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47618A - 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47618A CN117147618A CN202311117235.4A CN202311117235A CN117147618A CN 117147618 A CN117147618 A CN 117147618A CN 202311117235 A CN202311117235 A CN 202311117235A CN 117147618 A CN117147618 A CN 1171476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ting
- sample
- temperature
- photovoltaic
- ds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9477 glass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ZWEHNKRNPOVVGH-UHFFFAOYSA-N 2-Butano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O ZWEHNKRNPOVVG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0524 functiona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798 dela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02—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changes of state or changes of phase; by investigating sintering
- G01N25/12—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changes of state or changes of phase; by investigating sintering of critical point; of other phase chang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04—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solid state, e.g. by cutt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背板涂层检测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包括:从不同批次、相同配方的光伏背板上切取方形样品;在方形样品上刮下定量涂层样品,涂层样品中允许带有部分背板基材;称取定量涂层样品作为DSC测试的待测样品,用DSC仪器经升温‑恒温‑快速降温‑恒温‑再升温方式测定待测样品的DSC放热曲线;根据DSC放热曲线的第二次升温曲线,获得待测样品的第二次升温曲线的一阶导数曲线,将一阶导数曲线的峰值温度作为待测样品的Tg,根据各待测样品的Tg的变化情况,获得不同批次的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稳定性情况。该检测方法的结果可靠,可操作性强,复现性良好,准确性好,制样简单、检测速度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背板涂层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背板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简称光伏组件)能起到良好的保护和支撑作用,是保障光伏组件能够在恶劣的户外环境下长时间正常工作的重要材料,而涂层对于光伏背板的背板基材的保护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实际的应用中,光伏背板所用的涂层均属于热固性树脂体系;而对于热固性树脂而言,固化温度的差异以及涂料中成分比例的微小差异都有可能导致最终成品的性能存在较大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批次间光伏背板的涂层成品稳定性的检测就显得很有必要。
在实际生产中,对于一个光伏背板用配方涂层,为了验证每个批次成品是否都达到了目标要求,常采用的是丁酮(MEK)擦拭的方式,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检验涂层固化程度的方式,因为在热固性树脂体系中,涂层固化程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会直接关系到最终固化物的表面性能、机械性能、耐老化性能、耐腐蚀性能等。但由于个人擦拭习惯的不同以及擦拭过程中力量大小变化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能准确比较出各批次的光伏背板的涂层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丁酮具有很好耐性的光伏背板的涂层而言更是如此。
另外,现有的测定涂层固化程度的方法还包括:使用DSC来测定样品的残余放热,以及使用红外(FTIR)来测定未反应官能团的峰面积。但在实际的DSC测试中,由于光伏背板上的涂层太薄(通常为微米级别),且与背板基材粘接得非常紧密(这是为了能对背板基材起到良好保护作用,并避免光伏背板因在长期户外环境下使用而分层),在涂层的刮取过程中,非常容易刮下背板基材,致使反应热难以测定。而如果通过溶剂浸泡,使涂层软化后,再取下涂层;虽然可以避免背板基材的引入,但溶剂的浸泡会使得涂层内部未交联的成分发生溶解,并会对涂层的部分已交联的结构造成破坏,故而会导致DSC测试中最终反应热的测定结果有很大的离散性,无法反应各批次的光伏背板的涂层稳定性的真实情况。
而在红外测定的方法中,往往需要样品至少拥有一个独立的不参与反应的基团峰作为参考吸收峰,并且样品中反应官能团的吸收峰也不能包裹在其它基团的吸收峰之内,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难以实施。对于光伏背板的涂层样品,现有的这两种测试涂层固化程度的方法存在着制样困难、实施难度大、结果不准确、重复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基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不同批次、且相同配方的带有涂层的光伏背板的对应位置上分别切取方形样品;
S2,在切取的各方形样品上分别刮下定量的涂层样品;
S3,称取定量的各涂层样品,以分别作为DSC测试的待测样品,再采用DSC仪器对各待测样品分别进行升温降温处理,以获得各待测样品的DSC放热曲线;其中,所述升温降温处理的过程为:对每个待测样品依次进行第一次升温,第一次恒温,第一次降温,第二次恒温,第二次升温;
S4,根据各待测样品的DSC放热曲线的第二次升温曲线,获得各待测样品的第二次升温曲线的一阶导数曲线,将一阶导数曲线的峰值温度作为对应的待测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再根据各待测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情况,获得不同批次的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稳定性情况。
优选地,步骤S1中,在带有涂层的所述光伏背板的左侧、中间或右侧位置上切取方形样品;所述方形样品的长度和宽度均控制在3mm-300mm范围内。
优选地,步骤S2中,在每个所述方形样品上刮下的涂层样品的重量为3-100mg。
优选地,所述光伏背板包括背板基材及粘接于背板基材表面的所述涂层;
步骤S2中,刮下的所述涂层样品中允许带有部分背板基材。
优选地,步骤S3中,每个批次的所述涂层样品均至少制备三个用于DSC测试的待测样品,对应获得三次DSC放热曲线。
优选地,步骤S3中,称取2-10mg每个所述涂层样品于DSC坩埚内,以制得用于DSC测试的待测样品。
优选地,步骤S3中,在所述DSC测试的第一次升温过程的最高温度下,待测样品的涂层不进行再次交联反应。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待测样品的第一次升温过程为:以1-30℃每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最高温度达80-120℃。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待测样品的第一次降温过程为:以20-40℃每分钟的降温速率,降至零下10-30℃;
所述待测样品的第一次恒温和第二次恒温的时间均为1-10分钟。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待测样品的第二次升温过程为:以5-20℃每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最高温度达80-120℃。
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第二次升温曲线的一阶导数曲线的横坐标为温度或时间。
尽管光伏背板的涂层的厚度很小,通常只有微米级,但该涂层对于如PET膜的背板基材的保护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该涂层性能的把关非常重要。由于光伏背板的涂层体系都是热固性树脂体系,因此其固化交联程度是其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通常,对于高分子材料而言,产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主要受到材料中分子链的结构以及固化交联密度的影响。一般而言,分子链的刚性越大,或者固化交联密度越高,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就越高。
本发明中,在相同配方的前提下,固化涂层的分子链结构是相似的,因而固化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大小也就与固化程度的大小呈现为正相关关系;也即固化交联密度越大,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就越高。故而,本发明通过获得不同批次间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分布情况,就可以很好地检测出不同批次间光伏背板的涂层的固化交联密度,进而检测出不同批次间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稳定性情况。
而且,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属于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因此,其并不会因为光伏背板的涂层的样品表观的不同以及制样中操作的差异而产生较大变化,且制样中背板基材的带入以及背板基材的红外吸收峰的复杂与否,也均不会对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产生影响;故而相比如丁酮(MEK)擦拭方式等的现有方法,本发明的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复现性和可靠性,且本发明还具有制样过程简单、实施难度小、检测速度快的优点。
同时,由于涂层材料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热历史,因此,为了提升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使用DSC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时,需要先进行一遍升温降温的过程以消除热历史的影响,然后通过第二遍升温的过程来确定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而通过各光伏背板的涂层第二遍升温过程确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情况,来准确获得不同批次的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稳定性情况。并且,由于光伏背板的涂层体系是热固性树脂体系,光伏背板的涂层成品中往往会存在未完全固化的成分,因此,本发明在DSC测定的第一次升温降温消除热历史的过程中,使得光伏背板的涂层体系的最高温度不超过树脂的残余放热峰开始的温度,以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故而,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方法的结果可靠,可操作性强,复现性良好,准确性好,制样过程简单、实施难度小,检测速度快;很好地解决了以现有DSC测定残余放热及以现有FTIR对比峰变化的方法来比较批次间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稳定性过程中,涂层样品所存在的制样困难,实施难度大,测定数据重现性差、准确性低,以及无法找到红外参考的吸收峰的问题;且此方法对于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状态无特别要求,无论是单面涂层,还是双面涂层,甚至双面不同颜色的光伏背板的涂层都可以进行有效鉴别。这为实际生产中确保不同批次的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检测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获得不同批次间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分布情况,就可以很好地检测出不同批次间光伏背板的涂层的固化交联密度,进而就可以直观显示出不同批次间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稳定性情况;本发明的检测结果客观可靠、重复性良好,测试过程中取样非常简单、操作方便,对涂层的厚度、颜色等无特殊要求,检测速度快。
而且,在光伏背板结构中,为了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生产的涂层会与背板基材粘接得非常紧密,而涂层本身又非常薄,因此在制取涂层样品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带下背板基材。但由于光伏背板的背板基材多为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膜材,与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差很大,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即使在涂层制样过程中带下部分背板基材,依然不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方法的包容性强,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光伏背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批次1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透明涂层在测定次数1的DSC测试的曲线。
附图标号说明:背板基材1;涂层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实施例1-3所用的DSC测试设备的厂商是:美国TA公司,型号为:DSC 25。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检测的是同一配方、不同生产批次所产出的带有透明涂层2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且背板基材1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该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背板基材1和涂覆于背板基材1表面的透明涂层2。
本实施例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参见图2,包括以下检测步骤:
S1,从所有不同批次的带有透明涂层2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右侧距离边缘2-8cm的范围内分别切取边长为6cm的正方形样品。
S2,将刀具用酒精擦拭干净后,在所有切取的正方形样品上分别刮下20mg的涂层样品(若无特殊说明,以下各实施例的涂层样品中均含有一定背板基材1);且刮完一个批次的正方形样品后,刀具需重新用酒精擦拭干净,然后再刮取下一个批次的正方形样品。
S3,称取5mg涂层样品于DSC坩埚内,以制备用于DSC测试的待测样品;每个批次的涂层样品均制备三个待测样品,对应测定获得三次DSC放热曲线。其中,设定的DSC测试的升温降温过程如下:以10℃每分钟的速率从20℃升温至120℃(若无特殊说明,以下各实施例中,此过程均为第一次升温过程),恒温3分钟;然后以20℃每分钟的速率降温至零下20℃(若无特殊说明,以下各实施例中,此过程均为第一次降温过程),恒温2分钟;再以10℃每分钟的速率升温至100℃(若无特殊说明,以下各实施例中,此过程均为第二次升温过程,此过程测定获得的放热曲线均称为DSC放热曲线的第二次升温曲线)。
S4,采用DSC测试设备分别对步骤S3获得的每个DSC放热曲线的第二次升温曲线进行处理(若无特殊说明,以下各实施例中,此处理过程均是采用DSC测试设备自动处理的,故此不赘述),以获得第二次升温曲线的一阶导数曲线,将该一阶导数曲线的峰值温度作为待测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而通过每个待测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情况,获得不同批次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上的透明涂层2的稳定性情况。
本实施例的DSC测试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将第一次升温过程的最高温度设定在120℃,是因为该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生产车间的固化温度已经远超120℃。步骤S3中,DSC测试的第一次升温过程的最高温度的设定原则是:需要确保在第一次升温过程设定的最高温度下,待测样品的涂层2不会发生明显的放热现象(即涂层2再交联反应)。
本实施例的DSC测试过程中,在后续的降温过程中,所设定的最低温度为零下20℃,这主要是为了确保所测试的待测样品的涂层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能够被涵盖在该降温过程的温度区间内。同时每个批次的涂层样品均分别制备三个待测样品,对应测定获得三次DSC放热曲线,这主要是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的检测结果如图3和表1所示:
表1不同批次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透明涂层的Tg(℃)数据
项目 | 测定次数1 | 测定次数2 | 测定次数3 | 平均值 |
批次1 | 20.05 | 19.89 | 19.98 | 19.97 |
批次2 | 20.12 | 20.26 | 19.92 | 20.10 |
批次3 | 19.51 | 19.44 | 19.54 | 19.50 |
批次4 | 20.09 | 20.13 | 19.99 | 20.07 |
批次5 | 20.29 | 20.22 | 20.13 | 20.21 |
从表1可以看出:
在每一个单独批次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透明涂层2中,三次测定Tg的结果均非常接近,表明测试结果非常稳定。
另外,从5个批次的Tg平均值结果中可以发现,批次1、批次2、批次4和批次5的Tg值结果较为接近,说明这四个批次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透明涂层2的固化程度也相对接近,也即这四个批次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透明涂层2的稳定性较好。
而相较于其他批次,批次3的Tg值结果却明显偏低,说明批次3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透明涂层2的固化程度有所不足;而固化程度的不足会导致批次3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透明涂层2容易存在如表面性能、机械性能、耐老化性、耐腐蚀性的其他性能方面的不同,故而容易导致批次3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透明涂层2的品质不足,应当对其格外注意,看其是否符合光伏组件的标准要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检测的是同一配方、不同生产批次所产出的带有白色涂层2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且背板基材1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该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背板基材1和涂覆于背板基材1表面的白色涂层2。
本实施例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参见图2,包括以下检测步骤:
S1,从所有不同批次的带有白色涂层2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右侧距离边缘0-8cm的范围内分别切取边长为8cm的正方形样品。
S2,将刀具用酒精擦拭干净后,在所有切取的正方形样品上分别刮下30mg的涂层样品,且刮完一个批次的正方形样品后,刀具需重新用酒精擦拭干净,然后再下一个批次的正方形样品。
S3,称取5mg涂层样品于DSC坩埚内,以制备用于DSC测试的待测样品;每个批次的涂层样品均制备三个待测样品,对应测定获得三次DSC放热曲线。其中,设定的DSC测试的升温降温过程如下:以10℃每分钟的速率从20℃升温至110℃,恒温3分钟;然后以20℃每分钟的速率降温至零下10℃,恒温2分钟;再以10℃每分钟的速率升温至110℃。
S4,采用DSC测试设备分别对步骤S3获得的每个DSC放热曲线的第二次升温曲线进行处理,以获得第二次升温曲线的一阶导数曲线,将该一阶导数曲线的峰值温度作为待测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而通过每个待测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情况,获得不同批次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上的白色涂层2的稳定性情况。
本实施例的DSC测试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将第一次升温过程的最高温度设定在110℃,是因为该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生产车间的固化温度已经比实施例1的固化温度要低了,所以设定了比实施例1相对较低的温度,以确保本实施例的待测样品的涂层2不会发生再交联反应。同样地,每个批次的涂层样品均分别制备三个待测样品,对应测定获得三次DSC放热曲线,这主要是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的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不同批次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白色涂层的Tg(℃)数据
项目 | 测定次数1 | 测定次数2 | 测定次数3 | 平均值 |
批次1 | 41.10 | 41.34 | 41.30 | 41.25 |
批次2 | 41.50 | 41.28 | 41.41 | 41.40 |
批次3 | 41.31 | 41.25 | 41.36 | 41.31 |
批次4 | 41.45 | 41.20 | 41.19 | 41.28 |
批次5 | 42.05 | 41.97 | 41.85 | 41.96 |
从表2可以看出:
除了批次5的Tg平均值较高外,其他四个批次的Tg平均值都基本相近,说明批次5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白色涂层2有着更高的固化程度,而其它四个批次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白色涂层2的固化程度相对较低。理论上,更高固化程度的白色涂层2有更好的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对批次5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白色涂层2的其它一系列性能(如表面性能、机械性能、耐老化性、耐腐蚀性)进行进一步检测,以确保其是否真正地符合光伏组件的标准要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检测的是实施例2中批次1的带有白色涂层2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其结构参见图1)。
本实施例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参见图2,包括以下检测步骤:
S1,从实施例2的批次1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右侧距离边缘0-15cm的范围内切取边长为15cm的正方形样品。
S2,将刀具用酒精擦拭干净后,在切取的正方形样品上刮下100mg的涂层样品。
S3,称取3mg步骤S2的涂层样品于DSC坩埚内,以制备用于DSC测试的样品1,对样品1进行DSC测试,以获得样品1的DSC放热曲线。其中,设定的DSC测试的升温降温过程如下:以10℃每分钟的速率从20℃升温至100℃,恒温3分钟;然后以20℃每分钟的速率降温至零下10℃,恒温2分钟;再以10℃每分钟的速率升温至100℃。
S4,采用DSC测试设备对样品1的DSC放热曲线的第二次升温曲线进行处理,以获得第二次升温曲线的一阶导数曲线,将该一阶导数曲线的峰值温度作为样品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S5,称取5mg步骤S2的涂层样品于DSC坩埚内,以制备用于DSC测试的样品2,再参照本实施例的上述步骤S3-S4,以获得样品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S6,称取5mg步骤S2的涂层样品于DSC坩埚内,以制备用于DSC测试的样品3,再参照本实施例的上述步骤S3-S4(其中,与步骤S3的样品1相比,样品3设定的DSC测试的升温降温过程如下:以10℃每分钟的速率从20℃升温至90℃,恒温3分钟;然后以20℃每分钟的速率降温至零下10℃,恒温2分钟;再以10℃每分钟的速率升温至90℃),以获得样品3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S7,称取5mg步骤S2的涂层样品于DSC坩埚内,以制备用于DSC测试的样品4,再参照本实施例的上述步骤S3-S4(其中,与步骤S3的样品1相比,样品4设定的DSC测试的升温降温过程如下:以10℃每分钟的速率从20℃升温至110℃,恒温3分钟;然后以30℃每分钟的速率降温至零下10℃,恒温2分钟;再以10℃每分钟的速率升温至110℃),以获得样品3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本实施例的样品1-4的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测试参数下实施例2中批次1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Tg(℃)数据
项目 | 样品1 | 样品2 | 样品3 | 样品4 |
实施例2的批次1 | 41.22 | 41.31 | 41.39 | 41.33 |
从表3可以看出:
在保持DSC测试的第二次升温过程中的升温速率不变的基础上,适当改变样品的重量(参见样品1和样品2),适当降低升温过程所升到的最高温度(参见样品2和样品3),以及适当调节降温过程中的降温速率(参见样品2和样品4);这些对各样品实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试结果均不会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基本不会影响各批次的光伏背板卷材成品的涂层2的固化程度及稳定性情况比较,这也表明此方法具有很好的包容性,可操作性强。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从不同批次、且相同配方的带有涂层的光伏背板的对应位置上分别切取方形样品;
S2,在切取的各方形样品上分别刮下定量的涂层样品;
S3,称取定量的各涂层样品,以分别作为DSC测试的待测样品,再采用DSC仪器对各待测样品分别进行升温降温处理,以获得各待测样品的DSC放热曲线;其中,所述升温降温处理的过程为:对每个待测样品依次进行第一次升温,第一次恒温,第一次降温,第二次恒温,第二次升温;
S4,根据各待测样品的DSC放热曲线的第二次升温曲线,获得各待测样品的第二次升温曲线的一阶导数曲线,将一阶导数曲线的峰值温度作为对应的待测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再根据各待测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情况,获得不同批次的光伏背板的涂层的稳定性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带有涂层的所述光伏背板的左侧、中间或右侧位置上切取方形样品;所述方形样品的长度和宽度均控制在3mm-300mm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每个所述方形样品上刮下的涂层样品的重量为3-100m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背板包括背板基材及粘接于背板基材表面的所述涂层;
步骤S2中,刮下的所述涂层样品中允许带有部分背板基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每个批次的所述涂层样品均至少制备三个用于DSC测试的待测样品,对应获得三次DSC放热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称取2-10mg每个所述涂层样品于DSC坩埚内,以制得用于DSC测试的待测样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在所述DSC测试的第一次升温过程的最高温度下,待测样品的涂层不进行再次交联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待测样品的第一次升温过程为:以1-30℃每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最高温度达80-1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待测样品的第一次降温过程为:以20-40℃每分钟的降温速率,降至零下10-30℃;
所述待测样品的第一次恒温和第二次恒温的时间均为1-10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待测样品的第二次升温过程为:以5-20℃每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最高温度达80-12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第二次升温曲线的一阶导数曲线的横坐标为温度或时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17235.4A CN117147618A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17235.4A CN117147618A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47618A true CN117147618A (zh) | 2023-12-01 |
Family
ID=88900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117235.4A Pending CN117147618A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147618A (zh) |
-
2023
- 2023-08-31 CN CN202311117235.4A patent/CN11714761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147618A (zh) | 一种光伏背板的涂层批次间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 |
CN113125469B (zh) | 一种隐身材料平板高温反射率测试方法 | |
CN103528998B (zh) | 镀膜光伏玻璃透光率检测方法 | |
CN112432931B (zh) | 一种薄膜涂层固化度的测试方法 | |
CN109470599A (zh) | 一种柔性扁平线缆用热熔胶流动性能检测方法 | |
CN114199811B (zh) | 表征涡轮叶片热障涂层陶瓷层微结构特征方法和装置 | |
CN115839885A (zh) | 油漆漆膜力学性能测定方法 | |
CN114594240A (zh) | 基于表面形貌参数检测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掺量的方法 | |
CN111122516B (zh) | 一种玻璃微珠逆反射性能检测方法 | |
CN114544476A (zh) | 一种不锈钢耐均匀腐蚀性能检测方法 | |
CN102346157A (zh) | 一种测量玻璃纸热缩性的方法 | |
CN106979937B (zh) | 一种镀膜玻璃光学性能检测方法 | |
CN113584464A (zh) | 一种量化绕镀的方法及镀膜设备的调整方法 | |
CN114047090B (zh) | 精准定位高射流火焰热冲击测试样品的方法和高射流火焰热冲击测试方法 | |
CN115727774B (zh) | 红外光谱仪测量外延层厚度的校准方法及校准片 | |
CN115096750A (zh) | 一种精准测量薄膜类产品涂层克重的方法 | |
CN111089943A (zh) | 一种快速判断防霉或隔离粉在玻璃表面的清洗性能的测量方法 | |
CN113252179B (zh) | 一种基于红外测温装置检测太阳电池组件温度的方法 | |
CN117805644B (zh) | 一种非接触式无损伤的测量电池片电阻率的方法 | |
CN102706878B (zh) | 真空镀铝镭射bopp转移基膜在模压前的检验方法 | |
CN100476405C (zh) | 感压胶交联程度的测试方法 | |
CN115790328A (zh) | 一种覆铜板行业上胶机高精度计量辊间隙校正方法 | |
CN118858054A (zh) | 检测pvb中间膜质量的方法 | |
Miller et al. | Examination of a size-change test for photovoltaic encapsulation materials | |
CN118006244A (zh) | 光伏高温定位胶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