11-02 | Nec Corp | 液体有機原料の気化方法及び絶縁膜の成長方法 |
JP2002060942A (ja) * | 2000-06-07 | 2002-02-28 | Anelva Corp | 銅薄膜形成方法及び銅薄膜形成装置 |
JP2002057126A (ja) * | 2000-08-10 | 2002-02-22 | Fujitsu Ltd |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2105639A (ja) * | 2000-09-25 | 2002-04-10 | L'air Liquide | Mocvd処理用の銅原料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624067B2 (en) | 2001-02-13 | 2003-09-23 | Bae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 Process for removing a silicon-containing material through use of a byproduct generated during formation of a diffusion barrier layer |
US6596344B2 (en) * | 2001-03-27 | 2003-07-22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Method of depositing a high-adhesive copper thin film on a metal nitride substrate |
US6509266B1 (en) | 2001-04-02 | 2003-01-21 |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 Halogen addition for improved adhesion of CVD copper to barrier |
US6461979B1 (en) * | 2002-02-13 | 2002-10-08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 LPCVD furnace uniformity improvement by temperature ramp down deposition system |
JP3883918B2 (ja) * | 2002-07-15 | 2007-02-21 | 日本エー・エス・エム株式会社 | 枚葉式cvd装置及び枚葉式cvd装置を用いた薄膜形成方法 |
US6884296B2 (en) * | 2002-08-23 | 2005-04-26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Reactors having gas distributors and methods for depositing materials onto micro-device workpieces |
US20040040502A1 (en) * | 2002-08-29 | 2004-03-04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Micromachines for delivering precursors and gases for film deposition |
WO2004040630A1 (ja) * | 2002-10-30 | 2004-05-13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
JP3643580B2 (ja) * | 2002-11-20 | 2005-04-27 | 株式会社東芝 |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半導体製造装置 |
US7540935B2 (en) * | 2003-03-14 | 2009-06-02 |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 Plasma oxidation and removal of oxidized material |
US7261118B2 (en) * | 2003-08-19 | 2007-08-28 |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 Method and vessel for the delivery of precursor materials |
US7235138B2 (en) | 2003-08-21 | 2007-06-26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Microfeature workpiec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batch deposition of materials on microfeature workpieces |
US7056806B2 (en) | 2003-09-17 | 2006-06-06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Microfeature workpiec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deposition of materials on microfeature workpieces |
US7282239B2 (en) | 2003-09-18 | 2007-10-16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positing material onto microfeature workpieces in reaction chambers |
US7647886B2 (en) | 2003-10-15 | 2010-01-19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Systems for depositing material onto workpieces in reaction chambers and methods for removing byproducts from reaction chambers |
US7258892B2 (en) * | 2003-12-10 | 2007-08-21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during microfeature workpiece processing, e.g., CVD deposition |
US7906393B2 (en) * | 2004-01-28 | 2011-03-15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Methods for forming small-scale capacitor structures |
US7584942B2 (en) * | 2004-03-31 | 2009-09-08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Ampoules for producing a reaction gas and systems for depositing materials onto microfeature workpieces in reaction chambers |
US8133554B2 (en) | 2004-05-06 | 2012-03-13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Methods for depositing material onto microfeature workpieces in reaction chambers and systems for depositing materials onto microfeature workpieces |
US7699932B2 (en) | 2004-06-02 | 2010-04-20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Reactor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positing thin films onto microfeature workpieces |
JP4595702B2 (ja) | 2004-07-15 | 2010-12-08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成膜方法、成膜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
US7472581B2 (en) * | 2005-03-16 | 2009-01-06 | Tokyo Electron Limited | Vacuum apparatus |
US7905109B2 (en) * | 2005-09-14 | 2011-03-15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 Rapid cooling system for RTP chamber |
EP2221864B1 (en) * | 2005-12-02 | 2018-04-11 | Ulvac, Inc. | Method for forming Cu film |
US8791018B2 (en) * | 2006-12-19 | 2014-07-29 | Spansion Llc | Method of depositing copper using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
KR101101733B1 (ko) * | 2007-06-05 | 2012-01-05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알박 |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제조 방법, 액정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전극 형성 방법 |
KR101173645B1 (ko) * | 2007-12-31 | 2012-08-20 | (주)에이디에스 | 가스 분사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박막 증착 장치 |
JP5133923B2 (ja) * | 2009-03-12 | 2013-01-30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トラップ装置 |
JP5083285B2 (ja) * | 2009-08-24 | 2012-11-28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疎水化処理装置、疎水化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US8518818B2 (en) * | 2011-09-16 | 2013-08-27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 Reverse damascene process |
JP5209106B2 (ja) * | 2011-10-28 | 2013-06-12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半導体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
TWI624554B (zh) * | 2015-08-21 | 2018-05-21 | 弗里松股份有限公司 | 蒸發源 |
WO2017033053A1 (en) | 2015-08-21 | 2017-03-02 | Flisom Ag | Homogeneous linear evaporation source |
US10960322B2 (en) * | 2018-07-02 | 2021-03-30 | Pratt Bethers | Apparatus for purifying crystals using solvent vapors |
JP6774972B2 (ja) * | 2018-02-08 | 2020-10-28 | 株式会社Kokusai Electric | 基板処理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KR20220043028A (ko) * | 2020-09-28 | 2022-04-05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코쿠사이 엘렉트릭 | 기화 시스템,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CN114807893A (zh) * | 2021-01-19 | 2022-07-29 | 圆益Ips股份有限公司 | 薄膜形成方法 |
CN115763430B (zh) * | 2022-10-28 | 2024-01-16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膜层厚度量测方法、测试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80959A (en) * | 1988-10-26 | 1989-11-1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interconnecting thin-film electrical circuits |
EP0528795A1 (en) * | 1990-04-30 | 1993-03-0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low temperature cvd of metals |
US5126283A (en) * | 1990-05-21 | 1992-06-30 | Motorola, Inc. | Process for the selective encapsulation of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tructure in a semiconductor device |
US5171734A (en) * | 1991-04-22 | 1992-12-15 | Sri International | Coating a substrate in a fluidized bed maintained at a temperature below the vaporiz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resulting coating composition |
JP2885616B2 (ja) * | 1992-07-31 | 1999-04-26 | 株式会社東芝 |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5442235A (en) * | 1993-12-23 | 1995-08-15 | Motorola Inc. |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n improved metal interconnect structure |
US5736002A (en) * | 1994-08-22 | 1998-04-07 | Shar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c. | Methods and equipment for anisotropic, patterned conversion of copper into selectively removable compounds and for removal of same |
-
1996
- 1996-02-09 JP JP02407396A patent/JP341775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2-12 US US08/600,026 patent/US5953634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02-13 DE DE19605254A patent/DE19605254C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3-04 TW TW086100529A patent/TW31700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03-04 TW TW085102638A patent/TW30962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03-04 TW TW086100530A patent/TW35245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03-04 TW TW086100528A patent/TW32178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H08288242A (ja) | 1996-11-01 |
DE19605254C2 (de) | 1999-08-26 |
TW317000B (zh) | 1997-10-01 |
JP3417751B2 (ja) | 2003-06-16 |
US5953634A (en) | 1999-09-14 |
TW352457B (en) | 1999-02-11 |
TW309628B (zh) | 1997-07-01 |
DE19605254A1 (de) | 1996-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321780B (zh) | ||
KR100708496B1 (ko) | 루테늄 금속막의 제조 방법 | |
TW504521B (en) | Methods for preparing ruthenium metal films | |
KR100320364B1 (ko) | 금속배선및그의형성방법 | |
US7435484B2 (en) | Ruthenium thin film-formed structure | |
US6534133B1 (en) | Methodology for in-situ doping of aluminum coatings | |
US9064857B2 (en) | N metal for FinFET | |
TW434690B (en) | Methods for preparing ruthenium oxide films | |
US7332426B2 (en) |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fabrication process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 |
US6077571A (en) | Conformal pure and doped aluminum coatings and a methodology and apparatus for their preparation | |
US7794788B2 (en) | Method for pre-conditioning a precursor vaporization system for a vapor deposition process | |
US7763311B2 (en) | Method for heating a substrate prior to a vapor deposition process | |
JP2008244298A (ja) | 金属膜の成膜方法、多層配線構造の形成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成膜装置 | |
US20140174363A1 (en) | Film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200157680A1 (en) | Peald processes using ruthenium precursor | |
US5672385A (en) | Titanium nitride film-MOCVD method incorporating use of tetrakisdialkylaminotitanium as a source gas | |
JPH03111571A (ja) | 堆積膜形成法 | |
WO2007119866A1 (ja) | 成膜装置及び成膜方法 | |
WO2006035591A1 (ja) | 銅配線の形成方法 | |
TW306937B (zh) | ||
WO2010067778A1 (ja) | 窒化タンタル膜の形成方法及びその成膜装置 | |
US20190074218A1 (en) | Process of filling the high aspect ratio trenches by co-flowing ligands during thermal cvd | |
KR20230015926A (ko) | 원소 금속 필름 상에 증착된 몰리브덴-함유 필름을 형성하는 방법 | |
US7867560B2 (en) |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vapor deposition process | |
KR101543272B1 (ko) | 기화기를 가지는 증착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