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书本、网课、舞台剧、部分期刊论文笔记记录。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hoochanlon/tetyou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这些天做笔记的感受 (2022.8.8)

一些问题

首先说下我做课堂笔记的一些问题:

  1. 摘抄是跟不上老师在课堂讲的进度的,很容易遗漏
  2. 当你捕捉到“为什么老师要谈及某篇文章的线索时,在记录的那一刻,已经又是下一内容了”。
  3. 死板僵硬的笔记格式,不能根据内容变化而变化

不做笔记,很容易“学而不思则罔”,时间一长几乎和没读过的别无二致。这就需要改进下我的思维,找学习方法和笔记方法,内化成我自己体系。

预习与背诵改进

做课前预习(适用于已知的科目内容)

提前看一篇老师讲的内容,一,记录读书感受,哪怕是负面的、无感的;二,记录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的方式来听课。

记录感受来说:

  • 负面感受处理:为什么会有这恼火、不想读的负面感受,从网上多收集原因,不满足自己单一想法。
  • 阅读完无感觉:为什么会没有感觉呢?再读朗读一遍,代入书中情境,自己慢慢感受

记录问题来说:

带着问题兴致的影响下能够集中精神听课。问题答案用自己语言内化一下,为什么会有如此深意?

建立非二元论的观点

发现这个问题还是我做摘抄的时候,想起那时中小学读书的时候长长的文章下面写着“背诵全文”。现在也算明白了当初背诵全文的用意,倒不是真背诵全文,而是理解文字表达,那种美、那种深邃可以记录下来。理解了这一点,但也不能完全就将“背诵全文”排斥在外了,毕竟要考要加分,这个那么多的背诵全文,记住关键性的名句,做做取舍罢了。

也就是说,不因自己察觉到对事物新的认知,而完全否定此前认知,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辩证去看问题,加以糅合、应用、改进。

不时看一看

课堂笔记复习的间隔时间不可以超过一天内,学完了,花一两天内化它。(根据我自己的时间提出的要求)

笔记方面

谋划笔记布局

做了一下简单探寻,小结一下吧:“流程图适用于多组织协作,时序图方便梳理事情在时间线的进展,但这两者并不适合表达人物心理活动,以及组织的决策用意;思维导图倒是挺好把握事件核心的,章节的每个要点进行发散式原因分析,再将要点进行总结,挺好”。

目前,我也体会了表格式笔记,不够灵活,太过死板,一旦有新的知识项,起先建好的表格就满足不了需求了;不过,将表格做成大章节-每个要点-全盘总结的格式倒确实不错;康奈尔笔记目前用着还行,灵活性很高,起草的笔记布局倒是定好了。

PAGES+XMIND

思维导图文字不能密密麻麻,照搬大量书中原话。

重新建立关联

线性思维:

内容的推动关系,a推到b,层层递进,因果的逻辑关系,如:“上中下”,“从大到小”,“一前一后”。

等分思维(mece):

增加逻辑关系词,“空间”,“内外”,“前中后”,“你我他”过渡到对事关系,均匀划分。

边看书边进行人物描点

在使用iPad看书的同时,打开Pages,写下我对人物的影响,并摘抄下这一段句子。这点感想来自于我看知网论文的分析。

About

书本、网课、舞台剧、部分期刊论文笔记记录。

Topics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