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5550U -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5550U
CN205015550U CN201520699232.0U CN201520699232U CN205015550U CN 205015550 U CN205015550 U CN 205015550U CN 201520699232 U CN201520699232 U CN 201520699232U CN 205015550 U CN205015550 U CN 205015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emented
imaging
image side
imag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992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富冈右恭
长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5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5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2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wo group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F值小且各像差得到了良好地修正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该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前组(GF)、光阑(St)以及后组(GR)构成,前组(GF)从最靠物侧起依次相邻地包括正的第一透镜(L1)、负的第二透镜(L2)以及负的第三透镜(L3),后组(GR)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两组接合透镜和正的单透镜(L7)构成,物侧的接合透镜(CA)通过从物侧起依次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透镜(L8)与负弯月透镜(L9)接合而成,像侧的接合透镜(CB)通过从物侧起依次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10)与正透镜(L11)接合而成,该像侧的接合透镜(CB)配置在后组(GR)的最靠像侧。

Description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监控相机、工业用相机、单反相机、无反(non-reflex)相机等电子相机的摄像透镜、以及搭载有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监控相机、工业用相机、单反相机、无反相机等电子相机中,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迅速发展,与此对应地要求各像差得到了良好地修正的摄像透镜。另外,根据在暗处的摄影、使背景模糊等拍照意图,也要求F值小的摄像透镜。
作为用于上述那样的电子相机的摄像透镜,已知有由前组和后组这两组构成的摄像透镜,作为具有这种结构的摄像透镜,已知有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885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80151号公报
专利文献1、2的摄像透镜的F值均不够小且各像差的修正均不充分,从而要求具有更高性能的摄像透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F值小且各像差得到了良好地修正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该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前组、光阑以及后组构成,前组从最靠物侧起依次相邻地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后组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两组接合透镜、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构成,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通过从物侧起依次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透镜与负弯月透镜接合而成,两组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通过从物侧起依次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与正透镜接合而成,像侧的接合透镜配置在后组的最靠像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第二透镜优选为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
另外,第一透镜优选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形状。
另外,前组优选在最靠像侧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前组最终透镜。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以及(2)。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及/或(2-1)。
0.05<NnA-NpA<0.8...(1)
0.25<NnA-NpA<0.6...(1-1)
22<vpA-vnA<70...(2)
25<vpA-vnA<65...(2-1)
其中,
NnA: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NpA: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vpA: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vnA: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以及(4)。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1)及/或(4-1)。
0<NnB-NpB<0.8...(3)
0.25<NnB-NpB<0.6...(3-1)
22<vpB-vnB<70...(4)
25<vpB-vnB<65...(4-1)
其中,
NnB: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NpB: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vpB: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vnB: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1)。
-0.5<f/fF<0.2...(5)
-0.45<f/fF<0.1...(5-1)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F:前组的焦距。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1)。
-10<(Rc-Rd)/(Rc+Rd)≤0...(6)
-2<(Rc-Rd)/(Rc+Rd)≤0...(6-1)
其中,
Rc:前组中与前组最终透镜相邻的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d:前组最终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1)。
0.1<fA/fB<10...(7)
0.2<fA/fB<8...(7-1)
其中,
fA: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的焦距;
fB: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焦距。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
-2<f/f123<-0.3...(8)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123: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
另外,前组也可以从物侧起依次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配置在最靠像侧的前组最终透镜构成,还可以从物侧起依次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即第四透镜、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即第五透镜、以及配置在最靠像侧的前组最终透镜构成。
另外,后组也可以从物侧起依次由单透镜、物侧的接合透镜、以及像侧的接合透镜构成,还可以从物侧起依次由物侧的接合透镜、单透镜、以及像侧的接合透镜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由~构成”是指,除了作为构成要素而举出的构件之外,也可以包括实际上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镜、光阑、掩膜、玻璃罩、滤光片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素、透镜凸缘、透镜镜筒、摄像元件、手抖修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等。
另外,上述的透镜的面形状、光焦度的符号在包含有非球面的情况下是在近轴区域考虑的。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前组、光阑以及后组构成,前组从最靠物侧起依次相邻地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后组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两组接合透镜、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构成,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通过从物侧起依次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透镜与负弯月透镜接合而成,两组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通过从物侧起依次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与正透镜接合而成,像侧的接合透镜配置在后组的最靠像侧,因此能够获得F值小且各像差得到了良好地修正的摄像透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具备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因此能够获得明亮的高品质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与实施例1共用)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前面侧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前面侧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摄像装置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结构例与后述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结构共用。在图1中,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图示的光阑St并不一定表示大小、形状,而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另外,还一并示出轴上光束wa以及最大视场角的光束wb。
如图1所示,该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前组GF、光阑St、后组GR构成。
在将该摄像透镜应用于摄像装置时,根据装配透镜的相机侧的结构,优选在光学系统与像面Sim之间配置玻璃罩、棱镜、红外线截止滤光片或低通滤光片等各种滤光片,因此图1中示出了将假定有上述构件的平行平面板状的光学构件PP配置在透镜系统与像面Sim之间的例子。
前组GF从最靠物侧起依次相邻地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
这样,通过将第一透镜L1设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有利于倍率色差的修正和全长的缩短化。另外,通过将第二透镜L2设为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能够适当地降低周边视场角的光线向后组GR的入射角,从而能够降低像散的产生。另外,通过将第三透镜L3设为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能够适当地降低周边视场角的光线向后组GR的入射角,从而能够降低像散的产生。
后组GR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两组接合透镜、和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L7构成,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CA通过从物侧起依次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透镜L8与负弯月透镜L9接合而成,像侧的接合透镜CB通过从物侧起依次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L10与正透镜L11接合而成,该像侧的接合透镜CB配置在后组GR的最靠像侧。
这样,通过使后组GR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两组接合透镜CA以及CB,能够在各接合透镜的接合面处修正轴上色差以及倍率色差。另外,通过使正的光焦度分散在两组接合透镜CA及CB和一片单透镜L7中,能够在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的同时确保透镜系统整体的光焦度。另外,通过在最靠像侧配置正的光焦度,能够适当地抑制周边视场角的主光线向像面的入射角。另外,通过将物侧的接合透镜CA设为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像散的产生、视场角所造成的倍率色差的差的产生,且能够修正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另外,通过将像侧的接合透镜CB设为上述结构,能够抑制高阶球面像差的产生、波长所造成的球面像差的差的产生,且能够修正轴上色差、倍率色差。
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第二透镜L2优选为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像散的产生,且能够抑制因物体距离的变动而引起的像散的变动。
另外,第一透镜L1优选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形状。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像散的产生且缩短全长。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透镜L1为弯月透镜的情况下,能够更佳地对像散进行修正,另外,能够防止倍率色差、歪曲像差在高视场角下变得修正过度,有利于广角化。
另外,配置在前组GF的最靠像侧的第六透镜L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前组最终透镜)优选为正透镜。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轴上光线向后组的入射角,从而能够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以及(2)。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1)的上限以上,能够防止球面像差变得修正过度。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1)的下限以下,能够防止球面像差变得修正不足。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2)的上限以上,能够防止轴上色差变得修正过度。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2)的下限以下,能够防止轴上色差变得修正不足。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1-1)及/或(2-1),则能够获得更好的特性。
0.05<NnA-NpA<0.8...(1)
0.25<NnA-NpA<0.6...(1-1)
22<vpA-vnA<70...(2)
25<vpA-vnA<65...(2-1)
其中,
NnA: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NpA: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vpA: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vnA: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以及(4)。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3)的上限以上,能够防止球面像差变得修正过度。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3)的下限以下,能够防止球面像差变得修正不足。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4)的上限以上,能够防止轴上色差变得修正过度。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4)的下限以下,能够防止轴上色差变得修正不足。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3-1)及/或(4-1),则能够实现更良好的特性。
0<NnB-NpB<0.8...(3)
0.25<NnB-NpB<0.6...(3-1)
22<vpB-vnB<70...(4)
25<vpB-vnB<65...(4-1)
其中,
NnB: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NpB: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vpB: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vnB: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5)的上限以上,能够适当地维持后焦距。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5)的下限以下,能够防止后组GR的光焦度的负担增大且防止球面像差变差。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5-1),则能够实现更良好的特性。
-0.5<f/fF<0.2...(5)
-0.45<f/fF<0.1...(5-1)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F:前组的焦距。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通过避免超过条件式(6)的上限,能够防止球面像差变得修正不足。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6)的下限以下,能够防止球面像差变得修正过度。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6-1),则能够实现更良好的特性。
-10<(Rc-Rd)/(Rc+Rd)≤0...(6)
-2<(Rc-Rd)/(Rc+Rd)≤0...(6-1)
其中,
Rc:前组中与前组最终透镜相邻的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d:前组最终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通过满足条件式(7),能够适当地分担光焦度,且能够防止球面像差的产生。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7)的下限以下,能够适当地抑制周边视场角的主光线向像面的入射角。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7-1),则能够实现更良好的特性。
0.1<fA/fB<10...(7)
0.2<fA/fB<8...(7-1)
其中,
fA: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的焦距;
fB:后组的两组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焦距。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8)的上限以上,能够适当地维持后焦距。另外,能够适当地降低周边视场角的光线向后组GR的入射角,从而能够降低像散的产生。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8)的下限以下,能够防止球面像差变差和全长的增大。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8-1),则能够实现更良好的特性。
-2<f/f123<-0.3...(8)
-1.5<f/f123<-0.4...(8-1)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123: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前组GF从物侧起依次由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前组最终透镜)构成,第四透镜L4为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第五透镜L5为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这样,通过将位于比光阑St靠物侧的第四透镜L4设为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从而由于物侧为凹面且像侧为凸面而产生光瞳像差,视场角越高入射光瞳越靠近物侧,且最外角的光线通过最靠物侧的面的高度变低,因此能够减小第一透镜L1的外径。另外,通过将第五透镜L5设为负透镜,能够修正球面像差,进一步通过将第五透镜L5设为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能够取得球面像差与切向的像面弯曲的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前组GF从物侧起依次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前组最终透镜)构成,且第四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这样,通过使第四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能够适当地降低周边视场角的光线向后组GR的入射角,从而能够降低像散的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后组GR从物侧起依次由单透镜L7、物侧的接合透镜CA、以及像侧的接合透镜CB构成。这样,通过将两组接合透镜配置在像侧,能够容易地修正倍率色差。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后组GR从物侧起依次由物侧的接合透镜、单透镜、以及像侧的接合透镜构成。这样,通过将两组接合透镜分离配置,能够容易地取得轴上色差与倍率色差的平衡。
另外,在将本摄像透镜用于严苛环境的情况下,优选施加保护用的多层膜涂层。此外,除了保护用涂层以外,还可以施加用于降低使用时的重影光等的防反射涂层。
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在透镜系统与像面Sim之间配置了光学构件PP的例子,但代替将低通滤光片、截止特定的波长区域那样的各种滤光片等配置在透镜系统与像面Sim之间,也可以在各透镜之间配置上述的各种滤光片,或者,也可以在任意透镜的透镜面上施加具有与各种滤光片相同的作用的涂层。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1示出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以及与后述的实施例2~6对应的图2~6中,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图示的光阑St并不一定表示大小、形状,而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
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中,前组GF由6片透镜构成,后组GR由5片透镜构成,并且从物侧起依次按照单透镜L7、物侧的接合透镜CA、以及像侧的接合透镜CB的顺序配置。
表1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2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以下,关于表中的标号的含义,以实施例1的内容为例进行说明,但关于实施例2~6也基本相同。
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面编号一栏示出将最靠物侧的构成要素的面设为第一个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面编号,曲率半径一栏示出各面的曲率半径,面间隔一栏示出各面与其下一个面之间的在光轴Z上的间隔。另外,nd一栏示出各光学要素的相对于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vd一栏示出各光学要素的相对于d线(波长587.6nm)的阿贝数。
这里,曲率半径的符号以面形状向物侧凸出的情况为正,以面形状向像侧凸出的情况为负。基本透镜数据中还一并示出光阑St、光学构件PP。相当于光阑St的面的面编号一栏中与面编号一起记载有(光阑)这样的语句。
表2的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示出焦距f′、后焦距Bf′、F值FNo.、全视场角2ω的值。
在基本透镜数据以及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中,角度的单位使用度,长度的单位使用mm,但由于光学系统即便比例放大或比例缩小也能够使用,因此还可以使用其他适当的单位。
【表1】
实施例1·透镜数据
面编号 曲率半径 面间隔 nd vd
1 25.33324 2.890 1.51680 64.20
2 53.76621 0.100
3 16.66871 1.000 1.71299 53.87
4 7.08951 2.690
5 19.08279 0.820 1.71299 53.87
6 6.13314 3.470
7 -12.37312 4.100 1.48749 70.24
8 -22.80160 0.150
9 26.76491 0.820 1.48749 70.24
10 8.86360 1.090
11 24.23688 3.110 1.83400 37.16
12 -24.23688 5.590
13(光阑) 2.140
14 -28.29463 1.960 1.74400 44.79
15 -10.43002 0.100
16 54.56991 2.740 1.48749 70.24
17 -7.74400 1.220 1.84666 23.78
18 -19.35499 0.110
19 11.75932 2.430 1.90366 31.31
20 7.51500 3.210 1.49700 81.54
21 -20.81916 6.770
22 0.500 1.51633 64.14
23 0.996
【表2】
实施例1·各种因素(d线)
f′ 4.090
Bf′ 8.096
FNo. 1.85
2ω[°] 98.8
图7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需要说明的是,从图7中的左侧起依次示出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在表示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的各像差图中,示出以d线(波长587.6nm)为基准波长的像差。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以实线、长虚线、短虚线、灰色的实线示出关于d线(波长587.6nm)、C线(波长656.3nm)、F线(波长486.1nm)、g线(波长435.8nm)的像差。在像散图中,分别以实线和短虚线示出径向、切向的像差。在倍率色差图中,分别以长虚线、短虚线、灰色的实线示出关于C线(波长656.3nm)、F线(波长486.1nm)、g线(波长435.8nm)的像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像差全部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像差。球面像差的像差图的FNo.是指F值,其他像差图的ω是指半视场角。
只要未特别说明,则上述的实施例1的说明所述的各数据的标号、含义、记载方法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也相同,因此以下省略重复说明。
接着,对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采用与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相同的透镜组结构。图2示出表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3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4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图8示出各像差图。
【表3】
实施例2·透镜数据
面编号 曲率半径 面间隔 nd vd
1 21.95221 3.260 1.51633 64.14
2 48.44357 0.100
3 14.66909 1.000 1.71299 53.87
4 6.31383 3.005
5 32.14966 0.800 1.71299 53.87
6 5.98668 2.559
7 -17.64405 5.000 1.80000 25.00
8 -20.49538 0.100
9 18.73879 1.387 1.80000 26.36
10 8.85934 0.449
11 11.36478 4.500 1.79999 29.90
12 -56.36876 3.324
13(光阑) 2.080
14 -42.91383 4.204 1.74734 53.27
15 -12.08141 0.100
16 29.86304 2.702 1.61800 63.33
17 -8.45189 0.837 1.90000 25.62
18 -29.05389 0.100
19 13.25979 0.810 1.50736 53.64
20 6.37036 3.036 1.49700 81.54
21 -64.28962 5.000
22 0.500 1.51633 64.14
23 2.694
【表4】
实施例2·各种因素(d线)
f′ 4.098
Bf′ 8.024
FNo. 1.80
2ω[°] 98.4
接着,对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采用与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相同的透镜组结构。图3示出表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5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6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图9示出各像差图。
【表5】
实施例3·透镜数据
面编号 曲率半径 面间隔 nd vd
1 23.43143 3.034 1.51633 64.14
2 49.66266 0.100
3 16.43232 1.039 1.71299 53.87
4 6.63415 2.683
5 17.56424 0.800 1.71299 53.87
6 6.12874 3.103
7 -13.47581 4.510 1.48749 70.24
8 -22.84891 0.100
9 19.48408 1.086 1.80000 35.83
10 9.99724 0.791
11 20.70216 4.282 1.90366 31.31
12 -28.69230 4.777
13(光阑) 2.252
14 -21.36800 2.317 1.71299 53.87
15 -10.60228 0.100
16 36.49841 2.626 1.61800 63.33
17 -8.50020 1.104 1.88318 24.65
18 -24.86007 0.100
19 10.25621 1.675 1.89959 38.04
20 7.05702 2.853 1.49700 81.54
21 -50.72202 5.000
22 0.500 1.51633 64.14
23 2.695
【表6】
实施例3·各种因素(d线)
f′ 4.089
Bf′ 8.025
FNo. 1.80
2ω[°] 98.6
接着,对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中,前组GF由6片透镜构成,后组GR由5片透镜构成,并且从物侧起依次按照物侧的接合透镜CA、单透镜L9、像侧的接合透镜CB的顺序配置。图4示出表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7示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8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图10示出各像差图。
【表7】
实施例4·透镜数据
面编号 曲率半径 面间隔 nd vd
1 31.83411 2.741 1.51633 64.14
2 89.60864 0.100
3 17.62935 1.750 1.80518 25.42
4 5.69786 3.870
5 -25.73877 1.000 1.63061 59.97
6 6.89109 1.997
7 26.75278 5.010 1.73942 29.55
8 5.38580 4.500 1.76904 27.90
9 -16.08917 0.100
10 379.80485 1.577 1.66072 32.91
11 -96.84457 3.321
12(光阑) 2.237
13 -60.48376 3.018 1.48749 70.24
14 -5.95210 1.002 1.84666 23.78
15 -11.19595 0.200
16 21.24954 2.409 1.71299 53.87
17 -24.76665 0.100
18 11.29793 0.845 1.90366 31.31
19 6.23711 3.572 1.49700 81.54
20 5.000
21 0.900 1.51633 64.14
22 2.422
【表8】
实施例4·各种因素(d线)
f′ 4.094
Bf′ 8.016
FNo. 1.80
2ω[°] 99.8
接着,对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中,前组GF由5片透镜构成,后组GR由5片透镜构成,并且从物侧起依次按照物侧的接合透镜CA、单透镜L8、以及像侧的接合透镜CB的顺序配置。需要说明的是,仅实施例5示出配置了2片光学构件PP1、PP2的例子。图5示出表示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9示出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19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图11示出各像差图。
【表9】
实施例5·透镜数据
面编号 曲率半径 面间隔 nd vd
1 41.08156 2.504 1.51633 64.14
2 149.89535 0.122
3 16.89654 1.820 1.80518 25.42
4 5.58217 3.206
5 -149.51251 0.800 1.62041 60.29
6 6.55509 4.179
7 40.75878 5.010 1.48749 70.24
8 9.37897 4.500 1.80610 33.27
9 -25.05255 3.179
10(光阑) 1.474
11 72.98676 3.968 1.48749 70.24
12 -5.76420 0.800 1.84666 23.78
13 -14.45572 0.200
14 19.07047 2.805 1.71299 53.87
15 -26.89149 0.100
16 12.02229 0.872 1.90366 31.31
17 6.07890 2.796 1.49700 81.54
18 -48.38604 5.000
19 0.500 1.51633 64.14
20 0.100
21 0.400 1.51633 64.14
22 2.339
【表10】
实施例5·各种因素(d线)
f′ 4.096
Bf′ 8.033
FNo. 1.84
2ω[°] 97.8
接着,对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采用与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相同的透镜组结构。图6示出表示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1示出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12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图12示出各像差图。
【表11】
实施例6·透镜数据
面编号 曲率半径 面间隔 nd vd
1 34.11452 2.837 1.51633 64.14
2 127.23100 0.100
3 15.81414 1.253 1.84666 23.78
4 5.60824 3.883
5 -28.52275 3.977 1.62280 57.05
6 7.17645 2.211
7 36.23205 3.010 1.61800 63.33
8 7.53791 4.294 1.80610 33.27
9 -18.38807 1.670
10(光阑) 5.423
11 228.45717 3.346 1.48749 70.24
12 -6.09012 0.800 1.84666 23.78
13 -13.17053 0.200
14 18.00380 2.865 1.71299 53.87
15 -25.24241 0.100
16 11.27333 0.810 1.90366 31.31
17 5.88952 3.783 1.49700 81.54
18 5.000
19 0.900 1.51633 64.14
20 2.401
【表12】
实施例6·各种因素(d线)
f′ 4.121
Bf′ 7.995
FNo. 1.80
2ω[°] 99.2
表13示出实施例1~6的摄像透镜的与条件式(1)~(8)对应的值。需要说明的是,所有实施例均以d线作为基准波长,下述的表13所示的值是该基准波长下的值。
【表13】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6的摄像透镜全部满足条件式(1)~(8),是F值小且各像差得到了良好地修正的摄像透镜。
接着,参照图13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3示出前面侧的相机10是具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1的监控相机。
该监控相机10是在相机主体11中安装了收纳有摄像透镜1的镜筒12的相机。在相机主体11的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对由摄像透镜1形成的光学像进行摄像并转换为电信号,例如,由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元件以摄像透镜1的光轴Z与其中心交叉的方式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监控相机10具备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1,因此能够获得明亮的高品质的图像。
接着,参照图14以及图15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4、图15分别示出前面侧、背面侧的立体形状的相机30是将在镜筒内收纳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2的可互换镜头20以拆卸自如的方式装配的、无反式的数码相机。
该相机30具备相机机身31,在其上表面上设置有快门按钮32和电源按钮33。并且在相机机身31的背面设置有操作部34、35和显示部36。显示部36用于显示所拍摄到的图像、被拍摄前的位于视场角内的图像。
在相机机身31的前表面中央部设置有供来自摄影对象的光入射的摄影开口,在与该摄影开口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件37,借助该固定件37将可互换镜头20装配于相机机身31。
而且,在相机机身31内,设置有接收由可互换镜头20形成的被摄物像并输出与该被摄物像对应的摄像信号的CCD等摄像元件(未图示)、对从该摄像元件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处理而生成图像的信号处理电路、以及用于记录该生成的图像的记录介质等。在该相机30中,能够通过按压快门按钮32而进行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摄影,通过该摄影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被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中。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30具备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2,因此能够获得明亮的高品质的图像。
以上,举出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非球面系数的值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值,能够采用其他值。
另外,在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中,以监控相机、无反(所谓无反光镜)式的数码相机为例并结合附图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能够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工业用相机、单反相机、摄影机、数码相机、电影摄影用相机、播放用相机等各种摄像装置。

Claims (20)

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前组、光阑以及后组构成,
所述前组从最靠物侧起依次相邻地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所述后组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两组接合透镜、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构成,所述两组接合透镜中的物侧的接合透镜通过从物侧起依次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透镜与负弯月透镜接合而成,所述两组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通过从物侧起依次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与正透镜接合而成,所述像侧的接合透镜配置在所述后组的最靠像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第二透镜为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前组在最靠像侧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前组最终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以及(2):
0.05<NnA-NpA<0.8...(1)
22<vpA-vnA<70...(2)
其中,
NnA:所述物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NpA:所述物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vpA:所述物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vnA:所述物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以及(4):
0<NnB-NpB<0.8...(3)
22<vpB-vnB<70...(4)
其中,
NnB:所述像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NpB:所述像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vpB:所述像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vnB:所述像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
-0.5<f/fF<0.2...(5)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F:所述前组的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6):
-10<(Rc-Rd)/(Rc+Rd)≤0...(6)
其中,
Rc:所述前组中与所述前组最终透镜相邻的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d:所述前组最终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7):
0.1<fA/fB<10...(7)
其中,
fA:所述物侧的接合透镜的焦距;
fB:所述像侧的接合透镜的焦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8):
-2<f/f123<-0.3...(8)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123: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前组从物侧起依次由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配置在最靠像侧的前组最终透镜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前组从物侧起依次由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即第四透镜、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透镜即第五透镜、以及配置在最靠像侧的前组最终透镜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后组从物侧起依次由所述单透镜、所述物侧的接合透镜、以及所述像侧的接合透镜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后组从物侧起依次由所述物侧的接合透镜、所述单透镜、以及所述像侧的接合透镜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1)及/或(2-1):
0.25<NnA-NpA<0.6...(1-1)
25<vpA-vnA<65...(2-1)
其中,
NnA:所述物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NpA:所述物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vpA:所述物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vnA:所述物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1)及/或(4-1):
0.25<NnB-NpB<0.6...(3-1)
25<vpB-vnB<65...(4-1)
其中,
NnB:所述像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NpB:所述像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折射率;
vpB:所述像侧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vnB:所述像侧的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1):
-0.45<f/fF<0.1...(5-1)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F:所述前组的焦距。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6-1):
-2<(Rc-Rd)/(Rc+Rd)≤0...(6-1)
其中,
Rc:所述前组中与所述前组最终透镜相邻的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d:所述前组最终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7-1):
0.2<fA/fB<8...(7-1)
其中,
fA:所述物侧的接合透镜的焦距;
fB:所述像侧的接合透镜的焦距。
20.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
CN201520699232.0U 2014-09-18 2015-09-10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20501555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9787 2014-09-18
JP2014189787A JP6313173B2 (ja) 2014-09-18 2014-09-18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5550U true CN205015550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14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99232.0U Active CN205015550U (zh) 2014-09-18 2015-09-10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38890B2 (zh)
JP (1) JP6313173B2 (zh)
CN (1) CN2050155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6929A (zh) * 2016-06-03 2016-08-17 福建师范大学 具有大视场大孔径的机器视觉镜头及成像方法
CN113640972A (zh) * 2021-08-10 2021-11-12 腾龙光学(佛山)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高解像力定焦光学系统及图像拾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5111B2 (ja) 2015-12-09 2019-08-07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蛍光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ハイブリッド蛍光体
CN110412745B (zh) * 2019-07-31 2023-09-19 福建福光天瞳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1.1英寸靶面f12mm高清低畸变工业用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59291B (zh) * 2021-02-01 2022-09-2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17910A (ja) * 1982-06-14 1983-12-19 Ricoh Co Ltd 広角を含む小型高変倍ズ−ムレンズ
JPS61188512A (ja) * 1985-02-18 1986-08-22 Canon Inc バツクフオ−カスの長い撮影レンズ
JP3385675B2 (ja) * 1993-11-09 2003-03-10 株式会社ニコン 投影レンズ
JP4869813B2 (ja) * 2006-07-21 2012-02-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用レンズ、画像読取用光学系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455998B2 (ja) 2011-10-05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8797655B2 (en) 2011-10-05 2014-08-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6929A (zh) * 2016-06-03 2016-08-17 福建师范大学 具有大视场大孔径的机器视觉镜头及成像方法
CN105866929B (zh) * 2016-06-03 2019-07-09 福建师范大学 具有大视场大孔径的机器视觉镜头及成像方法
CN113640972A (zh) * 2021-08-10 2021-11-12 腾龙光学(佛山)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高解像力定焦光学系统及图像拾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85048A1 (en) 2016-03-24
JP2016061938A (ja) 2016-04-25
JP6313173B2 (ja) 2018-04-18
US9638890B2 (en) 2017-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7908B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205015549U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3917907B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5027956U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14089515A (zh) 摄像光学透镜组
CN111045191B (zh) 光学系统、透镜单元以及摄像装置
US20140293449A1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aging lens
US9726864B2 (en) Teleconverter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16095460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04793317B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4603663B (zh) 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5176367U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9425971B (zh)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5015550U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5652422B (zh)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WO2017169582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5652425B (zh)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4024909B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JP6731899B2 (ja) リアコンバータ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531942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12462490A (zh) 摄影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WO2017169583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1258026A (zh) 摄影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190393A (zh) 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