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2452C - 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荧光灯、背光单元、直下方式的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荧光灯、背光单元、直下方式的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92452C CN100592452C CN200680027845A CN200680027845A CN100592452C CN 100592452 C CN100592452 C CN 100592452C CN 200680027845 A CN200680027845 A CN 200680027845A CN 200680027845 A CN200680027845 A CN 200680027845A CN 100592452 C CN100592452 C CN 10059245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ass bulb
- fluorescent lamp
- fluorophor
- phosphor
- fluorescence subs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8—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colour or wavelength of the light
- H01J61/42—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colour or wavelength of the light by transforming the wavelength of the light by luminescence
- H01J61/44—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uminescent materi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77—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C09K11/772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containing europium
- C09K11/7734—Alumi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77—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C09K11/772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containing europium
- C09K11/77346—Aluminium Nitrides or Aluminium Oxynitrid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77—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C09K11/772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containing europium
- C09K11/7737—Phosphates
- C09K11/7738—Phosphates with alkaline earth metals
- C09K11/7739—Phosphates with alkaline earth metals with haloge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77—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C09K11/776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rare earth metals
- C09K11/77746—Aluminium Nitrides or Aluminium Oxynitrid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77—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C09K11/776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rare earth metals
- C09K11/7776—Vanadates; Chromates; Molybdates; Tungst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77—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C09K11/776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rare earth metals
- C09K11/7777—Phosph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77—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C09K11/7783—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rare earth metals one of which being europium
- C09K11/7784—Chalcogenides
- C09K11/7787—Oxid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77—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C09K11/7783—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rare earth metals one of which being europium
- C09K11/7794—Vanadates; Chromates; Molybdates; Tung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04—Electrodes; Screens; Shields
- H01J61/06—Main electrodes
- H01J61/09—Hollow cath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0—Vessels; Containers
- H01J61/302—Vessels;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vesse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0—Manufacture of screens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Applying coatings to the vessel
- H01J9/22—Applying luminescent coatings
- H01J9/221—Applying luminescent coatings in continuous layers
- H01J9/223—Applying luminescent coatings in continuous layers by uniformly dispersing of liqui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 Formation Of Various Coating Films On Cathode Ray Tubes And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涂布在荧光灯用玻璃管内面的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荧光体悬浮液制备的荧光灯。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将含有增稠剂的少量溶剂(32)与荧光粉体(30)的混合物(38)混炼的步骤;将含有增稠剂和粘合剂的溶剂(40)与金属化合物包覆剂(42)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搅拌的步骤。本发明的荧光灯具有荧光体膜,该荧光体膜将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的荧光体悬浮液涂布在玻璃管内面使其干燥,通过烧结形成。本发明的方法具有上述混炼步骤,因此最终形成的荧光体膜中荧光体颗粒排列紧密,增大荧光体颗粒与玻璃管内面的接触面积,荧光体膜难于剥离。荧光颗粒被金属化合物包覆,因此可以抑制与玻璃管所含的钠的反应,荧光体难于劣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荧光灯、背光单元、直下方式的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形成荧光体层的方法可以采用将荧光粉体、增稠剂、粘合剂等分散于溶剂中,将所得荧光体悬浮液涂布在玻璃管内面使其干燥,然后进行烧结的方法。
有人提出了在该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中,不是先将荧光粉体、增稠剂、粘合剂等混合,而是首先向荧光粉体中添加含有增稠剂的少量溶剂进行混炼,然后再加入含有增稠剂和粘合剂的溶剂搅拌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混炼中,在溶剂成分少的状态下混炼荧光粉体,因此荧光粉体的聚集块被搅散成一次颗粒。因此,荧光体层中的荧光体颗粒可以没有间隙地排列,可以提高膜的贴合强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940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本发明人在使用上述方法制造荧光灯时了解到:虽然膜的贴合强度提高,但是相反荧光体层中的荧光体颗粒容易发生劣化。
这是由于荧光体颗粒紧密排列,因此荧光体颗粒与玻璃管内面的接触面积增大,荧光体颗粒处于容易与玻璃管材料(Na)反应的状态。
关于这个问题,如果使荧光体颗粒的排列稀疏、使上述接触面积减小,则可能减轻荧光体颗粒劣化的表现。但是,这样又陷入了荧光体层贴合强度降低的矛盾中。
尤其是荧光灯中,玻璃管直径细的冷阴极荧光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等的背光单元的光源,伴随着对液晶显示器小型化的要求,玻璃管有细直径、薄壁的倾向。
壁厚较薄(例如壁厚0.5mm或以下)的玻璃管容易翘曲,因此必须提高贴合强度。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而设,其目的在于提供可确保必要的贴合强度,同时难以产生荧光体劣化的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是涂布于荧光灯玻璃管内面的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含以下步骤:将荧光粉体和含有增稠剂的溶剂的混合物增稠混炼(硬り)的增稠混炼步骤;在上述增稠混炼步骤后进一步加入含有增稠剂和粘合剂的溶剂以及金属化合物包覆剂进行搅拌的搅拌步骤。
根据该构成,通过增稠混炼,荧光体颗粒的排列紧密,可以增大荧光体颗粒与玻璃管内面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确保必要的贴合强度。除此之外荧光颗粒被金属化合物包覆,因此可以抑制劣化。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金属化合物为钇化合物。
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在于:上述玻璃管的壁厚为0.5mm或以下。
根据该构成,壁厚为0.5mm或以下,较薄,因此,即使是荧光体层容易发生剥离的荧光灯也可以确保必要的贴合强度。
本发明的荧光灯是具有玻壳和在该玻壳的内面一侧形成的荧光体层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体层含有被金属氧化物包覆的多个荧光体颗粒,在上述玻壳的横截面的内面一侧,相对于该玻壳圆周方向的长度,上述荧光体颗粒与玻壳的接触个数为0.150-0.190个/μm。
根据该构成,接触个数为0.150-0.190个/μm,较多(荧光体颗粒与玻璃管内面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可以确保必要的贴合强度。除此之外,荧光体颗粒被金属氧化物包覆,因此可以抑制荧光体颗粒的劣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在于:上述玻壳的壁厚为0.5mm或以下。
本发明的背光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荧光灯作为光源。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上述背光单元。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体层含有受紫外线激发分别变换为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红色荧光体颗粒、绿色荧光体颗粒和蓝色荧光体颗粒这三种荧光体颗粒,上述三种荧光体颗粒中,至少两种荧光体颗粒具有吸收313nm波长的紫外线的特性。
根据该构成,放电时产生的313nm波长的紫外线在荧光体层中被吸收,因此无需象以往那样另外形成防紫外线用被膜即可防止313nm波长的紫外线泄漏到灯外部。因此,例如将本发明的荧光灯例如用作背光单元时,可以抑制由背光单元构成部件中波长313nm的紫外线导致的劣化。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吸收313nm波长紫外线的两种荧光体颗粒之一是蓝色荧光体颗粒,该蓝色荧光体颗粒是铕激活的铝酸钡·镁荧光体颗粒。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吸收313nm波长紫外线的两种荧光体颗粒之一是绿色荧光体颗粒,该绿色荧光体颗粒是铕锰激活的铝酸钡·镁荧光体颗粒。
本发明的特征又在于:吸收313nm波长紫外线的两种荧光体颗粒相对于上述三种荧光体颗粒的重量组成比例为50%或以上。
本发明的特征又在于:上述荧光体层的厚度为14μm-25μm。
本发明的特征又在于:上述玻壳是具有吸收254nm波长紫外线的特性的硼硅酸玻璃。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荧光体颗粒之间及其表面上形成含有氧化钇的保护膜。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5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8的荧光灯作为光源。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15的背光单元。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直下方式的背光单元具备多个权利要求8的荧光灯、和配置于出光一侧的聚碳酸酯树脂制的扩散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冷阴极荧光灯10的概略构成的纵截面图。
图2(a)是本实施方案的荧光体层22的放大模式图,图2(b)是以往的未采用增稠混炼的荧光体层1022的放大模式图。
图3(a)是模式表示荧光体24受玻璃管12的影响的图,图3(b)是表示荧光体24的概略构成图。
图4是模式表示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步骤的图。
图5是荧光体层的SEM照片。图5(a)是本实施方案的荧光体层22的照片,图5(b)是使用未经增稠混炼制备的荧光体悬浮液形成的荧光体层的照片。
图6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50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第一色调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二色调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9的上部是表示实施方案2的冷阴极型荧光灯120的概略构成的部分缺失图,下部分是荧光体层的部分放大图。
图10是表示三种荧光体颗粒的物质名、是否吸收313nm波长紫外线、组成的重量比例的表,图10(a)例举以往技术的荧光体,图10(b)表示实施方案2的荧光体。
图11是表示吸收313nm波长的荧光体与总重量的比例对紫外线阻挡效果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图表。
图12是表示实施方案2的外部电极型荧光灯150的构成图,图12(a)是外部电极型荧光灯150的概略图,图12(b)是将外部电极型荧光灯150的端部用包括管轴的平面切断时的放大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案2的直下方式背光单元1的构成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表示边缘照明(エツジライト)方式的背光单元200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烧结过程中水分残留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表。
图16是表示荧光体层截面的图。
符号说明
10、120 冷阴极荧光灯
12、130、160 玻壳(玻璃容器)
22、132、164、173 荧光体层
24 荧光体
26 荧光体颗粒
28 被膜
32 含有增稠剂(硝基纤维素)的少量乙酸丁酯溶剂
40 含有增稠剂(硝基纤维素)和粘合剂(CBB)的乙酸丁酯溶剂
42 含有辛酸钇的包覆剂
50 液晶显示装置
60 液晶板
70、200 边缘照明方式的背光单元
100 直下方式的背光单元
113 扩散板
132B、164B 蓝色荧光体颗粒
132G、164G 绿色荧光体颗粒
132R、164R 红色荧光体颗粒
150 外部电极型荧光灯
176 氧化钇被膜(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案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1.1冷阴极荧光灯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案的冷阴极荧光灯的概略构成的纵向截面图。
冷阴极荧光灯10具有直管状的玻壳12。该玻壳12含有硬质硼硅酸玻璃,其全长为450mm,外径2.4mm,内径2.0mm,壁厚0.2mm,壁较薄。这里,壁厚是指除去玻壳12的两个端部的、玻壳12的直管状部分的壁厚。
玻壳12壁较薄并且较长,因此容易翘曲,因此必须有可以尽量避免翘曲导致的膜剥离的荧光体层贴合强度。
该玻壳12的两个端部密封有引线14、16。
引线14(16)是含有含钨的内部引线14A(16A)和含镍的外部引线14B(16B)的连接线,电极18、20通过激光焊接等分别与内部引线14A、16A在玻璃管12内部一侧的端部连接。
电极18、20是有底筒状的所谓空心型电极,是将铌棒加工所得的。
电极18、20采用空心型电极,这是由于其对抑制点灯放电而产生的电极的溅射有效(具体内容参照日本特开2002-289138号等)。
玻壳内部以规定的封入压力封入作为发光物质的汞(未图示)、氩、氖等稀有气体。
另外,玻壳12内面形成厚度约18μm的荧光体层22。荧光体层22是在玻璃管的内面涂布荧光体悬浮液,经由干燥、烧结工序形成。
如后所述,荧光体层22是使用经过增稠混炼步骤的荧光体悬浮液制备的,因此荧光体24稠密地排列。
图2(a)是将本实施方案的荧光体层22放大的模式图。
粘合剂23含有CBB(碱土类金属硼酸盐)材料,使荧光体24之间粘合。
图2(b)是为了进行比较而表示出以往的未使用增稠混炼的荧光体层1022的模式图。
由图2(a)、图2(b)可知,本实施方案的荧光体层22与未采用增稠混炼的荧光体层1022比较,荧光体颗粒24紧密填充。
但是另一方面,荧光体层22与玻壳12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处于容易与玻壳12的材料(Na等)反应的状态。图3(a)用箭头模式地表示荧光体24被玻璃管12攻击的情况。
如图3(b)所示,本实施方案的荧光体24含有荧光体颗粒26、将该荧光体颗粒26包覆的钇氧化物的被膜28。该被膜28可以防止荧光体颗粒26与玻壳12的材料直接接触,可以抑制侵蚀。
1.2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
荧光体层经由(A)荧光体悬浮液(荧光体混悬液)的制备、(B)制备的荧光体悬浮液涂布在玻壳上、(C)干燥、(D)烧结(烧成)的步骤形成。
下面,用图4对上述步骤(A)的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步骤进行说明。
图4是模式表示荧光体悬浮液制备步骤的图。
首先,将荧光粉体30、以及含有2-4重量%增稠剂成分硝基纤维素的少量乙酸丁酯溶剂32加入到槽内[图4(a)]。
两者的混合比调节至可确保一定粘度的比例,例如相对于100g荧光粉体,溶剂为10-30g。
荧光粉体例如使用BaMg2Al16O27:Eu2+(BAM,铕激活的铝酸钡·镁荧光体)作为蓝色荧光体、使用LaPO4:Ce3+,Tb3+(LAP,铈·铽激活的磷酸镧荧光体)作为绿色荧光体、使用Y2O3:Eu3+(YOX,铕激活的钇氧化物荧光体)作为红色荧光体。
接着,使搅拌翼36a、36b旋转,进行数十分钟的增稠混炼[图4(b)]。该搅拌翼36a、36b是进行自转和公转的行星运动。
该增稠混炼中,将荧光粉体30与溶剂32缓慢混合,形成半固体38,再对该半固体38继续增稠混炼。通过搅合半固体38,搅拌翼36a、36b的剪切力施加到荧光体颗粒的聚集块,可以搅散聚集块,分散至一次颗粒。
增稠混炼后[图4(c)],将含有硝基纤维素和作为粘合剂的CBB的乙酸丁酯溶剂40、以及含有辛酸钇[(C7H15COO)3Y]的包覆剂42加入到槽内[图4(d)]。
接着,使搅拌片36a、36b和小型搅拌片37a、37b旋转,进行搅拌[图4(e)]
该搅拌中,辛酸钇包覆在荧光体颗粒上。在之后的烧结步骤中,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以钇氧化物的形式包覆在荧光体颗粒上。
Y(C7H15COO)3+H2O
→Y-(OH)3+3C7H15COOH
→Y2O3+H2O+CO2
该制备的荧光体悬浮液是液体中的荧光颗粒散碎至一次颗粒。因此,涂布后形成的荧光体层中的荧光体颗粒之间没有缝隙,稠密地排列。
由于是稠密排列,因此可以确保荧光体层与玻壳内面的贴合强度,还可以防止玻壳内部的汞进入荧光体之间的缝隙并滞留。
荧光体颗粒与玻壳材料(Na等)反应,劣化,导致灯的色调偏差。本实施方案中,荧光体颗粒被钇氧化物包覆,因此可以防止荧光体颗粒与玻壳材料的反应。
1.3荧光体层的显微镜照片
图5是荧光体层的SEM照片。图5(a)是本实施方案的荧光体层22的照片。图5(b)是使用未经增稠混炼而制备的荧光体悬浮液形成的荧光体层的照片。
两个荧光体层是经过对相同大小的玻壳(全长400mm、外径2.4mm、内径2.0mm)涂布相同组成、等量的荧光体悬浮液而形成的。
该照片对玻壳长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的横截面的内面进行拍摄。
由图5可知,进行了增稠混炼的荧光体层[图5(a)]与没有增稠混炼的荧光体[图5(b)]相比,荧光体紧密排列,膜厚较薄。
具体来说,将多张照片贴合,在玻壳圆周方向长度291μm的范围内计数与玻璃相接触的荧光体的个数,例如对于未增稠混炼的荧光体是41个(41个/291μm=0.141个/μm),而对于进行了增稠混炼的荧光体则为48个(48个/291μm=0.165个/μm)。
如上所述,进行了增稠混炼的荧光体层具有由于上述紧密排列而可确保贴合强度的优点,但是荧光体与玻壳内面的接触面积大(由于与玻壳相接的荧光体个数多),因此有荧光体颗粒与玻壳的材料(Na等)反应、容易发生劣化的问题。
本实施方案的荧光体颗粒被钇氧化物包覆,因此可以防止玻壳材料导致的劣化。
进行了增稠混炼的情况下,在使用常规荧光体时可以确认限制在0.150-0.190个/μm的范围内。
1.4液晶显示装置
本实施方案的冷阴极荧光灯10可用作液晶显示装置。
图6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50的截面图。
液晶显示装置50含有液晶显示面板60和配置在其背面的边缘照明方式的背光单元70。
背光单元70具备具有透光性的丙烯酸酯树脂制的导光板72、设置于导光板72的一个端面的冷阴极荧光灯10、使冷阴极荧光灯10发射的光反射在导光板72一侧的反射板74、设置于导光板72的主面上的提高亮度的片76。
本实施方案的冷阴极荧光灯10壁薄,但可以确保与荧光体层的贴合强度、并难以产生荧光体劣化,因此对于背光单元的薄型化、长寿命化有贡献。
本发明特别适合用于要求毫米级的薄型化的移动机器背光单元的光源。
1.5其它事项
1.5.1关于金属氧化物
本实施方案中,包覆在荧光体颗粒上的金属氧化物的一个例子有钇,其它金属氧化物还可以使用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铪、氧化锆、氧化钒、氧化铌和氧化钇等。
1.5.2包覆剂
包覆剂除实施方案中所例举的辛酸钇[(C7H15COO)3Y]之外,还可以使用(CnH2n+1COO)3Y,n=1-10,使用2乙基己烷Y、碳酸Y、草酸Y等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1.5.3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
本实施方案并不限于实施方案中所例举的使用增稠混炼的方法,例如只要通过辊磨、球磨、匀浆器等或者进行荧光体表面处理进入0.150-0.190个/μm的范围,都可以得到钇氧化物的包覆效果。
1.5.4关于色调调整
本实施方案中并没有特别详述色调调整,色调调整的方法可以按照下述的A、B所记述的调整方法实施。
A.第一调整方法
图7是表示第一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称量三波长(也可以是三波长)荧光体、以及含有增稠剂或粘合剂的溶剂(S101),进行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S102)。
使用制备的荧光体悬浮液制备色度样品用的灯,点灯,进行色度评价(S103)。
如果评价的色度在目标值范围内、不需要进行校正(S104:否),则可以正常结束。如果需要校正(S104:是),则向荧光体悬浮液加入校正液,混合,校正色度(S105)。
该校正液是含有单色荧光体的荧光体悬浮液。
B.第二调整方法
图8是表示第二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称量单色荧光体、以及含有增稠剂和粘合剂的溶剂(S201),按每种色调分别制备单色的荧光体悬浮液(S202)。
准备必需量的所制备的单色荧光体悬浮液(S203),将准备的荧光体悬浮液掺混(混合)(S204)。
如上,即使将预先制备的单色荧光体悬浮液掺混,也可与第一调整方法同样地获得增稠混炼以及钇氧化物包覆效果。这种情况下,无需准备单色校正液,具有作业效率良好的优点。
之后的S205-S207与S103-S105(参照图7)同样。
1.5.5关于灯的种类
实施方案中,以冷阴极荧光灯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热阴极荧光灯或EEFL(外部电极型荧光灯)。
1.5.6关于包覆
如图3(b),实施方案中,被膜28连续地包覆在荧光体颗粒26上(连续膜),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使金属微粒较多地附着于荧光体颗粒表面的包覆(不连续膜)。
在图3(b)所示的例子中,荧光体颗粒26全部被被膜28包围,也可以是荧光体颗粒即使不完全被被膜覆盖(荧光体颗粒的一部分露出)。
1.5.7关于使用其它荧光体材料时的接触个数
在使用其它荧光体材料时,上述荧光体颗粒与玻壳的接触个数有不同的范围。例如作为可实现更高的色调再现性的构成,可以使用钒酸钇铕激活的荧光体作为红色荧光体、使用铕锰激活的铝酸钡·镁荧光体作为绿色荧光体、使用铕激活的铝酸钡·镁荧光体作为蓝色荧光体。
采用该构成时,本发明人确认上述接触个数为0.23个/μm-0.35个/μm。
2.实施方案2
2.1冷阴极型荧光灯的构成
参照图9对实施方案2的冷阴极型荧光灯12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冷阴极型荧光灯120的概略构成的部分缺失图,是荧光体层的部分放大图。
冷阴极型荧光灯120具有大致呈圆形的横截面、直管状的玻壳130。该玻壳130例如含有硼硅酸玻璃。玻壳130的尺寸为长度720mm、外径4.0mm、内径3.0mm。
外径优选1.6mm(此时的内径为1.2mm)-6.5mm(此时的内径为5.5mm)。
壁薄(例如壁厚为0.5mm或以下)的玻壳容易翘曲,因此必须提高荧光体层的贴合强度。
玻壳130的端部经由玻璃珠123封入引线121。该引线121例如是含有含钨的内部引线和含镍的外部引线的连接线,内部引线的先端部固定在冷阴极型的电极122上。
玻璃珠123与玻壳130熔合,同时玻璃珠123与引线121通过烧结玻璃固定,由此可以使玻壳130内部密封。电极122与引线121例如可利用激光焊接等固定。
电极122是铌制的(或者是镍制的)有底筒状的所谓的空心型电极。这里,采用空心型电极的理由是由于可有效抑制点灯时放电产生的电极中的溅射。
相对于玻壳130的容积,以规定的比例例如0.6(mg/cc)在玻壳130的内部封入汞,还可以以规定的封入压力例如60(托)封入氩、氖等稀有气体。
这里,稀有气体使用氩与氖的混合气体,它们的比例是Ar为5%,Ne为95%。
荧光体层132被由汞放射的紫外线激发,分别含有可变换为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的三种荧光体132R、132G、132B。
图10是表示三种荧光体的物质名、是否吸收313nm波长紫外线、组成重量比例的表,图10(a)例举了以往技术的荧光体,图10(b)例举了本实施方案的荧光体。
如图10(a)所示,所例举的以往的荧光体是使用BaMg2Al16O27:Eu2+(BAM)作为蓝色荧光体、使用LaPO4:Ce3+,Tb3+(LAP)作为绿色荧光体、使用Y2O3:Eu3+(YOX)作为红色荧光体。该三种荧光体内,只有蓝色荧光体BAM具有吸收313nm波长紫外线的性质(由波长313nm的紫外线激发)。
各种荧光体的组成重量比例根据所要求的色温等而定,BAM荧光体的组成重量比例最高约40%左右。因此,以往的冷阴极荧光灯有313nm波长紫外线泄漏到玻壳外部的问题。
与此相对,如图10(b)所示,本实施方案的荧光体与例举的以往的荧光体不同,是使用BaMg2Al16O27:Eu2+,Mn2+(BAM:Mn2+、铕锰激活的铝酸钡·镁荧光体)作为绿色荧光体颗粒。该绿色荧光体也与蓝色荧光体的BAM同样,具有吸收313nm波长紫外线的性质。这样,两种荧光体颗粒具有吸收313nm波长的紫外线的性质,因此313nm波长的紫外线在荧光体层132中吸收(防止紫外线到达玻壳130),可以防止313nm波长的紫外线泄漏到玻壳130的外部(冷阴极荧光灯120的外部)。
在图9的下部的放大图中,用黑色箭头表示了313nm波长的紫外线。313nm波长的紫外线不会到达玻壳130,在荧光体层132中被阻断。因此可以抑制玻壳130的负感显像。
2.2关于吸收313nm波长的荧光体的优选比例
下面,对于吸收313nm波长的荧光体在总重量中的比例对紫外线阻断效果的影响进行调查,对该实验进行说明。
图11表示本实验结果的图表。图表的横轴是吸收313nm波长的荧光体的重量百分率(%),纵轴是313nm波长的放射强度(任意单位)。
实验如下进行:在6mA的固定电流下使与在图9中说明的冷阴极荧光灯120同样构成的灯(外径3mm、内径2mm)亮灯,在灯的长度方向中央部测定放射到灯外的313nm的强度。
测定中使用的灯的荧光体层的膜厚(该膜厚的测定方法后述)是14μm-25μm。
如图11的图表所示,随着吸收313nm的荧光体的重量组成比例的提高,阻断效果增大,特别是该比例为50%或以上则可显著防止313nm紫外线泄漏到灯外。图表上可见,上述比例为50%或以上,则313nm的放射强度为0,但实际上放射强度并不会完全为0,测定到微量的放射强度。
本实施方案中,吸收313nm的荧光体定义为:在以254nm附近的激发波长谱(激发波长谱:通过波长变化来使荧光体激励发光,由激发波长和发光强度制图,以与最大峰的激励波长100的相对值表示)的强度为100%时,313nm的激发波长谱的强度为80%。即,上述吸收313nm的荧光体是吸收313nm并可变换为可见光的荧光体。
如图2(b)所示,使用具有吸收313nm的特性的蓝色和绿色荧光体时,荧光体的重量组成比率的上限为90%。其上限值可根据将三色荧光体混合时应设定的色调范围变化。
2.3外部电极型荧光灯的构成
本发明不仅可应用于冷阴极荧光灯,也可应用于外部电极型的荧光灯。
图12是表示实施方案2的外部电极型荧光灯150的构成的图,图12(a)是外部电极型荧光灯的概略图,图12(b)是将外部电极型荧光灯150的端部用含有管轴的平面切断时的放大截面图。
如图12(a)所示,外部电极型荧光灯150具备直管圆筒状玻璃管的两端密封的玻壳160、和在该玻壳160的两个端部外周形成的外部电极151、152。
玻壳160例如含有硼硅酸玻璃,其横截面形状略呈圆状。外部电极151、152含有铝金属箔,例如通过混合有金属粉末的导电性粘合剂贴合在有机硅树脂上,使其覆盖玻壳160的外周并贴合。
并不限于硼硅酸玻璃,也可以使用铅玻璃、无铅玻璃、钠玻璃等。这种情况下可以改善暗黑启动性。即,上述玻璃含有较多的以氧化钠(Na2O)为代表的碱金属氧化物,例如为氧化钠时,随着时间的经过,钠(Na)成分溶出到玻壳内面。钠的电负性度低,因此溶出到(未形成保护膜的)玻壳内侧端部的钠有助于暗黑启动性的提高。
特别是将外部电极覆盖玻壳端部外周面形成的外部电极型荧光灯中,玻壳材料中的碱金属氧化物的含有率优选为3mol%或以上、20mol%或以下。
例如,碱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钠时,其含有率为5mol%或以上、20mol%或以下。低于5mol%则暗黑启动时间超过1秒的概率高(换言之,如果为5mol%或以上,则暗黑启动时间在1秒以内的概率高),而超过20mol%,则由于长时间使用,玻壳白化,导致亮度降低,出现玻壳强度降低等问题。
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时,优选使用无铅玻璃。无铅玻璃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以杂质的形式含有铅。因此,以0.1%或以下的杂质水平含有铅的玻璃也定义为无铅玻璃。
导电性粘合剂可以使用氟树脂、聚酰亚胺树脂或环氧树脂等代替硅树脂。也可以将银浆涂布在玻壳160电极形成部分的整个周面上,以此代替用导电性粘合剂将金属箔粘贴在玻壳160上,形成外部电极151、152。并且外部电极151、152的形状可以是圆筒状,还可以是覆盖玻壳160端部的帽状。
如图12(b)所示,玻壳160的内面可以形成例如含有氧化钇(Y2O3)的保护层162。保护层162具有抑制封入玻壳160内的汞与玻壳160反应的功能。
保护层162与荧光体层164贴合。如图12(a)所示,如果以外部电极151、152的灯中央一侧端部的位置作为B,则在玻壳160内、在相当于B-B之间的区域形成该荧光体层164。
荧光体层164中使用BaMg2Al16O27:Eu2+(BAM)作为蓝色荧光体颗粒164B,使用BaMg2Al16O27:Eu2+,Mn2+(BAM:Mn2+)作为绿色荧光体颗粒164G,使用Y2O3:Eu3+(YOX)作为红色荧光体颗粒164R。
2.4背光单元的构成
本实施方案的冷阴极型荧光灯120可在直下方式或边缘照明方式的背光单元中使用。以下依次说明。
2.4.1直下方式的背光单元
图13是表示实施方案2的直下方式背光100的构成的概略立体图。图13中,将前面板116的一部分切去,由此表示其内部结构。
直下方式的背光单元100具备多个冷阴极荧光灯120;只有射出光的液晶面板一侧的面开口并装有多个冷阴极荧光灯120的框体110;覆盖该框体110的开口的前面板116。
冷阴极型荧光灯120为直管状,本实施方案中,14根冷阴极型荧光灯120以其轴心延伸成水平的状态并列配置在框体110的短边方向。这些冷阴极型荧光灯120通过图外的驱动电路亮灯。
框体110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制备,其内面111蒸镀银等金属,形成反射面。框体110可以由除树脂以外的材料、例如铝等金属材料构成。
框体110的开口部被透光性的前面板116覆盖,内部密闭,防止污物或灰尘等杂质进入。前面板116将扩散板113、扩散片114和透镜片115层合而成。
扩散板113和扩散片114用于使从冷阴极型荧光灯120发出的光散射·漫射,透镜片115是将光聚集到该片115的法线方向,由它们将从冷阴极型荧光灯120发出的光经由前面板116的表面(发光面)全体均匀地照射前方。
扩散板113的材料是PC(聚碳酸酯)树脂制。PC树脂耐湿性、机械强度、耐热性和透光性优异,PC树脂制的板几乎不会因吸湿而发生翘曲,因此大多用于画面尺寸较大型(例如17英寸或以上)的液晶电视用的扩散板。
但是,PC树脂与小型液晶电视使用的丙烯酸酯树脂制的扩散板相比,具有由于紫外线的影响容易发生劣化、变色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了解到在丙烯酸酯树脂制的扩散板中,313nm紫外线的影响几乎不会出现问题,而在PC树脂制的扩散板中,由于313nm紫外线会发生显著的劣化、变色的情况。
本实施方案的冷阴极型荧光灯120含有吸收313nm紫外线的荧光体,因此可以防止313nm紫外线的泄漏,特别是,即使使用容易因313nm紫外线而劣化的PC树脂制的扩散板,也可以长时间保持背光单元的特性。
2.4.2边缘照明方式的背光单元
本发明的冷阴极荧光灯120不仅应用于直下方式,也应用于边缘照明方式(导光板方式)的背光单元。
图14是表示边缘照明方式的背光单元200的概略构成截面图。
背光单元200具备具有透光性的丙烯酸酯树脂制的导光板202、设于导光板202两个端面的两根冷阴极荧光灯120、将冷阴极荧光灯120发射的光反射到导光板202一侧的反射板204、设置于导光板202的主面(出光一侧的面)的片层206。
该背光单元200的前面配置有液晶面板300。
片层206是将用于提高亮度的棱镜片[例如3M制备的BEF(亮度增强膜)或用于扩大视角的光扩散片等多个片层合而成。
构成片层206的片中包含容易因313nm波长紫外线而发生劣化的材质。如果使用本实施方案中的冷阴极荧光灯120,可以抑制上述劣化。
2.5其它事项
2.5.1吸收313nm波长的紫外线、激励发光的荧光体的例子
在实施方案中,蓝色、绿色两种荧光体具有吸收313nm波长的紫外线的性质,并且红色荧光体也可以使用具有同样性质的荧光体。具体来说,可以使用Y(P,V)O4:Eu3+或3.5MgO·0.5MgF2·GeO2:Mn4+(MFG)作为红色荧光体。全部三种荧光体均具有吸收313nm波长紫外线的性质,这可以更有效地防止313nm波长紫外线泄漏到灯外。
可以使用的吸收313nm波长紫外线的荧光体的例子如下。荧光体种类的组合没有限制。
蓝色荧光体···BaMg2Al16O27:Eu2+、Sr10(PO4)6Cl2:Eu2+、(Sr、Ca、Ba)10(PO4)6Cl2:Eu2+、Ba1-x-ySrxEuyMg1-zMnzAl10O17(x、y、z分别是满足0≤x≤0.4、0.07≤y≤0.25、0.1≤z≤0.6的条件的数,z特别优选0.4≤z≤0.5)
绿色荧光体···BaMg2Al16O27:Eu2+,Mn2+、MgGa2O4:Mn2+、CeMgAl11O19:Tb3+
红色荧光体···YVO4:Eu3+、YVO4:Dy3+(发绿色和红色光)
对于一种发光色,也可以将不同种化合物的荧光体混合使用。例如,蓝色可以只使用BAM,绿色可以使用LAP(不吸收313nm)和BAM:Mn2+,红色可以使用YOX(不吸收313nm)和YVO4:Eu3+的荧光体。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调节,使吸收313nm波长的荧光体重量组成比例比50%大,可以确实防止紫外线泄漏到玻壳外部。
2.5.2关于荧光体层的膜厚
如实施方案所述,荧光体层132(参照图9)的膜厚优选为14μm-25μm(更优选16μm-22μm)。
这里所述的膜厚是在通过SE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玻壳130横截面时,由中心点例如向0度、90度、180度、270度等任意的四个方向的部位的膜厚值(各部位的荧光体层可见凹凸时,以最厚的部分作为膜厚值)的平均值。
膜厚低于14μm,则玻壳130内产生的紫外线不变换成可见光,直接玻壳130外泄漏的比例增高,无法获得充分的变换效率。另外膜厚比25μm厚,则被荧光体层32阻挡的光的比例增高,无法获得必要的变换效率。
2.5.3关于254nm波长的紫外线
在实施方案中并未特别详述,不过254nm波长的紫外线也会使背光单元的构成材料劣化。为避免上述情况,本实施方案的玻壳130(参照图9)使用具有吸收254nm波长紫外线的性质的硼硅酸玻璃。
上述性质可通过使用氧化钛、氧化铈和氧化锌等紫外线吸收剂至少掺混组成比例的0.5-1.0重量%左右的硼硅酸玻璃实现。
2.5.4关于荧光体层的形成方法
本实施方案中,使用BAM作为蓝色荧光体。已知该荧光体在烧结步骤中特别容易劣化。
因此,下面对可抑制在烧结步骤中BAM荧光体劣化的对应的荧光体层的形成方法进行叙述。
如实施方案1所述,荧光体层经由(A)制备荧光体悬浮液(荧光体混悬液)、(B)制备的荧光体悬浮液涂布在玻璃管上、(C)干燥、(D)烧结(烧成)的步骤形成。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上述烧结步骤中BAM荧光体的劣化的原因是由于在温度300℃-500℃的烧结步骤时水分吸附于该荧光体上,荧光体劣化。
通过再加热至200℃-300℃左右,可以一定程度除去吸附在荧光体上的水分,但再加热后例如将温度降低至室温,则可以再次吸附水分,无法获得充分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下:在上述(A)的调节步骤中,在荧光体混悬液中进行使羧酸金属盐附着于荧光体上的调节,在(D)的烧结步骤中,使热分解温度范围在300℃-600℃的羧酸金属盐与水分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
上述羧酸金属盐优选辛酸钇、2-乙基己酸钇、辛酸钇。
例如使用辛酸钇时,表示上述烧结步骤中的辛酸Y的反应变化的反应式如下。
Y(C7H15COO)3+H2O
→Y-(OH)3+3C7H15COOH
→Y2O3+H2O+CO2
辛酸钇在烧结步骤中、在发生水分吸附于荧光体上的温度区域中,吸收水分形成氧化钇,因此可以防止在烧结时水分吸附于荧光体上。还与荧光体表面的容易吸附水分的部分反应,在该部分上形成氧化钇的被膜(关于该被膜参照图16如后所述)。
因此,水分再附着于荧光体表面上的情况可以显著减轻(例如烧结结束后,即使在室温中放置也几乎不会发生水分的吸附)。
接着,对调查使用辛酸Y时荧光体层水分残留程度的实施例进行叙述。
图15是表示该烧结过程中OH基的量(水分残留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表。辛酸Y用实线,Y醇盐用虚线表示。水分残留量是使用FT-IR分光分析装置,通过OH基吸收带[4300(l/cm)]的吸光度大小进行评价。各化合物溶解于乙酸丁酯中。在硅晶片上旋涂0.1μm膜厚,在100℃下干燥30分钟。然后在烧结时的温度550℃下调查残留水分量随时间的变化。
如图15所示,使用辛酸Y时,在几分钟内这样极短的时间内即可除去水分。这意味着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在灯量产中的荧光体烧结步骤中成膜。
使用Y醇盐时,水分残留量不会降低,这是由于水解反应时,金属原子钇(Y)受到OH基的攻击。
与此相对,使用辛酸Y时,与钇(Y)结合的有机官能团以对OH基形成位阻的形式有效地作用,可以抑制钇与OH基的反应。
根据以上说明的荧光体层的形成方法,即使含有很多由于Hg的吸附等使亮度保持率降低较大的BAM系荧光体,也可以实现比以往实现长寿命且高亮度保持率的灯。
本发明人确认,在3000小时内亮度保持率改善5-10%。
3000小时内的色移(色度x,y的变化量)降低1/2,长时间使用也可以防止色调再现性变差。
上述荧光体层的形成方法不限于BAM系的荧光体,对于其它种类的荧光体也适用,同样可得到特性改善的效果。
下面,通过上述荧光体层的形成方法对经过了烧结步骤后形成的荧光体层的状态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形成的荧光体层截面的图。
玻壳172内面的荧光体层173含有荧光体颗粒174和覆盖荧光体颗粒174颗粒之间或表面的氧化钇被膜(保护膜)176。
氧化钇被膜176覆盖荧光体层173的表面,同时覆盖荧光体颗粒174的表面,在荧光体颗粒174之间桥连。
该氧化钇被膜176具有将封入灯内的汞与荧光体颗粒174或玻壳172隔离的作用。
因此,可以防止荧光体颗粒174与汞化学反应而发生的劣化,还可以防止水银吸附在玻壳172上而消耗放电空间内的汞。
各实施方案和变形例可以分别组合实施。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可确保荧光体层所必须的贴合强度,可以提供难以发生荧光体劣化的荧光灯,因此有用。
Claims (4)
1.荧光灯,该荧光灯具有玻壳和在该玻壳的内面一侧形成的荧光体层,其特征在于:
上述荧光体层含有分别被金属氧化物包覆得到的多个荧光体颗粒,
上述多个荧光体颗粒包括铕激活的铝酸钡·镁荧光体、铈·铽激活的磷酸镧荧光体和铕激活的钇氧化物荧光体,
上述玻壳的横截面的内面一侧中,相对于该玻壳圆周方向的长度,上述荧光体颗粒与玻壳的接触个数是0.150-0.190个/μm。
2.权利要求1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玻壳的壁厚为0.5mm或以下。
3.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或2的荧光灯作为光源。
4.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3的背光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21206/2005 | 2005-07-29 | ||
JP2005221206 | 2005-07-29 | ||
JP362200/2005 | 2005-12-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33594A CN101233594A (zh) | 2008-07-30 |
CN100592452C true CN100592452C (zh) | 2010-02-24 |
Family
ID=3756120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278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2452C (zh) | 2005-07-29 | 2006-07-12 | 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荧光灯、背光单元、直下方式的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20068002794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0362B (zh) | 2005-07-29 | 2006-07-28 | 荧光灯和背光单元 |
CN200910246607A Pending CN101710559A (zh) | 2005-07-29 | 2006-07-28 | 荧光灯和背光单元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2794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0362B (zh) | 2005-07-29 | 2006-07-28 | 荧光灯和背光单元 |
CN200910246607A Pending CN101710559A (zh) | 2005-07-29 | 2006-07-28 | 荧光灯和背光单元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90091235A1 (zh) |
JP (4) | JP4388981B2 (zh) |
KR (1) | KR20080031171A (zh) |
CN (3) | CN100592452C (zh) |
TW (1) | TW200715344A (zh) |
WO (1) | WO2007013688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66054B2 (ja) * | 1990-07-13 | 1999-10-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給送装置 |
JP2007314657A (ja) * | 2006-05-25 | 2007-12-06 |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 蛍光体を用いた波長変換材料 |
JP2007314658A (ja) * | 2006-05-25 | 2007-12-06 | Nichia Chem Ind Ltd | 発光装置 |
JP4428366B2 (ja) | 2006-07-25 | 2010-03-1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蛍光ランプ、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WO2008129489A2 (en) * | 2007-04-23 | 2008-10-30 |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 Fluorescent mercury vapor discharge lamp comprising trichromatic phosphor blend |
DE102007033028A1 (de) * | 2007-07-16 | 2009-01-22 |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Entladungslampe und Leuchtstoffverbindung für eine Entladungslampe |
DE102007033026A1 (de) * | 2007-07-16 | 2009-01-22 |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Leuchtstoffmischung für eine Entladungslampe und Entladungslampe, insbesondere Hg-Niederdruckentladungslampe |
DE102007033029A1 (de) | 2007-07-16 | 2009-01-22 |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Leuchtstoffmischung für eine Entladungslampe und Entladungslampe, insbesondere Hg-Niederdruckentladungslampe |
KR101051672B1 (ko) * | 2008-12-29 | 2011-07-26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용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 제조방법 |
KR101380492B1 (ko) * | 2009-12-16 | 2014-04-01 | 우시오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형광 램프 |
JP2011158563A (ja) * | 2010-01-29 | 2011-08-18 | Hitachi Displays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3367611B (zh) * | 2012-03-28 | 2017-08-08 |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波长变换用无机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发光装置 |
KR102133239B1 (ko) * | 2014-07-07 | 2020-07-13 |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 신틸레이터 패널, 방사선 검출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
JP6428194B2 (ja) * | 2014-11-21 | 2018-11-28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波長変換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発光装置 |
CN105222091A (zh) * | 2015-06-24 | 2016-01-06 | 林立宸 | 一种具有可调整发光粉层中特定发光粉悬浮物悬浮位置之制造方法 |
JP7184662B2 (ja) * | 2018-03-02 | 2022-12-06 | クアーズ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ガラス部材 |
US11072555B2 (en) * | 2018-03-02 | 2021-07-27 | Coorstek Kk | Glass member |
CN109323208A (zh) * | 2018-09-25 | 2019-02-12 | 杨毅 | 发光装置、灯具和交通工具 |
JP7161100B2 (ja) * | 2018-09-25 | 2022-10-26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351245A (zh) * | 1929-08-30 | |||
US2564950A (en) * | 1947-01-31 | 1951-08-21 | Owens Illinois Glass Co | Glass-to-metal seal and composition thereof |
US2657146A (en) * | 1951-09-29 | 1953-10-27 | Bausch & Lomb | Borosilicate optical glass |
JPS5632352B2 (zh) * | 1974-06-13 | 1981-07-27 | ||
GB9106086D0 (en) * | 1991-03-22 | 1991-05-08 | Pilkington Plc | Glass composition |
AT401124B (de) * | 1994-07-05 | 1996-06-25 | Plansee Ag | Elektrischer leiter in lampen |
JP3240271B2 (ja) * | 1996-02-29 | 2001-12-17 |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 セラミック基板 |
JP3373106B2 (ja) * | 1996-03-27 | 2003-02-04 | 株式会社きもと | 光学フィルム |
US6118216A (en) * | 1997-06-02 | 2000-09-12 | Osram Sylvania Inc. | Lead and arsenic free borosilicate glass and lamp containing same |
JP3430971B2 (ja) * | 1999-05-25 | 2003-07-2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 |
CN1267946C (zh) * | 2000-08-10 | 2006-08-02 | 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 | 在使用期限内具有降低的色移的显示器件 |
CN1398422A (zh) * | 2000-12-08 | 2003-02-1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荧光灯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采用它的信息显示装置 |
US20040113539A1 (en) * | 2002-12-12 | 2004-06-17 | Thomas Soules | Optimized phosphor system for improved efficacy lighting sources |
TWI257016B (en) * | 2003-03-11 | 2006-06-21 | Hannstar Display Corp | Direct type backlight unit having liftable frame structure |
US6982046B2 (en) * | 2003-10-01 | 2006-01-03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Light sources with nanometer-sized VUV radiation-absorbing phosphors |
JP2005166638A (ja) * | 2003-11-10 | 2005-06-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冷陰極蛍光ランプおよび当該冷陰極蛍光ランプを搭載し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US7030392B2 (en) * | 2003-12-10 | 2006-04-18 | Alex Waluszko | Ultraviolet lighting platform |
DE102004018590A1 (de) * | 2004-04-16 | 2005-11-03 | 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ür elektrische Glühlampen mbH | Leuchtstoffzusammensetzung für eine Niederdruckentladungslampe mit sehr hoher Farbtemperatur |
KR20060003164A (ko) * | 2004-07-05 | 2006-01-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평판형 형광램프 |
DE102004033653B4 (de) * | 2004-07-12 | 2013-09-19 | Schott Ag | Verwendung eines Glases für EEFL Fluoreszenzlampen |
KR20060012778A (ko) * | 2004-08-04 | 2006-02-09 | 삼성코닝 주식회사 | 형광체, 이를 포함하는 형광 램프 및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패널 |
US7550911B2 (en) * | 2005-05-13 | 2009-06-23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Fluorescent lamp for use in a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2006
- 2006-07-12 CN CN200680027845A patent/CN10059245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7-28 WO PCT/JP2006/315443 patent/WO2007013688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7-28 US US11/914,537 patent/US2009009123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7-28 KR KR1020077028222A patent/KR2008003117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07-28 JP JP2007551405A patent/JP4388981B2/ja active Active
- 2006-07-28 CN CN2006800279418A patent/CN10131036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7-28 CN CN200910246607A patent/CN101710559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7-28 TW TW095127773A patent/TW200715344A/zh unknown
-
2008
- 2008-10-20 JP JP2008269931A patent/JP436998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20 JP JP2008269930A patent/JP446445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20 JP JP2008269929A patent/JP436588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365881B2 (ja) | 2009-11-18 |
WO2007013688A3 (en) | 2007-09-27 |
JP2009059708A (ja) | 2009-03-19 |
JP2008541335A (ja) | 2008-11-20 |
WO2007013688B1 (en) | 2007-11-08 |
JP2009038042A (ja) | 2009-02-19 |
WO2007013688A2 (en) | 2007-02-01 |
JP4464452B2 (ja) | 2010-05-19 |
JP4369984B2 (ja) | 2009-11-25 |
CN101233594A (zh) | 2008-07-30 |
CN101710559A (zh) | 2010-05-19 |
JP4388981B2 (ja) | 2009-12-24 |
JP2009038041A (ja) | 2009-02-19 |
KR20080031171A (ko) | 2008-04-08 |
CN101310362A (zh) | 2008-11-19 |
CN101310362B (zh) | 2010-12-08 |
TW200715344A (en) | 2007-04-16 |
US20090091235A1 (en) | 2009-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92452C (zh) | 荧光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荧光灯、背光单元、直下方式的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EP1510566B1 (en) | Phosphor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 |
KR20080031178A (ko) | 형광체 현탁액의 제조방법, 형광램프, 백라이트 유닛, 직하방식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1657520B (zh) | 蓝色荧光体、发光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 | |
CN101657519B (zh) | 蓝色荧光体、发光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 | |
JP4044946B2 (ja) | 蛍光ランプ、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 | |
EP1843379A2 (en) |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layer, fluorescent lamp using th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luorescent lamp | |
CN101009196A (zh) | 荧光灯及照明装置 | |
CN101681792A (zh) | 冷阴极荧光灯、背光灯单元、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JP5212553B2 (ja)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
JP2008117709A (ja) | 蛍光ランプ、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 | |
JP2008166053A (ja) | 冷陰極放電ランプ、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9129748A (ja) |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JP4461127B2 (ja) | 冷陰極蛍光ランプ、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JP2007157706A (ja) | 外部電極型放電ランプ、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外部電極型放電ランプの製造方法 | |
JP2006070187A (ja) | 珪酸塩蛍光体、発光装置及び該発光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
JP2008130335A (ja) | 蛍光ランプ用エミッ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蛍光ランプ | |
JP2008177012A (ja) | 低圧放電ランプ、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10282770A (ja) | 電極構造体、電極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冷陰極放電ランプ、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10092796A (ja) | 冷陰極放電ランプ、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CN101218660A (zh) | 放电灯、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JP2009110953A (ja) | 電極予備体、ランプ、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ランプ用電極予備体の製造方法 | |
JP2008277246A (ja) | 冷陰極放電管及び照明装置 | |
JP2010197861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10092797A (ja) | 冷陰極放電ランプ、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1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