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tends 'contents/_base/speaking.html' %} {% block title %}如何投稿演講{% endblock %} {% block page_title %}

如何投稿演講(Talk)?

{% endblock page_title %} {% block content %} {% url 'page' path='speaking/cfp' as speaking_cfp_url %} {% url "user_dashboard" as dashboard_url %}

有關投稿的整體流程說明,請參考投稿募集頁面。

首先,感謝您投稿 PyCon Taiwan 2016!

以下,將會引導您提交一個成功的稿件。我們將提供具體的建議來讓投稿資訊更加完整且具吸引力,以增加被接受的機會。大方向來說,在投稿前應該思考以下這幾個問題:

思考完這些問題後,就可以準備投稿了!投稿表單有以下欄位:

看起來很多吼。嗯⋯⋯不過如果您跳過所有選填的欄位的話,那麼整個投稿就只需要約 500 字就能完成。不過我們依舊鼓勵您完成所有欄位,這能有效地讓審查者了解您的投稿與想法。

這些欄位中,有些只開放讓審查人員和議程組看得到,不會公開,因此不用在意會有破梗的問題。這些不公開的欄位有:

這樣已經簡介了投稿的內容。如果您是很有經驗的講者,可以直接進入控制面版投稿囉!

如果這是您第一次投稿或不太了解在 PyCon 演講的方式,請繼續閱讀。接下來,我們將針對投稿不同面向提供更細節的建議。

題目選擇及整體建議

在判斷題目適不適合 PyCon Taiwan 時,可以先看看過去幾屆有哪些被接受的講題:

同時,這頁最後我們準備了幾個不同難易度投稿的範例,歡迎參考。

投稿好主意

投稿不推薦的主意

如何設定投稿的 Python 難易度?

選擇適當的 Python 難易度非常重要

您的投稿不會因為比較簡單或特別難就被接受。接受與否同時受難易度與目標聽眾決定。

例如,如果您的演講是給 Python 初學者,而內容是以您的學習經驗為基礎,分享您如何解決您遇到的難題。這是一個適當的投稿。如果您打算分享如何分析 Python 記憶體的使用與管理,最後結合兩個 GC 系統並且互傳指標,而這個演講設定給初學或中階的難度,這就不是個好主意。此時就直接設定為進階,然後隨心所欲地分享吧!

上述的舉例分別是兩個極端的狀況,要判斷難易度十分容易。但如果分享的主題是介於兩端之間,有時就不這麼好決定。因此,我們底下提供了更多說明去幫助您找到合適的分類。

難易度——入門

聽眾沒有或僅一點點了解 Python。講者可以假設他們理解 Python 基本的語法、程式控制流程(如:if-else、for 迴圈、函數等),但不會知道所有在 Python 標準庫內的模組,或者是一些比較進階的概念(如:變數可見範圍、物件的 MRO 繼承關係等)。

這個難易度適合分享您學習 Python 的經驗、如何經營社群。一般來說,除非會眾能在演講中就能完全學會使用,否則關於 Python 第三方套件的使用(如:pandas、Django)不能被歸類為入門的演講。

難易度——中階

可能的應用相較於初階演講將會大幅增加。此難度適合給已經會使用 Python 但想知道更多可能應用的聽眾。應用包含架設網站(與框架)、資料庫溝通、監控網路流量、股票市場中的程式交易、科學計算等等。

根據往年投稿的經驗,大約有半數的演講屬於這個難易度。注意:我們可能會聯絡您來討論是否修改您的投稿讓它更初階或更進階。

難易度——進階

會參與的會眾都已經對 Python 與程式開發非常熟悉。

進階相較於中階的演講,最主要的差別為進階的演講會需要更多或更專精的背景知識(domain knowledge)來了解該主題。例如:效能的優化、工具的內部實作可能會在此難易度。

投稿範例

例:初階

題目:      使用 Python 讓管理電腦資料更容易
分類:      Python Core
時間長度:    25 min
語言:      中文
Python 難易度: Novice

摘要:

	對於現代人來說,電腦裡的資料相當於是外部記憶存放區。不論是日常的照片、音
	樂、影片,或者辦公、就學、研究產生的資料, 通通都放在電腦裡。經年累月下來,
	電腦資料夾就長期處於混沌狀態。又或者,拿到一系列的檔案,卻只能用檔案總管一
	個一個改。有沒有更好的做法?在這個演講中,將會介紹如何用 Python 以及內建的
	pathlib 模組「程式化」地管理目錄與檔案,並藉由簡單至複雜案例,最後結合
	Python 迴圈與排序技巧完成複雜的檔案重新歸類。

目標:

	針對初學 Python 、想試著用程式解決生活問題的人。
	我在初學寫程式的時候,並不知道程式可以用在哪裡。乍聽之下很怪,但因為一開始
	自己會的東西很有限, 像是架網站、資料分析的門檻對我來說都太高了。

	但我發現整理電腦裡面的的資料,是個很實用的切入點, 一開始能很簡單就看出效
	果,最後的確也能完成用人工很難做到的問題。這種漸近式的學習過程,應該對初學
	程式的人有幫助。

詳細講題說明(選填):

	最後的案例分享,將一系列有標註日期檔名的照片,移動到已經有資料的
	「年 / 月」 目錄底下,並且按照時間先後重新依序命名照片。

大綱(選填):

	1. 資料整理的常見狀況 [5 min]
	2. pathlib 模組設計介紹 [10 min]
		- 運用 Path 物件
		- 目錄結構探索 Path.iterdir(), .glob()
		- 使用 Path 更動路徑
	3. 結合 for 迴圈與排序 [5 min]
		- sorted(key=) 用法
		- 整合 enumerated, zip 同時處理多個關連檔案
	4. 案例分享  [5 min]

補充資訊(選填):None
議程錄影:    Yes
投影片連結:   None

例:中階

題目:      自動處理部落格照片與加工
分類:      圖像處理
時間長度:    25 min
語言:      中文
Python 難易度: 中階

摘要:

	現在的照片中都有內含拍攝時的資訊,稱為 EXIF。在建構一個以遊記、自然攝影的部
	落格時,需要把照片中的 EXIF 一些欄位整理在文章中照片的下方,如相機機型、鏡
	頭、光圈、快門、GPS 等訊息,有時也需要加註在浮水印之中。本演講將建立一個自
	動化處理 EXIF 的流程。首先介紹 exiftool 的使用,並且結合 Pillow 達到浮水印
	的效果。最後以 Pelican 這個部落格框架為例,建立一個 Pelican 擴充套件來完成
	自動處理所有放在文章的照片。

目標:

	針對需要批次處理照片並利用其 EXIF 做額外處理的人,並以 Pelican 此 blog 框架
	示範實際整合的情況。

	寫部落格文章時,發現處理照片相關的操作花上非常多時間,因此希望能讓聽眾了解
	如何建立一個自動處理照片的流程,更加專心在文章的內容上。會希望會眾能知道
	如何使用 Python 處理 EXIF 與影像加工,以及 Pelican 擴充套件的架構。

詳細講題說明(選填):

	### 使用的第三方工具:

	- [exiftool] 為分析照片 EXIF 的 Perl 工具
	- [Pillow] 為 Python 影像處理工具,前身為 PIL (Python Image Library)
	- [Pelican] 為 Python 的 static site generator

	[exiftool]: http://www.sno.phy.queensu.ca/~phil/exiftool/
	[Pillow]: http://python-pillow.github.io/
	[Pelican]: http://blog.getpelican.com/

大綱(選填):

	1. 簡介 EXIF 與 exiftool [5min]
	2. Pillow 使用及如何用它加上浮水印 [5min]
		- 字型的選用
		- 排版的一致性
	3. 自動化 [5min]
		- 使用 stdlib 架出一個 batch 處理流程
		- 搭配 joblib 或 multiprocessing 達成平行化
	4. 舉例(使用 Pelican)[5min]
		- 簡介 Pelican 擴充方式(template tag 與 signal 的搭配)
		- 成果
	5. Q&A [5min]

補充資訊(選填):

	Taipei.py 的講者,以前講過的主題有:

		- [Pillow 影像處理簡介](/link/to/slides)
		- [使用 Pelican 架設部落格](/link/to/slides)

議程錄影:     Yes
投影片連結:    None
{% endblock 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