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 Long Read|在速食的年代,慢慢讀。
無論是主人公風塵僕僕遠行的公路電影,還是以波希米亞生活方式著稱的「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文學風潮,女性在其中似乎總處於邊緣位置,難道馳騁公路、浪跡天涯只能是男性的專屬嗎?
電影《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Bipolar)講述了由竇靖童飾演的女孩獨自駕車前往西藏,在途中看到一隻被困住的七彩龍蝦,決定將它帶去傳說中的明島燈塔,放歸大海。於是女孩又獨自一人從西藏開車去中國西南地區,一路上遇見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最終也獲得自己內心的平和。
預告片
這部電影可以歸類為公路電影。作為類型電影的一種,公路電影通常是主角因為某些原因開始自我放逐的旅程,在旅程中逐漸成長或者獲得啓迪。然而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大多數公路電影的主角都是男性,像「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這樣以女性做主角的影片屈指可數,女性大多時候是作為男性角色的周邊人物出現,例如戀人、女兒,或者根本就是無足輕重的路人甲。
產生這樣的情況,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是早期的公路電影主題多為探索未知疆域、發現新大陸,而傳統社會觀念裡,男性是開拓者與探索者,可以風塵僕僕地遠行,女性則應當安安穩穩地照料家庭、宜家宜室。如此,公路電影裡的主角從一開始其實就是為男性打造的,後來才慢慢出現女性作為主角的公路電影。另一方面,作為一種通過美國荷李活而被發揚光大的電影類型,它和其他很多荷李活電影有著同樣的問題,即男性做主角的電影明顯多過女性做主角的電影。有數據顯示,在2007年上映的所有荷李活電影裡,只有20部由女性做主角,隨著電影行業性別平等的呼聲越來越高,2018年由女性做主角的電影數量增加到了39部。不過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投資高、受歡迎程度高的荷李活電影時,會發現男女主角比例不均衡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改善:2014年前100名高票房電影裡,女主角佔比是12%,而2002年該數字卻是16%,似乎歷史並不總是一直進步的,荷李活電影兩性不平等的問題仍然需要一代代人努力去解決。
公路電影主角們在遠方漂泊的經歷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那個以打破傳統、嚮往波希米亞式流浪生活著稱的文藝群體──「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文學作家。「垮掉的一代」作為一種文學風潮興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打破傳統社會價值觀、反對物質主義、探索內心世界為特點,波希米亞人那樣流浪的生活受到推崇,主要代表作家有Jake Kerouac、Allen Ginsberg、William S. Burrough等,其中Jake Kerouac與好友Neal Cassady的公路旅行就是小說On the Road的靈感來源。
不過這些作家們無一例外都是男性,而他們身邊的女性或者是被描述為性感尤物、或者成為傳統社會逼迫他們結束流浪回歸家庭的幫凶。那麼這股文學浪潮裡真的沒有女作家嗎?其實是有的。例如曾經和Kerouac一同生活的Diane di Prima出版過著作Come and Join the Dance,但她在回憶錄Recollections of My Life as a Woman: The New York Years裡提到:出版社男性編輯們常常會把屬於女性作家的功勞歸到自己頭上,並且女性作家出版作品要比男性作家困難得多;Joanne Kyger在1950年代離開大學後一直待在三藩市的文學圈內,出版了許多詩作,然而她說Allen Ginsberg建立的文學團體並不怎麼歡迎女性加入。在那個觀念保守的年代,女性作家們很難像男性作家們那樣自由灑脫地進行公路旅行,種種條件使得「垮掉的一代」女性作家無法像男性作家那樣大放異彩,很多時候淪為男性作家的陪襯。
Joanne Kyger詩歌朗誦會
這些年在電影、文學等領域越來越多女性身影的出現有賴於性別平權運動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歷史並不一定在這個方向上持續穩定進步,稍有不慎便發生倒退也絕非毫無可能。在因疫情導致世界形勢風雲變幻的當下,爭取性別平權依舊道阻且長。
Reference: Carden, Mary Paniccia; Women writers of the Beat era: autobiography and intertextuality;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2018.
Cover image: Bipolar (2020) Still
20 October 2021,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