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8007B - 电磁接触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电磁接触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8007B
CN102668007B CN201080045225.9A CN201080045225A CN102668007B CN 102668007 B CN102668007 B CN 102668007B CN 201080045225 A CN201080045225 A CN 201080045225A CN 102668007 B CN102668007 B CN 1026680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connector
protuberance
recess
attachment aper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52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8007A (zh
Inventor
中康弘
大久保幸治
高谷幸悦
铃木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68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8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0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32Latching movable parts mechanically
    • H01H50/323Latching movable parts mechanically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 H01H9/26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switch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磁接触器单元,其中,电磁接触器可牢固地互相连接,而不影响电磁接触器单元的外部尺寸。电磁接触器单元具有与连接件(42)互连的至少两个并置的电磁接触器(2a,2b),且电磁接触器设有:在安装板部的角部处形成的附连孔(41a);连接件容纳凹部(43),其将形成于附连孔上方的连接件的半部容纳于电磁接触器的外部尺寸之内,并具有朝向相邻的电磁接触器的连接表面的开口;用于锁定到形成于连接件容纳凹部处的连接件上的锁定部(44)。连接件设有分别锁定到相邻的电磁接触器的每个附连孔上的成对的锁定突出部(42b,42c)以及将由锁定部而锁定的被锁定部(42k)。

Description

电磁接触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多个电磁接触器的电磁接触器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使电磁接触器彼此连接的单元的技术,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开关单元。在开关单元中,通过将连接转换部装配到两个并置开关的连接侧侧表面内的狭槽内,当开关中的一个开关进入接通状态时,防止另一开关转变到接通状态。此外,设置有E形夹具,每个夹具具有中心轴和夹着该中心轴的成对的腿部,并形成有肋状物,这些肋状物具有位于在两个开关的连接侧侧表面的端部处形成的相对表面内的凹部。从外侧附连每个夹具,因而将中心轴装配到凹部内,而腿部从与肋状物的凹部侧相对的一侧使肋状物保持在它们之间,由此集成两个开关。
专利文献1:特表2000-5022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传统类型中,为了集成并置的开关,夹具从外侧附连至具有形成于开关的连接侧侧表面内的凹部的肋状物。由此,在夹具附连至开关的状态下,夹具突出到开关之外,这产生了组合的开关的外部尺寸增大这一未解决的问题。
鉴于以上所述,通过关注上述传统技术的未解决问题来实现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电磁接触器彼此连接时牢固地连接电磁接触器但不影响外部尺寸的电磁接触器单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单元适于使用连接件来连接至少两个并置的电磁接触器。每个电磁接触器包括形成于附连板部的每个角部内的附连孔、连接件容纳凹部以及形成于连接件容纳凹部内并锁定连接件的锁定部,而连接件容纳凹部形成于附连孔上方、容纳连接件的半部以使连接件配合到外部尺寸之内,并在与相邻的电磁接触器连接的连接表面内开口。此外,连接件包括成对的配合突出部以及由锁定部锁定的被锁定部,配合突出部分别与并置的电磁接触器的相邻附连孔配合。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连接件附连到并置的电磁接触器的连接件容纳凹部内,电磁接触器被集成。此时,连接件配合在电磁接触器的外部尺寸之内,因此被连接的电磁接触器的外部尺寸不增大。此外,由于连接件的成对的配合突出部与形成于电磁接触器的附连板部内的附连孔配合,且被锁定部由形成于连接件容纳凹部内的锁定部锁定,即使使被连接的电磁接触器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移位的外力沿任何方向而施加到电磁接触器,也可以防止各电磁接触器之间的移位。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电磁接触器单元中,连接件至少包括在一个表面上形成有成对的配合突出部的附连板部、形成于附连板部的另一表面上的成对的侧板部、连接成对的侧板部的附连板部侧的前板部以及从前板部的梢端向后弯曲并具有形成为在其梢端处突出的被锁定部的弯曲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弯曲部可确保弹性,且弯曲部形成有在其梢端处朝向与配合突出部侧相对的那侧突出的被锁定部,通过使被锁定部由形成于电磁接触器的连接件容纳凹部内的锁定部锁定,约束连接件从连接件容纳凹部到与配合突出部侧相对的那侧的运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电磁接触器单元中,连接件容纳凹部由允许将用于旋紧被插入附连孔内的螺钉的工具插入于其中的凹部构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采用了如下凹部:当电磁接触器附连于基部等时用于旋紧插入附连孔内的螺钉的诸如螺丝起子之类的工具插入该凹部中,而不必新形成用于容纳连接件的空间。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电磁接触器单元中,被插于相邻的电磁接触器之间并通过与成对的配合突出部协作而用作保持部的保持突出部形成于连接件的成对的配合突出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可以将位于电磁接触器的附连板部的附连孔和连接表面之间的部分保持在连接件的保持突出部和配合突出部之间,且由此使电磁接触器更牢固地彼此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电磁接触器单元中,成对的配合突出部中的每个配合突出部形成为C形管状,该C形管状通过在与连接件容纳凹部接触的接触表面侧上对该配合突出部的圆柱形部开槽而获得,并且,在该配合突出部的梢端侧的外周缘表面上形成有锥形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配合突出部形成为C形管状,就可以在将配合突出部插入电磁接触器的附连孔内时使配合突出部弯曲,因而便于与附连孔配合,并且,因为锥形部形成于梢端处,进一步便于与附连孔的配合。
根据本发明,当电磁接触器被并置和连接时,连接件容纳凹部形成于电磁接触器内,连接件在待连接的电磁接触器的连接表面侧上容纳于连接件容纳凹部内,连接件的成对的配合突出部与电磁接触器的相邻的附连孔配合,而被锁定部由形成于连接件容纳凹部内的锁定部锁定,由此可以使电磁接触器彼此牢固地连接而不致使连接件突出于电磁接触器的外部尺寸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磁接触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电磁接触器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阐释可逆单元的操作的平面图,其中图4(a)示出释放状态,图4(b)示出左侧接通状态,而图4(c)示出右侧接通状态;
图5是示出附连之前的电磁接触器和可逆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电磁接触器的下框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连接件的立体图,其中图7(a)是正面侧的立体图,而图7(b)是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处于使用连接件来连接电磁接触器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的平面图;以及
图9是示出处于使用连接件来连接电磁接触器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
图1是示出电磁接触器的立体图,该电磁接触器连接到例如三相感应电动机(未示出)的供电电路并控制感应电动机的前进/后退操作,而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电磁接触器单元1由两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以及一个可逆单元3构成。
两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中的一个电磁接触器2a是控制感应电动机的前进转动的电磁接触器,而另一电磁接触器2b是控制感应电动机的后退转动的电磁接触器。
如图2中所示,电磁接触器2a是在其上表面上包括各具有触点的端子部10和线圈端子部11的装置,并且如图3中所示,触点部7、电磁体8和驱动杆9容纳于主体外壳6中。
主体外壳6具有容纳电磁体8的下壳体6a、容纳触点部7的上壳体6b和覆盖上壳体6b的上部的灭弧盖6c。
灭弧盖6c形成有与灭弧盖6c的前侧和后侧连通的矩形显示窗6c2,且触点部7的运动显示件7a1穿过显示窗6c2突出到上表面。此外,在灭弧盖6c中,允许连接一个可逆单元3的连接孔12至14沿前向和后向延伸穿过灭弧盖6c而形成。连接孔12至14是四边形孔。
如图3中所示,触点部7由设置在上壳体6b内以沿预定方向滑动的可动触点支承体7a和沿一个方向按压可动触点支承体7a的返回弹簧7b构成。
电磁体8具有围绕在其周围的激励线圈8a,并包括其轴向被设定成与可动触点支承体7a的滑动方向平行的管状线圈架8b、被插入线圈架8b的中空部内并固定到下壳体6a的侧壁上的固定芯8c以及与固定芯8c相对以接近或远离固定芯8c并被插入线圈架8b的中空部内的可动芯8d。
此外,为了将可动芯8d的吸引运动和释放运动传递到可动触点支承体7a,如图3中所示,驱动杆9连接于可动触点支承体7a的与返回弹簧7b侧相对的一侧和电磁体8的可动芯8d之间。
驱动杆9是板状构件,它沿纵向的上端部用作转动轴部9a,而驱动杆沿纵向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可动芯连接部9b,驱动杆沿纵向的中心部设置有可动触点支承连接部9c。此外,成对的被支承部9d形成于离转动轴部9a比离可动触点支承连接部9c更近的位置处。
驱动杆9的可动芯连接部9b从上方被插入形成于可动芯8d内的连接孔8e内并与可动芯8d连接。此外,驱动杆9的转动轴部9a进入设置在灭弧盖6c的下表面内的轴凹部6c1并可转动地连接到灭弧盖6c。
注意到另一电磁接触器2b具有与一个电磁接触器2a相同的结构,因而略去对其的详细说明。
可逆单元3使两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设置成彼此相邻并固定这两个电磁接触器,并且用作互锁装置,该互锁装置机械锁定两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从而即使通过任何操作将操作信号输入两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即使两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电磁体8同时试图进行操作),也可防止两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同时进入闭路(接通)状态。
如图4中所示,可逆单元3包括长方体状单元主体3a和卡配件3c至3f,每个卡配件具有其梢端向外突出的爪部,而卡配件在单元主体3a的与相邻设置的两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灭弧盖6c相接触的背面侧上从接触器附连部3b突出。
此外,在可逆单元3中,如图1和2中所示,形成有连接孔3h、3i、3j、3k、3l和3m,未示出的辅助接触单元的钩件在单元主体3a的正面侧上与这些连接孔配合。
此外,如图4中所示,在单元主体3a中设置有机械锁定两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以防止两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同时进入闭路(接通)状态的互锁机构31。互锁机构31由滑动构件32a和32b、滑动约束构件33和转动约束构件34构成,滑动构件32a和32b各自连接到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运动显示件7a1并可沿连接方向、即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纵向滑动,滑动约束构件33在正面和背面中的一侧上连接于滑动构件32a和32b的相对部之间并且约束滑动构件32a和32b中一个滑动构件的滑动同时允许另一个滑动构件滑动,转动约束构件34与滑动约束构件33相对并约束其转动。
滑动构件32a和32b形成为当以两维看时呈点对称的相同形状,每个滑动构件32a和32b由矩形板部32c和钩状部32d构成,该钩状部32d形成于矩形板部32c的内端部的外侧并沿垂直于纵向的方向向外弯曲。此外,在释放状态(未锁定状态)下,如图4(a)中所示,滑动构件32a和32b设置成它们各自的钩状部32d彼此背对背。
滑动约束构件33由基部33a和三角形突出部33b构成,基部33a与形成于滑动构件32a,32b的钩状部32d的外端侧上的配合销32e配合,而三角形突出部33b从基部33a的中心朝向滑动构件32a突出。
转动约束构件34在单元主体3a内至少包括顶部34a、转动约束壁部34b和转动约束壁部34c,顶部34a在释放状态下与滑动约束构件33的三角形突出部33b的顶部接近地相对,转动约束壁部34b由穿过顶部34a并沿着在滑动构件32a从释放状态滑出时三角形突出部33b顶部的运动轨迹的弧表面构成,而转动约束壁部34c由穿过顶部34a并沿着在滑动构件32b从释放状态滑动时三角形突出部33b顶部的运动轨迹的弧表面构成。
此外,在滑动构件32a和32b的正面侧上,如图1和2中所示,形成有从单元主体3a的表面内所形成的矩形单元窗35a和35b突出的运动显示件36a和36b。此外,在滑动构件32a和32b的背面侧上,如图5中所示,形成有从单元主体3a的背面内所形成的矩形单元窗37a和37b突出的管状显示件配合部38a和38b。
此外,在上述电磁接触器2a和2b中的每个处于开路(关闭)状态下,可逆单元3附连到电磁接触器2a和2b上。在附连可逆单元3时,首先,当显示件配合部38a和38b与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运动显示件7a1配合时,可逆单元3的卡配件3c的梢端被插入电磁接触器2a的连接孔12内并与开口周缘配合。随后,卡配件3d的梢端被插入电磁接触器2a的连接孔13内并与开口周缘配合,卡配件3e的梢端被插入电磁接触器2b的连接孔12内并与开口周缘配合,卡配件3f的梢端被插入电磁接触器2b的连接孔13内并与开口周缘配合,由此可逆单元3附连到电磁接触器2a和2b上。
在附连可逆单元3的状态下,电磁接触器2a和2b都处于开路(关闭)状态。因此,如图4(a)中所示,滑动构件32a和32b都处于它们向右滑动的位置,互锁机构31处于释放状态,而滑动约束构件33的基部33a沿基本上垂直于纵向的方向定向。因此,互锁机构31的滑动约束构件33内的三角形突出部33b的顶部与转动约束构件34的顶部接近地相对,且滑动约束构件33被允许绕基部33a的一个端部转动。
在互锁机构31的释放状态下,当电磁接触器2a进入闭路(接通)状态时,电磁接触器2a的可动芯8d被固定芯8c吸引并被移动。响应于该移动,触点部7的可动触点支承体7a经由驱动杆9抵抗返回弹簧7b而运动,且电磁接触器2a进入接通状态。
因此,当电磁接触器2a进入接通的状态时,电磁接触器2a的触点部7的运动显示件7a1从图4(a)中所示的开路(关闭)位置运动到图4(b)中所示闭路位置。由于可逆单元3的滑动构件32a连接到运动显示件7a1,如图4(b)中所示,滑动构件32a从图4(a)中所示的开路(关闭)位置运动到闭路位置,并且建立左侧接通状态。由此,滑动约束构件3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该转动中,滑动约束构件绕滑动构件32b的配合销32e转动,而三角形突出部33b与转动约束构件34的转动约束壁部34b接触或接近地相对。
在左侧接通状态下,滑动约束构件33的三角形突出部33b与转动约束构件34的转动约束壁部34b接触或接近地相对。由此,当想要使位于右侧的电磁接触器2b进入闭路(接通)状态时,互锁机构31的滑动构件32b试图在滑动构件32b侧上经由电磁接触器2b的运动显示件7a1从图4(b)中所示的开路(关闭)位置运动到闭路(接通)位置。相应地,尽管滑动约束构件33试图沿顺时针方向绕滑动构件32a的配合销32e转动,但三角形突出部33b与转动约束构件34的转动约束壁部34b接触,由此防止滑动约束构件33转动。由此,当位于左侧的电磁接触器2a处于闭路(接通)状态时,可靠地防止位于右侧的电磁接触器2b转变到闭路(接通)状态。
类似地,在可逆单元3的互锁机构31处于如图4(a)中所示的释放状态时的状态下,如图4(c)中所示,当位于右侧的电磁接触器2b进入闭路(接通)状态时,互锁机构31的滑动构件32b经由电磁接触器2b的运动显示件7a1朝向滑动构件32a滑动。响应于该滑动,滑动约束构件33沿顺时针方向绕滑动构件32a的配合销32e转动,而三角形突出部33b与转动约束构件34的转动约束壁部34c接触或接近地相对。由此,约束滑动约束构件33沿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由此约束滑动构件32a沿远离滑动构件32b方向的滑动。因此,可靠地防止位于左侧的电磁接触器2a从开路(关闭)状态转变到闭路(接通)状态。
因此,在两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并置且为更牢固地连接电磁接触器2a和2b而将可逆单元3附连于它们的灭弧盖6c的情况下,采用如下的连接结构,其中,使用连接件42来连接将电磁接触器2a和2b附连于基部的、形成于下壳体6a内的附连板部41,并且更牢固地连接电磁接触器2a和2b。
在连接结构中,如图6中所示,附连孔41a形成于每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下壳体6a内的附连板部41的四个角部上,而在将电磁接触器2a和2b附连于基部时所使用的附连螺钉(未示出)插入这些附连孔中。此外,在附连板部41内,在每个附连孔41a沿电磁体8的轴向的端部侧上形成有凹口部41b。此外,在每个附连孔41a上方,形成有连接件容纳凹部43,该连接件容纳凹部43允许用于紧固插入附连孔41a内的附连螺钉的工具(诸如螺丝起子等)插入于其中并容纳连接件42。连接件容纳凹部43形成为从内部沿两个方向围绕附连孔41a,并且形成有作为锁定部的锁定件44,该锁定件44在连接件容纳凹部43的倾斜的上表面上向下突出。此外,如后续所述,连接件容纳凹部43形成为,在连接件容纳凹部43容纳连接件42的半部的状态下,连接件42的外表面配合到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外部尺寸之内。
通过例如使用合成树脂材料的模制成形来形成连接件42,并且如图7(a)中所示,要与并置的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附连孔41a配合的成对的配合突出部42b和42c形成为在长圆形附连板部42a的下表面侧上突出。在配合突出部42b和42c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形成有例如圆柱形保持突出部42d,其与配合突出部42b和42c一起形成保持部。在此,如图7(b)中所示,每个配合突出部42b和42c形成为通过在与每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连接件容纳凹部43相对的表面侧上对其圆柱形部开槽而获得的C形管状,并在每个配合突出部的下端侧上形成有锥形部42e。
此外,在附连板部42a上方,形成有侧板部42f和42g,这些侧板部在对应于配合突出部42b和42c的大致中心部的位置处向上延伸,侧板部42f和42g的下端侧通过前板部42h彼此连接,而前板部42h的背面侧形成有格子状的框架部42i,由此确保机械强度。
在每个侧板部42f和42g的上端侧上,形成有弯曲部42j,该弯曲部42j从前板部42h的上端部向上延伸并随后朝向每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连接件容纳凹部43向后延伸。在弯曲部42j的梢端处,形成有钩部42k,该钩部42k略微向上突出,并用作被锁定在形成于连接件容纳凹部43的上部内的上述锁定件44内的成对的被锁定部。此外,在侧板部42f和42g的梢端部处,形成有与锁定件44的前侧配合的配合部42m。
下面,将对上述实施例的操作进行说明。
为了使可逆单元3附连于成对的电磁接触器2a和2b,如图5中所示,在成对的电磁接触器2a和2b沿相同方向并置的状态下,相互的侧壁首先彼此接触。在此状态下,每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电磁体8处于未通电状态,触点部7的可动触点支承体7a被返回弹簧7b按压,而每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保持在开路(关闭)状态。由此,如图5中所示,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每个运动显示件7a1指示位于右侧的开路位置。
随后,在将可逆单元3设定成运动显示件36a和36b处于位于右侧的开路位置的状态下,使可逆单元3的卡配件3c和3d以及卡配件3e和3f分别与形成于电磁接触器2a的灭弧盖6c内的连接孔12和13以及形成于电磁接触器2b的灭弧盖6c内的连接孔12和13相对。
在此状态下,朝向电磁接触器2a,2b向下推动可逆单元3,由此,卡配件3c和3d以及卡配件3e和3f被插入和锁定到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连接孔12和13内,而可逆单元3的显示件配合部38a和38b与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运动显示件7a1配合。
随后或者在可逆单元3被附连之前,使用设置在前面和后面的两个连接件42来连接处于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各连接部处的附连板部41。在使用连接件42来连接时,如图8和9中所示,在连接件42的背面首先面向连接件容纳凹部43侧的状态下,当形成于连接件42的下表面侧上的配合突出部42b和42c以及保持突出部42d与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附连孔41a配合时,保持突出部42d被插入形成于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附连板部41内的凹口部41b之间。由此,保持突出部42d以及配合突出部42b和42c将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附连板部41内的附连孔41a和凹口部41b之间的部分保持于两者之间。在此位置,由于连接件42的每个配合突出部42b和42c形成为C形管状部,每个配合突出部42b和42c可弯曲,并且,由于每个配合突出部42b和42c的梢端形成有锥形部42e,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与附连孔41a的配合。
随后,连接件42的弯曲部42j被弯曲,钩部42k被插入形成于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连接件容纳凹部43的上部内的锁定件44的后侧内,且侧板部42f和42g的梢端处的配合部42m与锁定件44的前侧配合,以释放弯曲部42j的弯曲,由此,锁定件44保持在钩部42k和配合部42m之间并由钩部42k和配合部42m固定。
因此,通过使用两个连接件42牢固地连接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附连板部41的两侧,可以充分地抵抗沿图1中所示X方向的外力,该X方向是通过配合突出部42b和42c与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附连孔41a分别配合来使电磁接触器2a或2b远离连接表面运动的方向。
此外,当使电磁接触器2a和2b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移位的、沿Y方向的外力作用时,连接件42的配合突出部42b和42c与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附连板部41的附连孔41a配合,而用作被锁定部的钩部42k和侧板部42f和42g的配合部42m将形成于连接件容纳凹部43的上部内的锁定件44保持于两者之间,由此可以充分地抵抗该外力。
此外,当作用有使电磁接触器2a和2b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移位的沿Z方向的外力时,形成有配合突出部42b和42c的附连板部42a与一个电磁接触器2a(或2b)内的附连板部41接触,而侧板部42f和42g的配合部42m与另一电磁接触器2b(或2a)内的锁定件44接触。由此,可以充分地抵抗使电磁接触器2a和2b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移位的外力。同样,当沿扭转方向的外力作用于电磁接触器2a和2b时,类似于上述情况,可以适当抵抗该外力。
注意到,为了使已连接的电磁接触器2a和2b彼此分开,在可逆单元3被卸下且通过向下弯曲连接件42的弯曲部42j来使钩部42k从形成于连接件容纳凹部43的上部内的锁定件44的背面取下的状态下,连接件42被转动以远离连接件容纳凹部43运动,由此可以使连接件42容易地与连接件容纳凹部43分开。
此外,由于可逆单元3在与连接件42侧相对的那侧上附连于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上表面,可以使电磁接触器2a和2b彼此连接并更牢固地保持它们。
此外,由于连接件可通过诸如模制成形等的一体模制来形成,可以容易地制造连接件。
此外,由于用于紧固插入附连孔41a内的附连螺钉的工具(诸如螺丝起子等)所插入的凹部用作每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连接件容纳凹部43,可以制造电磁接触器,而无须大幅改变现有的电磁接触器2a和2b并且不减小下壳体6a内的强度。
注意到,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形成于连接件42的配合突出部42b和42c之间的保持突出部42d是圆柱形的情况以作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保持突出部42d可形成为板状或朝向其下端部渐缩的圆锥状或楔状。此外,还可略去保持突出部42d。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已对弯曲部42j和钩部42k设置为被锁定部的情况作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钩部42k可适合于垂直滑动,且可使用诸如弹簧等的弹性体将钩部42k向上偏置。
此外,形成于每个电磁接触器2a和2b的连接件容纳凹部43内的锁定件44的成形位置不限于是连接件容纳凹部43的上部侧,锁定件44还可形成于连接件容纳凹部43内(沿Y方向的侧表面)。在此情况下,锁定部可形成于连接件42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内,连接件42的上表面可与连接件容纳凹部43的上表面接触。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在电磁接触器彼此连接时牢固地连接电磁接触器但不影响外部尺寸的电磁接触器单元。
附图标记说明
2a,2b…电磁接触器,3…可逆单元,3a…单元主体,3b…接触器附连部,3c至3f…卡配件,3g…单元附连部,3h至3m…连接孔,6…主体外壳,6a…下壳体,6b…上壳体,6c…灭弧盖,6c1…杆支承部,6c2…显示窗,6e…接触器侧附连允许部,6f…接触器侧附连防止部,7…触点部,7a…可动触点支承体,7a1…运动显示件,7b…返回弹簧,7c…可动触点,8…电磁体,8a…线圈,8b…线圈架,8c…固定芯,8d…可动芯,9…驱动杆,10…端子部,11…线圈端子部,12至15…连接孔,31…互锁机构,32a,32b…滑动构件,33…滑动约束构件,34…转动约束构件,36a,36b…运动显示件,41…附连板部,41a…附连孔,42…连接件,42a…附连板部,42b,42c…配合突出部,42d…保持突出部,42f,42g…侧板部,42j…弯曲部,42k…钩部,42m…配合部,43…连接件容纳凹部,44…锁定件。

Claims (3)

1.一种适于使用连接件来连接至少两个并置的电磁接触器的电磁接触器单元,其中,
所述电磁接触器的每个电磁接触器包括:附连孔,所述附连孔形成于附连板部的每个角部内;连接件容纳凹部,所述连接件容纳凹部形成于所述附连孔上方,容纳所述连接件的半部以使所述连接件配合在外部尺寸之内,并在与相邻的电磁接触器连接的连接表面内开口;以及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形成于所述连接件容纳凹部内并锁定所述连接件;以及
所述连接件包括:成对的配合突出部,所述成对的配合突出部各自与并置的电磁接触器的相邻的附连孔配合;以及被锁定部,所述被锁定部由所述锁定部锁定,
插于所述相邻的电磁接触器之间并通过与所述成对的配合突出部协作而用作保持部的保持突出部形成于所述连接件的所述成对的配合突出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至少包括:附连板部,所述附连板部在一个表面上形成有所述成对的配合突出部;成对的侧板部,所述成对的侧板部形成于所述附连板部的另一表面上;前板部,所述前板部连接所述成对的侧板部的附连板部侧;以及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从所述前板部的梢端向后弯曲,并且所述被锁定部在所述弯曲部的梢端处突出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的配合突出部中的每个配合突出部形成为C形管状,所述C形管状通过在与所述连接件容纳凹部接触的接触表面侧上对所述配合突出部的圆柱形部开槽而获得,并且,在所述配合突出部的梢端侧的外周缘表面上形成有锥形部。
CN201080045225.9A 2010-01-27 2010-09-13 电磁接触器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8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5215 2010-01-27
JP2010015215A JP5018905B2 (ja) 2010-01-27 2010-01-27 電磁接触器ユニット
PCT/JP2010/005585 WO2011092762A1 (ja) 2010-01-27 2010-09-13 電磁接触器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8007A CN102668007A (zh) 2012-09-12
CN102668007B true CN102668007B (zh) 2015-08-19

Family

ID=4431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522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8007B (zh) 2010-01-27 2010-09-13 电磁接触器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36702B2 (zh)
EP (1) EP2530697B1 (zh)
JP (1) JP5018905B2 (zh)
CN (1) CN102668007B (zh)
WO (1) WO20110927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6920B2 (ja) * 2010-03-26 2014-06-18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可逆形電磁接触器
JP5933519B2 (ja) * 2013-12-26 2016-06-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収納用の筐体
CN104377061B (zh) * 2014-09-15 2016-08-24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逆接触器的机械联锁模块结构
JP6045763B1 (ja) 2015-09-29 2016-1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CN106558452A (zh) * 2015-09-30 2017-04-05 明光市和诚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接触器安装下盖
DE102016125382A1 (de) 2016-12-22 2018-06-28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Modulare Schaltschützanordnung
JP7314807B2 (ja) * 2020-01-21 2023-07-26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42179A1 (de) * 1991-12-20 1993-06-24 Licentia Gmbh Mechanische verriegelungseinrichtung
DE19548480C1 (de) * 1995-12-22 1997-05-22 Siemens Ag Schaltgeräteeinheit
CN201004533Y (zh) * 2006-12-29 2008-01-09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互锁式接触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77331A (en) * 1960-10-29 1965-04-06 Tate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 Electromagnetic switch
JPS4831564U (zh) * 1971-08-23 1973-04-17
JPS4831564A (zh) 1971-08-26 1973-04-25
US4270035A (en) * 1979-07-16 1981-05-26 Heinemann Electric Company Snap on mounting clip for circuit breakers
IT8436106V0 (it) 1983-10-08 1984-09-28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Gabbia per cuscinetti a sfere, in special modo gabbia in materiale plastico per cuscinetti a quattro punti
JPS6098219U (ja) * 1983-12-09 1985-07-0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の相互鎖錠装置
JPH01112512A (ja) 1987-10-27 1989-05-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薄膜磁気ヘッドの電極形成方法
DE8714499U1 (de) * 1987-10-30 1988-01-21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Verriegelungsbaustein für zwei Schaltgeräte, vorzugsweise Schütze
JPH01112512U (zh) * 1988-01-26 1989-07-28
JP2641730B2 (ja) * 1988-03-28 1997-08-20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可逆型電磁接触器の連結装置
CN101246791B (zh) * 2007-02-12 2011-04-13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机械互锁装置的低压电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42179A1 (de) * 1991-12-20 1993-06-24 Licentia Gmbh Mechanische verriegelungseinrichtung
DE19548480C1 (de) * 1995-12-22 1997-05-22 Siemens Ag Schaltgeräteeinheit
CN201004533Y (zh) * 2006-12-29 2008-01-09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互锁式接触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30697B1 (en) 2016-12-21
US8436702B2 (en) 2013-05-07
US20120249271A1 (en) 2012-10-04
JP5018905B2 (ja) 2012-09-05
EP2530697A4 (en) 2014-05-21
WO2011092762A1 (ja) 2011-08-04
EP2530697A1 (en) 2012-12-05
CN102668007A (zh) 2012-09-12
JP2011154866A (ja) 201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8007B (zh) 电磁接触器单元
US6261109B1 (en) Fastener for all-purpose power supply sockets
EP2812950B1 (en) Modular terminal block
KR100333935B1 (ko) 전자접촉기
CN105229866B (zh) 带有插座载体的连接器组件
US986730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inforced rib stiffener
JPS635868B2 (zh)
EP0626712B1 (en) A coupling device between two modular electric apparatus
JP6138560B2 (ja) 電子部品の組付構造及び電気接続箱
US6140896A (en) Electro-mechanical reversing contactor with a single, common base
EP2924815A1 (en) Mounting interface for electrical module and corresponding electrical device
GB2318694A (en) A switch for connection to a bus bar
JP2011234588A (ja) 電気接続箱の組立構造
US2010021014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658445B2 (ja) 短絡電気コネクタ
KR20160092282A (ko) 컨벤셔널 타입 박스의 프런트 티피에이 조립구조
JP2002305828A (ja) 電気接続箱と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との固定構造
EP1263008B1 (en) Switch device
US5099095A (en) Lever switch device
KR200471780Y1 (ko) 차량용 스위치 장치
JP2571488Y2 (ja) 電気接続箱
WO2015129149A1 (ja) 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及び壁スイッチ
JP3835192B2 (ja) リード線接続構造
SK278792B6 (sk) Radiaca páka na radenie pod volantom motorových vo
JP5568981B2 (ja) 端子組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