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7180A - 用于生产环形同轴多股胎缘帘线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环形同轴多股胎缘帘线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27180A CN101027180A CN 200580030665 CN200580030665A CN101027180A CN 101027180 A CN101027180 A CN 101027180A CN 200580030665 CN200580030665 CN 200580030665 CN 200580030665 A CN200580030665 A CN 200580030665A CN 101027180 A CN101027180 A CN 1010271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nular core
- spool
- steel wire
- coiling
- coiling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生产环形同轴多股胎缘帘线的系统,其中可确保快速的卷绕操作、良好的卷绕性能和良好的成形性能,不会在胎缘帘线(2)的布置中造成扰动。卷轴(21)形成为在预定位置处横向地在环形芯部(1)的芯部表面上往复移动,环形芯部(1)形成为围绕支点,即成为胎缘帘线(2)的卷绕点的夹具单元(13),执行钟摆运动。由于卷轴(21)到胎缘帘线(2)的卷绕点的距离基本上保持不变,所以从卷轴(21)馈送出的胎缘帘线(2)在卷绕时不会松弛并且会在不变的张力下围绕环形芯部(1)卷绕。在用于通过以盒式方式相对于环形芯部移动卷轴而围绕环形芯部卷绕胎缘帘线的系统中,通过在卷轴接近环形芯部时相反地转动卷轴而防止胎缘帘线松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嵌入充气轮胎胎缘中的胎缘帘线的方法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包括环形芯部和通过围绕环形芯部卷绕一卷绕钢丝而形成的护层或多个护层的环形同心胎缘帘线。
背景技术
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用于多种汽车轮胎中。典型的环形同心胎缘帘线如图17(a)和17(b)所示。如图所示,该胎缘帘线包括环形芯部1和护层,该护层通过在由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和外部的位置处、重复地使卷绕钢丝穿过环形芯部的平面、将卷绕钢丝2围绕环形芯部1卷绕而形成。
下述用于形成这种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方法已经公知。在专利文件1公开的方法中,胎缘帘线使用一卷绕钢丝形成,该卷绕钢丝易于弯卷成直径大于环形芯部直径二倍的圆。由此形成的胎缘帘线的刚度足够大,因此可改善使用这种胎缘帘线的轮胎的握持、转动能力以及响应。
在专利文件2公开的方法中,如图18所示,卷绕钢丝的前端采用卡具临时固紧至环形芯部1,环形芯部1沿圆周方向旋转,同时围绕环形芯部1旋转卷轴3,从而成螺旋形地围绕环形芯部卷绕该卷绕钢丝。在旋转卷轴1与卡具干涉之前,该卡具被移走。然后,卷轴连续地旋转。在该方法中,可沿S和Z方向交替地卷绕该卷绕钢丝以形成多层。因此,可防止卷绕钢丝2的缠结和扭卷,由此大大地改善卷绕钢丝的生产率和质量。
在形成专利文献3公开的胎缘帘线的方法中,卷绕钢丝的前端没有固定至环形芯部,而是与该环形芯部缠结,或者临时地固紧至环形芯部,从而使该卷绕钢丝可自由地旋转,通过沿卷轴平面弯折而将其上卷绕有卷绕钢丝的卷轴移动为小于环形芯部直径的直径,并且同时垂直地和转动地移动该环形芯部,卷绕钢丝由于钢丝的弯折应力而围绕环形芯部缠结,同时消除扭卷应力。
在专利文献4公开的方法中,如图20所示,其上缠绕有卷绕钢丝的卷轴3固定在预定位置,用于沿圆周旋转环形芯部1的驱动单元4沿直线在卷轴3位于由环形芯部1限定的圆的外部这一位置(由图20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与卷轴3位于由环形芯部1限定的圆的内部这一位置(由图20中的虚线所示的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由于卷轴3位于由环形芯部1限定的圆的内部和外部,该卷轴3被传送从而移动跨过环形芯部的平面,由此围绕环形芯部1卷绕从卷轴3退绕的卷绕钢丝。
专利文件1:JP专利文献3499261
专利文件2:JP专利文献2001-47169
专利文件3:JP专利文献2004-98640
专利文件4:WO2004/018187A1(图13)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于胎缘帘线来说,成形稳定性是最重要的质量特性。在这一方面,通过上述专利文件中公开的任一方法形成的胎缘帘线具有下述问题。
在专利文件1公开的方法中,为了增加使用由这种方法形成的胎缘帘线的轮胎的刚度,围绕环形芯部卷绕易于弯卷成直径大于环形芯部直径二倍的圆的卷绕钢丝。自动地围绕环形芯部卷绕这种卷绕钢丝是困难的。因此成本很高。由于卷绕钢丝易于弯卷成具有大直径的圆,所以手工卷绕这一钢丝是麻烦的。同样,由于卷绕钢丝易于弯卷成圆形,所以当被拉出时阻力较大,这会增加当卷绕钢丝围绕环形芯部卷绕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此外,虽然卷绕钢丝在卷绕到卷轴上之后才卷绕围绕环形芯部,所以有必要保持将预定的张力施加至卷绕钢丝,从而防止卷绕钢丝的松开。但是太多的张力会导致环形芯部张紧并且难于卷绕该卷绕钢丝。
在专利文件2公开的方法中,因为卷绕钢丝采用卡具临时地固紧至环形芯部,并且卷轴在沿周向旋转环形芯部的同时围绕环形芯部旋转,所以卷绕钢丝的卷绕角易于产生明显地波动。同样,环形芯部和卷绕钢丝以浪费的方式移动,并且设备本身大且笨重。
同样,在专利文件2公开的方法中,由于卷轴3如图18所示围绕环形芯部1旋转,所以在卷绕钢丝围绕环形芯部卷绕的同时卷绕钢丝2与环形芯部1平面之间的角βs从0度(图19(a))改变至大约50度(图19(b))。一般地,市场上出售的轮胎中使用的胎缘帘线在摩托车轮胎的1+m扭卷构造中具有3.5至5.5度的扭卷角β,在载客汽车和小卡车的1+m+n扭卷构造中具有大约7度的扭卷角β。因此,在专利文件2的方法中,由于角βs与扭卷角β相比非常大,所以卷绕钢丝2易于不太均匀地围绕环形芯部布置。因此,卷绕钢丝的可成形性较差。
在专利文件2公开的方法中,卷轴3围绕环形芯部1旋转,由于卷轴3沿着圆形路径移动,所以其移动距离较长并且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围绕环形芯部卷绕该卷绕钢丝。由于在卷绕钢丝围绕环形芯部卷绕的同时将均匀的拉力施加至卷绕钢丝2,所以环形芯部易于沿周向方向被拉动。因此,卷绕钢丝无法高效地并且顺利地围绕环形芯部卷绕。
在专利文件3公开的方法中,水平定位的环形芯部进行复杂的运动,使得角βs如专利文件2的方法那样易于猛烈地波动。因此,卷绕钢丝无法稳定地围绕环形芯部卷绕。在卷轴的水平移动之间,需要时间间隔,从而使围绕环形芯部卷绕该卷绕钢丝需要花费两倍的时间。为了改善卷绕特性,有必要在围绕环形芯部卷绕该卷绕钢丝时将环形芯部的移动限制为最小值。尤其,由于将环形芯部沿重力方向放置并且沿重力方向垂直移动,而且其上卷绕该卷绕钢丝的卷轴断续地移动,所以卷绕特性较差。
在专利文件4公开的方法中,如图20所示,在卷轴3固定的情况下,驱动单元4本身线性地在卷轴3位于由环形芯部1限定的圆的内部这一位置与圆外部的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使得环形芯部1朝向和离开卷轴3进行移动。当环形芯部1朝向卷轴3移动时,卷绕钢丝2沿松开的方向被推动。相反地,在环形芯部1移动离开卷轴3时,卷绕钢丝2被拉动。因此,随着环形芯部1的移动,卷绕钢丝开始围绕环形芯部1卷绕的卷绕开始点明显地移动,因此难于围绕环形芯部卷绕该卷绕钢丝以使其布置得均匀和平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方法和设备,由此可围绕环形芯部快速地、高效地和平坦地卷绕该卷绕钢丝。
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方法,其中,环形芯部沿周向旋转,其上卷绕有卷绕钢丝的卷轴跨过所述环形芯部平面重复地进行往复移动,同时所述卷轴处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和外部,由此从所述卷轴退绕所述卷绕钢丝,并且连续地和成螺旋形地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由此退绕的卷绕钢丝,从而形成一护层或多个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跨过所述环形芯部的平面往复移动,使得所述卷绕钢丝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之间形成的角βS不会超过29度。
由于卷轴移动跨过环形芯部平面以使得上述限定的角βS不会超过29度,所以卷绕钢丝可高效并且均匀地围绕环形芯部卷绕。
本发明提供两种布置结构,用于限制所述角角βS不会超过29度。
第一布置结构是摆动式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环形芯部关于所述卷绕钢丝开始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的卷绕开始点、在所述卷轴处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卷轴处于所述圆的外部的第二位置之间重复地进行摆动。通过在第一和第二位置处移动卷轴跨过环形芯部平面,可最小化卷轴跨过环形芯部平面移动的距离,因此最小化当成螺旋形地围绕环形芯部卷绕该卷绕钢丝时的上述角βS。
通过围绕卷绕开始点摆动环形芯部,卷轴与卷绕开始点之间的距离保持基本上不变。因此,可在围绕环形芯部卷绕该卷绕钢丝的同时向卷绕钢丝施加不变的张力,同时防止卷绕钢丝松弛。该卷绕钢丝因此可均匀地围绕环形芯部卷绕。
在第二布置结构种中,卷轴以伸长盒状的方式移动,其中心轴线处于环形芯部平面上。具体地说,所述卷轴朝向所述卷绕开始点平行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进行移动,垂直于所述平面移动,平行于所述平面移动离开所述卷绕开始点,并且垂直于所述平面移动。采用这种结构,可最小化卷轴距离环形芯部平面的最大距离,由此最小化上述角βS。
在该布置结构中,齿条设置的位置使得所述卷轴的上部在所述齿条朝向所述环形芯部的卷绕开始点移动时沿所述齿条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卷轴背部上从而与所述卷轴啮合,由此沿与所述卷绕钢丝随着所述卷轴接近所述环形芯部从所述卷轴退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卷轴。采用这种结构,当卷轴接近环形芯部时,卷绕钢丝不会松弛,使得卷绕钢丝可围绕环形芯部卷绕而不弯曲。因此改善了钢丝的可成形度。在该布置结构中,卷轴以盒状方式移动,在卷轴接近卷绕开始点时该卷轴以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防止卷绕钢丝的松弛。这样就不需要将卷绕钢丝预先以小于卷轴直径的线圈直径缠绕在卷轴上以在卷轴上产生强弹回。也就是,即使卷绕钢丝的初始线圈直径较大,卷绕钢丝也不会在卷轴中缠结,从而可通过增加卷绕钢丝缠绕在卷轴上的量而减小该设备的待机时间。同样,通过增加缠绕在卷轴上的卷绕钢丝的初始线圈直径的上限,可增加对胎缘帘线的平面内变形的抵抗力。
在上述两种类型中,在所述卷绕钢丝围绕所述环形芯部成螺旋形地卷绕之前,从所述卷轴退绕的所述卷绕钢丝的引导端借助未硫化或半硫化橡胶片临时地固紧至所述环形芯部。因为未硫化橡胶的材料与轮胎橡胶的材料相同,所以不需要在稍后的步骤中将其移去。
为了在成螺旋形地围绕环形芯部卷绕时防止卷绕钢丝的鼓起并且有效地分散卷绕钢丝的刚度,缠绕在所述卷轴上的卷绕钢丝的线圈直径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下述公式:
0.90DR≤DSO≤3.3DR
或者
0.55DC≤DSO≤2.0DC
其中,DR是所述卷轴的外直径,DSO是缠绕在所述卷轴上的卷绕钢丝的初始线圈直径,DC是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直径。
为了允许卷绕钢丝在成螺旋形地围绕环形芯部卷绕时稍微松开,由此防止卷绕钢丝的鼓起,卷轴优选可旋转地容纳在包括圆柱外壁的盒中,该圆柱的直径稍微大于所述卷轴的外直径,宽度对应于所述卷轴的内宽度,并且形成一孔,所述卷绕钢丝穿过该孔从所述盒拉出。
用于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摆动式钢丝形成设备,包括用于沿周向旋转环形芯部的驱动单元,用于将卷绕在卷轴上的卷绕钢丝供给至用于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所述卷绕钢丝的卷绕台的固定供给单元,用于关于所述卷绕台沿着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卷绕开始点摆动所述环形芯部的摆动单元,以及在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两侧上、与所述环形芯部间隔隔开的彼此相对设置的卷轴传送机构,所述供给单元包括所述卷轴,所述摆动单元在所述卷轴处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卷轴处于所述圆的外部的第二位置之间关于所述卷绕开始点摆动所述环形芯部,所述卷轴在固定位置处跨过环形芯部平面进行移动。
该驱动单元包括两个压辊,用于稳定地旋转环形芯部同时不进行滑动,以及夹具单元,该单元设置得更加接近供给单元,用于定位卷绕开始点,同时保持卷绕开始点的完整外周并且防止侧向跑出。
用于通过以盒状方式移动卷轴而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设备包括用于沿周向旋转环形芯部的驱动单元;用于将卷绕在卷轴上的卷绕钢丝供给至用于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所述卷绕钢丝的卷绕台的供给单元,所述供给单元包括所述卷轴;用于移动所述卷轴的滑动单元,所进行的移动平行于所述环形芯部、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外部并且处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一侧上的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圆的内部的第二位置,将所述卷轴跨过并且垂直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以仅足以移动跨过环形芯部平面的短距离移动至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另一侧上的第三位置(卷绕钢丝已经围绕环形芯部卷绕半转到达这一点),将所述卷轴平行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移动至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外部的第四位置,并且将所述卷轴跨过并且垂直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移动至第一位置(卷绕钢丝已经围绕环形芯部卷绕全转到达这一点);以及防止所述卷绕钢丝松开的机构,所述机构包括齿条,所述齿条的位置使得所述卷轴的上部在所述卷轴朝向所述环形芯部的卷绕开始点移动时沿所述齿条移动,以及设置在所述卷轴背部从而与所述卷轴啮合的齿轮,由此沿与所述卷绕钢丝随着所述卷轴接近所述环形芯部从所述卷轴退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卷轴,由此防止卷绕钢丝的松弛。
在该布置结构中,卷轴以盒状方式移动,当卷轴围绕环形芯部朝向卷绕钢丝的卷绕开始点移动时,卷轴以相反方向转动,从而防止卷绕钢丝的松弛。
本发明的优势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围绕环形芯部快速地、顺利地并且高效地卷绕该卷绕钢丝并且容易地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该胎缘帘线的卷绕钢丝以足够的均一性围绕环形芯部卷绕。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根据本发明的摇摆式帘线形成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设备的正视图,以实线示出在环形芯部的摇摆移动的一端处、卷轴处于由环形芯部限定的圆形的外部的状态,以虚线示出在环形芯部的摇摆移动的另一端处、卷轴处于由环形芯部限定的圆形的内部的状态。
图3是图1的设备的正视图,与图2相反,以实线示出在环形芯部的摇摆移动的一端处、卷轴处于由环形芯部限定的圆形的内部的状态,以虚线示出在环形芯部的摇摆移动的另一端处、卷轴处于由环形芯部限定的圆形的外部的状态。
图4是图1的设备的平面图,示出环形芯部处于由图2中的实线示出的位置的状态。
图5是图1的设备的侧视图,示出环形芯部处于由图2中的实线示出的位置的状态。
图6是卷轴传送机构的垂直剖面侧视图,该机构设置在环形芯部的平面的两侧上从而以足够的距离相互隔开,以不与环形芯部的摆动移动干涉。
图7(a)、7(b)和7(c)是在摇摆式帘线形成设备中的驱动单元的不同夹具单元的侧视图。
图8(a)至8(d)是根据本发明的摇摆式帘线形成装置的卷轴的示意性平面图,示出当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时卷轴如何移动。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帘线形成设备的正视图,属于卷轴以类似盒子的方式移动的类型。
图10是图9的设备的局部正视图,示出包括齿条和齿轮的用于防止卷绕钢丝松开的机构。
图11是图9的设备的平面图。
图12是图9的设备的侧视图,示出卷轴传送机构。
图13是图9的设备的局部垂直剖面的侧视图,示出卷轴传送机构的详细结构。
图14(a)、14(b)和14(c)是在帘线形成设备中的驱动单元的不同夹具单元的侧视图,属于卷轴以类似盒子的方式移动的类型。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帘线形成设备的卷轴的示意性正视图,属于卷轴以类似盒子的方式移动以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类型,示出卷轴如何移动。
图16(a)至16(d)是根据本发明的帘线形成设备的卷轴的示意性平面图,属于卷轴以类似盒子的方式移动的类型,示出当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时卷轴如何移动。
图17(a)示出整个环形同心胎缘帘线,图17(b)是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8是卷轴的示意性正视图,示出当形成传统环形同心胎缘帘线时线圈架的移动。
图19(a)和19(b)是线圈架的示意性平面图,示出当形成传统环形同心胎缘帘线时卷轴的移动。
图20是用于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另一传统帘线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环形芯部
2 卷绕钢丝
3 卷轴
4 驱动单元
10 驱动单元
11 保持件臂部
12a、12b 压轮
13 夹具单元
13a、13b 托辊
14 台座
20 供给单元
21 卷轴
22 盒台座
23 盒
23a 钢丝供给孔
24 导向杆
25 气缸
26 杆
27 推动板
30 枢转机构
31 旋转盘
32 曲柄轴
101 环形芯部
102 卷绕钢丝
104 夹具单元
110 驱动单元
104a、104b 托辊
111a、111b 压辊
120 供给单元
121 卷轴
122 盒
122a 钢丝供给孔
130 滑动单元
131 滑动台
132 盒台座
133 导向杆
134 曲轴机构
135 气缸
136 轨道
137 驱动马达
138a 杆
140 齿条
141 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8示出实现本发明的摇摆式帘线形成设备。
所示的帘线形成设备包括用于沿周向方向转动环形芯部1的驱动单元10,和用于将卷绕在卷轴21上的卷绕钢丝2馈送至环形芯部1的供给单元20。
用于卷绕钢丝2的供给单元20是固定的。
驱动单元10包括弓形保持件臂部11、安装在臂部11上并且连接至驱动马达的两个压辊12a和12b,用于沿环形芯部1的周向方向旋转该环形芯部。
臂部11还承载夹具单元13,该单元相对于环形芯部1的旋转方向位于压辊12a和12b的后面,并且环绕环形芯部1。卷绕钢丝2在围绕环形芯部1卷绕之前被馈送至夹具单元13。夹具单元13包括两个托辊13a和13b并且检测环形芯部1的侧向跑出,由此允许环形芯部1沿其周向方向稳定地旋转并且同样定位卷绕钢丝2围绕环形芯部1卷绕的卷绕开始点。在该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环形芯部1的侧向跑出,环形芯部1垂直定位。
包括两个托辊13a和13b的夹具单元13只需要防止环形芯部1的侧向跑出,从而环绕环形芯部1,由此保持芯部的稳定周向旋转,即使当帘线直径增加至最终直径也可,并且可固定卷绕钢丝2的卷绕开始点。因此,每个托辊13a、13b的凹槽的剖面形状没有具体地限定。例如,托辊13a和13b的凹槽可具有如图7(a)所示的U形剖面,如图7(b)所示的弧形剖面以及如图7(c)所示的V形剖面。
臂部11枢转安装在台座14上从而通过包括旋转盘31和曲柄轴32的枢转机构30围绕具有夹具单元13的点类似钟摆地枢转。
环形芯部1支承在臂部11上从而在臂部11的钟摆运动的每个循环的一个极端部处,卷轴21位于由芯部1限定的圆的外部,如图2中的实线所示,并且在臂部11的钟摆运动的每个循环的另一极端部处,卷轴21位于由芯部1限定的圆的内部,如图3的实线所示。
供给单元20包括一对相对的前和后水平盒台座22,这两个台座与环形芯部1充分地隔开,从而不会与芯部1的钟摆运动干涉。盒台座22在其自由端承载卷轴传送机构。
供给单元20还包括其上缠绕有卷绕钢丝2的卷轴21,以及包括圆柱外壁的盒23,其直径略微大于卷轴21的外直径,宽度至少等于卷轴21的内宽度。卷轴21可旋转地安装在该盒中从而覆盖缠绕在其上的卷绕钢丝2的整个表面。卷轴21和盒23形成卡盘。盒的圆柱外壁形成有钢丝馈送孔23a,卷绕钢丝2通过该孔从该盒拉出并且馈送至夹具单元13,作为卷绕钢丝2围绕环形芯部1的卷绕开始点。卷绕钢丝2卷绕在卷轴21上并形成预定线圈直径并且设定在供给单元20的盒23中。
在盒台座22的自由端处,导向杆24彼此相对地设置。盒23可装配在盒台座22的任一个上的导向杆24上,并且可借助传送机构传送至盒台座22的另一个上的导向杆24。如图5和6所示,传送机构包括适于由气缸25伸出和缩回的杆26,和安装在各个杆26的自由端上用于推动盒23的中心的推板27。通过采用任何一个推板27推动盒23的中心,盒23可传送至一侧与另一侧上的导向杆24之间。
优选地,为了实现高可靠性,在开始卷绕之前,卷绕钢丝2的引导端使用例如未硫化橡胶片或粘合带采用手工方式临时固紧至环形芯部1。由于未硫化橡胶片属于与形成轮胎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所以不必要在后来移去这种橡胶片。当卷绕钢丝2的引导端临时固紧至环形芯部1时,环形芯部1沿周向方向旋转。同时,为了将卷绕钢丝2从卷绕钢丝2的卷轴21处于环形芯部1的平面的右手侧上并且卷轴21如图2的实线所示处于由环形芯部1限定的圆的外部的状态下、卷绕为字母S的形状,环形芯部1围绕夹具单元13摆动直到卷轴21处于如图3中的实线所示的由环形芯部1限定的圆形内部。在这种状态下,安装在右手侧上的盒台座22上的气缸25被激活从而垂直于环形芯部1的平面移动卷轴21,以将盒23传送至另一盒台座25的导向杆24。卷绕钢丝2因此围绕环形芯部1卷绕半转。然后,从卷轴21处于如图3中的实线所示的由环形芯部1限定的圆的内部的状态开始,环形芯部1围绕夹具单元13摆动直到图2中的实线所示的卷轴21离开由芯部1限定的圆。卷轴21目前处于由芯部1限定的圆的外部,盒23以及因此卷轴21通过激活左手盒台座22上的气缸25而垂直于环形芯部的平面移动。卷绕钢丝2因此围绕环形芯部卷绕完整的一周。
由于卷轴21跨过环形芯部1的平面往复移动并且环形芯部1围绕用作卷绕钢丝2的卷绕开始点的夹具单元13摆动,所以卷轴21与卷绕钢丝2的卷绕开始点之间的距离基本上保持不变。因此,卷绕钢丝2当从卷轴21退绕下来时可不松开地在不变张力下围绕环形芯部1卷绕。
如果卷绕钢丝2在围绕芯部1卷绕之前从卷轴退绕下来时松开,那么有必要围绕卷轴21在盒23中设置空间从而对钢丝2重新施加张力。该空间会减小可围绕在卷轴21上的卷绕钢丝2的量。但是,根据本发明,由于卷绕钢丝2可在最不可能松的情况下在不变张力下从卷轴21退绕,所以没有必要在盒23与卷轴21之间设置允许卷轴弹回的空间,由此对钢丝2重新施加张力。因此,与设置有这种空间的情况相比,可在盒23中缠绕更大量的卷绕钢丝2。根据本发明,由于更大量的卷绕钢丝可缠绕在卷轴21上,所以可减小更换卷轴21的频率。这又减小了整个设备的待机时间。
同样,由于卷轴2与卷绕钢丝2围绕环形芯部1的卷绕开始点之间的距离被保持为基本上不变,所以卷绕钢丝2在从卷轴21上退绕时不会变松。因此,不必要由于卷轴的弹回而调整卷绕钢丝2的线圈直径。但是,有必要调整卷绕钢丝2的初始线圈直径,从而在卷绕钢丝2的线圈直径仍然较大时在钢丝螺旋地围绕环形芯部1卷绕时有效地分散卷绕钢丝2的刚度。具体地说,缠绕在卷轴21上的卷绕钢丝2的初始线圈直径优选地满足下述方程:
0.90DR≤DSO≤3.3DR或者
0.55DC≤DSO≤2.0DC
其中DR是卷轴的外径,DSO是缠绕在卷轴上的卷绕钢丝的初始线圈直径,以及DC是由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直径。
图8(a)至8(d)示出其上缠绕有卷绕钢丝的卷轴21和摇摆环形芯部1如何彼此相对地移动。
尤其地,从图8(a)中的卷轴21处于由环形芯部1限定的圆的外部的位置,环形芯部1摆动至图8(b)中的卷轴21处于由环形芯部1限定的圆的内部的位置。然后,从图8(b)中的位置,卷轴21跨过环形芯部1的平面移动至该平面的另一侧,如图8(c)所示。当卷轴21处于如图8(c)所示的平面的另一侧时,环形芯部1摆动直到卷轴处于由芯部1限定的圆的外部,如图8(d)所示。卷轴21然后跨过环形芯部1的平面移动返回至其初始位置(图8(a)的位置)。这一周期重复。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如图8(a)→(b)→(c)→(d)→(a)相对于卷轴摇摆环形芯部1,在将卷轴21跨过环形芯部1的平面如图8(b)→(c)和(d)→(a)进行移动的同时,卷绕钢丝2可围绕环形芯部1卷绕。
卷轴21跨过环形芯部1的平面的移动距离应该为最小值,当移动距离大于该最小值时,卷轴1可完全地跨过该平面从该平面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更具体地说,当卷绕钢丝2围绕芯部1时,卷绕钢丝2相对于环形芯部1的平面的角度βS不应该超过29度。如果该值超过29度,那么该角和扭角之间的差值将变大,从而难于以均匀的间距围绕环形芯部1卷绕该钢丝2。
在该实施例中,卷绕钢丝2沿S方向围绕环形芯部1卷绕一层。但是也可以围绕该芯部卷绕两或三层。为了沿Z方向将卷绕钢丝2围绕中心芯部1卷绕两层,只需要以相反的顺序跨过环形芯部1的平面移动卷轴21,即图8(d)→(c)→(b)→(a)→(d),调整台座14的水平位置和夹具单元13的垂直位置,并且将带有U形凹槽的托辊更换为新的并且调整它们的垂直位置。卷绕钢丝2可采用与围绕该芯部卷绕一层或两层相同的方式围绕该芯部1卷绕三或四层。
使用这种摇摆类型的钢丝形成设备,胎缘帘线样本已在不同的条件下通过将卷绕钢丝围绕该环形芯部卷绕一层或两层进行制备。对于每组样本,确定了弯曲度和可成形度。已经发现,卷绕钢丝与环形芯部平面之间的角βS对于上述二者属性具有最大的影响,并且卷绕钢丝的张力和卷绕钢丝的初始线圈直径对于上述二者属性具有第二大的影响。对于这些属性的测量结果示出于表1中。
在现有技术中,胎缘帘线样本采用图20所示的方式制备,其中的环形芯部1沿直线往复移动,从而朝向和离开承载卷绕钢丝2的固定卷轴3移动。采用这种方式,当环形芯部1靠近卷轴3时,卷绕钢丝松开。
表1中的弯曲度和可成形度如下确定:
(1)弯曲度
每个帘线样本放置在例如压板的平整平面上,平整平面与每个帘线样本之间存在的最大间隙采用标尺测量。每组样本包括20个帘线样本。
表1中的符号的含义如下:
◎:每组中不少于11个样本具有等于或者小于0.5mm的最大间隙,20个样本中的最大间隙没有超过1.0mm的。
○:少于11个样本具有等于或者小于0.5mm的最大间隙,不少于11个样本具有等于或者小于1.0mm的最大间隙。
△:少于11个样本具有等于或者小于1.0mm的最大间隙,不少于11个样本具有等于或者小于1.5mm的最大间隙。
X:少于11个样本具有等于或者小于1.5mm的最大间隙。
(2)可成形度
可视地检测卷绕钢丝如何均匀地围绕环形芯部或者卷绕钢丝的中间层布置。每组样本包括20个帘线样本。
表1中的符号含义如下:
◎:在所有的20个样本中,卷绕钢丝足够均匀地围绕该芯部布置。
○:卷绕钢丝以足够的均匀度布置的样本的数量不少于18。
△:卷绕钢丝以足够的均匀度布置的样本的数量不少于10并且少于18。
X:卷绕钢丝以足够的均匀度布置的样本的数量少于10。
(3)围绕环形芯部卷绕的卷绕钢丝的量的指标
胎缘帘线样本通过传统方法形成,其中卷绕钢丝围绕环形芯部卷绕,同时沿直线使环形芯部朝向和离开承载卷绕钢丝的卷轴移动,使得卷轴与卷绕开始点之间的距离改变,以及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形成。卷绕钢丝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围绕环形芯部卷绕的量是通过以卷绕钢丝(其为100)采用传统方法围绕环形芯部卷绕的量为基础的指标表示的。
表1
卷绕钢丝的卷绕方法 | 评价项目 | |||||||||
帘线No. | 胎缘帘线结构 | 卷轴和卷绕开始点之间的可变距离(传统) | 卷轴和卷绕开始点之间的固定距离(本发明) | 最终产品的扭卷角β(°) | 卷绕钢丝和环形芯部平面之间的最大角βs(°) | 卷绕钢丝的第一线圈直径比(DSO/DR) | 卷绕钢丝的第二线圈直径比(DSO/DC) | 帘线的弯曲度 | 帘线的成形度 | 缠绕在卷轴上的卷绕钢丝的量的指标 |
1 | 1×1.5+(6)×1.4 | ○ | 3.4 | 50 | 3.40 | 2.06 | × | × | 100 | |
2 | 1×1.5+(6)×1.4 | ○ | 3.4 | 50 | 3.47 | 2.10 | × | × | 190 | |
3 | 1×1.5+(6)×1.4 | ○ | 3.4 | 35 | 2.00 | 1.21 | △ | × | 100 | |
4 | 1×1.5+(6)×1.4 | ○ | 3.4 | 35 | 2.45 | 1.48 | △ | × | 190 | |
5 | 1×1.5+(6)×1.4 | ○ | 3.4 | 30 | 1.74 | 1.05 | △ | △ | 100 | |
6 | 1×1.5+(6)×1.4 | ○ | 3.4 | 30 | 2.04 | 1.23 | △ | △ | 190 | |
7 | 1×1.5+(6)×1.4 | ○ | 3.4 | 28 | 1.89 | 1.14 | ○ | ○ | 100 | |
8 | 1×1.5+(6)×1.4 | ○ | 3.4 | 28 | 2.04 | 1.23 | ○ | ○ | 190 |
9 | 1×1.5+(6)×1.4 | ○ | 3.4 | 22 | 0.83 | 0.50 | △ | ○ | 100 | |
10 | 1×1.5+(6)×1.4 | ○ | 3.4 | 22 | 0.87 | 0.53 | △ | ○ | 190 | |
11 | 1×1.5+(6)×1.4 | ○ | 3.4 | 22 | 0.98 | 0.59 | ○ | ◎ | 100 | |
12 | 1×1.5+(6)×1.4 | ○ | 3.4 | 22 | 1.06 | 0.64 | ○ | ○ | 190 | |
13 | 1×1.5+(6)×1.4 | ○ | 3.4 | 18 | 1.70 | 1.03 | ◎ | ◎ | 100 | |
14 | 1×1.5+(6)×1.4 | ○ | 3.4 | 18 | 1.81 | 1.10 | ◎ | ◎ | 190 | |
15 | 1×1.8+(7+13)×1.4 | ○ | 5.8 | 35 | 3.31 | 2.04 | × | × | 100 | |
16 | 1×1.8+(7+13)×1.4 | ○ | 5.8 | 35 | 3.34 | 2.06 | × | × | 180 | |
17 | 1×1.8+(7+13)×1.4 | ○ | 5.8 | 30 | 2.10 | 1.29 | △ | △ | 100 | |
18 | 1×1.8+(7+13)×1.4 | ○ | 5.8 | 30 | 2.28 | 1.40 | △ | △ | 180 | |
19 | 1×1.8+(7+13)×1.4 | ○ | 5.8 | 28 | 1.45 | 0.89 | ○ | ○ | 100 | |
20 | 1×1.8+(7+13)×1.40.89 | ○ | 5.8 | 28 | 1.57 | 0.96 | ○ | ○ | 180 |
21 | 1×10.96.8+(7+13)×1.4 | ○ | 5.8 | 22 | 1.45 | 0.89 | ◎ | ○ | 100 | |
22 | 1×1.8+(7+13)×1.4 | ○ | 5.8 | 22 | 1.57 | 0.96 | ◎ | ○ | 180 | |
23 | 1×1.8+(7+13)×1.4 | ○ | 5.8 | 18 | 0.86 | 0.53 | △ | ◎ | 100 | |
24 | 1×1.8+(7+13)×1.4 | ○ | 5.8 | 18 | 0.92 | 0.57 | ○ | ◎ | 180 | |
25 | 1×1.8+(7+13)×1.4 | ○ | 5.8 | 18 | 1.38 | 0.85 | ◎ | ◎ | 100 | |
26 | 1×1.8+(7+13)×1.4 | ○ | 5.8 | 18 | 1.50 | 0.92 | ◎ | ◎ | 180 |
现在参照图9至1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帘线形成设备。所示的帘线形成设备可通过以类似盒的形式移动卷轴而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同心胎缘帘线。
所示的帘线形成设备包括驱动单元110,该单元具有连接于用于周向旋转环形芯部101的驱动马达的两个压辊111a和111b;卷绕钢丝供给单元120,该单元用于将卷绕在卷轴121上的卷绕钢丝102供给至环形芯部101的卷绕开始点;以及滑动单元130,用于平行于环形芯部101的平面将卷轴121从环形芯部101的外部移动到内部;将卷轴121跨过并且垂直于环形芯部的平面移动至环形芯部的平面的另一侧一段短距离,该距离足以清除环形芯部的平面(由此围绕环形芯部卷绕该卷绕钢丝半周);将卷轴121从环形芯部的内部平行于环形芯部的平面移动至外部;并且将卷轴121跨过并且垂直于环形芯部的平面移动至其初始位置。
滑动单元130包括滑动台131,该滑动台通过曲轴机构134在驱动马达137的作用下沿着平行于环形芯部平面的轨道136往复移动;以及一对安装在滑动台131上的相对的盒台座132,其位置使得在台座132朝向环形芯部移动时环形芯部局部地插入盒台座之间。
卷绕钢丝供给单元120设置在该对盒台座132的顶部。供给单元120包括其上缠绕有卷绕钢丝102的卷轴121;以及盒122,该盒包括圆柱形外壁,该圆柱的直径稍微大于卷轴121的外直径,宽度至少等于卷轴121的内宽度。卷轴121可旋转地安装在盒122中从而覆盖卷绕在其上的卷绕钢丝102的整个表面。卷轴121和盒123形成卡盘。盒122的圆柱外壁形成有孔122a,卷绕钢丝102通过该孔从该盒拉出并且馈送至卷绕钢丝102围绕环形芯部101的卷绕开始点。卷绕钢丝102在卷轴121上缠绕为预定线圈直径并且设定在供给单元120的盒122中。
在该对盒台座132的顶端,导向杆133设置为彼此相对。盒122可装配在任何一个盒台座132上的导向杆133上,并且可借助传送机构传送至盒台座132的另一个上的导向杆133。如图12和13所示,传送机构包括适于由气缸135伸出和缩回的杆138a和安装在各个杆138a的自由端上用于推压盒122的中心的推板138b。通过采用任何一个推板138b推动盒122的中心,盒122可在导向杆133的一侧和另一侧之间进行传送。
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旋转环形芯部101的压辊111a和111b,和位于压辊111a和111b上方并且在卷绕开始点处围绕环形芯部101的夹具单元104,由此定位该卷绕开始点。在该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环形芯部101侧向跑出,环形芯部101在旋转时垂直定位。
包括两个托辊104a和104b的夹具单元104只需要防止环形芯部101的侧向跑出,从而保持芯部101的稳定周向旋转,同时松弛地导向,即使当帘线直径已经增加至最终直径也可,并且固定卷绕钢丝102的卷绕开始点。因此,每个托辊104a、104b的凹槽的剖面形状没有具体地限定。例如,托辊104a和104b的凹槽可具有如图14(a)所示的U形剖面,如图14(b)所示的弧形剖面,或者如图14(c)所示的V形剖面。
齿条140固定至台座114,其位置使得当卷轴121朝向和离开卷绕开始点移动时,其上部沿着齿条140移动。齿轮141安装在具有卷轴121的盒122的背部,从而与齿条140啮合。齿条140和齿轮141之间的传动比确定为使得当卷轴121朝向卷绕开始点移动时,卷轴121沿与卷绕钢丝102退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防止卷绕钢丝102松开。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卷绕钢丝102在卷轴121朝向环形芯部101移动时不会松开,所以不仅卷绕钢丝102的弯曲度和可成形度改善,而且也可明显地增加卷绕钢丝102可卷绕在卷轴121上的量,由此减小该设备的待机时间。
在卷轴121以类似盒子的方式移动的结构中,当卷轴121朝向卷绕钢丝的卷绕开始点移动时,卷轴121相反地转动从而防止卷绕钢丝102的松开。这样就不需要事先通过将卷绕钢丝102卷绕在卷轴121上并使其线圈直径小于卷轴121的外径从而在卷轴121中制造强回弹。也就是,即使卷绕在卷轴上的卷绕钢丝102的初始线圈直径较大,卷绕钢丝102也绝不会在卷轴121中缠结,这样可增加卷绕在卷轴上的卷绕钢丝的线圈直径的上限,由此改善对胎缘帘线的平面内变形的抵抗性。
优选地,对于高可靠性,在开始卷绕之前,卷绕钢丝102的引导端使用例如未硫化橡胶片或粘合带采用手工方式临时固紧至环形芯部101。由于未硫化橡胶片属于与形成轮胎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所以不必要在后来移去这种橡胶片。当卷绕钢丝102的引导端临时固紧至环形芯部101时,环形芯部101沿周向方向旋转。同时,为了将卷绕钢丝102从卷绕钢丝102的卷轴121处于环形芯部101的平面的右手侧上并且卷轴121处于由环形芯部101限定的圆的外部的状态下、卷绕为字母S的形状,卷轴121平行于环形芯部平面朝向环形芯部101移动,同时保持不与环形芯部接触,直到卷轴121完全处于由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在这种状态下,安装在右手侧上的盒台座132上部上的气缸135被激活从而垂直于环形芯部101的平面移动卷轴121,以将盒122传送至另一盒台座132的导向杆133。卷绕钢丝102因此围绕环形芯部101卷绕半转。然后,从该状态开始,卷轴121平行于环形芯部平面从环形芯部的内部移动至环形芯部平面的左手侧上的外部。卷轴21目前处于由芯部1限定的圆的外部,盒122以及因此卷轴121通过激活左手盒台座上的气缸135而垂直于环形芯部的平面移动至其初始位置。卷绕钢丝102因此围绕环形芯部卷绕完整的一周。卷轴121通过设置在该设备下部处的滑动单元130平行于环形芯部的平面移动。
卷轴121因此以伸长的盒状方式移动。卷轴121的这一相当不规则的移动通过同步激活驱动马达137和气缸135而连续地执行。当卷轴121朝向环形芯部101移动时,卷轴121沿与卷绕钢丝退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使得卷绕钢丝不会松开。
其上缠绕有卷绕钢丝102的卷轴121通过滑动单元130往复移动,如图15所示。图16(a)至16(d)示出卷轴121如何移动。
尤其地,从图16(a)中的卷轴121处于由环形芯部101限定的圆的外部的位置,卷轴121朝向环形芯部移动,直到卷轴121完全处于由环形芯部101限定的圆的内部,如图16(b)所示。然后,从图16(b)中的位置,卷轴121跨过环形芯部101的平面移动至该平面的另一侧,如图16(c)所示。当卷轴121处于如图16(c)所示的平面的另一侧时,卷轴121移动离开由环形芯部101限定的圆,如图16(d)所示。卷轴121然后跨过环形芯部1的平面移动返回至其初始位置(图16(a)的位置)。这一周期重复。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如图16(a)→(b)→(c)→(d)→(a)移动卷轴121,卷绕钢丝102可螺旋形地围绕环形芯部101卷绕。更具体地说,从图16(a)的位置到图16(b)的位置,从图16(c)的位置到图16(d)的位置,卷轴121平行于环形芯部101的平面移动,而卷轴121从16(b)的位置垂直于芯部平面移动到图16(c)的位置,从图16(d)的位置到图16(a)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卷绕钢丝2通过以盒状方式移动该卷轴而沿S方向围绕环形芯部1卷绕一层。但是也可以围绕该芯部卷绕两或三层。为了沿Z方向将卷绕钢丝102围绕中心芯部101卷绕两层,只需要以相反的方向以盒状方式移动该卷轴,即图16(d)→(c)→(b)→(a)→(d)的顺序,调整夹具单元104的垂直位置,并且将带有U形凹槽的托辊更换为新的。卷绕钢丝102也可采用与围绕该芯部缠绕一层或两层相同的方式围绕该芯部101卷绕三或四层。
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卷轴以盒状方式移动的帘线形成设备,胎缘帘线样本已在不同的条件下通过将卷绕钢丝围绕该环形芯部卷绕一层或两层进行制备。对于每组样本,确定了弯曲度和可成形度。已经发现,卷绕钢丝与环形芯部平面之间的角βS对于上述二者属性具有最大的影响,并且卷绕钢丝的张力和卷绕钢丝的初始线圈直径对于上述二者属性具有第二大的影响。对于这些属性的测量结果示出于表2中。
第一设备具有下述功能,通过齿条140与齿轮141的啮合而沿与在卷轴121朝向卷绕钢丝102的卷绕开始点移动时卷绕钢丝102退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围绕环形芯部101旋转卷轴121,以使得卷绕钢丝102不会松开。第二设备不具有这种功能。在第一设备中可卷绕在卷轴121上的卷绕钢丝102的量是通过以在第二设备中可卷绕在卷轴上的卷绕钢丝(100)的量为基础的指标示出的。
表2所示的弯曲度和可成形度以与表1相同的方式确定。
具有齿条和齿轮的用于防止卷绕钢丝松弛的机构 | 评价项目 | |||||||||
帘线No. | 胎缘帘线结构 | 否 | 是 | 最终产品的扭卷角β(°) | 卷绕钢丝和环形芯部平面之间的最大角βs(°) | 卷绕钢丝的第一线圈直径比(DSO/DR) | 卷绕钢丝的第二线圈直径比(DSO/DC) | 帘线的弯曲度 | 帘线的成形度 | 缠绕在卷轴上的卷绕钢丝的量的指标 |
27 | 1×1.5+(6)×1.4 | ○ | 3.4 | 50 | 3.40 | 2.06 | × | × | 100 | |
28 | 1×1.5+(6)×1.4 | ○ | 3.4 | 50 | 3.47 | 2.10 | × | × | 160 | |
29 | 1×1.5+(6)×1.4 | ○ | 3.4 | 35 | 2.00 | 1.21 | △ | × | 100 | |
30 | 1×1.5+(6)×1.4 | ○ | 3.4 | 35 | 2.45 | 1.48 | △ | × | 160 | |
31 | 1×1.5+(6)×1.4 | ○ | 3.4 | 30 | 1.74 | 1.05 | △ | △ | 100 | |
32 | 1×1.5+(6)×1.4 | ○ | 3.4 | 30 | 2.04 | 1.23 | △ | △ | 160 | |
33 | 1×1.5+(6)×1.4 | ○ | 3.4 | 28 | 1.89 | 1.14 | ○ | ○ | 100 |
34 | 1×1.5+(6)×1.4 | ○ | 3.4 | 28 | 2.04 | 1.23 | ○ | ○ | 160 | |
35 | 1×1.5+(6)×1.4 | ○ | 3.4 | 22 | 0.83 | 0.50 | △ | ○ | 100 | |
36 | 1×1.5+(6)×1.4 | ○ | 3.4 | 22 | 0.87 | 0.53 | △ | ○ | 160 | |
37 | 1×1.5+(6)×1.4 | ○ | 3.4 | 22 | 1.02 | 0.62 | ○ | ○ | 100 | |
38 | 1×1.5+(6)×1.4 | ○ | 3.4 | 22 | 1.02 | 0.62 | ○ | ◎ | 160 | |
39 | 1×1.5+(6)×1.4 | ○ | 3.4 | 22 | 1.13 | 0.69 | ○ | ○ | 100 | |
40 | 1×1.5+(6)×1.4 | ○ | 3.4 | 22 | 1.13 | 0.69 | ○ | ◎ | 160 | |
41 | 1×1.5+(6)×1.4 | ○ | 3.4 | 18 | 1.21 | 0.73 | ◎ | ○ | 100 | |
42 | 1×1.5+(6)×1.4 | ○ | 3.4 | 18 | 1.21 | 0.73 | ◎ | ◎ | 160 | |
43 | 1×1.5+(6)×1.4 | ○ | 3.4 | 18 | 1.58 | 0.96 | ◎ | ○ | 100 | |
44 | 1×1.5+(6)×1.4 | ○ | 3.4 | 18 | 1.58 | 0.96 | ◎ | ◎ | 160 | |
45 | 1×1.8+(7+13)×1.4 | ○ | 5.8 | 35 | 3.31 | 2.04 | × | × | 100 | |
46 | 1×1.8+(7+13)×1.4 | ○ | 5.8 | 35 | 3.34 | 2.06 | × | × | 150 | |
47 | 1×1.8+(7+13)×1.4 | ○ | 5.8 | 30 | 2.10 | 1.29 | △ | △ | 100 |
48 | 1×1.8+(7+13)×1.4 | ○ | 5.8 | 30 | 2.28 | 1.40 | △ | △ | 150 | |
49 | 1×1.8+(7+13)×1.4 | ○ | 5.8 | 28 | 1.45 | 0.89 | ○ | ○ | 100 | |
50 | 1×1.8+(7+13)×1.4 | ○ | 5.8 | 28 | 1.57 | 0.96 | ○ | ○ | 150 | |
51 | 1×1.8+(7+13)×1.4 | ○ | 5.8 | 22 | 1.45 | 0.89 | ◎ | ○ | 100 | |
52 | 1×1.8+(7+13)×1.4 | ○ | 5.8 | 22 | 1.57 | 0.96 | ◎ | ◎ | 150 | |
53 | 1×1.8+(7+13)×1.4 | ○ | 5.8 | 18 | 0.86 | 0.53 | △ | ○ | 100 | |
54 | 1×1.8+(7+13)×1.4 | ○ | 5.8 | 18 | 0.86 | 0.53 | △ | ◎ | 150 | |
55 | 1×1.8+(7+13)×1.4 | ○ | 5.8 | 18 | 1.03 | 0.64 | ○ | ○ | 100 | |
56 | 1×1.8+(7+13)×1.4 | ○ | 5.8 | 18 | 1.03 | 0.64 | ○ | ◎ | 150 | |
57 | 1×1.8+(7+13)×1.4 | ○ | 5.8 | 18 | 1.21 | 0.74 | ◎ | ○ | 100 |
+13)×1.4 | ||||||||||
58 | 1×1.8+(7+13)×1.4 | ○ | 5.8 | 18 | 1.21 | 0.74 | ◎ | ◎ | 150 | |
59 | 1×1.8+(7+13)×1.4 | ○ | 5.8 | 18 | 1.45 | 0.89 | ◎ | ◎ | 150 |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方法,其中,环形芯部沿周向旋转,其上卷绕有卷绕钢丝的卷轴跨过所述环形芯部平面重复地进行往复移动,同时所述卷轴处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和外部,使得所述卷绕钢丝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之间形成的角βS不会超过29度,由此从所述卷轴退绕所述卷绕钢丝,并且连续地和成螺旋形地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由此退绕的卷绕钢丝,从而形成一护层或多个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朝向所述卷绕钢丝平行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开始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的卷绕开始点进行移动,垂直于所述平面移动,平行于所述平面移动离开所述卷绕开始点,并且垂直于所述平面移动,并且其中,在所述卷轴朝向所述卷绕开始点移动的同时,所述卷轴沿与所述卷绕钢丝随着所述卷轴接近所述环形芯部从所述卷轴退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2、一种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方法,其中,环形芯部沿周向旋转,其上卷绕有卷绕钢丝的卷轴跨过所述环形芯部平面重复地进行往复移动,同时所述卷轴处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和外部,使得所述卷绕钢丝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之间形成的角βS不会超过29度,由此从所述卷轴退绕所述卷绕钢丝,并且连续地和成螺旋形地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由此退绕的卷绕钢丝,从而形成一护层或多个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芯部关于所述卷绕钢丝开始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的卷绕开始点、在所述卷轴处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卷轴处于所述圆的外部的第二位置之间重复地进行摆动,并且其中,在所述卷轴处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和外部的同时,所述卷轴跨过所述环形芯部的平面往复移动,由此从所述卷轴退绕所述卷绕钢丝并且围绕所述环形芯部成螺旋形地卷绕由此退绕的卷绕钢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卷绕钢丝围绕所述环形芯部成螺旋形地卷绕之前,从所述卷轴退绕的所述卷绕钢丝的引导端借助未硫化或半硫化橡胶片临时地固紧至所述环形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方法,其中,对缠绕在所述卷轴上的卷绕钢丝的线圈直径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下述公式:
0.90DR≤DSO≤3.3DR
或者
0.55DC≤DSO≤2.0DC
其中,DR是所述卷轴的外直径,DSO是缠绕在所述卷轴上的卷绕钢丝的初始线圈直径,DC是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直径。
5、一种用于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设备,包括用于沿周向旋转环形芯部的驱动单元,用于将卷绕在卷轴上的卷绕钢丝供给至用于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所述卷绕钢丝的卷绕台的固定供给单元,用于关于所述卷绕台沿着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卷绕开始点摆动所述环形芯部的摆动单元,以及在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两侧上、与所述环形芯部间隔隔开的彼此相对设置的卷轴传送机构,所述供给单元包括所述卷轴,所述摆动单元在所述卷轴处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卷轴处于所述圆的外部的第二位置之间关于所述卷绕开始点摆动所述环形芯部。
6、一种用于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设备,包括用于沿周向旋转环形芯部的驱动单元;用于将卷绕在卷轴上的卷绕钢丝供给至用于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所述卷绕钢丝的卷绕台的供给单元,所述供给单元包括所述卷轴;用于移动所述卷轴的滑动单元,所进行的移动平行于所述环形芯部、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外部并且处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一侧上的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圆的内部的第二位置,将所述卷轴跨过并且垂直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移动至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另一侧上的第三位置,将所述卷轴平行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移动至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外部的第四位置,并且将所述卷轴跨过并且垂直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及防止所述卷绕钢丝松开的机构,所述机构包括齿条,所述齿条的位置使得所述卷轴的上部在所述卷轴朝向所述环形芯部的卷绕开始点移动时沿所述齿条移动,以及设置在所述卷轴背部从而与所述卷轴啮合的齿轮,由此沿与所述卷绕钢丝随着所述卷轴接近所述环形芯部从所述卷轴退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卷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于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设备,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旋转所述环形芯部的两个压辊,以及夹具单元,所述夹具单元比用于松弛地导向所述环形芯部的所述压辊离所述供给单元更近,所述夹具单元用作所述卷绕开始点,在该点处,所述卷绕钢丝开始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设备,其中,设置有两个彼此相对的卷轴传送机构,所述机构彼此隔开一最小距离,当所述卷轴从所述卷轴传送机构的一个传送至另一个时,所述卷轴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一侧移动至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另一侧,其移动距离大于所述最小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设备,其中,所述供给单元还包括安装有所述卷轴的盒,所述盒包括圆柱外壁,该圆柱外壁的直径稍微大于所述卷轴的外直径,宽度对应于所述卷轴的内宽度,并且形成一孔,所述卷绕钢丝穿过该孔从所述盒拉出。
Claims (10)
1、一种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方法,其中,环形芯部沿周向旋转,其上卷绕有卷绕钢丝的卷轴跨过所述环形芯部平面重复地进行往复移动,同时所述卷轴处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和外部,由此从所述卷轴退绕所述卷绕钢丝,并且连续地和成螺旋形地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由此退绕的卷绕钢丝,从而形成一护层或多个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跨过所述环形芯部的平面往复移动,使得所述卷绕钢丝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之间形成的角βS不会超过29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方法,其中,所述环形芯部关于所述卷绕钢丝开始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的卷绕开始点、在所述卷轴处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卷轴处于所述圆的外部的第二位置之间重复地进行摆动,并且其中,在所述卷轴处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和外部的同时,所述卷轴跨过所述环形芯部的平面往复移动,由此从所述卷轴退绕所述卷绕钢丝并且围绕所述环形芯部成螺旋形地卷绕由此退绕的卷绕钢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方法,其中,所述卷轴朝向所述卷绕钢丝平行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开始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的卷绕开始点进行移动,垂直于所述平面移动,平行于所述平面移动离开所述卷绕开始点,并且垂直于所述平面移动,并且其中,在所述卷轴朝向所述卷绕开始点移动的同时,所述卷轴沿与所述卷绕钢丝随着所述卷轴接近所述环形芯部从所述卷轴退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卷绕钢丝围绕所述环形芯部成螺旋形地卷绕之前,从所述卷轴退绕的所述卷绕钢丝的引导端借助未硫化或半硫化橡胶片临时地固紧至所述环形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方法,其中,对缠绕在所述卷轴上的卷绕钢丝的线圈直径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下述公式:
0.90DR≤DSO≤3.3DR
或者
0.55DC≤DSO≤2.0DC
其中,DR是所述卷轴的外直径,DSO是缠绕在所述卷轴上的卷绕钢丝的初始线圈直径,DC是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直径。
6、一种用于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设备,包括用于沿周向旋转环形芯部的驱动单元,用于将卷绕在卷轴上的卷绕钢丝供给至用于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所述卷绕钢丝的卷绕台的固定供给单元,用于关于所述卷绕台沿着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卷绕开始点摆动所述环形芯部的摆动单元,以及在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两侧上、与所述环形芯部间隔隔开的彼此相对设置的卷轴传送机构,所述供给单元包括所述卷轴,所述摆动单元在所述卷轴处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内部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卷轴处于所述圆的外部的第二位置之间关于所述卷绕开始点摆动所述环形芯部。
7、一种用于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设备,包括用于沿周向旋转环形芯部的驱动单元;用于将卷绕在卷轴上的卷绕钢丝供给至用于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所述卷绕钢丝的卷绕台的供给单元,所述供给单元包括所述卷轴;用于移动所述卷轴的滑动单元,所进行的移动平行于所述环形芯部、从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外部并且处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一侧上的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圆的内部的第二位置,将所述卷轴跨过并且垂直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移动至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另一侧上的第三位置,将所述卷轴平行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移动至由所述环形芯部限定的圆的外部的第四位置,并且将所述卷轴跨过并且垂直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及防止所述卷绕钢丝松开的机构,所述机构包括齿条,所述齿条的位置使得所述卷轴的上部在所述卷轴朝向所述环形芯部的卷绕开始点移动时沿所述齿条移动,以及设置在所述卷轴背部从而与所述卷轴啮合的齿轮,由此沿与所述卷绕钢丝随着所述卷轴接近所述环形芯部从所述卷轴退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卷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设备,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旋转所述环形芯部的两个压辊,以及夹具单元,所述夹具单元比用于松弛地导向所述环形芯部的所述压辊离所述供给单元更近,所述夹具单元用作所述卷绕开始点,在该点处,所述卷绕钢丝开始围绕所述环形芯部卷绕。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设备,其中,设置有两个彼此相对的卷轴传送机构,所述机构彼此隔开一最小距离,当所述卷轴从所述卷轴传送机构的一个传送至另一个时,所述卷轴从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一侧移动至所述环形芯部平面的另一侧,其移动距离大于所述最小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形成环形同心胎缘帘线的设备,其中,所述供给单元还包括安装有所述卷轴的盒,所述盒包括圆柱外壁,该圆柱外壁的直径稍微大于所述卷轴的外直径,宽度对应于所述卷轴的内宽度,并且形成一孔,所述卷绕钢丝穿过该孔从所述盒拉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70243/2004 | 2004-09-16 | ||
JP2004270243 | 2004-09-16 | ||
JP020201/2005 | 2005-01-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27180A true CN101027180A (zh) | 2007-08-29 |
CN100548653C CN100548653C (zh) | 2009-10-14 |
Family
ID=38744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800306656A Active CN100548653C (zh) | 2004-09-16 | 2005-09-14 | 用于生产环形同轴多股胎缘帘线的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48653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42138A (zh) * | 2012-12-26 | 2013-04-17 | 山东金宇轮胎有限公司 | 钢丝圈回收装置 |
CN103862692A (zh) * | 2014-03-10 | 2014-06-18 | 无锡盛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胎圈钢丝缠绕机绕丝支架 |
CN112118957A (zh) * | 2018-05-14 | 2020-12-22 |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 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编织胎圈丝线的包括将富余编织丝线长度折叠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82964B2 (ja) * | 2017-09-19 | 2021-06-02 | Toyo Tire株式会社 | ビードコア被覆方法及びビードコア被覆装置 |
-
2005
- 2005-09-14 CN CNB2005800306656A patent/CN100548653C/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42138A (zh) * | 2012-12-26 | 2013-04-17 | 山东金宇轮胎有限公司 | 钢丝圈回收装置 |
CN103042138B (zh) * | 2012-12-26 | 2015-09-02 | 山东金宇轮胎有限公司 | 钢丝圈回收装置 |
CN103862692A (zh) * | 2014-03-10 | 2014-06-18 | 无锡盛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胎圈钢丝缠绕机绕丝支架 |
CN103862692B (zh) * | 2014-03-10 | 2016-09-28 | 无锡盛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胎圈钢丝缠绕机绕丝支架 |
CN112118957A (zh) * | 2018-05-14 | 2020-12-22 |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 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编织胎圈丝线的包括将富余编织丝线长度折叠的方法和设备 |
CN112118957B (zh) * | 2018-05-14 | 2022-05-13 |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 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编织胎圈丝线的包括将富余编织丝线长度折叠的方法和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48653C (zh) | 2009-10-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8012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anufacturing annular concentric stranded bead cord | |
CN100553952C (zh) | 绕丝设备 | |
EP1584740B1 (en) | Twisting machine and twisted w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 |
US2003012124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xial feed of ribbon material | |
US4202512A (en) | Level layer wi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1798023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annular coaxial stranded bead cord | |
CN1263041A (zh) | 卷绕装置 | |
US3259336A (en) | Coil winding machine | |
CN100548653C (zh) | 用于生产环形同轴多股胎缘帘线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780904A (zh) | 导线部件 | |
US7866590B2 (en) | Winding frame with monitored secondary travel | |
CN103373627A (zh) | 卷绕纤维幅材尤其是部分纸幅材和纸板幅材的方法和设备 | |
JPH0424924B2 (zh) | ||
CN116812656B (zh) | 一种智能化铜管大散卷精整系统及方法 | |
CN105819272B (zh) | 倒立式钢丝收线机 | |
CN111498592B (zh) | 一种绕丝排线机 | |
US1712264A (en) | Machin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ables | |
MXPA02012498A (es) | Dispositivo de control de torcido, punto de sujecion giratorio y sistema de suministro axial. | |
JPS58203189A (ja) | 金属コ−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 |
WO2000025952A1 (en) | Device to form spirals in a coiling machine for rolled stock | |
CN221745333U (zh) | 一种碳纤维放卷用张力测试装置 | |
CN219752540U (zh) | 一种芳纶尼龙复合胶管线捻线装置 | |
CN113976768B (zh) | 一种微细缠簧绕制机 | |
CN219341284U (zh) | 一种用于邦迪线的卷绕机 | |
CN115538199B (zh) | 一种基于双捻机的钢绳生产设备及其应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1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Co-patentee after: Sumitomo Electric Tochigi Co., Ltd. Patentee after: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Hyogo Co-patentee before: Sumitomo Electric Tochigi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umitomo Sei Steel Wire Corp.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